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3
大父母:卓越企業傢的父母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九位中國企業傢的成長故事,證明瞭同一個道理:父母給予孩子的比較好的禮物,不是龐大的物質財富,而是無價的精神力量。
★ 企業傢精神不是與生俱有的,它像一個生命,要經曆萌芽、生長的過程。本書從傢庭教育齣發,尋找企業傢精神萌芽的那一刻。
★是父母看到瞭企業傢精神的初次閃光,是父母埋下瞭精神種子,更是父母助力瞭企業傢精神的傳遞。
★揭密企業傢的鮮為人知的童年,掌握企業傢父母的育兒經。
本書詳細呈現九位在中國財經界舉足輕重的人物的童年生活,包括李嘉誠、柳傳誌、任正非、潘石屹等。他們的父母對他們的教育和影響,以及在他們成功的道路上,父母扮演的重要角色。這是一部企業傢父母的育兒經,啓發讀者自身的學習和進步。
熊玥伽,新銳財經作傢,四川大學新聞學碩士,優質內容提供平颱“考拉看看”聯閤創始人;曾為資深財經記者,供職於《成都商報》和《每日經濟新聞》。她長期深入瞭解中國一綫企業傢,重點研究企業傢的命運、行業現狀和趨勢。他也曾對話中國一流經濟學傢,並多次采訪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密切關注中國和全球經濟。
★ 本書詳細呈現九位在中國財經界舉足輕重的人物童年生活,關注他們的父母教育,完整再現在成功道路上,父母對他們産生的深遠影響,深究他們的父母與他們成功的內在關係,緻敬父母給予瞭他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 本書是一部非常實用的親子教育類圖書,其案例都具有現實意義,可操作性強,圖書市場並無同類圖書。
★ 作者曾為知名財經作者,采訪過多位企業傢,使得讀者能夠更加近距離的瞭解這些企業傢的成長故事。
目錄
李嘉誠:亞洲教父的童年密碼/1
柳傳誌:傳承父親60歲的創業精神/35
任正非:父母教的第一課——生存/63
王石:母親給予的剛毅之心/93
俞敏洪:遭遇強勢母親/109
李開復:如何把“熊孩子”寵成大總裁?/139
潘石屹:父親教我與眾不同/177
李彥宏:平凡人傢如何培養首富?/211
馬化騰:從天文學傢到騰訊王國父母為夢想護航/235
後記/251
緻謝/253
亞洲教父、李超人、長和係主席……李嘉誠擁有太多的頭銜,曾經多次位居“亞洲首富”之位。創下瞭大量財富的他,德纔兼備,始終不忘公益,一直熱心慈善,被人們尊稱為儒商。
李嘉誠於1928年齣生於廣東潮州,9歲之前在父親的教育下讀書識字,9歲到15歲幾乎都在戰亂中求生。李嘉誠12歲起開始工作,14歲那年,父親因患肺結核去世,留下瞭李嘉誠和母親,還有幾個弟弟妹妹相依為命。可以說,李嘉誠的童年,在14歲那年,戛然而止。
在中國近代史上最紛爭的年代,李嘉誠頑強地成長,努力讓傢人生活更好。
如今,李嘉誠一手創辦的長江實業集團,在商界60多年屹立不倒,持續創造著巨額的財富,保持著活力。而87歲高齡的他,一舉一動依舊備受關注,是人們心中絕無僅有的經濟風嚮標。
每當長和係(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長江實業地産有限公司)遇到危難之時,李嘉誠就像父親當年帶著自己躲避戰爭災難一樣,領著長和跨過重重阻礙,避開一塊塊龐大的岩石,最終戰勝一切艱難險阻,頑強地保護自己的傢園和親人。
在談到李嘉誠時,人們總會從他14歲擔起傢庭重任開始說起。的確,他在14歲之後的時光,豐富而厚重,堪稱一部傳奇。在人們眼裏,李嘉誠87年的人生歲月,最開始的童年時光實在短暫。因為短暫,大傢都忽略瞭這14年對他一生的影響。追溯過往,正是那短短的14年,奠定瞭李嘉誠成為一代儒商、亞洲教父的基礎,打開瞭他人生的密碼。
齣身潮州書香門第
1928年7月29日,在潮州一座曆史久遠的世傢私宅裏,李雲經、莊碧琴的第一個孩子誕生瞭。兒子的齣生,讓這對年輕的父母心裏高興不已。
在潮州,李氏是一個大傢族,稱得上是書香門第。李嘉誠的曾祖父名叫李鵬萬,努力刻苦參加科舉考試,一連通過瞭縣試、府試、院試,並在每12年纔舉行一次的“拔貢”中拔得頭籌,獲得瞭保送入京的資格。在京城,成績優秀的他又很快通過瞭殿試,由此取得瞭官職,李傢被朝廷授予貢旗。
李嘉誠的祖父名為李曉帆,在李鵬萬的親自教學下,李曉帆從小習讀儒傢學說,並且非常喜歡讀莊子的哲學。雖然李鵬萬也考取瞭功名,但由於清末政局動蕩,剛正不阿的他不喜官場黑暗,決定留在潮州,遠離時局的爾虞我詐之後,李曉帆用大半生的時間,為後輩子孫們建造瞭一個大大的“藏書閣”,裏麵存放瞭父輩留下的和自己的藏書,主要供潮州的李氏族人閱讀學習。可以說,李曉帆把李傢的傳傢之寶都儲存在這書閣之中,外人偷不走盜不去。此外,李曉帆還在汕頭澄海興辦瞭“澄海書院”,當瞭一名教書先生,把一生所學傳授給下一代的孩子們。
李曉帆有三個兒子,其中兩個兒子去瞭日本留學,另外一個兒子李雲經則在潮州念書。在讀書的時候,李雲經的成績也很好,總在班上名列前茅。1913年,李雲經考入省立金山中學,1917年畢業時考瞭全校第一。但是當時傢道中落,李雲經沒有錢再讀大學。所以為瞭養傢糊口,他到蓮陽懋德學校當瞭一名老師。
雖然傢境不如以前,但李雲經的傢族在潮州仍然算是名門望族。後來,李雲經的母親經人介紹知道瞭莊碧琴,聽說她沒有什麼親人,有個弟弟很早就離傢瞭,隻有她一個人在潮州。牽紅綫的媒人說,莊碧琴雖然傢世一般,但性格溫柔,是個能持傢的女子。母親覺得姑娘不錯,所以讓李雲經與莊碧琴見瞭一麵。兩人見麵後,彼此産生瞭好感,很快墜入愛河。於是,李雲經在30歲這一年,迎娶瞭莊碧琴。
婚後不久,莊碧琴就懷上瞭第一個孩子。1928年7月29日,天氣還有些炎熱,這個孩子齣生瞭。兒子的到來,讓李傢有瞭新的血脈延續,夫妻倆思量著要給孩子取一個好名字。
經過好幾天的斟酌,李雲經夫婦決定給兒子取名“李嘉誠”。按照李氏傢譜,孩子排“嘉”字輩。李雲經根據《中庸》中:“誠者,天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
由此,李雲經取《中庸》裏講求的“誠”字,是希望孩子能夠天生就能領悟中庸的道理,為人處世擅用中庸之道,待人接物能夠保持中庸。莊碧琴認為:“孩子憑藉著中庸之道,可以在亂世中保全自身,在盛世中使自己衣食無憂。”
其實,每一個孩子的名字都飽含著父母親的期望。但到底能不能如父母所願,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僅僅取一個名字是不夠的。名字,隻是一個最簡單的開始。
父親教儒學
李嘉誠齣生那年,正好碰上中國在那段曆史時期中難得的太平。剛剛結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讓西方資本主義國傢消耗瞭不少精力,他們忙著重建傢園,恢復實力。這時,英、法、德、意等帝國主義國傢自身已經非常脆弱,根本無暇顧及海外殖民地。中國因而在那個時候得到瞭短暫的平靜。
1929年,西方資本主義國傢爆發瞭曆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嚴重的周期性世界經濟危機。此後,經濟復蘇耗費瞭他們更長的時間。一直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也就是李嘉誠9歲之前,中國國內的局部戰爭雖然沒有停歇過,但卻是1860年西方入侵以來,最平安的9年。
也就是在這寶貴的9年時間裏,李雲經給李嘉誠灌輸瞭大量的儒傢學說。從《易》、《詩》、《書》、《禮》、《春鞦》,到《禮記》、《孝經》、《論語》、《孟子》,李嘉誠從儒傢經典著作裏,學習瞭最基本的仁、義、禮、智、信的儒傢精神。這些知識的熏陶,與他之後成為一代傑齣的儒商有著很大的關聯。
其實,那個時候李傢的生活非常窮睏。李雲經教書的收入極其微薄,傢裏經常吃瞭上頓沒下頓。不過李雲經覺得,李傢是讀書世傢,不能讓讀書的傳統斷在李嘉誠這一代人身上,無論生活多麼艱難,經濟多麼不濟,都要讓孩子有書讀,從而學習做人的道理。
於是,在李嘉誠5歲的時候,父親李雲經就把他送到瞭觀海寺小學念書。這所小學離李氏祖宅並不遠,李嘉誠可以住在傢裏,在傢人陪同照顧下學習,倒也輕鬆自在。在李嘉誠的童年生活裏,這幾年最是無憂無慮,天天歡歌笑語,背著小書包上學堂。
李嘉誠讀的觀海寺小學,是一座廟堂學校,所以裏麵不僅能夠聽到學生們朗朗的讀書聲,還能聽到佛教徒們誦經的聲音,兩種聲音交相應和,十分和諧搭調,讓人心裏也非常通明。
就這樣,李嘉誠在學校念書的時候,還能不時地聽到一些佛教理念,佛教大慈大悲、與人為善的思想也滲透到他的思想中。以至於李嘉誠在經商後,從不跨越道德底綫,不被名利誘惑,始終保持著善良樂觀的心態。值得一說的是,20世紀20年代距離廢除科舉製度已經超過20年瞭,內地一些思想較為前位的地方也開設瞭新式的學堂。在“師夷長技以製夷”等新思想的影響下,教授一些西方文化。不過因為潮州地理位置較偏僻,人們思想比較傳統,比如李雲經這一代人,他們認為儒傢學說纔是正統思想,所以保存著古樸的文化,堅持提倡儒傢的仁義觀念。
1936年,李雲經被聘為潮安縣庵埠鎮崇聖小學的校長。為瞭更好地照顧兒子生活,幫助他學習,李雲經決定把李嘉誠一起帶到崇聖小學。學校沒有提供住所,李雲經就在學校附近租瞭一間小房子,爺倆就在那裏住下瞭。
教書先生沒幾個錢,租的小屋子又舊又破,根本比不上李傢的祖宅,但李雲經很是喜歡。他在房門的上方掛瞭一塊牌匾,牌匾上寫有“讀書月齋”四個字,頓時讓整個房屋有瞭書香氣息。這個臨時的住所就好似一個世外桃源,李嘉誠很快適應瞭新的環境,在那裏度過瞭3年悠閑自在的讀書時光。
就這樣,短短幾年時間,李雲經把傢族崇尚教育的理念注入瞭李嘉誠心中,並且影響瞭李嘉誠的一生。2015年,李嘉誠在一封公開信中說:“我深信,隻有教育纔能確保中華民族持續的復興和覺醒,因為愚昧,是人類最大的敵人。”
被迫輟學
然而,安寜幸福的日子總是太短暫。
如果沒有戰爭,李嘉誠很可能繼承父親的意誌,讀書考取功名,在朝廷當官;如果沒有戰爭,李嘉誠不會離鄉背井,顛沛流離,從潮州一直躲到香港;如果沒有戰爭,李嘉誠不會早早地沒瞭父親,更不會在尚未成年的時候就挑起傢庭重擔。可是這可惡的戰爭,打破瞭一個傢庭完整的幸福,改變瞭李嘉誠的人生軌跡。在那個年代,這樣的傢庭、這樣的孩子,數不勝數。
1937年7月7日,日本軍隊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盧溝橋旁邊的宛平縣(今北京市豐颱區)搜查。駐守宛平縣的中國第29軍拒絕瞭日本的無理要求。日軍立即嚮中國守軍開槍,接著炮轟宛平縣城,第29軍奮起反抗。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七七事變”發生後,日本帝國主義開始瞭長達8年的侵華戰爭,上海、南京……中國多個地區陷入日軍的魔掌,老百姓備受戰爭的摺磨,每日都在恐懼和屈辱中度過。而不屈不撓的中華民族,亦在腥風血雨中抗爭瞭8年。
戰爭從北方開始,而李嘉誠一傢人在南方,並沒有遭受突然襲擊。然而,從1937年7月7日之後,日軍打進潮州的消息就不斷傳來,實際上,戰火也離潮州越來越近。人們的心情,也隨著戰事的逼近起伏不定。
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前,李雲經已經到庵埠郭壟小學擔任校長職務。父親到哪兒,李嘉誠就跟到哪兒,他也轉入郭壟小學讀書。李雲經對殘酷沒有人性的戰爭深惡痛絕,他從報紙上瞭解到其他地方的中國人正深受日軍欺淩,一個個傢庭變得支離破碎,一個個同胞死在敵人的槍口下,這一切悲劇刺激著李雲經的神經,他憤恨不已,積攢瞭滿腔的愛國熱情。
在郭壟小學任教期間,李雲經就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在空餘時間,他就公開講座或者組織學生到街上發傳單,嚮當地的百姓宣傳抗日思想。他還編寫瞭一本抗日教材,免費發給大傢閱讀,而且還教學生們唱抗日救亡歌,給他們講侵略戰爭的殘暴,講戰鬥英雄的故事,培養他們的愛國精神。
李雲經沒能上前綫打仗,卻在後方貢獻著自己的一己之力。他把抗日思想傳播給學校師生和普通百姓,通過抗戰救國宣講活動,為前綫募捐的活動,組織民眾唱抗日歌麯等,激起瞭抗日熱潮。潮州當地好多有為青年,在受到鼓舞之後,主動外齣從軍,誓要保傢衛國。
深受儒傢思想影響的李雲經,之前從來沒想過這個世界上會有如此可怕的戰爭。這場侵略戰爭的罪惡,遠遠超過他在書本上看到過的那些戰爭。他為此憤怒,他痛恨野蠻的日本軍國主義。
然而,無論全中國人做瞭怎樣的反抗,災難離李雲經還是越來越近。在1939年6月的一天,潮州人小心翼翼的平靜生活被外來的日本軍打破瞭。看到街上掛著的日本旗子,穿著軍裝凶神惡煞的日本兵,李雲經知道,這一天還是來瞭。
很快,潮州的城區遭受瞭日軍飛機的狂轟濫炸。人們在大街上奔跑喊叫,炎熱的夏天,人們躲在防空洞裏害怕得渾身發抖。每個人的眼睛裏都充滿瞭絕望和無助,那一天,每個人都傷心地哭瞭。
隨著槍炮的到來,潮州所有的學校也被迫停課,李雲經和李嘉誠都沒法再繼續待在學校。失業的李雲經帶著小學還沒畢業的兒子,迴到瞭潮州北門街麵綫巷的祖宅中。看看外麵炮火連天,再想想沒能讀完書的兒子,李雲經常常難過得唉聲嘆氣,心情鬱結。
不過,傷心失意瞭幾天之後,李雲經又重新振作起來,他想到瞭父親留下的藏書閣。麵對戰爭,力小體弱的他無能為力,但起碼他要保護兒子免受戰爭的迫害,至少要盡量讓兒子好好讀書。
這時候,李嘉誠的求知欲也十分旺盛。他在父親的帶領下,一頭紮進藏書閣裏,專心緻誌地看書。在那個動亂的年代,還有一個小孩子在潛心念書,這也讓李雲經的內心寬慰不少。
在藏書閣裏,李嘉誠把父輩們留下的書讀瞭個遍,有文天祥、辛棄疾、陸遊等人的詩詞、傳記,也有《史記》、《資治通鑒》等史書。李嘉誠記憶力很好,而且從小接受瞭嚴格的儒傢教育,雖然隻有10歲,但閱讀這類史書並沒有大問題。不懂的地方,還能請教父親。
但沒過兩年,李嘉誠也沒法在藏書閣看書學習瞭,這段時間學習的知識和做人道理,成為他日後經商和做人的準則。那時候,對於李雲經來說,與兒子徜徉在書籍的海洋中,纔能夠稍微忘記一點塵世裏的紛爭,逃離一絲現實的殘酷。
絕處逢生
潮州是廣東省東部沿海的港口城市,曆來都是閩、粵、贛邊以及韓江流域的商品集散地。由於地理位置便利,潮州嚮外遷移的人很多,是著名的“華僑之鄉”。潮州人外遷的曆史,據說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末年。那時候,元朝軍隊大舉進攻,南宋軍隊無力抵抗,潮州當地的老百姓也沒辦法守住傢園,隻能選擇逃命。於是,一大波的潮州人不得不背井離鄉,顛沛流離,過著居無定所的日子。
藉著港口優勢,很多潮州人遠渡重洋抵達異國他鄉,以至於幾乎世界各地都有他們的足跡。很早以前,元朝打敗南宋,建立政權後,為瞭擴張勢力,嚮南洋群島、日本等地發起瞭遠徵,遠徵的士兵中就有不少是潮州人。其中不少人沒有再迴傢鄉,而是留在瞭日本、西沙群島、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等地,經商謀生。
一直到清朝中期,潮州人鄭昭做瞭泰國國王,統治瞭泰國15年。他的國王身份,引發一批潮州人追隨他而遷往泰國,掀起瞭一股潮州人移民泰國的狂潮。在潮州曆史上,還有很多次類似的遷移運動。
潮州人齣海時,幾乎都是兩手空空,隻帶一點點盤纏在身上,沒有任何多餘的財富。為瞭生存,他們在異國他鄉摸爬滾打,鍛煉瞭一身經商的本領,尤其能賺錢。潮州人不僅頭腦靈光,而且很能吃苦、有恒心,這使得很多潮州華僑在他們移居的國傢裏紮根立業,成瞭當地大企業傢。而潮州人也因流散在世界各地,並且善於經商而被稱為“東方猶太人”。
由於對外交流方便,人們的思想活躍,潮州本地的經貿也很發達,當地的本土傳統文化與海洋文化、西方文化等都有交流碰撞。多種文化相互融閤,形成瞭獨特的多元化的潮州文化。傳統、文明、開放在這個地方各有顯現。
在潮州,商業文化其實遠遠勝於傳統文化的地位。不難想象,在這樣的文化中生活的李雲經,既有著讀書人的儒雅文明,也對經商有一些嚮往。有時候,他也想像同鄉人一樣,外齣去做生意闖蕩一番,乾一番事業,讓傢人生活更好一些。
前言 以企業傢之名,緻敬父母
過去幾年,我因工作關係,采訪瞭許多企業傢和創業者。在采訪中,有一個經常會問的問題:請問,在您的生命中,對您影響最大的人是誰?為什麼?
有的創業者會說,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是喬布斯、比爾·蓋茨、馬雲、李嘉誠、巴菲特之類的大眾偶像。而更多人,尤其是年齡更大,通常資産也更穩定雄厚的企業傢會講,對他們影響最大的是傢庭,是他們的父母。
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為什麼企業傢們會不約而同地說齣瞭同一個答案?父母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孩子從爸爸媽媽的一言一行中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這些問題值得去探索。
如果說隻有三五個企業傢談到父母的教育對他影響最深,那可以說是偶然。但當我發現很多個中國一流企業傢都有著同樣的答案時,我相信這背後一定有原因。成功企業傢的父母是如何教育子女的?他們有什麼過人之處?這些問題讓人好奇。
近幾年,中國的80後,甚至更年輕的90後,紛紛為人父母。毫不誇張地說,未來二三十年後的新一代企業傢,將從80後、90後的下一代中産生。在這之前,我們不妨看看當今中國的傑齣企業傢是如何在父母的教育引導下成人成纔的。
的確,相較於上一代的企業傢,新時代孩子們的成長環境已經發生瞭巨大的變化。這些可愛的孩子們,將有完全不同的成長經曆。他們可能不會像柳傳誌一樣挨餓受凍,不會像任正非一樣被迫中斷學業,也不會像李嘉誠一樣小小年紀就失去瞭父親,但是他們一定會遇到挫摺,必須學會獨立。總有一天,他們會離開溫室,為自己的夢想去努力奮鬥。
時代不同,父母不同,但精神值得傳承。為人父母,需要一種決心。什麼決心?潘石屹的父親潘詩麟砸鍋賣鐵也要讓兒子讀書的決心;李開復的母親捨得將小兒子送齣國接受更好教育的決心;俞敏洪的母親去學校求校長讓兒子參加考試的決心;李彥宏的父親趕兒子去火車站賣冰棍的決心;任正非的父母發誓養活兒女的決心……
在人生最艱難的時候,這些企業傢的父母都做到瞭同一件事:用自己腳踏實地的努力去為兒女爭取更好的生活和未來,用自己的精神意誌去感染子女。這樣的父母之愛,令人感動,令人敬佩。
在為人父母這條路上,每個人要學的東西很多。當孩子頑皮的時候,你可以像李開復的母親一樣與小孩交朋友,換個角度欣賞孩子的調皮,也可以像潘石屹的父親那樣揍他一頓;當你擔心孩子是否能經營好自己人生的時候,你可以像俞敏洪的母親一樣為孩子設計一條人生路,也可以學王石的母親,讓孩子自己選擇人生路;可以學習柳傳誌的父親,教孩子勇敢地做一個正直的人……
世界上沒有唯一的首富,更沒有唯一成功的父母。教育不是理論式地總結黃金法則,每一個父母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辦法,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成長經曆。寫作《大父母:卓越企業傢的父母》這本書,不是為瞭總結一種固定的企業傢父母的教育模式,而是通過他們的經曆故事,啓迪更多父母思考如何教育孩子。
熊玥伽
2015年9月於成都 後記
我記得特彆清楚,柳傳誌先生2014年在《成都商報》的邀請下,到成都演講時說過一番話。他說:“我感謝我的父母,他們教會我做一個正直的人。我牢牢記得,他們跟我講,隻要做一個正直的人,就是他們的好孩子。”當時我坐在颱下,聽瞭之後心裏麵覺得很溫暖。在柳傳誌先生來成都演講之前,我作為報社負責采寫他生平經曆的記者,查閱瞭諸多有關他的資料。我很想知道,作為功成名就的大企業傢,如今80歲的柳傳誌骨子裏有什麼從未改變的品質?柳傳誌說他的人生信條就是做個正直的人,而這正是從小他的父母教導的。父母的一個觀點,影響瞭柳傳誌的一生。那次聽完柳先生的演講,我更加堅信瞭父母對於他們的影響,於是決定動筆寫《大父母:卓越企業傢的父母》一書。在後來的工作學習中,我研究瞭更多的企業大佬和他們的父母,潘石屹、李彥宏……最終我發現,企業傢父母也並不是天生就帶著光芒的人,他們並不是教育傢或者思想傢,他們其實隻是普通的父母。而如今有著極高聲譽的企業傢,小時候也都是尋常人傢的頑皮小孩。如果非要找一個共同點,那麼可以說,他們的父母身上都有著堅忍
大父母:卓越企業傢的父母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大父母:卓越企業傢的父母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