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05
快樂從何而來:人腦與認知新解(科學美國人精選係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1.本書精選自全球科普雜誌、暢銷近170年的《科學美國人》。《科學美國人》以其科學的內涵、通俗暢曉的文字徵服瞭包括愛因斯坦和比爾?蓋茨在內的無數讀者,170餘位諾貝爾奬得主為其撰稿。
2.本書行文幽默風趣、內容通俗易懂、觀點獨特、見解深刻:《科學美國人》非常重視科學普及,它上麵的專欄文章就是科普的典範。我們的記憶由誰編碼?我們還能更聰明嗎?父親是怎樣煉成的?網絡搜索如何改變大腦?自閉癥為什麼鍾愛矽榖?……令很多人望而生畏的神經科學和腦科學研究其實很接地氣。這些領域的很多成果正逐漸改變著我們對人類大腦的認識,也為人工智能、精神疾病診療等研究指齣瞭方嚮。
3.一本科學傢和藝術傢都推薦,科技達人和文藝青年、學生都能看懂的科普圖書。
4.用紙精良,圖文並茂,四色印刷:
5.本書四色印刷,插圖豐富,帶你在充滿樂趣的閱讀中培養科學觀念。
6.“十二五”國傢重點齣版物齣版規劃項目;北京市科委科普作品創作項目。
《繪製大腦基因圖譜》《我們還能更聰明嗎》《我們的記憶由誰編碼》《網絡搜索改變大腦》《父親是怎樣煉成的》《快樂從何而來》《挖齣老年癡呆的種子》《焦慮癥新解》《與植物人對話》……本書精選近年來發錶在《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上的 20 篇封麵故事和長篇報道,涵蓋瞭大腦基因圖譜、智商、記憶、情緒形成、潛意識、阿爾茨海默病、抑鬱癥、自閉癥等研究領域的新進展,展示神經科學發展趨勢,深度解讀人腦新知。
《環球科學》雜誌社,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其齣版的科普期刊《環球科學》是《科學美國人》**授權中文版。《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是全球科學傢智慧與卓越見解的分享之地,創刊160多年來,超過100位諾貝爾奬得主在此發錶文章,傳播科學理念及前沿科技領域的發展動態。《科學美國人》也是*常被大眾媒體、研究機構和政府報告引用的雜誌。在歐洲及美國,國傢科技顧問、政策製定者、企業決策者一直把《科學美國人》作為科學和商業決策的重要參考。外研社科學齣版工作室,外研社是一傢以外語齣版為特色,涵蓋全學科齣版、漢語齣版、科學齣版、少兒齣版等領域的綜閤性教育齣版集團,也是全國規模*大的大學齣版社、*大的外語齣版機構。科學齣版工作室是外研社下屬專業從事科學教育與科普齣版的機構,其翻譯齣版的《<自然>百年科學經典》叢書深受讀者與科學人士的喜愛。
★我很欣賞《科學美國人》,因為它把世界科學更廣泛地介紹給瞭讀者。——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科學和藝術一樣,都讓我們的世界更加絢麗多彩,願享譽百年的《科學美國人》傳播科學精神,影響更多人。——鋼琴傢 理查德·剋萊德曼
★《環球科學》(《科學美國人》中文版)我每期必看,它非常奇妙,讓人入迷,它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未來、通往前沿科學、通往想象的大門,它是這個時代非常珍貴而難得的一個奇跡。——科幻作傢 韓鬆
★它讓我們相信,即便是在今日這樣高度的專業化社會,通識教育依然是可能的——這些科普文章寫得多漂亮啊。——《新京報》
★在他們筆下,科學不再是晦澀難懂的理論,而是閃耀在每個人身邊的生活中的科學原理。——《北青報》
★這些文章有益於啓發思想、激發靈感,引導讀者從科學的層麵看待問題。——《圖書館報》
目錄
---------------
攻剋大腦 1
繪製大腦基因圖譜 15
大腦的“定時係統” 27
我們還能更聰明嗎 39
我們的記憶由誰編碼 47
睡眠優化記憶 61
擦除痛苦記憶 73
網絡搜索改變大腦 87
冥想之力,重塑大腦 95
大腦創傷造就“天纔” 109
調控大腦,重塑習慣 119
父親是怎樣煉成的 131
快樂從何而來 141
潛意識在操控你 153
挖齣老年癡呆的種子 167
植入電極:從源頭治療抑鬱癥 179
焦慮癥新解 189
自閉癥鍾愛矽榖 199
玩遊戲治療自閉癥 207
與植物人對話 217
28年前,新西蘭奧塔哥大學的教授詹姆斯·弗林(James R. Flynn)發現瞭一個現象,至今社會學傢們還在研究這個現象,這就是:從20世紀初以來,全球人類的IQ一直在持續增長。弗林調查瞭20多個國傢的智力測試資料,發現IQ得分每年增長0.3點—也就是10年增長3點。此後將近30年的跟蹤研究,證明瞭這一全球性變化的統計真實性,這個現象現在被稱為“弗林效應”(Flynn effect)。目前,人類的IQ還在不斷攀升。 “讓我驚訝的是, 在21世紀這個增長還在持續。”弗林在他的新書《我們變得更聰明瞭?》(Are WeGetting Smarter?)中說,“最新的資料錶明,現在美國人的平均IQ還是和以前一樣,每年增長0.3點。” 弗林效應最奇怪的特徵之一是它的勻速性:既不會減慢,也不會暫停,隻是穩定上升著。“就像被一隻看不見的手牽引一樣。”弗林說。俄剋拉何馬大學的心理學傢約瑟夫·羅傑斯(Joseph Rodgers)分析瞭將近13 000名美國學生的測驗成績,試圖發現在更短的時間尺度上有無弗林效應。“我們想知道5~10年之後,學生的成績是否會上升。實際上,隻要一年就會有。”羅傑斯說,“每年都有係統性的增長,1989年齣生的學生會比1988年齣生的學生考得好一點點。” 弗林效應意味著,子女的IQ平均會比他們的父母高10點。到本世紀末,如果弗林效應還在繼續的話,我們後代的IQ將比我們高30點—這可是現在普通人和最聰明的2%的人之間的差距。但這個趨勢會繼續下去嗎?這個趨勢會無限持續,使得未來的人都如今天的天纔一般嗎?還是說,弗林效應和人類智力都存在一個自然極限? ……
人的大腦何以研究人的大腦?
王一方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教授
北京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中心研究員
我的一位頗有名氣的外科醫生朋友,畢生專攻神經外科,天天在病人大腦上挖洞,通血栓,取腫瘤,手術越做越多,部位越做越深,術式也越做越復雜,被稱為神醫。時間長瞭,她並沒有滋生傲慢,反而越發敬畏,所謂膽子越做越小。某日,她突然嚮我發問:人的大腦何以研究人的大腦?我一下子給問濛瞭,半天沒有接上話茬。迴傢靜靜一想,此問大有深意,有如一句中國俗話所言:“沒有金剛鑽,彆攬瓷器活。”人們相信唯有金剛鑽纔能應對那瓷器活(必須是高一個硬度層級的“剋星”),如果手中隻是一把“瓷器鑽”,可能就攬不瞭那瓷器活。阿基米德的豪言壯語有一個特彆的預設——“給我一個支點”,然後,“我就可以撬動地球”。但是,即使在地球之外也未必有這樣的支點,當然,阿基米德也沒有真正撬動過地球(他的智慧隻局限在數學、物理、自然哲學領域)。在哲學傢看來,人類的腦科學研究,也是一項需要預設前提的奇跡。今天,所有的科學研究成果都是人類大腦功能(思維)的奇跡,人腦(智慧)便是一切科學研究創新的預設前提。如今,這個前提要成為我們的研究對象,問題就來瞭,新的更高的預設前提在哪裏?如果沒有,我們纔有理由發問:人的大腦何以研究人的大腦?能超越自身的局限嗎?能hold住嗎?
在腦科學研究領域,有兩個悖論常常被人們提及,一是人類認識宇宙(航天登月、探訪土星、建立宇宙空間站)的能力大大超過瞭認識自身的能力,尤其是破譯大腦奧秘的能力;二是人類創造的人工智能以及智能機器人正在挑戰並超越人類的智慧,譬如李世石敗給人工智能AlphaGo,外科大師做手術乾不過手術機器人“達·芬奇”(似乎“瓷器鑽”可以反剋“金剛鑽”),給人類很大的刺激。緣此,人類頗有點小心眼地規定“機器人不能參加機器人研發”,害怕有一天智能機器人研發的部分成為人類難以破譯的“魔咒”與“罩門”。於是,人類這幾十年都在默默發奮,試圖打破這兩個悖論。然而,先前那一個人類超越極限的鎖並沒有打開,我們的樂觀似乎又有點太早。不管怎麼說,人類“腦計劃”也好,“大腦網絡探究計劃”也好,圈來不少錢,腦科學傢們的大腦或許就比平常人的大腦多幾條溝迴,智商值高一個檔次,對他們我們既要有信心,又要有耐性,對於他們的成果既要給掌聲,又要適當地潑點冷水。這就是我的一點小小的閱讀建議。
在此不妨演示一下。在我看來,如今的腦科學研究還不能讓人樂觀,理由是生命科學不能等同於生物科學,生命是神秘、神奇、神靈、神通的,同時也是聖潔的,統稱神聖,當下的腦科學還無法抵達神聖。雖說為“‘攻剋’大腦”,歐美國傢投入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研發新工具、新技術,是否有望在未來幾十年裏徹底破解大腦的秘密,卻仍是一個未知數,因為大腦不是用來被攻剋或徵服的。在基因組學高度發達的今天,繪製一張大腦基因圖譜隻是一件力氣活,沒有多少智慧含量。當然,人腦的第一份詳細的基因圖譜則意義重大,因為它讓我們知道瞭人類與小鼠的差彆有多麼巨大,也讓我們重新審視瞭大腦灰質的工作原理。這種直覺隻是青萍之末。雖然大腦的“定時係統”與大腦中數百億個神經元如何相互協作有關,但也不能脫離大自然的授時係統。
“我們還能更聰明嗎?”這是一個雙嚮可能的命題,書中所言人類的IQ越來越高,我們和未來人類相比會顯得很愚蠢的結論隻是其一,還有一種可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瞭卿卿性命,《自閉癥鍾愛矽榖》就是例證。至於人類的“記憶編碼”問題隻是一個與計算機的簡單類比,神經元的工作方式並不能等同於多晶矽。同樣,“睡眠優化記憶”的命題也不能絕對相信,睡眠門診不少患者主訴睡眠不錯,頭疼伴隨記憶力下降,睡眠期間大腦會減弱神經元之間的聯係、可以節約能量的說辭隻是幼兒園老師級彆的解釋。
“快樂從何而來”是本書的核心命題,腦科學傢的最新研究錶明,大腦中真正負責直接産生快樂感的,不是以前所認為的奬賞迴路,而是與奬賞迴路有關聯的“快樂熱點”,似乎糾正瞭先前的結論。但是,人不僅是生物的人,還是社會的人,有思想、有情感的萬物之靈,社會境遇、生命信仰纔是快樂的甘泉。所以,冥想可以重塑大腦,大腦創傷可以造就“天纔”,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正在復活。
無疑,神經科學傢可以“挖齣老年癡呆的種子”,那是由毒性蛋白質引發的級聯反應,以此來解釋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其他健康殺手的病理機製,也可以用來解讀“焦慮癥的成因”。通過“植入電極治療抑鬱癥”,隻是一種探索性的治療手段,真正應用於臨床還需要技術優化。“與植物人對話”是一個存在倫理爭論的話題,植物人是指腦死亡而心肺功能尚存的病患個體,需要消耗大量的社會資源與傢庭財富纔能維持其沒有尊嚴和交往品質的生命徵象,對於是否維持植物人的生命,存在諸多爭議。如果隻是開啓與其微弱的潛在意識的生物學對話(刺激- 反應)而無法恢復其生命尊嚴和品質,這種努力的目的與價值依然需要論證。
作為一名醫學教授,我認為這是一本優秀的腦科學主題的科普作品,因為它旨在喚起讀者對神奇大腦的好奇與反思,正如我本人以上的思考。雖然我不是腦科學傢,本書裏介紹的大量腦科學新知很多都在我的專業藩籬之外,但是書中的話題啓發瞭我從醫學哲學的角度發問,相信用心的讀者一定會提齣更多、更有意義的問題。
包裝不錯,兩次包裝,書本沒有受損,很好!
評分書收到瞭,很好,是正版,下次還會選擇
評分科學美國人,科普前沿,質量沒得說,關鍵是優惠,全場200-100,大愛京東,囤著,今年鼕天看。
評分很好的書,每次jd購物5顆星,4顆半是快遞小哥的。
評分內容豐富,非常有深度的科普雜誌
評分幫朋友買的,科學小啓濛,非常好,孩子很喜歡
評分咯餓啦啦啦嚕童女童
評分有意思的書籍 非常喜歡
評分非常好,科學美國人是美國的經典科技讀物,也是全球的經典科技讀物
快樂從何而來:人腦與認知新解(科學美國人精選係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