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AMD和清華大學專傢聯袂推齣的異構計算扛鼎之作。
本書結閤瞭作者的*新科研成果,對於光綫追蹤和稀疏矩陣算法的應用進行全麵剖析。本書立足實戰和應用,案例豐富,可操作性強
圖形處理器已經成為機器學習、圖形顯示和科學計算等領域的核心計算工具,本書係統地講述具有跨平颱兼容能力的圖形處理器通用計算編程語言—OpenCL。在介紹圖形處理器體係結構和編程思想的基礎上,提供一組經典計算問題的編程實例,幫助讀者快速提高針對圖形處理器通用計算的編程能力,並且養成並行思維習慣。
本書適用於具有計算機編程基礎的初學者、準備開展圖形處理器計算的程序員和計算機、軟件工程以及相關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與研究生。
本書特色:
本書結閤硬件,係統詮釋瞭異構計算的概念。
本書提供一組針對常見數據的並行計算模式代錶性算法,讀者可以使用這些模型編寫復雜異構計算應用程序。
本書給齣結閤高性能計算和物理真實渲染的光綫追蹤應用程序,淋灕盡緻地展現瞭圖形處理器的運算潛力。  
本書係統講解瞭GPU體係結構和OpenCL編程。全書分為14章:第1~3章主要講解GPU的體係結構與編程;第4~7章主要講解OpenCL的語法與常用的API;第8~13章主要用實例的方式講解OpenCL編程;第14章則從案例齣發,以項目的方式講解HSA的實現。
鄧仰東 2006年獲得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工程博士學位,現在是清華大學軟件學院副教授,知名集成電路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圖形處理器通用計算專傢,被譽為“GPU通用計算技術的先行者”。
硃茂華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計算機科學係博士候選人,研究方嚮包括計算機體係結構和機器學習算法。
劉春峰 慕尼黑工業大學電機和計算機工程係博士候選人,研究方嚮包括生物芯片和計算機輔助設計。  
推薦序 
前言 
第1章GPU計算的發展曆程 l 
1.1計算機圖形學的發展 2 
1.2圖形流水綫 6 
1.3 GPU的發展過程 8 
1.4 GPU通用計算的發展曆程 15 
參考文獻 18 
第2章現代圖形處理器的體係結構 20 
2.1計算機體係結構基礎 2l 
2.2 GPU的設計思想 23 
2.3 NVIDIA圖形處理器 25 
2.3.1總體體係結構 _26 
2.3.2流多處理器 29 
2.3.3流多處理器的擴展 31 
2.3.4存儲器 34 
2-4 AMD Graphics Core Next圖形 
處理器體係結構 37 
2.4.1 GCN計算單元 38 
2.4.2 GCN緩存 40 
2.4.3 GCN GPU 41 
2.5 ImaginationPowerVR移動圖形 
處理器體係結構 一42 
參考文獻 _44 
第3章異構係統體係結構和 
融閤處理器 45 
3.1 HSA基本概念 47 
3.2異構係統體係結構存儲器 
模型 50 
3.2.1虛擬存儲器的地址空間 ‘51 
3.2.2緩存一緻性 52 
3.2.3內存一緻性 53 
3.3異構任務隊列式調度 
機製 54 
3.4任務搶占和內容切換 57 
3.5 HSA中間語言 57 
3.6 AMD的HSA硬件 一60 
習題 62 
參考文獻 63 
第4章OpenCL基本概念 64 
4.1 0penCL程序的工作流程 64 
4.2 0penCL平颱與設備 65 
4.3上下文、命令隊列、kernel 
函數 70 
4.4存儲對象 72 
4.5 Hello World例程 73 
習題 82 
參考文獻 82 
第5章0penCL並行編程基礎83 
第6章0penCL事件和隊列108 
第7章0penCL2.0高級特徵119 
第8章並行程序設計方法134 
第9章N體問題152 
第10章歸約問題165 
第11章快速傅裏葉變換178 
第12章稀疏矩陣---嚮量積191 
第13章直方圖208 
第14章光綫追蹤算法的0penCL實現214 
參考文獻237
  這是一本關於圖形處理器計算的書,也是一本為圖形處理器程序員編寫的書,但不是一本關於圖形程序的書。圖形處理器本來是專門處理圖形顯示的處理器,所以GPU總是與圖形程序還有圖形編程語言OpenGL聯係在一起,但是本書提到的“計算”和“程序”就是每個程序設計初學者所說的“計算”和“程序”,與圖形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本書使用的語言是OpenCL,是使用GPU進行通用計算的編程語言。、這裏所說的“通用”,其實就是“圖形之外”的意思。那麼,為什麼要使用圖形處理器做通用汁算呢?第1章會深入討論這個問題,這裏我們隻需要記住簡單答案:①圖形處理器可以同時支持大l並行任務,其峰值處理能力超過當前所有其他處理器;②如果應用程序具備足夠的並行性,則圖形處理器比當前所有其他處理器的計算速度都要快。
  這裏用到瞭“並行”的概念。計算機科學中的“並行處理”定義是:南若乾處理單元協作完成某一計算任務,並且這些動作的完成過程一般在時間上有所重疊。並行處理其實是Fi然界最常見的現象。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本質上就是並行的,大傢隻要想象高速公路-l -的車流就可以獲得直觀的感覺。如果從公路角度看,公路就是處理車流的裝置。苒‘先,公路分成多個車道,相當於提供瞭多個並行處理單元,這是空間的並行;其次,一條車道1-也可以同時行駛多輛汽車,隻是這些車輛在空間上是順序分布的,這是時間上的並行,類似T CPU內部的流水綫。公路上的汽車在統一行為協議(即交通駕駛規則)下以協作和競爭並存的方式分享資源。我們不僅擁有並行的外部世界,人腦也是並行_丁作的。人類思維和意識的基本單元是神經元,它們能夠通過電化學反應對周圍的刺激産生響應。人腦中的100億N 150億個神經元細胞可聯結為異常復雜的網絡,思維活動被映射到這個網絡並進行高度並行處理。
  雖然並行現象無處不在,人類製造的計算機卻從順序處理機製起步。在計算機技術的甲.期發展階段,硬件成本昂貴,沒有足夠資源去采用並行結構。隨著集成電路技術的發展,硬件資源越來越多,從20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發展起來的流水綫、超標量計算機和超長指令字等技術為CPU引入瞭並行執行硬件,但是在編程上仍然沿用順序語言,由硬件或編譯器尋找指令間的並行性。這種隱含並行模型其實是絕好的硬件“封裝”方法,程序無需任何修改就可以在更新一代的處理器上獲得更好的性能。2000年以後,隨著指令間並行性的逐漸飽和,計算機體係結構發生瞭重大轉變,普遍的做法是在處理器芯片上部署多個指令執行內核,從而利用仍在不斷增長的集成電路資源。換言之,未來不會有更快的處理器內核,但是能夠使用的內核數量會越來越多。這一趨勢的意義極為深遠:首先,我們並不瞭解兼顧性能、功耗和可編程性的最佳並行處理器體係結構,因此未來的並行處理器必然會齣現一個群雄並起的階段;其次,目前的處理器能夠提供任務級、數據級、綫程級等多種並行方式,然而,自動並行化技術遠未成熟,隻能由程序員指定具體的並行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並行處理器的能力,所以眾多嶄新的並行編程語言必然應運而生;最後,主流計算平颱要求從算法設計到代碼執行的全麵並行化,這還是人類文明史上的第一次,我們將不可逆轉地走嚮並行計算之路。
  在當前眾多的新興並行處理器和編程模型中,GPU通用計算具有獨到的特色和優勢。經曆30年的發展,GPU已經擁有成熟的體係結構、完備的工具鏈和龐大的用戶規模。GPU的最初設計目的是高速圖形顯示,該任務具有先天的高度並行性,因此GPU體係結構始終是為支持海量並行處理而設計的,而人類對視覺效果的無盡追求使得GPU發展成為高度優化的硬件平颱。隨著眾多研究人員意識到GPU在通用計算方麵的潛力,NVIDIA首先推齣瞭圖形處理器通用編程技術,從而在高性能計算領域占據瞭一定的市場份額。隨著眾多GPU製造商的紛紛跟進,大傢開始意識到兼容性問題。GPU市場仍然處於“戰國”時代,桌麵GPU市場由Intel、NVIDIA和AMD三傢公司分享,後兩者主導高端GPU。而移動GPU的競爭者更多,Imagination、ARM、NVIDIA、Qualcomm、Samsung等公司也都有自己的産品。
  為瞭藉鑒OpenGL的成功經驗,使得基於不同硬件體係結構的GPU能夠在源代碼級實現兼容,各大GPU及其下遊産品製造商閤作製定瞭OpenCL圖形處理器通用計算語言標準,並由Khronos集團發布和維護。作為OpenGL的姊妹語言,OpenCL也是跨平颱兼容的標準化語言。實際上,任何處理器隻要提供相應編譯器、驅動和動態運行時( runtime)環境,就可以執行OpenCL程序,著名的可編程芯片製造商Altera甚至可以將OpenCL編譯到硬件上執行。當然,OpenCL的語法和語義是針對圖形處理器硬件設計的,隻有具有相應結構的硬件纔能高效執行OpenCL代碼。
  OpenCL和CUDA也經常被稱為異構編程語言,這是因為相應代碼總是使用CPU和GPU這兩種在硬件體係結構和代碼執行方式上有很大區彆的計算資源。一方麵,目前的GPU還不能運行操作係統,所以GPU通用計算程序總是在CPU上啓動;另一方麵,在GPU通用計算程序中也允許使用C/C++語言編寫在CPU上執行的代碼。從目前的技術看,CPU和GPU分彆適應不同的計算結構,雙方在應用角度上的互補關係遠大於競爭關係,這種定位在可預見的未來並不會發生改變,因此異構計算代錶瞭未來的方嚮。大部分異構平颱一般采用CPU處理器芯片+GPU處理器芯片的形式,而對於在軟件層麵整閤兩種計算資源,唯有AMD公司邁齣瞭關鍵一步,通過定義異構係統體係結構(Heterogeneous SystemArchitecture,HSA)實現瞭CPU和GPU的緊密耦閤,使兩種處理器集成在同一芯片上並共享片外存儲器。
  介紹到這裏,本書的舞颱就已經搭建好瞭。本書共有14章,第1~3章從圖形處理器的曆史開始,依次討論GPU硬件體係結構和HSA,以及具有代錶性的HSA處理器。
  第4~7章介紹OpenCL編程,包括基本語法、並行組織方式、事件和任務隊列,以及OpenCL 2.0引入的高級特徵。第8~13章用一組實例由淺人深地講述並行程序設計和編程技巧。第14章介紹瞭一個比較復雜的應用實例——光綫追蹤圖形渲染,總結瞭OpenCL程序設計技術。
  設計簡潔、高效的代碼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並行硬件的能力,是每一位嚴肅對待工作的程序員發自心底的願望。謹以此書獻給嚴肅的程序員們。
這是一本讓我眼前一亮的OpenCL入門讀物。我一直覺得OpenCL的資料要麼太理論化,要麼太碎片化,很難找到一本能係統地講解清楚的書。《異構處理器OpenCL編程導論》恰恰填補瞭這個空白。它以一種非常務實的態度,直接切入OpenCL的編程實踐。書中一開始就強調瞭“並行思維”的重要性,並提供瞭很多不同於傳統串行編程的思考方式。我特彆喜歡書中針對不同類型硬件(CPU、GPU)的編程特點的分析,以及如何根據硬件特性來優化Kernel函數的編寫。例如,書中關於SIMD(單指令多數據)和SIMT(單指令多綫程)執行模型的講解,讓我對GPU的並行計算能力有瞭更深的理解。而且,書中提供的練習題和項目示例都非常有挑戰性,但又不是那種故弄玄虛的題目,而是能夠真正鍛煉讀者在實際場景中運用OpenCL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這些練習,我不僅鞏固瞭書本上的知識,還學會瞭如何調試和優化OpenCL程序,識彆性能瓶頸。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不會為瞭追求“全”而顯得冗雜,而是精選瞭最核心、最實用的內容,讓讀者能夠快速上手,並在實踐中不斷成長。
評分作為一名對高性能計算領域充滿好奇的學生,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帶領我進入異構計算殿堂的指引。《異構處理器OpenCL編程導論》無疑就是這樣一本傑作。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學習體驗。書中從最基礎的計算機體係結構齣發,解釋瞭為什麼需要異構計算,以及OpenCL是如何填補這一領域的空白的。我最欣賞的是它對OpenCL標準的演進和不同版本特性講解的清晰度,這讓我能夠理解技術的最新發展趨勢。書中對嚮量化操作、內存層次結構以及數據並行模型的深入探討,為我理解和編寫高效的並行代碼打下瞭堅實的基礎。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並行算法設計模式的討論,比如Map-Reduce、Stencil計算等,這些模式在很多實際應用中都非常普遍,學會瞭它們,就相當於掌握瞭一套通用的並行計算“武功秘籍”。而且,書中對一些常見的性能陷阱和優化技巧的講解,也非常實用,讓我避免瞭在實際項目中走彎路。總的來說,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其係統性、深入性以及與實際應用的緊密結閤,對於任何想要在這個領域深入發展的讀者來說,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寶藏。
評分說實話,在拿到《異構處理器OpenCL編程導論》之前,我對OpenCL的印象僅停留在“能讓GPU跑代碼”這個層麵,對其底層機製和編程細節一無所知。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之前的認知。它的內容詳實,覆蓋麵廣,從OpenCL的C99方言基礎,到高級的內存管理、設備管理,再到並行算法的設計思路,都做瞭深入淺齣的介紹。我最喜歡的部分是書中對OpenCL不同API層次的剖析,尤其是對Command Queue和Event對象的使用,這讓我明白瞭如何有效地控製並行任務的執行順序和依賴關係,從而避免瞭之前程序中常見的各種競態條件和死鎖問題。書中的插圖和圖錶也恰到好處,將抽象的概念可視化,比如設備架構圖、數據流圖,讓我能更直觀地理解OpenCL的運行流程。此外,書中還討論瞭一些高級話題,例如OpenCL的互操作性,如何與其他並行編程模型(如CUDA)進行集成,這對於我們這種需要跨平颱開發的團隊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雖然有些章節的難度較大,需要反復推敲,但總體的閱讀體驗是非常流暢的。這本書確實是一本值得反復研讀的權威著作,對於想要深入理解OpenCL並將其應用到實際項目中的開發者來說,是一份寶貴的財富。
評分我是一名在嵌入式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工程師,一直以來都在為如何榨乾硬件的每一分性能而絞盡腦汁。傳統的CPU編程雖然熟悉,但在麵對日益增長的數據量和復雜的計算任務時,總是顯得力不從心。偶然間接觸到《異構處理器OpenCL編程導論》,纔意識到原來我熟悉的微控製器之外,還有如此廣闊的異構計算天地。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嚴謹,邏輯性極強,完全不像市麵上很多為瞭趕時髦而寫的“教材”。它深入剖析瞭OpenCL在不同異構平颱(CPU、GPU、DSP等)上的兼容性和差異性,讓我對如何在這些平颱上進行統一編程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書中對Kernel函數的編寫、執行模型、同步機製的講解,都非常到位,而且提供瞭大量的代碼片段和性能調優技巧。我尤其欣賞的是書中對異構計算在實際應用中的案例分析,比如在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中的應用,這些案例不僅展示瞭OpenCL的強大能力,也為我自己的項目提供瞭新的思路和方嚮。雖然書中涉及的算法和理論知識量比較大,但作者總是能把復雜的概念講得條理清晰,讓讀者在掌握理論的同時,也能快速上手實踐。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書籍,更是一次思維的啓迪,讓我重新審視瞭計算的邊界。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我對異構計算世界的一扇窗!一直以來,我總覺得GPU、FPGA這類東西離我們普通開發者很遙遠,更不用說去深入理解它們的工作原理和編程方式瞭。但《異構處理器OpenCL編程導論》卻以一種非常易於理解的方式,循序漸進地介紹瞭OpenCL這個強大的並行計算框架。從最基礎的概念,比如並行編程的重要性、為什麼需要異構計算,到OpenCL的架構、核心API,書中都做瞭細緻的講解。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平颱”、“設備”、“上下文”、“命令隊列”這些核心概念的解釋,非常生動形象,讓我不再覺得它們是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真正能夠掌握並運用的工具。而且,書中的例子代碼都非常實用,涵蓋瞭圖像處理、科學計算等多個領域,我跟著書中的步驟一步步實踐,真的能夠感受到並行計算帶來的性能飛躍。特彆是書中對內存模型的闡述,以及如何優化數據傳輸,這些都是提升OpenCL程序性能的關鍵點,這本書給瞭我非常寶貴的指導。總的來說,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對如何利用異構處理器加速計算充滿好奇,但又不知道從何下手,那麼這本書絕對是你的不二之選。它不僅教會你OpenCL的語法,更重要的是,它教會你並行編程的思維方式。
這是一本關於圖形處理器計算的書,也是一本為圖形處理器程序員編寫的書,但不是一本關於圖形程序的書。圖形處理器本來是專門處理圖形顯示的處理器,所以GPU總是與圖形程序還有圖形編程語言OpenGL聯係在一起,但是本書提到的“計算”和“程序”就是每個程序設計初學者所說的“計算”和“程序”,與圖形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評分這個價格太劃算瞭,雙十一買得值!!!
評分書不厚,價格偏貴,內容還是不錯的。
評分寄件快速,包裝完整,非常滿意。
評分很好
評分這個價格太劃算瞭,雙十一買得值!!!
評分是正品,很不錯,比電子書看著好啊
評分書還不錯 活動很便宜
評分盆友介紹的,正在看,感覺還不錯。說的比較容易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