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5
弗洛伊德心理学经典著作:想懂心理学,先懂弗洛伊德 精装版(套装共5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梦的解析(上下册)》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成名代表作,是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被后人誉为改变人类历史的书。本书开创了“梦的解析”理论,作者称其为“理解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捷径”。它通过对梦境的科学探索和解释,打破了几千年来人们对于梦的无知、迷惑、恐惧、忧愁的旧有观念,同时揭示了左右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潜意识的奥秘。该书不但为人类潜意识的学说奠定了稳固的基础,而且也建立了人类认识自己的新里程碑。
《性学三论与爱情心理学》
《性学三论与爱情心理学》是弗洛伊德专门研究人类性欲本质及其发展过程的著作。在书中,弗洛伊德结合病例运用精神分析法,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关于性的系统学说。他通过对性的对象、性的目的、性的表现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针对性变态、幼儿性欲和青春期性欲的变化的独到见解,开辟了全新的性学研究领域。他还强调了加强儿童的性知识、性观念的教育的重要性。另外,弗洛伊德还对男性在爱情中的心理动态做出了深刻的诠释。本书作为弗洛伊德在人性与人类行为动机方面主要研究理论的扛鼎之作,对世人的性启蒙教育具有非凡的意义。
《自我与本我》
《自我与本我》是弗洛伊德后期论著汇编,收录了他后期的三篇成熟作品,简练地表达了精神分析学的理论要点和学说精髓,揭示了人的心理及其活动的表象及成因:《*越唯乐原则》指出“强迫重复原则”并揭示了人类生、死本能造成生命之谜的决定因素;《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系统论述了集体心理学的本质即人类自身存在的“力比多联系”;《自我与本我》谈及意识和潜意识的形成和相互联系以及阐述了自我从本我,超我从自我分化的过程。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由弗洛伊德于1915—1917年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理论的课程讲稿组成,分为“误差心理学”“梦”“精神病理论概述”三部分,全面系统地概述了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也是研究心理功能的技术,后来形成一种心理学的理论,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派,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乃至历史学、文学艺术和哲学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书作为弗洛伊德的代表作,不仅是精神分析学的入门教材,也是精神分析学派重要的经典。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
奥地利犹太人,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西方现代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人类心灵革命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20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弗洛伊德开创了潜意识心理学说、精神分析治疗方法技术以及对人类心灵深层隐秘王国的揭示,提出了“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结”“力比多”“心理防御机制”等新概念,为心理学研究整个人类精神世界开辟了全新的领域,并广泛运用在人文历史、艺术创造、教育及政治活动等方面。著有《性学三论与爱情心理学》《梦的解析》《图腾与禁忌》《精神分析引论》《自我与本我》等。
《梦的解析(上下册)》
《性学三论与爱情心理学》
《自我与本我》
《精神分析引论》
《梦的解析(上下册)》
四、为何睡醒后,梦会被遗忘
众所周知,梦会在早上渐渐退去。当然,梦境是能够被回忆起的。我们都知道,只有在醒来后,才能够回忆起梦境。但我们通常会认为,回忆起的梦境并不完整,夜里梦见的远比回忆起的要多。我们能够观察到,清晨生动的梦境记忆,在一天中如何逐渐消散,只剩下一些毫无意义的记忆碎片。人们往往意识到自己做梦了,却不知道梦见了什么。对于梦很容易被遗忘这一事实,我们早就习以为常了。而做了一夜的梦,早上醒来后,却完全想不起来梦的内容,甚至根本不记得自己做过梦。这看似荒诞,但我们都乐于接受。另一方面,梦隐匿于我们记忆中的能力,往往异常惊人。我曾经分析过部分患者的梦例:他们竟然梦见二十五年前或更早以前的事。我也想起自己曾经梦见至少三十七年以前的事情,而且对它一直记忆犹新。这些例子都非常特别,至今依旧无法解释。
斯顿培尔对梦的遗忘问题分析得最为透彻。显然,梦的遗忘现象极为复杂,斯顿培尔认为,其诱因并非单一,而是多重的。
首先,所有在清醒状态下引发遗忘的因素,也同样会引发对梦的遗忘。在清醒状态下,由于许多感觉和想法过于琐碎,或是根本无法带动我们的情绪,因此很快就会被遗忘。许多梦的影像也是如此。由于这些影像太过微弱,当周遭更强有力的画面被记起时,它们就会被遗忘。然而,梦中影像自身的强度,并非画面能否保存于记忆中的唯一决定因素。斯顿培尔以及其他学者(卡尔金斯)认为,梦中的影像不管多么栩栩如生,都可能在醒后被迅速遗忘。而残留于记忆中的影像,可能既模糊又毫无意义。另外,清醒时,我们往往容易遗忘那些只发生过一次的事,而更乐于记住反复出现的画面。但多数梦境却是只出现过一次的独特经历,这一特性会导致所有的梦全都走向被遗忘的结局。导致梦被遗忘的第三个原因更为重要。感觉、意象、想法这类事物要被牢记,很重要的一点是,它们不能孤立地存在,相互间应该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果把一首诗里某些诗句的词打乱,再随机排序,那么这首诗就会变得非常难记了。“放置的位置合适,排序具有一定意义,词与词之间相互关联,整首诗就具有意义,轻易便能被记住,并且经久不衰地保存于脑海中。通常,杂乱无序的内容和无意义的内容一样,都是难以被记住的。”梦在多数情况下都不具意义,也毫无次序可言。就梦的本质而言,是否被记得对其自身结构并无影响。一般来说,梦会随时消失,因而容易被遗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结论与拉德斯托克的观测并非完全一致。拉德斯托克认为,最容易被记住的梦通常是那些最奇特的梦。
斯顿培尔认为,源于梦与清醒间联系的其他因素,进一步促进了我们对梦的遗忘。梦在醒来后被遗忘的现象正是说明了这点。也就是说,梦很难从清醒意识中获取有次序的记忆,只能搜寻一些记忆的碎片,这就背离了我们清醒时的惯常记忆了。因此,梦这一成分在我们整个心灵中并未占据一席之地,也没有提供任何记忆辅助元素。“梦以这样一种方式,从心灵的底层逐渐上升,然后犹如天空中的浮云般,在心灵间飘荡。当第一阵苏醒的微风吹来,就立即烟消云散。”醒来后,五光十色的感官世界立即吸引了我们的全部注意力,几乎没有梦的影像能够抵挡得住。于是,它们犹如不见日光的点点繁星,在旭日初升时,便悄然退去。
最后,我们别忘了,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关注梦,这也加剧了人们对梦的遗忘。若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坚持观测梦,或是对梦特别感兴趣,那么这段时间,他会比别人做更多的梦,也更经常、更容易记起这些梦。
波拉特列在斯顿培尔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导致梦被遗忘的因素(班里尼引述),这上文已经列举过,即:
(1)梦里梦外一般官感的差异不利于相互的重现;
(2)梦中素材的无序排列,使得梦难以解释。或者说,在清醒意识下难以对梦进行解释。
因此,根据斯顿培尔的观测,即便存在上述这些导致梦被遗忘的因素,但对于特别的梦境,依然会保存在人们的记忆中。学者们在这个问题上一直不懈努力,力图找到梦的记忆法则,但最后都只能承认,梦的记忆仍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团。梦中某些特别的影像,会引起人们迟来的注意。例如,早晨醒来已被遗忘的梦,在一天中的某些时候,当某件事情突然触碰到已被遗忘的梦境时,这些场景便又会被忆起(拉德斯托克,蒂茜)。但有关梦的记忆理论却惹来了非议,舆论极大地贬低其价值。他们质疑记忆是否把梦中的许多内容都删除了,存在脑海中的也许只是假象,而并非梦境。
对于梦境记忆的精确性,斯顿培尔这样说道:“清醒意识很可能会不自觉地篡改记忆中梦境的许多细节。一个人所回忆起的梦境细节,实际上可能并没有在梦中出现过。”
杰森也强烈支持这一观点:
“另外,我们不能忽略一个迄今都不为人所察觉的细节:当我们回忆一个梦的时候,对其所做的观测和解释往往都偏离实际。我们会不自觉地填补未被忆起的空白,使整个梦看起来有条理、有逻辑。但实际上,梦很少或者说完全不会像我们所记忆的那样具有连贯性。甚至连最信奉真理的人在描述梦境时,也免不了会进行一定的夸大,或者添油加醋。人类的大脑总是喜欢对事物进行联想,因此面对不合逻辑的梦时,总会设法在一定程度上将遗落的线索填补上。”
虽然埃格尔斯肯定是独立进行研究的,但其观点却像是对杰森理论的解说:
“……L’observation des reves a ses difficultes speciales et le seul moyen d’eviter toute erreur en pareille matiere est de confier au papier sans le moindre retard ce que l’on vient d’eprouver et de remarquer; sinon,l’oubli vient vite ou total ou partiel; l’oubli total est sans gravite; mais l’oubli partiel est perfide: car si l’on se met ensuite a raconter ce que l’on n’a pas oublie,on est expose a completer par imagination les fragments incoherents et disjoints fourni par la memoire…… on devient artiste a son insu,et le recit,periodiquement repete s’impose a la creance de son auteur,qui,de bonne foi,le presente comme un fait authentique,dument etabli selon les bonnes methodes……”
《性学三论与爱情心理学》
一、性错乱(The sexual aberrations)
生物学上将人类和动物身上所存在的对于性的需求称为“性本能”(sexual instinct),类似于我们在饥饿状态下对于食物的本能追求。但是日常用语中没有这方面与“饥饿”对应的词汇,科学界便使用“力比多”(libido)一词来达到描述的目的。
大众观点对于性本能的本质和特征是十分明确的,通常认为它在童年时期不存在,青春期来临时随着身体的成熟而萌发,直到无法抗拒而被异性吸引之时显现出来;其目的被认为是生殖器的结合,或者至少所引发的活动都是导向这一点的。然而,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些观点描绘的是一幅不合实情的错误画面。如果我们细细探究,就会发现它们充满了错误之处以及不准确的和轻率的结论。
在这里,我要引进两个术语。我们将具有性吸引力的那个人叫作“性对象”(sexual object),而将驱动性行为的性本能称为“性目的”(sexual aim)。有针对性的科学观察表明,许多性行为的异常(deviations)都与性对象和性目的这两者有关。这些异常之间的关系以及假定如何算是正常,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1)性对象的异常
(A)性倒错
人最初是单体的,后被劈开一分为二,变成了男人和女人,他们克服种种困难,以爱情之名力求重新结合为一体。这则美妙而充满诗意的神话传说直接反映出了大众对于性本能的观念是男女相爱在一起,而且这种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因此,当人们听说居然有男人的性对象不是女人而是男人,而有些女人的性对象不是男人而是女人时,便会感到十分诧异。
这一类人可以说是具有“相反的性感觉”,或者更确切地称呼应该是“性倒错者”(inverts),这种现象则被称为“性倒错”(inversion)。这些人的数量虽然难以进行精确统计,但肯定不少。
性倒错者的行为类型?这些人的具体表现各有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a)他们也许是完全的性倒错者。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性对象只能是与自己同性的人,异性从来都勾不起他们的性欲,只能令他们冷淡,甚至引起性厌恶。这种厌恶的后果就是,如果他们是男人,在实施性行为的时候将无法雄起,即使可以也不能从中获得任何快感。
(b)他们也许是两栖的性倒错者,也就是说性心理上是双性的。他们的性对象可以是同性,也可以是异性。这类倒错没有专一的性别取向。
(c)他们也许是偶然的性倒错者。在某些外界条件下,他们没有办法接触到正常的性对象,于是经由模仿,正好能够将同性作为性交对象,并从中获得极大的性满足。
此外,性倒错者们对于自己怪异的性本能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其中一些人将他们的性倒错视为自然而然的东西,只是自身力比多的流动方向与普通人不一样而已,并坚决要求性倒错行为得到合法地位;还有一些人想方设法克服自身的性倒错欲望,觉得这是一种病态的冲动。
其他的差异与发生时间的早晚有关。在某些人身上,性倒错的特质出现得非常早,甚至可以追溯到主体有记忆力以前;而对于其他人而言,可能直到青春期萌动的前后一段时期内才有所呈现。这种特质可能持续一生,可能暂时隐退,也可能只是正常发展道路上的一段插曲。它甚至可能在主体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正常性生活以后才初次显露。还有的观察显示到,有些人时不时地在正常性行为的和性倒错行为之间来回周期性地摇摆。最有意思的案例是,有些人在经历了一场痛苦的异性恋爱以后,力比多的方向就反转到同性身上了。
通常,这些差异的类型之间被认为是相互独立存在的。然而,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性倒错最极端的例子莫过于从幼年起就有所表现,同时自己和身边的人都能够接纳他的这种怪癖。
许多权威专家不愿意将以上我所列举的各种各样的例子归结在一起,他们更情愿强调性倒错者的不同之处而不是相同点,以求得与自己所持有的论点相一致。虽然存在区别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各种类型之间存在着极大数量的中间状态者,忽略他们也是不可取的,这就迫使我们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我们是在研究一个相互联系的一系列人,无疑是给自己搬来了绊脚石。
性倒错的本质?早期评论将性倒错看作先天性神经退化的标志,这符合医学临床上最先从神经症患者或者将要患上神经症的人身上发现性倒错现象的这一事实。性倒错的特征包含两种假设:先天的和退化的,这两种假设必须分开来考虑。
退化(Degeneracy)?在这里使用退化一词,很容易遭到反对不加区别地滥用这个词语之人的抨击。因为,人们已经日益习惯于将任何不是明显由外伤和感染引起的症状都当作退化。马格南(Magnan)对于退化的分类就是如此,他没有排除神经系统功能本十分优良却被认为是退化的可能性。既然如此,不妨问一问,“退化”一词的存在有何意思?或者说对我们的知识增加了哪些内容?似乎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使用退化一词较为明智:(1)几种严重偏离正常的行径同时出现时;(2)机能有效运转的能力和生存能力被严重损坏时。
几点事实可以表明,性倒错者有足够的理由不被当作退化:
(1)可以在性倒错者身上发现,他们除了性倒错以外没有其他的严重异常;
(2)性倒错者同样出现在效能没有受损的人身上,而且其中有许多都是高智商者以及道德高尚者;
《自我与本我》
第二章?自我与本我
病理学研究已经将我们的兴趣过于专一地带到了被压抑上面。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就自我这个词而言,它在适当的含义中,也可以是无意识的,那我们应当对自我的研究多感兴趣一点。迄今为止,我们在研究中的唯一指导就是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区别标志,然而最终我们已经认识到这种区别是多么的模棱两可了。
现在,我们所有的知识全是与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甚至只能通过转变为有意识的方法来了解无意识。但是等等,这怎么可能?我们说“将某种事物变为有意识”是什么意思?怎么才能做到?
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将要开始进行联系的这一出发点。我们已经说过意识是心理机构的“表象”,这就是说,我们已经将之归结为一个在空间上第一个接触到外界世界的系统的一项功能——所谓在空间上并不只是功能上的意义,在这种场合下,还是结构解剖上的意义。我们的研究太过于将这个感知表面当作出发点了。
所有从外部(感官知觉)和从内部获得的知觉——我们称之为感觉和感情——从一开始都是有意识的。但是那些我们或许以思想进程为名来总结——粗略而不严密地进行——的内部进程呢?它们扮演的是精神能量的替代物,这种精神能量在转变为行动的过程中,会在器官内部的某处受到影响产生转变。它们是向着意识形成的表面推进的吗?还是意识在朝着它们前进?显然这是人们开始认真地采用心理生活的空间观念或者“地形学”观念时会遇到的难题之一。这两种可能性都同样地难以想象,一定会有第三种选择。
我曾在另一个地方提出过,无意识与前意识观念(思想)的真正区别在于:前者是在一些未知的物质上进行的,然而后者(前意识)在此之外还与词表象有关。这是表明这两种体系,前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区别标志的第一次尝试,而不是它们与意识的关系。“一个事物如何变得具有意识”这个问题因此可以更便利地描述为:“事物是如何变为前意识的?”答案则是:“通过与与之对应的词表象产生联系而成的。”
这些词表象是记忆的残余物,而它们之前是知觉,并且就像所有的记忆残余一样,它们可以再次变成意识。在我们进一步思考它们的本质之前,我们开始有了一种新的发现,一个成为过意识知觉的事物可以变得具有意识,而所有从内部产生(除开感觉)的任何想要成为有意识的事物必须想办法将自己转变为外在的认知:只有通过记忆追踪的办法才有这样的可能性。
我们将记忆残余看作处在与知觉—意识系统直接毗邻的系统当中,如此,那些残余的情感灌注就可以轻易地从内部延伸到知觉—意识系统的元素当中。我们立刻就会在这里想到幻觉,想到那些最为生动的记忆总是可以同幻觉和外部知觉区分开来。但是我们也会立刻想到,当记忆被记忆系统中仍存在的情感关注恢复时,以及——相反地——当情感关注不是仅仅从记忆追踪中向知觉元素散开来,而是完全地跨过去时,与知觉并没有明显区分的幻觉就会产生了。
词语的残余从根本上是来源于听觉的知觉,因此前意识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有着一种特殊的感官来源。词表象的视觉成分则是次要的,通过阅读获得,并可以在一开始时放在一边。因此除了聋哑人以外,词语的运动印象是作为一种辅助的表明作用。从本质上来说一个词语归根结底是一个之前所听到的词语的记忆残余。
当这些残余是一定的事物时,我们一定不能因为对简单化猜想的喜好就忘记了视觉记忆残余的重要性,或者否认在视觉残余的恢复中,思想进程变为有意识的可能性,而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他们最喜欢的方法。对于梦和幻想的研究正如瓦伦东克的观察展示出来的那样,可以给予我们一种关于视觉思考的特性的观念。我们认识到在视觉思考中成为意识的东西只是思想的具体素材,并且这个素材里的各种元素之间的关系是不能被给予视觉表达的,它们乃是专门描述思想的东西。因此,形象思维只是一种极不完全的成为意识的方式。在某些方面,它也比词语思维更接近于无意识进程,并且毫无疑问它在个体发生方面和语系发生方面都要比后者出现得更早。
再回到我们的争论上来。因此,如果这是某种完全无意识的事物变为前意识的方式,那我们如何使一个受到压抑的事物变为(前)意识这个问题就可以这样回答:通过在分析的工作中提供前意识的中间关系来做到这一点。因此意识是停留在它所处的位置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无意识并不会上升成为意识。
外部知觉和自我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清楚易懂的,然而相反地,内部知觉与自我之间的关系需要特别的研究调查才能发觉。它再一次向我们提出了一个疑问,那就是我们将全部的意识归结为一个简单浅薄的意识知觉系统是否是正确的。
内部知觉会产生最多种多样的感觉进程,当让也会产生出现在心理器官最底层的感觉进程。我们对这种感觉和感情知之甚少,那些属于是快乐还是不快乐的系列问题也将仍会被看作它们最好的例子。它们比产生于外部的知觉更为原始、更为初级,它们即便在意识模糊不清时,依然可以产生。我曾在别处表达过我关于它们更大的经济重要性的观点和对于这一点的心理玄学的理由。这些知觉是多室的,如同外部知觉一样,它们也许是在同一时间产生于不同的地方,也许因此具有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特性。
具有令人愉快性质的感觉并没有某种天生的激 弗洛伊德心理学经典著作:想懂心理学,先懂弗洛伊德 精装版(套装共5册)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书还没有空看,只能评价物品质量很好,送货速度很快,快递员态度很好。
评分包装也很完好,看起来挺高大上的,希望能尽快看完
评分宝贝收到了,京东快递很给力,继续支持!
评分物流还是那么给力,自营的书质量我就那么放心!
评分还不错,味道好闻,喜欢的有需要的请快快乐乐乐乐的下单,右侧面都匀最远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很好很不错,买来送人的,自己有一套,后来买了另外一个出版社出版的,比较了一下,翻译的不是很通顺,没有比较是看不出来的
评分。。。。。。挺好的 就是有点贵哦
评分听说评价十个字就有传说中的京豆
弗洛伊德心理学经典著作:想懂心理学,先懂弗洛伊德 精装版(套装共5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