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人们几乎每天都要照好几次镜子,却可能好几年都不会听一次自己讲话的声音和内容。生活中,遍布着这样的人,他们在语言的使用上从不用心:总是不假思索地随意发表意见、说话不会拐弯儿、在对方的痛处撒盐、不懂幽默……他们因为说话方式让人觉得 “缺乏礼貌和教养” ,导致不被人理解,好心办坏事,吃了很多亏……
想要把话说到点子上,说出对方想听的,就要把握住对方的心理。因此,像侦察兵一样看透对方的心理活动,才是与他人进行良好沟通的那把金钥匙。本书通过大量典型生动的案例阐释了如何提高洞察力,把话说到别人心里,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解决谈话过程中的棘手问题,为读者呈现了切实有效的提升口才技巧的方法。
作者简介
金文,山西财经大学心理学博士,一直致力于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并热衷于向普通大众介绍心理学知识,在社会心理学方面有着重要成果。在十几种科学杂志上发表过文章,并获得过多种奖项。除此之外,还出版过多部心理学畅销书,如《洞察力》《微行为心理学》《微人格心理学》等。
精彩书评
在有说服力的演讲中,讯息的传递不是由口到耳,而是由心到心。
—— 美国第 41 任国务卿 威廉?布莱恩
一个人必须知道该说什么, 一个人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 一个人必须知道对谁说, 一个人必须知道怎么说。
——现代管理学之父 彼得· 德鲁克
如果你是对的,就要试着温和地、技巧地让对方同意你;如果你错了,就要迅速而热忱地承
认,这要比为自己争辩有效和有趣得多。
——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 卡耐基
别害怕与众不同或说出你心中的想法,因为那正表现你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
—— 温蒂汉堡创办人 戴夫?汤马斯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巧言虏获人心,你的目标更容易实现
好说好商量
这样安慰别人最有效
坦诚+幽默=被原谅
用语言经营你的幸福
从唇枪舌剑到握手言和
让你的演讲吸引人
以巧妙的话语让目标更快实现
第二章 开口见心,打开对方的心门
万能钥匙——口才
钓鱼要用鱼饵
话挑重点说,别人都不喜欢被浪费时间
想知道后来怎么了吗?
培养自信,别做应声虫
问的问题越具体,回答的人越省力
如果还是沉默不语,就这样问
第三章 把话说到动听处,让对方悦耳及心
让你的话有听众
用赞美做糖衣
偶尔换换位,说话才到位
创意的言语更能引起共鸣
以良好的气氛为“助推器”
做一个好听的30秒开场白
“夸”出来的效果也不错
第四章 5分钟聊出好交情的心理策略
不论是谁,你都能侃侃而谈
任何人都会埋单的“天气话题”
不要聊只有少数人才懂的话题
说话时多叫“对方的名字”
热情招呼,赢得对方好感
用赞美打开缺口
步步为营,逐渐靠近目标
第五章 真诚交心,好话好说才不伤人
转个弯才不会撞墙
好话好说方见真心
懂得保护对方的伤疤
意见要这样提才会被接受
这样说“不”才管用
略带甜味的苦咖啡
一些情况下可以试试“逃避”
第六章 巧用幽默法则,给沟通加点料
幽默——语言酵母
以幽默化解摩擦
一语双关,幽默无极限
用幽默化肝火为笑意
幽默话语的亡羊补牢功效
恰当地使用幽默
学会幽默,懂得应用
第七章 妙语解围,金盔铁甲不如铁齿铜牙
口才是立足世界的武器
发挥口才的力量
以机智的话语消除争执
用舌头代替拳头
借别人的“词”来达到你的“笑”果
让我们的心灵免于被伤害
机智打圆场
第八章 四两拨千斤,无往不利的攻心策略
借力用力,硬话软说
沉默也是一种智慧
“冷热水效应”让交往更轻松
这样转移话题才有效
弱者,是最高明的说服者
“捧”的话语技巧
言有尽而意无穷
第九章 巧言善辩,打好辩论这一场心理战
以毒攻毒,以谬制谬
先声夺人,据理力争
剑走偏锋,避其锋芒
声东击西,出奇制胜
就坡骑驴,逐渐说服
巧设圈套,不落被动
欲攻其人,先攻其心
第十章 处变不惊,妙语应对他人非难
给非难以还击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以礼相待,以理反击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以退为进的谈话策略
可别慌不择“言”
急中生智,解除尴尬
第十一章 影响他人心理,说话才能取得“聊效”
说话也应有个度
给对方一点面子
出人意料的反差
防不好,去攻何用?
“声音”比“香水”更重要
会说,也别忘了倾听
第十二章 锦心绣口:别把你的好心,糟蹋成驴肝肺
直言不讳也有不好使的时候
绕着弯儿说话
三思之后,再说
善意的谎言也说说
别让话语坏了事儿
对不漂亮的女性这样称赞
这样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才有效
精彩书摘
第四章 5分钟聊出好交情的心理策略
不论是谁,你都能侃侃而谈
我们在与他人谈话之前,应该先了解对方可能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虽然每个人感兴趣的话题不同,但都离不开日常生活。这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坚持着敏锐的观察力,就可搜罗到丰厚的谈话题材,进而能够与不同阶层的人交谈。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传记中透露,每一个罗斯福拜访过的人,都会惊讶他何以全知全能。无论是牧童、农民、工人,还是政治人物、商业巨子,都能和罗斯福谈得很投机,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罗斯福有什么特异功能吗?
当然不是,其实,原因很简单,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相当成功的政治人物,他深知获取人心的捷径,就是谈论这个人以为最值得谈的事。无论接见任何人,无论那个人地位高低,在前一天晚上,罗斯福肯定要预先阅读对方感兴趣的谈话资料。所以,见过他的人,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
当然,不仅仅是政治人物或者超级富豪,就算是一位记者,也应该清楚地知道要如何投采访对象所好。
有一位老记者去采访一位科学家,到了科学家那儿,老记者看到墙上挂着几张风景照,于是就谈起了构图呀,色调呀,原来这位科学家爱好摄影,科学家兴致勃勃地拿出了他的相册,谈话气氛非常融洽。正是这种气氛,使后面的正题采访进行得非常顺利。
善于打破冷场可以消除尴尬冷落的场面,可以活跃氛围。从某种角度上说,它可以作为交际中的一种良好契机,有利于和对方进行和谐的谈话,从而促进求人办事的成功。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托人办事也是如此,要开动脑筋,注意观察,迅速找到共同点,以此作为一种契机,与受托对象进行和谐投机的谈话。
“流行”是最普遍的话题,例如当红的明星、流行的服饰、流行语等,均有可能是热点的议论话题。如果家长想和子女们谈天,一定得先知道现在有哪些受欢迎的明星。同样,在办公室或是私人聚会上,最近的流行趋向也可能是吸引人的话题,不过有些人对于新颖的事物,有时会因感觉不习惯而难免产生排挤感,然而,培养广泛的兴趣,也是增加生活话题的前提之一。
有经验的记者能通过观察和分析谈话对象,迅速地找到一个可以引起双方话题的共同点,打破那种不知从何谈起的冷落局面。
一次,一位记者去采访一位女教师,行前有人说这位教师很倔,说不过三言两语就把人打发了。记者到学校去找她,她正在跟传达室的人发脾气。记者一听她说话的口音就知道她是浙江人,心里暗暗高兴,因为他也是浙江人。后来,他们的交谈就从家乡谈起,越谈越热乎,这一段题外话也为正题做了很好的铺垫。
采访和托人办事差不多,这里的经验很值得借鉴。其实,打破说话冷场的方法很多,关键是要看我们是否能够随机应变,及时发现和找到对方关心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像对方的爱好、习惯、家人、学术成就、个人特长等,都可以作为谈话的绝佳由头。对此,有必要多加体会。
任何人都会埋单的“天气话题”
有这样一个故事,英国作家萧伯纳一天下午在街上散步,迎面走来一位老先生,对他说:“下午好!天气很好,不是吗?”萧伯纳幽默地回答:“是啊,但是在过去的两小时里,已经有20个人告诉过我了,谢谢你。”
和别人聊天,天气是个经典的安全话题,全世界大概没有比英国人更喜欢谈论天气了。在英国人见面寒暄的开场白中,十之八九是从天气开始谈起,就像美国人见面常说的第一句话:“How are you doing(你怎么样)?”这样的模式几乎已经是一条不成文的定律。没有人知道这样的定律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也没有人知道这条定律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非要谈论天气呢?英国的天气变化很快,在英国北部更是明显,这会儿还是大晴天,下一刻可能就刮风下雨,阴晴不定的天气永远是个好话题。除了这个客观的地理气候因素之外,我猜想,谈天气总是比问对方近来如何更恰当,也更适合初次见面或不太熟识的朋友吧。
就是因为谈天气容易产生共识,又不涉及个人隐私,谈天气的重点和目的,其实压根和天气无关。很奇怪吧,英国人谈天气的目的,并不是真的对天气有兴趣,而是想要先在两人中间找到共识和认同点,然后再接着聊下去。
所以,听到英国人说:“天气不错,不是吗?”即使你觉得有点冷,也一定要回答:“没错,天气的确很好。”规律就是:不管怎么样,都表示同意对方的观点说“是的”,最好再点个头加强赞同的语气,这样对方才会觉得你和他有“共同点”,能深聊下去。这就是英国人在谈天气时约定俗成的交流方式,难怪英国人类学家凯特·福克斯在《瞧这些英国佬》一书中,将这样的法则称为“赞同定律”。
有一个朋友刚去英国时,并不知道这条“赞同定律”。在一次午休的时候,他和一位英国同事一起去吃午饭,刚要走出办公室,英国同事就对他说了一句:“天有些凉,是吧?”可是那天明明是大晴天,而且气温比前几天回升了不少,这个朋友觉得一点儿都不冷,所以他就回答:“不,一点都不冷。实际上,我觉得今天挺暖和的。”可想而知,这个英国人当场愣住,一时间说不出话来,过了好几秒后,他才说道:“也是,我太太也觉得今天很暖和。”英国人的确够绅士,明明是这位搞不清楚状况的“外国人”“犯错”了,他还要试着帮人家打圆场。所以,千万要记住,如果英国人聊起天气,你一定要做出肯定回答,然后再接下去谈其他话题,不然可能就聊不下去了。
我们可以参照这条定律,来和陌生人聊天,即景生题就是不错的方法之一。
如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如果天气阴沉沉的,你可以这样开头:“今天天气不太好,阴沉昏暗,但我们却在这里看到了一片光明。”接着转入正题,讴歌教师的伟大灵魂和奉献精神,他们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和人类的未来。
这样,接下来的谈话就能更加顺利地进行下去。
不要聊只有少数人才懂的话题
说话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人听懂,而要让人听懂一定要采用人们通常的语言,说话太乱只会让人弄不清东西南北。还有人学问比较高深,说出来的话往往让人听不懂,那么这些话还有谁愿意听呢?所以,别聊只有少数人才懂的话题。
曾经有一位著名医生,他在演说训练班上说:“横膈膜的呼吸,对于腹部的蠕动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也很有助于健康的。”他这样说了之后,立刻就去讲别的话,主持人连忙止住了他,要他把横膈膜的呼吸和其他的呼吸有什么不同说出来,为什么对身体特别有益?还有,蠕动的动作是些什么?
这话使那医生十分惊讶,于是又重新解释说:“横膈膜是一层很薄的膜,它的位置是在胸部和腹部的中间,当你在做胸式呼吸的时候,它的形状正像一个竖着的盆;你做腹式呼吸的时候,它被空气挤压着,差不多由弧形变成了平面。在这时候,你可以感觉到你的胃压迫着你的腰。所以,横膈膜向下的压力,摩擦并刺激到你腹腔上部的各种器官,像胃、肝、胰以及上腹部的神经网等。当你呼出空气的时候,你的胃和各种上腹部的脏器被横膈膜推了上去,这个摩擦,是帮助你排泄的。凡是消化不良以及便秘等疾病,大都可以由横膈膜的呼吸练习而消除的。” 经他这样一解释,在场的人才听明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易近人的语言有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与人聊天交谈中,用词造句的准确性和恰当性对交谈结果产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对此项环节的训练,以使我们在以后的社交场合中做到用词准确,达到灵活变通的地步。
有一回,哈利·温斯顿让公司里的一位珠宝专家去为荷兰一位富豪介绍一颗昂贵的钻石。
珠宝专家详尽而细致地讲解了该钻石一流的质地、高科技的切割工艺以及各项珠宝鉴定指数。荷兰富豪听了讲解后,只是礼貌性地点了点头。等专家一介绍完,他便站起身来要告辞:“谢谢你,这颗钻石确实非常棒,但它并不是我想要的。”
看到荷兰富豪要走,坐在一旁的温斯顿赶忙上前拦住了他:“先生,让我再给您介绍一下这颗钻石,可以吗?”
客人出于礼貌,便再次坐下。温斯顿从珠宝专家手中接过了钻石,但他并没有用任何术语,而是抒发了自己对这颗钻石的无限热爱:“这是我最喜爱的钻石之一,您看,它在阳光下是那么晶莹剔透,那么璀璨夺目,它的美多么像天使的脸庞,令人怦然心动啊!我想,您也会和我一样爱上它的,不是吗?”
荷兰富豪听了温斯顿的话之后,连连点头说:“那么,请把它卖给我吧。”于是,一颗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钻石,便在温斯顿说了几句话之后,找到了新主人。
珠宝专家的话,不能说不好,但那却是不带多少情感因素的冷静的介绍,对于经常收集钻石珠宝的荷兰富豪来说,他一定无数次听到过类似的介绍,因此,专家的话没有给他多少新鲜的感受,甚至让他感觉很无趣。对荷兰富豪来说,他收集钻石珠宝,是因为他喜爱它们,至于各种“质地”“切割工艺”“鉴定指数”对富豪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所以专家的介绍,并没有说到他的心坎上,也就没能打动他。
温斯顿的话,却将在珠宝专家眼中冰冷昂贵的钻石,描绘成了美的化身,成了美丽的天使。温斯顿的话让听者感觉到,他对钻石饱含着感情,满含着热爱,充满了赞叹,凝聚了激情,从而极富感染力,深深地影响了富豪,使之听着顺耳,心有所动,迅速改变了主意,把钻石买了下来。
前言/序言
纵观古今中外,口才是一切优秀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在现代社会,更是当代人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际交往日益频繁,口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对于我们,姑且不说这个快速发展、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如何要求,单是我们想好好生活的愿望,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口才技巧来满足。在社会大家庭里生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而说话又是交流的主要手段,可以肯定的是,说不好的情况下,就不会有很好的交流。
说话看似很简单,但是要说出容易被人接受、能打动人心的话则不能不懂得心理学。通过说话这一媒介,人与人之间长期形成的隔阂可以消失,甚至单位之间、社会集团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有时也可以通过它得到解决,若是语言运用不当,就可能造成交际困难,甚至损害自身的形象。
生活中,遍布着这样的人,他们在语言的使用上从不用心,总是不假思索地随意发表意见。诸如那些心直口快的人,那些任何情况下都直言不讳的人,那些说话不会拐弯儿、一竿子捅到底的人,那些不懂幽默、总是板着脸的人……你本是出自一番好心,或是你很想把一件事办好,但就因为你的说话方式,你被扣上了坏人的帽子,事情被你搞砸了。你说你冤枉,你根本没想那样,但是没人听你的解释,因为你此刻说的已经被认为是在狡辩了,何况你还可能会越描越黑呢?在生活中,此类的例子频繁地上演。
反之,一个会说话的人,遇见陌生人时,知道如何说话能给对方留下“一见如故”的印象;接待客户时,知道如何说话能赢得客户的心,从而决定购买自己的产品;和同事、朋友说话时,知道周全地考虑别人的感情,给对方带来乐趣……
同样是说话,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前者在说话时能够把握对方的心理,把话说到点子上,而后者却不懂得在说话时运用心理学,导致说得不得体而失去人心。其实,我们与人谈话的过程,实质是洞察对方心理的一个过程。所以,了解并掌握一些与口才有关的心理学常识,是提升口才技巧的关键。那些会说话的人能将话说到点子上,就是因为他们能够把握对方的心理,说出对方想听的。因此,像侦察兵一样看透对方的心理活动,才是与他人进行良好沟通的那把金钥匙。
不会说话的人在社会上的地位,犹如一台发不出声音的收录机,虽然在不停地转动着,却丝毫起不到打动人们的效果。想要把话说好离不开心理学,本书以大量典型生动的案例,全面系统地揭示心理学在口才技巧中的运用。帮你分析怎样把僵硬的语言变得婉转,把黑白的语言变成彩色,教你把握好说话时机、说话曲直、说话轻重。书中不但阐释了说话时应该掌握和运用的心理学技巧,更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在谈话过程中遇到棘手问题时应该采取的心理应对方式,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读者通过本书能提升洞察力、表达力、沟通力,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圆融,在社交、事业、生意场合更加如鱼得水,赢得友谊、爱情和事业。
心理学与口才技巧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