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平天下:中国古典治理智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作为我们民族“根”和“魂”的中华文化,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并赋予中华传统经典以新的时代内涵。
为了让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吸取蕴含在中华传统经典中的丰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智慧,人民日报海外版精心编写了本书。全书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老子》《史记》等众多典籍中精选了一百四十余条古典名句,按中国古典的政治理路,分为修身、为学、民本、官德、治理、天下六个篇目。不仅对原文进行了精练的现代汉语解析,而且深入发掘和阐发了其富有时代意义的思想精髓,进行创造性转化,使之具有当代价值,从而丰富我们的修身为学和治国理政智慧。
《平天下:中国古典政治智慧》:
习总书记强调,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
对普通读者来说,读一读传统的历史、文学、哲学、伦理等方面的经典,可以知古今、明事理、鉴是非;对领导干部来说,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为人为官、治国理政的大道理。对一个人是如此,对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也是如此。
为了将中国古代经典中蕴含的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以*典雅的方式传递给广大读者,以*生动的形式向世界表达,人民日报海外版学习小组继《平天下——中国古典治理智慧》后,再推姊妹篇《平天下——中国古典政治智慧》。新《平天下》整理了近两年引用率较高的一百三十余条古典名句,按《礼记·大学》的学问进阶,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个篇目,以致敬古典。让我们一起习得经典,重温初心。
内页插图
目录
《平天下:中国古典治理智慧》:
治理现代化离不开传统营养(代序)
这些潜藏在各类典籍中的智慧,依然常读常新,而且能给我们新的启迪,值得珍视、慎思。其中富有时代意义的思想精髓,更值得我们发掘和阐发,进行创造性转化,使之具有当代价值,从而丰富我们的治理智慧。
修身篇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修身是一门长期的功课,是做事、从政之前的必要准备,是态度的养成,也是定力的习得。不过,“慧者心辨而不繁说”,修身的大道理每个人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但聪明的人少说多做。
为学篇
古人的话语中,寄托着古人的情怀和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读其书,思其人。“见贤思齐”,这也是古代官员们正心诚意、修齐治平的一种修炼方式。
民本篇
民本思想,实际上是在警示执政者,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要敬畏手中来自人民的权力。在今天,重新学习民本思想,可以更好地理解共产党的立党之基、执政之本,也才能更好地到群众中去,听群众提意见、讲问题,踏踏实实为民办实事。
官德篇
为官之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作治国理政的主导因素,几千年里,留下了大量的经典论述。不仅为官者熟悉这些经典,百姓同样耳熟能详,这意味着,不只是为官者以此自我要求,百姓亦以此为标准看待之。
治理篇
治理国家靠法治。“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有好官有良法的国家,均重视“民”,“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天下篇
自古至今,中国强调,“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中国国力在变,和平和友善不会变。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后记
《平天下:中国古典政治智慧》:
文化自信,应不忘初心(代序)
习总书记讲,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对普通读者来说,读一读传统的历史、文学、哲学、伦理等方面的经典,可以知古今、明事理、鉴是非;对领导干部来说,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为人为官、治国理政的大道理。对一个人是如此,对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也是如此。
修身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修身一直是作为基本也是核心的要义被认知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无论你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百姓,人的社会地位、职业各有不同,但作为一个人,有起码的德性要求。在古人看来,这个德性潜藏于人的本性中,有别于禽兽,但有赖于后天的开发,否则无以成人。这就是修身。
齐家
对于今天的官员来说,这是必须做好的一课。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随着越来越多贪腐案的审判,以及中央巡视组整改意见中,比例很大的干部亲属子女违规现象,让我们看到,有太多领导干部正是因为没有约束好家人,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身陷囹圄。这并不是偶然现象。
治国
我们学习古人的名言警句,学习古人的治理智慧,仅仅从字面上学,是远远不够的。那些句子只是为我们打开一扇窗口,只有透过窗口看到真实的历史,看到历史运转的现实逻辑,才有可能对当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产生有益的借鉴。
平天下
古人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进阶顺序中,平天下是目标。它是一种超能力,更是一种大情怀。它是政治家的理想,又是知识分子的追求,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同时,它又依靠众人努力,是人人能向往,个个可梦想的事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后记
前言/序言
当代中国正在进行伟大的变革,中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两句话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全新的提法,也是中国在过去六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面向未来提出的一个崭新目标和艰巨任务。我们没有任何现成的样板可以照搬,只能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中,汲取养分,推陈出新。
中国有着悠久的国家治理历史和经验,世界各国也发展出了各类不同的政治运作模式,怎么择其精要,为我所用?首要还是要解决取舍标准的问题。
习近平同志讲:“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这句话里,实际上提出了三种标准——
一是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这是“中国性”。中国发展到今天,是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尽管在历史上,我们曾经有过沦为半殖民地的屈辱史,有过激烈的革命斗争史,但是作为“中国”的根骨没有变。
二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这是“时代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代中国的国情,也决定了对发展道路和发展阶段的认识,决定了改进和完善治理体系的阶段性目标。
三是要看这个国家的人民,这是“人民性”。改革的最终目的还是增进人民福祉,让改革红利惠及全体人民。这也是检验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的根本标准。
而这三个标准中,如何对待中国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近代以来一直聚讼纷纭。
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近代列强环伺、积贫积弱的国际国内环境,曾经激发出强烈的反传统运动。像“五四”前贤,很大一部分人的学问涵养于传统文化,却站出来激烈反对传统,想把中国从五千年历史中拔擢出来,断灭过去。这固然是为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而造势,有其积极意义;但另一方面,其矫枉过正的姿态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了后来者,甚至将传统等同于封建糟粕,避之唯恐不及。
平天下:中国古典治理智慧+中国古典政治智慧(套装2册)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