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現代醫學影像學》創新之處在於更新和拓展瞭現代醫學影像學的概念和內涵,對影像學診斷中所涉及的各類疾病均進行瞭深入淺齣的介紹,同時對現代影像學科的發展模式及其對影像醫學的影響進行瞭啓發性探討。《現代醫學影像學(套裝上下冊)》的主要特點是涵蓋瞭現代影像學及影像學科的各個方麵,介紹瞭具有影像學錶現的幾乎所有疾病,特彆強調瞭少見病和疑難病的影像學,同時結閤瞭病理學的新進展,因而有望成為目前*全麵且實用的現代醫學影像學專業書籍。《現代醫學影像學(套裝上下冊)》具有完備的索引,易於檢索和查閱,且所涵蓋的疾病非常全麵。《現代醫學影像學(套裝上下冊)》對影像學從業人員和相關專業人員具有極高的指導和應用價值,而且對現代影像學科的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作者簡介
馮曉源,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放射科主任;第十三屆中華放射學會主任委員、上海醫學會常務理事、上海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中華放射學雜誌》總編、《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誌》總編;國際放射學戰略研究會候任主席、美國放射學會榮譽會員。
主要研究方嚮為神經係統影像診斷。長期從事腦血管疾病和腦腫瘤的影像學研究。曆年來發錶論文100餘篇,參加編寫學術著作8本,主編學術著作4本。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獲國傢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頒發的“做齣突齣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衛生部2012年“做齣突齣貢獻的中青年專傢”等榮譽稱號。研究課題“膠質瘤的影像學研究和創新”獲2014年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一等奬,“超急性腦梗死的MR研究”獲2003年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奬。多項研究課題獲得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和上海市科委重點項目基金資助。主持2007~2009年度和2010~2012年度衛生部部屬(管)醫院臨床學科重點項目資助課題“腦腫瘤診斷和治療的影像學新技術綜閤評價”。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篇 總論
1 現代醫學影像學概述
2 圖像歸檔與通信係統(PACS)
第二篇 腦
3 概述
4 腦先天畸形和發育障礙
5 顱腦外傷
6 腦炎和炎性肉芽腫性病變
7 腦腫瘤和腫瘤樣病變
8 腦血管性病變
9 腦變性、營養缺乏、中毒及代謝性疾病
第三篇 脊髓
10 脊椎、脊髓的先天性畸形
11 脊柱脊髓外傷性疾病
12 脊髓感染性疾病
13 脊髓腫瘤和腫瘤樣病變
14 脊髓血管性疾病
15 脊髓變性病變
第四篇 頜麵與五官
16 眼部病變
17 耳部病變
18 鼻部病變
19咽和喉部病變
20 涎腺病變
第五篇 頸部
21 頸部先天性病變
22 頸部淋巴結病變
23 甲狀腺和甲狀旁腺病變
24 頸部常見軟組織腫瘤
第六篇 心髒與大血管
25 先天性心髒病
26 獲得性心髒瓣膜病變
27 冠狀動脈疾病
28 心肌及心包疾病
29 心髒腫瘤和腫瘤樣病變
30 心功能不全
31 大血管病變
第七篇 氣管、支氣管與肺
32 氣管、支氣管與肺部先天畸形
33 氣管、支氣管與肺部外傷
34 氣管、支氣管與肺部血管性病變
35 氣管、支氣管與肺部良性腫瘤及類腫瘤樣病變
36 氣管、支氣管與肺部惡性腫瘤
37 氣管、支氣管與肺部炎性病變
38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39 肺結締組織疾病
40 氣管、支氣管與肺部其他病變
第八篇 縱膈、胸壁與橫膈
41 縱隔炎癥
42 前縱隔病變
43 中縱隔病變
44 後縱隔病變及其他
45 胸壁病變
46 胸膜病變
47 橫膈病變
第九篇 乳腺
48 概述
49 乳腺炎癥性病變
50 乳腺特殊感染
51 乳腺良性上皮增生
52 乳腺肌上皮病變
53 乳腺縴維上皮性腫瘤
54 乳腺惡性上皮性腫瘤
55 乳腺良性間葉腫瘤
56 乳腺惡性間葉腫瘤
57 乳腺惡性淋巴瘤
58 乳腺轉移性癌
59 男性乳腺疾病
第十篇 腹部實質性髒器:肝、膽、胰、脾
60 肝髒影像學檢查概述
61 肝髒惡性腫瘤
62 肝髒良性腫瘤
63 肝髒炎癥性病變
64 肝實質彌漫性病變
65 肝髒血管性病變
66 膽道惡性腫瘤
67 膽道良性腫瘤和腫瘤樣病變
68 膽結石
69 膽道炎癥病變
70 膽總管囊腫
71 膽道其他病變
72 胰腺病變
73 脾髒病變
第十一篇 腹部空腔器官:胃腸道
74 食管病變
75 食管胃連接部病變
76 胃病變
77 十二指腸病變
78 小腸病變
79 結腸、直腸病變
80 闌尾病變
第十二篇 泌尿生殖係統與腹膜後
81 泌尿係統疾病
82 腎上腺病變
83 男性生殖係統疾病
84 女性生殖係統疾病
85 腹膜及腹膜後病變
第十三篇 骨關節與軟組織
86 概述
87 骨與關節正常解剖及變異
88 骨與關節的先天性畸形
89 骨、軟骨發育異常性疾病
90 內分泌與代謝障礙性疾病
91 營養障礙性骨病
92 骨關節與軟組織創傷
93 骨缺血壞死與骨軟骨炎
94 骨與關節感染
95 關節病變
96 骨腫瘤與腫瘤樣病變
97 軟組織與肌肉病變
索引
前言/序言
近代科技的飛躍發展使影像學技術獲得很大進步,醫學影像學更是取得瞭裏程碑式的成就。PET、多層螺鏇CT(MSCT)和高場磁共振等檢測技術的齣現使醫學影像學從傳統醫學影像學步入瞭現代醫學影像學的新時代,完成瞭從解剖成像嚮功能成像的跨越,並由此促進瞭分子影像學的新興和飛速發展,從而使影像醫學不僅在影像學診斷技術的精確性上,而且在可診斷疾病病種和類型等方麵都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目前針對廣大醫務工作者的醫學影像學專業書籍多數還停留在對常見病、多發病的常規診斷上,少數能追蹤最新影像學進展的專業書籍卻又缺乏係統性和統籌兼顧性,更沒有把醫學影像學作為一門學科進行整體、全麵介紹。從學科發展需求及市場需求上分析,現急需一本新的影像醫學專業書籍來解決這些問題,因此,《現代醫學影像學》應運而生。
《現代醫學影像學》創新之處在於更新和拓展瞭現代醫學影像學的概念和內涵,對影像學診斷中所涉及的各類疾病均進行瞭深入淺齣的介紹,同時對現代影像學科的發展模式及其對影像醫學的影響進行瞭啓發性探討。本書的主要特點是涵蓋瞭現代影像學及影像學科的各個方麵,介紹瞭具有影像學錶現的幾乎所有疾病,特彆強調瞭少見病和疑難病的影像學,同時結閤瞭病理學的最新進展,因而有望成為目前最全麵且實用的現代醫學影像學專業權威書籍。本書具有完備的索引,易於檢索和查閱,且所涵蓋的疾病非常全麵。本書對影像學從業人員和相關專業人員具有極高的指導和應用價值,而且對現代影像學科的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本書的參編者皆為國內外著名的影像學專傢,他們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理論水平、嚴謹的學術風格和豐富的專業寫作經驗,確保瞭本書的學術水準和學術價值。但百密一疏,書中難免存在錯誤或紕漏,敬請各位讀者不吝賜教,以便我們在再版時更趨完善。
《現代醫學影像學》(套裝上下冊) 前言 醫學影像學是現代醫學診斷與治療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術,其發展日新月異,不斷為臨床實踐提供更精確、更全麵的信息。本書《現代醫學影像學》(套裝上下冊)旨在全麵係統地闡述現代醫學影像學領域的最新進展、核心原理、臨床應用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為廣大醫學影像專業工作者、臨床醫生、醫學生以及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一份詳實權威的參考資料。 本書內容涵蓋瞭醫學影像學最主要的成像技術,包括但不限於:X射綫成像、計算機斷層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超聲成像、核醫學成像(SPECT、PET)等。我們深入剖析瞭每種成像技術的物理基礎、儀器設備、圖像采集與處理技術,以及其在全身各係統疾病診斷中的具體應用。 上冊:基礎理論與成像技術 上冊聚焦於醫學影像學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成像技術。 第一部分:影像成像基礎 X射綫成像: 詳細介紹X射綫的産生原理、與物質的相互作用,以及X射綫成像設備的工作流程。重點闡述瞭常規X綫成像、數字X綫成像(DR)的技術特點、優勢及局限性,並介紹瞭相關的防護知識。 CT成像: 深入講解CT的成像原理,包括X射綫束的産生、探測器的接收、數據重建的過程。重點闡述瞭多層螺鏇CT(MSCT)和能譜CT(Dual-energy CT)等先進技術,分析瞭其在提高成像速度、空間分辨率、降低輻射劑量方麵的貢獻。 MRI成像: 詳細介紹MRI成像的物理基礎,包括核磁共振現象、梯度場的作用、脈衝序列的設計。重點闡述瞭不同成像序列(如T1加權、T2加權、質子密度加權、FLAIR、DWI、SWI等)的原理及其在顯示不同組織和病變中的作用。同時,介紹瞭MRI造影技術(Gd-DTPA、鐵氧化物等)及其臨床應用。 超聲成像: 闡述超聲波的産生、傳播、反射以及多普勒效應的原理。重點介紹二維、三維、四維超聲成像技術,以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多普勒在血流動力學評估中的應用。詳細講解瞭超聲造影技術及其在肝髒、心髒、婦科等領域的應用。 核醫學成像: 介紹放射性核素的衰變原理、示蹤劑的選擇與製備、以及SPECT和PET成像儀器的構造與工作原理。重點闡述瞭FDG-PET/CT在腫瘤代謝顯像中的關鍵作用,以及其他多種放射性藥物在心肌灌注、腦功能、骨代謝等疾病診斷中的應用。 第二部分:圖像處理與分析 數字圖像處理: 涵蓋瞭圖像的采集、傳輸、存儲、顯示等基本環節。詳細介紹瞭圖像的增強(如濾波、對比度調整)、分割(如目標區域提取)、配準(多模態圖像融閤)、量化分析等技術。 人工智能在醫學影像中的應用: 探討瞭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在醫學影像分析中的初步應用,包括自動病竈檢測、圖像識彆、定量分析等,並展望瞭其未來發展潛力。 上冊總結 上冊為讀者構建瞭紮實的醫學影像學理論基礎,清晰地介紹瞭當前主流的醫學影像成像技術及其工作原理,為理解下冊的臨床應用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下冊:臨床應用與專科診斷 下冊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緊密結閤,詳細闡述瞭各種醫學影像學技術在不同專科疾病診斷中的具體應用。 第一部分:神經係統影像學 腦部疾病: 詳細介紹CT和MRI在腦齣血、腦梗死、腦腫瘤、顱內感染、脫髓鞘疾病、老年性癡呆等疾病中的診斷價值。重點闡述瞭DWI、ADC圖在早期腦梗死診斷中的敏感性,以及MRS、fMRI、DTI在腦功能評估和疾病機製研究中的作用。 脊髓疾病: 介紹CT和MRI在脊髓腫瘤、脊髓損傷、椎間盤突齣、脊髓血管畸形等疾病中的診斷策略。 第二部分:胸部影像學 肺部疾病: 詳細介紹胸部X光、CT(包括高分辨率CT)在肺炎、肺結核、肺氣腫、支氣管擴張、肺栓塞、肺部腫瘤等疾病中的診斷和鑒彆診斷。重點闡述瞭CT在早期肺癌篩查中的作用,以及COPD、ILD等彌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學特徵。 心髒與大血管疾病: 介紹心髒CT(CCTA)、心髒MRI(CMR)在冠狀動脈疾病、心肌病、心瓣膜病、先天性心髒病、主動脈疾病等診斷中的應用。 第三部分:腹部影像學 肝髒、膽道與胰腺疾病: 詳細介紹肝髒CT、MRI、超聲在肝髒腫瘤(肝癌、轉移瘤)、肝硬化、脂肪肝、膽囊炎、膽結石、胰腺炎、胰腺癌等疾病中的診斷。重點闡述瞭MRI增強掃描和DWI在肝髒病變性質判斷中的價值,以及超聲造影在肝髒占位性病變鑒彆診斷中的作用。 腎髒與泌尿係統疾病: 介紹CT、MRI、超聲在腎結石、腎囊腫、腎腫瘤、腎盂腎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等疾病中的診斷。 胃腸道疾病: 介紹CT、MRI、超聲在胃腸道腫瘤、炎癥性腸病、腸梗阻、闌尾炎等疾病中的應用。介紹瞭CT仿真內鏡(CT colonography)的進展。 第四部分:骨骼肌肉係統影像學 骨骼疾病: 詳細介紹X綫、CT、MRI在骨摺、骨關節炎、骨質疏鬆、骨腫瘤(骨巨細胞瘤、骨肉瘤等)、骨感染等疾病中的診斷。 軟組織疾病: 介紹MRI在肌腱損傷、韌帶撕裂、肌肉病變、軟組織腫瘤等中的應用。 第五部分:乳腺影像學 乳腺疾病: 重點介紹乳腺X綫攝影(Mammography)、乳腺超聲、乳腺MRI在乳腺癌篩查、診斷和鑒彆診斷中的作用。 第六部分:婦科與産科影像學 婦科疾病: 介紹婦科超聲、MRI在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不孕癥等疾病中的診斷。 産科疾病: 詳細介紹産科超聲在胎兒生長發育監測、胎兒結構畸形篩查、胎盤異常、羊水量評估等方麵的應用。 第七部分:小兒影像學 小兒特有疾病: 介紹在兒科患者中,由於其生理特點,在影像檢查中的特殊注意事項和技術應用,以及在常見小兒疾病(如先天性心髒病、消化道畸形、骨骼發育異常等)中的影像診斷。 第八部分:介入放射學 微創治療: 簡述介入放射學的基本原理,介紹其在血管性疾病(如動脈瘤、狹窄、動靜脈畸形)、腫瘤治療(如TACE、射頻消融)、非血管介入(如穿刺引流、活檢)等方麵的應用。 第九部分:影像學質量控製與發展趨勢 質量控製: 強調醫學影像質量控製的重要性,包括圖像質量、輻射劑量、儀器維護等方麵。 發展趨勢: 展望醫學影像學未來的發展方嚮,如功能影像學、分子影像學、人工智能輔助診斷、以及與臨床多學科協作的進一步深化。 結語 《現代醫學影像學》(套裝上下冊)力求全麵、深入、準確地反映當前醫學影像學領域的知識體係和臨床實踐水平。我們希望通過本書的編寫,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掌握現代醫學影像學的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不斷提升診斷水平,為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