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史话(2013北医基金) [History Of Epidemiology]

流行病学史话(2013北医基金) [History Of Epidemiolog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永华 编
图书标签:
  • 流行病学
  • 医学史
  • 公共卫生
  • 疾病控制
  • 历史
  • 北医
  • 基金项目
  • 卫生史
  • 传染病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ISBN:978756591328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31849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History Of Epidemiology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1
字数:2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流行病学史话》记载的起始点约为2500年前,分为西方篇与中国篇。西方篇分为希波克拉底时代的学科萌芽、中世纪的摸索、文艺复兴时期的重生、工业革命时期的崛起,以及现代的繁荣发展五个部分,讲述了各个历史时期发生的、对流行病学的产生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事件与人物。中国篇以“疫”字起源为开篇,通过对《吕氏春秋》《周礼》《礼记》等中国古籍中相关记载的梳理,以及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诸病源候论》等中医著作中相关论述的归纳总结,介绍了我国古代预防疾疫的思想、理念与方法。其中,特别介绍了中国近现代杰出的流行病学家伍连德教授的事迹。

目录

第一篇 西方篇
1 “流行病学”的溯源与演变
2 希波克拉底时代一一萌芽
2.1 古希腊医神一一阿斯克勒庇俄斯
2.2 西方医学之父一一希波克拉底
2.3 希波克拉底眼中的流行病学
2.4 肆虐的雅典瘟疫
3 中世纪一一摸索
3.1 中世纪的环境卫生状况和主要卫生问题
3.2 麻风一一行走于黑暗中世纪的恶魔
3.3 “检疫”和“隔离”的诞生与演变
4 文艺复兴时期一一重生
4.1 “疾病的种子”一一吉罗拉摩.法兰卡斯特罗眼中的传染病
4.2 托马斯·西德纳姆一一流行病学急先锋
4.3 约翰·格朗特一一第一个编制寿命表的人
4.4 威廉·配第和他的《政治算术》
5 工业革命时期一一崛起
5.1 放血疗法的衰落.临床流行病学的兴起
5.2 威廉·奥古斯都·盖的早期病例对照研究
5.3 世界霍乱之灾
5.4 18世纪至19世纪英国的公共卫生问题
5.5 霍乱的病因之争
5.6 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改革运动
5.7 城市地下排水道
5.8 生命统计学家咸廉·法尔
5.9 英国登记制度和登记总处的由来
5.10 威廉.巴德的伤寒暴发调查
5.11 约翰.斯诺:流行病学之父
5.12 英国流行病学会的建立
5.13 烟囱的诅咒一一流行病学在职业病领域的早期应用
6 现代——繁荣
6.1 “病例对照研究”和“0R值”的来源
6.2 “队列研究”的来源
6.3 “偏倚”的提出
6.4 珍妮特.伊丽莎白.莱恩.克雷邦对流行病学方法学发展的贡献.
6.5 多尔和希尔的吸烟与肺癌研究

第二篇 中国篇
1 “疫”字起源
2 “气”与“时疫”
3 中医著作中对传染性疾病的论述
《伤寒杂病论》
《诸病源候论》
《温热论》
《肘后备急方》
4 中国古代预防疾疫的方法
5 天花与种痘术
6 伍连德一一中国杰出的流行病学家
《流行病学史话》:一段跨越时空的疾病叙事之旅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疾病始终如影随形,深刻地影响着文明的进程,塑造着社会的结构,也激发着人类智慧的探索。《流行病学史话》(2013北医基金)并非仅仅是一部枯燥的学术史料汇编,而是一部生动而深刻的疾病叙事史,它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迷雾,追溯流行病学这门学科从萌芽到成熟的漫长旅程,揭示人类如何一步步认识、理解并最终与之抗争的壮丽篇章。 本书的视野是宏大的,它将时间轴拉得很长,从远古时期人类对疾病的神秘崇拜和自然解释,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医学先驱们对疾病传播的初步观察,再到中世纪欧洲经历鼠疫浩劫后引发的深刻反思。读者将在这部“史话”中,看到那些在历史舞台上闪耀的名字:希波克拉底以其精辟的观察和对环境因素的重视,为疾病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石;盖伦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虽有局限,却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随着科学的进步,本书将镜头转向文艺复兴时期,彼时,对人体结构和疾病机制的认识开始深入。炼金术士的探索,尽管充满神秘色彩,但也催生了对物质世界的初步研究。而瓦里奥尔、吉罗拉莫·弗拉卡斯托罗等思想家,已经开始提出“接触传播”的概念,预示着传染病学研究的曙光。 十八世纪,微生物学的兴起,如同划破黑暗的闪电,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疾病的认知。李斯特、巴斯德、科赫等科学巨匠,用显微镜下的微小世界,揭示了无数疾病的真正元凶——细菌和病毒。本书将详细描绘这些伟大的发现是如何诞生的,它们如何推翻了长期以来盛行的“瘴气说”等错误理论,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指明了方向。读者将沉浸在那些充满智慧火花的时刻,感受科学的力量如何一次次战胜无知和恐惧。 然而,流行病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本书深入探讨了科学上的争议、社会观念的阻碍,以及政治和经济因素如何影响疾病的研究和控制。例如,霍乱的爆发,在挑战人们生存极限的同时,也推动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约翰·斯诺在伦敦 cholera 疫情中的出色工作,堪称流行病学调查的典范,他通过严谨的统计分析,成功定位了水源污染,挽救了无数生命,也确立了现代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论。 二十世纪,随着统计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流行病学迎来了更加辉煌的时代。从对传染病的精准溯源和控制,到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的深入研究,再到对环境因素、社会决定因素与健康关系的探索,流行病学不断拓展着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本书将呈现疾病谱的变化,从曾经肆虐的传染病到如今日益凸显的慢性病,反映了人类社会在健康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同时也揭示了新的挑战。 《流行病学史话》不仅仅是记录历史,它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在面对疾病时的坚韧、智慧和不懈追求。它教会我们,流行病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本身,更是关于人类与环境、社会、自身生理机制的复杂互动。每一个重大的疾病事件,每一次科学的突破,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牺牲。 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平实而不失生动,严谨而不乏趣味,旨在让广大读者,无论是否是专业人士,都能从中体会到流行病学这门学科的魅力和重要性。它鼓励读者以更广阔的视角审视健康与疾病,理解公共卫生政策的意义,并思考未来在应对全球性健康挑战时,我们应如何吸取历史的经验,把握科学的方向。 阅读《流行病学史话》,就是踏上一次深刻的心灵旅程,它将带领你感悟人类在与疾病搏斗的漫长岁月中,所展现出的无与伦比的智慧和勇气。这不仅是一部科学史,更是一部关于人类生存、发展与进步的宏大叙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初读时,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历史”类的书籍往往容易流于枯燥的史实堆砌。然而,《流行病学史话》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吸引了我。它没有像许多教材那样,上来就摆出各种复杂的公式和模型,而是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故事的流行病学发展长河。从那些令人闻风丧胆的瘟疫,到医学家们如何一步步揭示疾病的传播机制,书中描绘了一幅幅生动而深刻的画卷。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霍乱、天花等传染病如何被征服的章节,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场与死神赛跑的较量。作者并非简单罗列事件,而是着重展现了当时人们的认知局限、科学探索的艰难以及最终取得突破的喜悦。那些名字,如约翰·斯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符号,而是拥有血肉和思想的探索者。书中对于科学方法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如何逐渐确立的阐述,也让我深受启发,明白了严谨的观察、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是多么重要。即使对流行病学本身了解不深,也能在这本书中感受到人类智慧的闪光,以及科学精神的力量。它不仅是关于疾病的记述,更是关于人类如何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一部史诗。

评分

在阅读《流行病学史话》的过程中,我被它独特的叙事视角深深打动。作者并非站在现代科学的制高点,俯瞰历史,而是努力去还原每一个时代背景下,人们所面临的挑战和思考。比如,在解释早期人类如何理解疾病传播时,书中并没有简单地嘲笑他们的“迷信”和“无知”,而是深入剖析了在缺乏科学工具和知识的情况下,他们是如何通过经验和观察来构建自己的解释体系的。这种理解和尊重,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格外有温度,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观察”的力量的强调。很多重大的流行病学发现,并非源于高深的理论,而是源于那些细致入微、坚持不懈的观察。无论是城市里的水源调查,还是对病人症状的详细记录,都蕴含着科学的种子。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以及对“为什么”的不断追问,正是科学精神的核心。这本书也让我看到了流行病学学科的演进并非一帆风顺,充满了争论、曲折和质疑,但也正是这种不断的挑战和自我修正,才使得它不断发展壮大,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评分

《流行病学史话》给我带来的最深刻的感受,是一种对“慢科学”的敬意。在如今信息爆炸、追求即时反馈的时代,这本书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恰恰展现了科学研究中那种需要耐心、积累和时间沉淀的本质。书中关于流行病学早期发展阶段的描述,让我体会到,很多关键性的认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漫长的观察、试验和反思。比如,关于卫生条件对疾病传播影响的认识,就是在一个又一个公共卫生事件中,通过血泪教训才逐渐被普遍接受的。作者并没有急于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而是让我们看到,科学的进步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逼近真理的过程。我对书中对统计学在流行病学中应用的介绍尤为感兴趣,它让我看到了数据如何从杂乱无章的信息中提炼出规律,并最终指导实践。这是一种将抽象的数学工具与具体的健康问题相结合的典范。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用平和的语言,讲述着一个关于人类如何战胜疾病、守护健康的宏大故事,让人在其中品味科学的魅力,也反思自身对待知识的态度。

评分

我曾以为流行病学只是一门与数据打交道的冰冷学科,但《流行病学史话》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本书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故事性,将枯燥的科学理论融入了生动的人物经历和历史事件之中。我被书中描绘的那些在艰苦条件下,为了探求疾病真相而奔波的学者和医生深深吸引。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勇气、智慧和执着,令人肃然起敬。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观察的力量”的论述,例如,如何通过仔细观察病人的生活习惯、地理环境等,来发现疾病的线索。这让我意识到,即使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严谨的观察和逻辑推理也是发现问题的关键。书中对统计方法在疾病研究中的早期应用的介绍,也让我对数字不再感到畏惧,反而看到了它们背后蕴含的巨大信息量和洞察力。这本书不仅讲述了流行病学的发展历程,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科学探索的精神,一种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它让我明白,每一次对疾病的认识,都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和智慧。

评分

《流行病学史话》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对流行病学发展脉络的清晰认知,更是一种对人类求知欲和智慧的赞叹。书中并没有回避那些曾经困扰人类的巨大瘟疫,以及当时人们面对疾病时的无助和恐惧。但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人类是如何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如何在黑暗中点燃探索的火种。我被那些关于科学方法的演变深深吸引,从早期的经验总结到后来的系统性观察和实验,每一步都凝聚着先辈们的智慧和努力。书中对不同时期流行病学思想的梳理,也让我看到了科学的进步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充满了辩论、修正和革新。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社会因素”在疾病传播中的作用的提及,这让我意识到,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并非仅仅是生物学问题,更与社会环境、经济状况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这本书就像一部宏伟的史诗,记录了人类在与疾病斗争的漫长历史中,如何不断认识自我,拓展认知边界,最终守护自身健康的伟大历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