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5—2016)》主要内容包括: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框架、国内旅游目的地识别、国内旅游目的地主要特征、国内旅游目的地发展驱动力、“十二五”时期旅游目的地发展回顾、“十三五”时期区域目的地发展趋势展望等。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区域旅游发展状况与特征
一、2015年区域旅游发展的总体状况
二、“十二五”时期区域旅游发展特征回顾
第二章 旅游客源地研究
一、客源地潜在出游力的区域分异特征
二、客源地城乡分异特征
三、“十二五”时期客源地发展回顾
四、“十三五”时期客源地发展趋势展望
第三章 旅游目的地研究
一、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框架
二、国内旅游目的地识别
三、国内旅游目的地主要特征
四、国内旅游目的地发展驱动力
五、“十二五”时期旅游目的地发展回顾
六、“十三五”时期区域目的地发展趋势展望
第四章 区域旅游流研究
一、区域旅游流主要特征
二、旅游流通道便捷度
三、“十二五”时期区域旅游流发展回顾
四、“十三五”时期区域旅游流发展趋势展望
第五章 区域旅游发展的环境与趋势判断
一、2016年区域旅游发展的环境判断
二、“十三五”时期区域旅游发展趋势展望与建议
前言/序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交通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区域的区位优势正在不断弱化,区域间经济差异正在不断缩小。在此大背景下,了解我国区域旅游业发展变化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在旅游“515战略”引领下,区域旅游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动力强劲,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统一共识,不断完善目的地基础设施建设。而在“旅游+”、全域旅游战略思维下,我国乡村旅游、农牧旅游、工业旅游、林业旅游、商务旅游、研学旅游、医疗旅游、养老旅游、健康旅游、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不断涌现,旅游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新气象,区域旅游产业融合不断深入。2015年作为我国“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区域旅游业各项指标均表现出较好的态势。其中,国内旅游人数已经达到4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5%,国内旅游收入34195亿元,增长13.1%。入境游客13382万人次,增长4.1%。其中,外国人2599万人次,下降1.4%;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0783万人次,增长5.6%。在入境游客中,过夜游客5689万人次,增长2.3%。国际旅游收入1137亿美元,增长7.8%。国内居民出境12786万人次,增长9.7%。其中因私出境12172万人次,增长10.6%;赴港澳台出境8588万人次,增长4.4%。
客源地方面,2015年我国客源地分布依然呈现东、中、西三级阶梯状发展格局,其中,东、中、西三大区域出游力比例总体呈现出“7:2:1”的形态。区域层面,我国客源主要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成渝四大经济区,累计占我国55.3%的出游比例。省级尺度,我国出游力极强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5省市。出游力强的地区包括:辽宁、福建、湖北、河北、河南、湖南;出游力较强的地区包括:四川、陕西、重庆、安徽、黑龙江、山西;出游力一般地区包括:吉林、江西、内蒙古、海南、广西、新疆、云南;出游力弱的地区包括:宁夏、甘肃、贵州、青海、西藏。客源地城乡分异方面,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出游率远高于农村居民,分别为373.1%和167.2%。而在游客特征方面,我国客源市场总体呈现出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中青年仍是出游的主力军,出游率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等。
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5—2016)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