發表於2025-01-27
建築思考40式:建築史與建築理論的現狀 [Forty Ways to Think About Architecture: Architectu]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我們應該如何從曆史和理論的角度思考建築?《建築思考40式》這本書嚮我們介紹瞭廣泛的方法途徑,這也是如今我們研究建築史與建築理論的方法途徑。
這本書的創作靈感源自埃德裏安?佛蒂(Adrian Forty),他是隸屬於倫敦大學學院(UCL)的巴特利特建築學院建築曆史係的一名教授。40年來,佛蒂的名字享譽全球,他是英國國內這門學科的帶頭人。他齣版的許多著作對開始建築史與建築理論研究的新方法和新領域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欲望之物》(1986年)、《詞語與建築物》(2000年)、《混凝土與文化》(2012年)。他在巴特利特的教育教學工作吸引瞭好幾代的建築師熱衷研究建築史與建築理論這個領域裏激動人心的可能性。
這個作品集共收錄瞭40篇簡潔卻引人入勝的文章,涵蓋瞭從迴憶、傳統和曆史學到日常生活、建築材料和城市空間等重點學科。這些文章談論的內容不僅涉及影響建造環境的熱門話題,諸如全球化、地方主義、再生和生態學,而且利用瞭批判理論、哲學、文學和試驗設計。
文章的貢獻者既有來自英國也有來自世界其他地方的傑齣的曆史學傢和理論傢——例如珍-路易斯.科恩、布萊奧尼.費爾、希爾德.海寜、瑪麗.麥剋勞德、格麗澤爾達.波洛剋、潘尼.斯帕剋——還有來自巴特利特建築學院的佛蒂自己的同事,他們有伊恩.博登、本.坎普金、默裏.弗雷澤、彼得.霍爾、芭芭拉.潘納、簡.倫德爾和聖.安德魯。《建築思考40式》的特色就是得到瞭許多人的貢獻,有傑齣建築師,例如托尼.弗萊頓、傑裏米.蒂爾和薩拉.威格爾斯沃思,還有知名的建築方麵的作傢,譬如湯姆.迪剋霍夫、威廉.曼金和托馬斯.韋弗。
通過閱讀這些側重點不同的文章,讀者可以思考一下建築史和建築理論與他們自己的研究和設計實踐如何發生聯係,從而把佛蒂的作品當作催化劑,激發齣關於建築的新穎思想。
伊恩?博登 UCL巴特利特建築學院建築與城市文化方麵的教授。
默裏?弗雷澤 UCL巴特利特建築學院建築與全球文化方麵的教授。
芭芭拉?潘納 UCL巴特利特建築學院建築曆史方麵的高級講師。
緻 謝??5
引 言??6
埃德裏安?佛蒂,不完美的未來??15
1??聖?安德魯,如何寫好建築作品???30
2??安?鬍爾契,佩夫斯納 vs. 哥倫比亞:書頁上的文字與圖片??33
3??安東尼?維德勒,光滑與粗糙:可觸摸的粗野主義??41
4??芭芭拉?潘納,傢庭親密關係??47
5??本?坎普金,再?建??53
6??布萊恩?斯代特,對聖保羅大教堂的新思??59
7??布萊奧尼?費爾,照片與建築物??64
8??大衛?鄧斯特,斯特靈的細節聲音:一個詳細的建議??71
9??大衛?戴利烏,空?白???76
10??艾莉諾?楊,建築物:一本讀者指南??82
11??格麗澤爾達?波洛剋,城與事:煩憂的、遺忘的、逃脫的記憶??89
12??希爾德?海寜,最具現代性的建築材料……??95
13??伊恩?博登,“人們無法預期的事情”:在南岸中心玩滑闆??100
14?? 伊蓮娜?贊托夫斯卡?默裏,“真理、愛、生活”:馬薩裏剋用語言建造的布拉格城堡??106
15??簡?博剋斯泰德,勒?柯布西耶:謊言、荒謬的謊言和數據??112
16??簡?倫德爾,早餐時發生的事??120
17??珍-路易斯?科恩,[前蘇聯]欲望中的[美國]之物??129
18??傑裏米?梅爾文,詞語與建築物??136
19??傑裏米·蒂爾,緩慢艱難的觀察過程??142
20??喬·剋爾,地形學、自傳文學和建築??146
21??約翰·麥剋阿瑟,特性與混凝土:曆史學傢的材料??152
22??喬納森·查理,X城市中的馬剋思幽靈??157
23??喬納森·希爾,設計創造的曆史??164
24??凱斯特·蘭坦伯裏,天使廣場:通嚮狄更斯筆下的倫敦的路??169
25 勞倫特·斯塔德,“客觀主義”:關於盎格魯-德意誌建築思想邂逅的補充說明??176
26??馬剋·斯韋納頓,雙重視角??182
27??瑪麗·麥剋勞德,現代主義??187
28??邁剋·愛德華茲,是的,我們沒有牙醫??194
29??默裏·弗雷澤,瑞納·班納姆的帽子??198
30??佩格·羅斯,情境建築曆史生態??205
31??潘尼·斯帕剋,對?象??210
32 彼得·霍爾爵士,理查德·盧埃林·戴維斯,1912—1981:巴特利特遺失的願景??214
33??薩拉·威格爾斯沃思,不重要的事??220
34??塔尼亞·森古普塔,孟加拉殖民地官員傢中的“小”空間??225
35??托馬斯·韋弗,埃德裏安迴憶錄??237
36??湯姆·迪剋霍夫,所有發光的東西??241
37??托尼·弗萊頓,對《詞語與建築物》的迴應??245
38 維多利亞·佩裏,物質文化:“東方的曼徹斯特”,勒·柯布西耶、埃姆斯和印度人的牛仔褲??251
39??威廉·曼金,芒福德先生的街區概念??256
40?? 盧逸明,榕樹和移民城市:關於戰略性後殖民地時期的世界主義的一些臨時想法??260
???作者簡曆??267
???圖片版權??276
在建築師們看來,預製混凝土闆把他們變成瞭技術人員,主要工作就是按照簡單的要求安排係列組件的順序。且不說有人認為在選擇麵闆材料時,如果他或她足夠幸運,建築師對一個項目美學方麵的控製也被降為零。從大眾的角度來看,混凝土麵闆這種建築形式的普遍使用産生瞭一定的影響,使每個地方看起來都一樣——這也是巴黎郊區展現齣來的明顯特徵,並且造就瞭馬剋思主義批評傢所說的一種資本主義現象,即空間的扁平化和均質化。此外,産生的結果缺乏新奇,非常理性,似乎對城市的承載能力造成瞭威脅,城市化還是一種富有錶現力的媒介。這就是瑪麗娜·維拉迪在讓·呂剋·戈達爾導演的電影《我略知她一二》中扮演的主要角色對上述影響的描述。這部電影講述的是關於巴黎的故事,1966年拍攝,1967年上映,其中大部分的鏡頭都發生在巴黎外圍的一個荒涼的預製混凝土闆建築中,或者與這個地方有關;在電影的結尾部分,戈達爾用牙膏盒、煙盒和皂粉箱子建造瞭一個城市,預製混凝土闆澆築的城市隻是一個包裝,它能提供的重要的可能性最終也淪落成榖物堆放場所。
這些就是博薩爾在布魯特發現自己在研究的建築材料,無論是現實的還是理想的。預製混凝土闆已經被混凝土承包商從技術上研製和提煉成瞭完美的東西。雖然博薩爾仍然堅持使用預製混凝土闆,但他卻反其道而行之,用這種材料建造齣具有明顯缺陷的事物。他放棄選擇已經得到發展的係統使用,而是不同尋常地設計屬於自己的係統;除此之外還有更加與眾不同的地方,他自己製定技術規範,自己繪製係統的詳細圖紙,自己設計方案,而不是遵循法國一直以來存在的傳統,把這些工作交給承包商的研究部門。而且博薩爾會親臨現場指揮工作,進行監督,對於這樣的計劃來說,這又是很不尋常的一點。所有的預製混凝土部分都是現場製作,設計時兩兩之間留有很大間隙:允許滲漏,這也是設計時的應有之義。混凝土中大塊頁岩的排布是現場工人的任務。上麵的部分需要澆築,把混凝土傾倒在石塊周圍;在建築底部,頁岩塊被推入尚未凝固的混凝土中,讓其沿著邊緣滲齣。博薩爾講過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天有個工人問他能否嘗試一下自己做一塊。博薩爾迴答說“沒問題,去吧,但是一定要快:你必須在三分鍾內完成任務,你要做一個畢加索而不是杜勒。”這名工人把石塊塞進瞭澆鑄機中,然後嚮裏麵倒入混凝土,接著當澆鑄機中的東西被取齣來後,博薩爾問這名工人他覺得結果如何。“很糟糕,”工人迴答道。“嗯”,博薩爾說,“沒關係,我們不浪費任何東西。”因此博薩爾當場就進行瞭修改,然後又問工人他的想法,這名工人說與其他的製成品不一樣。博薩爾在迴答時告訴這名工人,沒有任何兩個石塊是一樣的,如果有的看起來漂亮一些,有的看起來醜一些,其實這也正像我們人類。對博薩爾來說這個故事的寓意就是允許犯錯是通嚮自由的第一步。
如果說混凝土構件的粗野和變化能滿足拉斯金主題式的要求,其實它同時也錶明預製混凝土闆還沒有達到技術上的完美和理性,因為在法國以及歐洲其他國傢它還處在發展中。博薩爾正是用瞭同樣的以不完美的形象呈現的對象去批判整個實踐活動。這一點在他對接閤處的對待方式上錶現得尤為明顯。在混凝土建築神秘莫測的結構中,混凝土闆塊之間的連接是最考驗能力的時刻之一。使用現場澆鑄的混凝土時,需要精心製作混凝土塊的長度以保證整體之間的銜接毫無縫隙;我們在每兩塊之間留有凹槽灰縫,例如厄爾諾·戈德芬格的特裏剋塔;或者在接閤處灌滿瞭鉛,例如路易·康的肯貝爾藝術博物館;或者像布裏昂傢族墓園那樣,卡洛·斯卡帕非常注重突齣連接處,使其看起來就像分開的兩部分。有些時候整個問題會被忽略,就像德纍斯頓附近的這棟由藝術傢格哈德·梅茨設計的建築,所以即使整體效果看上去就像一個簡單輕薄的白色盒子,但實際上在使用混凝土時並沒有刻意去遮蓋不同的施工環節;這裏也沒有任何伸縮接縫,所以錶麵會齣現裂縫。
刻意以不完美的姿態呈現在混凝土結構中也是很少有的例子。隨著預製混凝土闆的齣現,施工目標就變成要縮小偏差,闆塊與闆塊之間緊貼的細小接口可以用一層薄薄的膠黏劑封好。不過在布魯特,博薩爾采用瞭一種完全不同的方法:闆塊與闆塊之間的縫隙很大,可達到4厘米[約1.625英寸],而且沒有使用任何黏閤劑,就保持原來的樣子留在那裏,所以這些地方會漏水滲光。在雨幕牆齣現以前(布魯特是早於這個時間建成的),漏水的建築是不可取的,預製混凝土闆的齣現就是要打造完美的防水效果。博薩爾不在意這一點,他留下瞭敞開的接縫,在具體的構造函數的規範中,這個結果大緻相當於飛行時艙頂開著。這是一種無禮的行為。在一個本意為計算缺陷,但實際在當時正常進步的可完成建築模式中展開的試驗中,布魯特的結果給我留下瞭更加深刻的印象。
在此,我想做的是勾勒齣不完美建築的曆史樣貌,也給齣瞭一些這種現象還沒有蓋棺定論的原因。我肯定不是第一個思考建築中的不完美現象的人,是羅伯特·麥斯威爾吸引我們注意到瞭羅伯特·赫裏剋17世紀創作的一首詩歌《無章的情趣》:
有一種美好的不修邊幅,
使無拘的衣衫顯得蕩蕩悠悠;
[……]
一雙鞋帶,係時漫不經心,
我倒覺得瀟灑而文明;
這些無章的情趣使我著迷,
勝過那些精雕細刻的技藝。
(何功傑教授譯)
盡管如此,建築師們在工作時卻要放眼未來,一般情況下他們都會采用一種可完美性的概念。“未來是也不過是過去的對立麵,”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寫道,所以我們的直覺嚮著完美發展。但是我在這裏概述的一些試驗則認為,盡管完美的目標可能很強大、勢不可擋,但其實它又可以很神話,成為防止我們一些傳統的信念體係崩塌的一部分。未來會不完美嗎?從時態上來說,當然沒有將來未完成時:我們有過去未完成時的錶達——以前我們經常去看電影,還有將來完成時的錶達——再過幾分鍾這次演講將會結束;但將來未完成時的錶達是不可能的——我們已經將要去看電影,這句話說起來毫無意義。但是,即使將來未完成時是一種根本不存在的時態,但這個現實並不能阻卻我們的腳步。這種時態可以存在於建築師的世界裏,也唯有他們可以這樣錶達,然後留待曆史學傢去解決語法和句法的問題。但對於現在來說已經足夠,此刻我們迴到過去完成時的舒適安全中——你已聽完這次演講——再見。
不完美的未來
埃德裏安·佛蒂
不完美的未來:2000年12月發錶於倫敦大學學院的教授就職講座
巴特利特上次齣現關於建築曆史的就職講座是在30年前——確切地說是正好30年前,一天不差。1970年12月的今天,就在這個房間裏,雷納·班納姆舉行瞭名為“咻飛碼頭”的講座。我當時沒有參加,錯過瞭這場講座,但是我知道他講瞭什麼,而且很快也會告訴你們。咻飛碼頭最初是聖莫妮卡碼頭所在地的名字——綿延的瀝青坑窪使人們走到附近本能地想要“飛”過去。聖莫妮卡碼頭纔是這場講座真正的主題,它之所以吸引班納姆是因為建築曆史學傢通常不會注意這裏。盡管這個碼頭是聖莫妮卡海岸綫上一道顯眼的且為人們熟知的風景,卻缺少書麵記載,經過在碼頭閑逛獲得的大量信息,班納姆得以拼湊齣聖莫妮卡的起源和連續的變遷。如果這個講座的目的有一部分是指齣建築曆史學傢經常忽略眼前的事物,那麼另外一部分則是為瞭錶明正是這個碼頭觸發瞭後來聖莫妮卡地區的發展,不瞭解這個碼頭的發展曆史,你就不能掌握聖莫妮卡的城市化進程。換句話說,沒有這座碼頭,就沒有聖莫妮卡的今天。
除去講述聖莫妮卡碼頭的發展故事,班納姆還對建築曆史這門學科做瞭三個綜閤評論,即使在30年後的今天,這三個評論依舊值得我們重新思考。其一,建築曆史學傢們把太多的時間花費在觀賞建築作品的圖片上,因此沒有足夠的時間親自觀察這些建築的外觀、內部構造和底部。班納姆指齣,建築作品通常都被固定在地麵上,而這種固定性是其作為一種具有藝術作品性質的財産不可或缺的特徵,但照片往往無法錶達齣這種特性。作為一名年輕的講師,我至今還記得班納姆給齣的一條更為有用的建議“不要去談論你沒有見過的東西,因為你的聽眾中可能有人見過”。我很贊成這個建議——盡管在這次講座中偶爾會有一兩處與之背離——但現在它可以被限定在某種意義上。在過去的30年裏, 對符號學和結構主義的日漸熟稔使我們認識到——解釋一下羅蘭·巴特的話——一個對象的真實不會被錶象的存在耗之殆盡,而是延展成每一個錶象去存在。也就是說,我們有作品也有照片,但與其說照片僅僅是作品的簡單替代品,不如說是作品的另一個存在麵,可以獨立地被談論和思考;當然,其結果就是一個作品永遠“沒有完成的時候”——隻要關於它的照片不停齣現,可以說它將一直處在發展的狀態中。如何思考這一切,如何把照片作為現代建築體係的一部分來理解,在這一方麵恐怕沒有人的貢獻能比得上比阿特麗斯·科洛米娜。以去年10月雜誌《時尚》上的一個關於時尚的廣告為例。眼光敏銳的人能夠認齣圖片的背景是洛杉磯22號房屋案例,由皮埃爾·科恩格操刀設計;這個建築也恰巧是史上最著名的建築攝影之一的對象,齣自硃利葉斯·舒爾曼之手。現在我們拋開這些圖片去思考建築本身就顯得有些荒唐可笑瞭——因為這些圖片儼然已經成為建築作品的一部分;我認為建築曆史在對待建築對象及其代錶作品的關係方麵已經相當成熟,不至於混淆彼此。因此,已經沒有必要再像班納姆那樣強調“親力親為”的曆史學傢和隻通過圖片去感受作品的圖書館學者之間的區彆。
班納姆的第二個觀察結論是建築曆史學傢把太多的時間花費在“典型”作品和眾所周知的大師級作品上,以至於沒有剩下足夠的時間去觀察那些就在眼皮底下的作品——換句話說,就是那些日常的普通的作品。班納姆稱之為“非此即彼”的場景,事實確實如此,曆史學傢想為自己建立的聲譽,要麼是“高雅藝術”的人,要麼是“流行文化”的怪胎;就像一個人在兩個水池裏遊泳,我不明白為什麼必須在二者之間選擇其一,我更傾嚮於把兩個水池看作一個更大的水池。看這兩個建築物,有人可能會說波狀的鋼鐵結構看起來像15世紀的教區教堂;果園裏的火車車廂幻想成為帕拉迪奧的巴巴羅彆墅——但從另一方麵想,會讓人覺得巴巴羅彆墅羨慕火車車廂的簡單,充滿原始的田園風情。也就是說,換個角度思考問題你會得到不同的收獲;想要抓住特殊事物的意義,最好從它所屬的整個體係入手進行思考。建築在藝術中是與眾不同的一類,因為它有非常龐大的“其他部分”,我們通常稱之為“建築物”——在一般的建築領域中,建築學是一個相對較小且專業性很強的部分。這不是與其他藝術形式同時齣現的一種情況——文學方麵我們有陽春白雪,也有下裏巴人,盡管人們肯定會區分這兩個概念,但我們不能說高雅的纔是藝術,把通俗的排除在外——他們隻是同類事物中的不同流派,一位作傢完全有可能創作齣兩種不同流派的作品。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電影、繪畫以及其他任何你能想到的藝術形式。但在我們的領域中卻有不同的情況,盡管所有固定在地上的結構都算是“建築物”,但隻有極少部分稱得上是“建築”。對建築師來說,當下這種卻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說是生死攸關,他們的整個職業生涯都在保護這個界限,由此人們也能理解對建築維護投資巨大的原因;另一方麵,對建築業外人士來說,這兩者之間有沒有區彆並不重要。迄今為止,建築物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提供瞭場所,對他們來說哪些是我們口中的“建築”,而哪些是“建築物”其實無足輕重。相比起來,雖然有些作品可能讓我們更清楚自己是誰,我們與他人的關係如何——由於這個原因我們可能會認為這些作品更好更有趣——但從社會意識恢復的角度考慮,建築和建築物之間的區彆就不那麼重要瞭。對於班納姆在20世紀70年代對高雅建築和普通結構之間的研究所做的門類區分,在此我想說我們不必像他當時那樣在意。
班納姆采用的第三個區分標準是一些曆史學傢從研究已建成的作品中獲得他們需要的素材,還有一些則選擇其他來源,例如“理論”。對此班納姆的觀點很坦率:“建築曆史的力量在於從根本上來說它研究的是物理對象和實體係統,而不是抽象的理論範疇或學術科目。它不斷地迴到這些對象和係統中尋找新的問題,這也是它一直保持活力的原因。”現在班納姆提齣的一個區分標準已經成為建築曆史方麵的規範——也使其成為其中一派的堅定擁護者。你會發現——一邊以理論傢為主,在他們看來建築作品隻是一種闡釋理論的方式;另一邊則聚集著建築愛好者。你可能覺得兩種類型都很熟悉,但是我不認為兩種類型沒有混閤的可能——實際上我覺得建築曆史的樂趣一方麵來自作品審查,用經驗檢驗我們的理論主張;另一方麵來自運用理論詢問作品的過程。這是一個雙嚮的過程,這個過程使作品和理論都變得更加充實。誠然,我們的學生創作的頂尖作品都非常精於此道,從對象到理論,再從理論迴到對象,仔細研究對象,認真思考理論。
對班納姆的就職演說的分析在此暫告一段落,但我還想從建築評論傢的角度稍稍談論一下他的作品。作為一位建築評論傢,班納姆的聲譽建立在他對各種各樣的建築和非建築對象之間所做的類比。簡單地說,他的論點認為如果我們用評價消費品的標準來評價建築,用汽車和飛機製造業中發現的技術和價值標準去衡量建築,那麼我們會得到一些明顯不同的結果。雖然班納姆在生命的最後時間改變瞭這種類比思維,但毫無疑問在過去的40年間這個觀點對建築學産生瞭極大的影響。吸引班納姆注意的消費品行業的主要特徵首先是被淘汰的東西——他認為一個能設計齣長久存在的建築的建築師總是錶現得不切實際,常常建造齣不閤時宜的紀念性建築。換句話說,在消費品行業,人們認為有限的壽命是自然而然的事,因此能夠更加自由地進行試驗;尤其是消費品行業似乎更善於製造人們想要的東西,比起建築學更能迎閤潮流欲望,而建築學通常看起來遠離人們的大眾品味和需求。現在消費品行業的某些方麵也齣現瞭類似建築學的關係架構,我想在此提一下——這不是班納姆非常關心的地方——那就是“完美”。“完美”是商品美學中極為常見且廣為人知的特性。商品以“完美”的形象齣售給我們——如果盤子上有缺口,你可以拒絕;如果你新買的汽車齣現瞭不和諧的噪聲,你可以把它送到經銷商那裏。消費品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等同於沒有技術瑕疵。以梅賽德斯奔馳最近拍攝的一個廣告為例——“你的人生需要一輛完美無缺的好車”。商品的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把一些注定不完美的東西塑造得完美。偶爾的情況下會有人齣現,然後做齣一些不符閤這種要求的行為——例如羅恩·阿拉德的“具象聲響”——篡改完美的規則。如今,我們對消費品所持有的這種完美期望很容易轉移到建築學上,在過去的50年裏這種現象已經達到瞭相當的程度。我們熟稔的關於完工和正常運轉標準的經驗通常來自廉價的電器和機械設備,現在已經成為我們期望在建築物中見到的常態。與此同時,有些建築師像對待消費品那樣處理建築物的設計工作,他們顯著的吸引力植根於技術處理上的完美。不得不說這種觀點並不必然會産生好的結果,當某些環節上齣現差錯時,它的錯誤會被放大,就像歐洲之星終點站層齣現的問題:當屋頂的玻璃開始齣 建築思考40式:建築史與建築理論的現狀 [Forty Ways to Think About Architecture: Architectu]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建築思考40式:建築史與建築理論的現狀 [Forty Ways to Think About Architecture: Architectu]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