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嘉陵江流域历史地理研究》计九章,篇幅30余万字,主要运用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从历史自然地理与历史人文地理两个层面系统、全面探讨了长江重要支流嘉陵江流域历史时期的自然环境(历史气候、森林植被、野生动物、地质灾害等)和人文地理诸要素(人口分布、城镇发展、交通地理及军事战争)的演变及规律。特别是对嘉陵江流域历史时期的气候、植被、野生动物、地质灾害的研究弥补前人研究的空缺,对嘉陵江流域交通地理中的古代津渡、城镇形态及其时空分布、清代嘉陵江流域历史军事地理的研究是《嘉陵江流域历史地理研究》的特色和创新点。
作者简介
马强,男,陕西汉中市人,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教授,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专业研究方向:中国历史地理学,中国古代史(秦汉、三国、唐宋史),出土石刻文献、中国地理学史兼及史学理论等。学术兼职有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韩国《亚洲研究》通讯编委,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兼聘教授,陕西理工学院“汉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重庆市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四川省西部区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咨询专家,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理事,中国武则天研究会理事,中国唐史、宋史学会会员。2007年曾在中央电视台十频道担任三国文化节目主讲嘉宾。
杨霄,男,山东青岛人,西南大学历史地理专业硕士毕业,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在《地理研究》《中国人文田野》《历史地理》发表论文数篇。研究方向为历史自然地理,以流域历史地理为丰。
目录
绪论
一、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意义
二、流域历史地理研究是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方向
三、开展嘉陵江流域历史地理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 嘉陵江流域历史地理概述
第一节 嘉陵江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一、盆地、丘陵区
二、中高山地区
第二节 研究范围的界定
一、嘉陵江流域的范围
二、研究时段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历史时期嘉陵江流域的气候变迁
第一节 距今10000-3000年嘉陵江流域的气候变化
一、早全新世时期嘉陵江流域的气候
二、全新世大暖期嘉陵江流域的气候变化
第二节 全新世晚期嘉陵江流域的气候和植被变迁
一、先秦至南北朝时期
二、隋唐宋元时期
三、明清时期
第三章 历史时期嘉陵江流域的植被变迁
第一节 距今10000-3000年嘉陵江流域的植被
一、全新世早期嘉陵江流域植被
二、全新世大暖期嘉陵江流域植被
第二节 全新世晚期嘉陵江流域的植被变迁
一、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隋唐宋元时期
三、明清时期
第四章 历史时期嘉陵江流域野生动物的分布和变迁
第一节 历史动物地理研究的基本概念与新石器时代嘉陵江流域野生动物的分布
一、历史动物地理研究的基本概念
二、新石器时代嘉陵江流域动物地理
第二节 全新世晚期嘉陵江流域的动物地理
一、先秦秦汉时期嘉陵江流域的野生动物分布
二、7-13世纪嘉陵江流域的动物地理
三、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动物地理
第五章 历史时期嘉陵江流域的人口变迁
第一节 先秦及秦时期
一、先秦及秦时期嘉陵江流域的居民与民族分布
二、先秦及秦时期嘉陵江流域的人口迁移
第二节 两汉时期
一、两汉嘉陵江流域的人口数估算及人口分布
二、两汉嘉陵江流域的人口迁移
第三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一、本区人口数量与分布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嘉陵江流域的人口迁移
第四节 隋唐五代时期
一、隋唐嘉陵江流域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分布
二、隋唐五代时期嘉陵江地区人口迁移
第五节 宋元时期
一、宋元时期嘉陵江流域的人口发展规模
二、北宋崇宁元年嘉陵江流域人口的密度与地理分布
三、宋元时期嘉陵江流域的移民
第六节 明清时期
一、明代嘉陵江流域人口的发展与迁移
二、清代嘉陵江流域人口的发展与分布
……
第六章 历史时期嘉陵江流域的交通地理研究
第七章 嘉陵江上游的历史经济地理研究
第八章 明清嘉陵江中下游的城镇地理研究
第九章 嘉陵江流哉的历史军事地理
后记
精彩书摘
《嘉陵江流域历史地理研究》:
三、开展嘉陵江流域历史地理研究的现实意义
嘉陵江流域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近年来国家正在进行治理、保护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天保工程”,嘉陵江流域系治理的重点区域。摸清流域环境变迁的过程、原因、规律,可以对现代嘉陵江流域的经济开发与长江上游地区的环境保护提供历史借鉴。同时,国家西部开发战略中的重要基础工程之一是交通建设,而历史交通地理的研究可以为铁路、公路的勘探、选线提供重要参考,如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战备铁路襄渝线和近年通车的西(安)汉(中)高速公路的选线就部分参考和采纳了黄盛璋等历史地理学家有关川陕历史交通地理的研究成果。兰渝铁路,十(堰)天(水)、宝(鸡)巴(中)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线的建设正在进行或论证中,选线势必与嘉陵江流域历史上的阴平道、嘉陵陈仓道、米仓道交叉或重叠。参考历史地理成果也将不可缺少。目前川陕两省交通、水利部门恢复嘉陵江航运也在论证筹备之中,嘉陵江流域的历史地理研究将为这些重大工程提供重要学术参考。此外,陕、甘、川嘉陵江流域沿线地方政府也都在努力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从事旅游资源开发。因此,从参与现实经济社会建设的角度而言,嘉陵江流域的历史地理研究将大有可为。
从历史地理学理论及其区域历史地理研究而言,嘉陵江流域历史地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学科建设价值。传统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区域”一般以政区或以自然地貌单元为对象,这样的区域研究固然有其合理性,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却容易人为割裂历史地理要素的起源、空间传播及其连续性,而大量考古学研究成果表明,河流往往是孕育一个国家和民族古代文明的摇篮,而流域自然环境变动过程对人类社会利用和管理流域的响应机制有重要影响,建立历史流域环境演变模型,探索历史流域人地关系演变之规律,可以为保证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指导。近年来,王守春、朱士光、王尚义等历史地理学者一再倡导开展流域历史地理学研究,正是基于流域为单元的历史地理研究可以打破传统研究的窠臼,这无疑是近年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值得肯定的新思维,然而目前这方面的成果并不太多,更多流域的历史地理系统研究并未真正展开。对嘉陵江流域进行历史地理综合研究,可以在流域历史地理学方面增加一项新的个案。
嘉陵江流域具有十分丰富的历史地理资源及研究价值,嘉陵江干流及其涪江、渠江、西汉水流经青藏高原及黄土高原边缘,穿越秦岭、大巴山山地和四川盆地,是沟通西部陕、甘、川的水上交通大动脉和重要的文化、经济分布地带,数千年来在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作用下,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从历史文献记载看,清代中期以前,嘉陵江流域上游的略阳、宁强尚有茂密森林,白龙江沿线森林呈点状分布;此后,中游的广元、苍溪、阆中一带森林植被则急剧减少,洪涝灾害日趋频繁;今天的嘉陵江已成为长江流域泥沙含量最大、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据地方志记载,明清时期嘉陵江上游的白龙江流域、嘉陵江略阳、宁强段,中游的广元、苍溪、阆中段及下游的合川、北碚、重庆江北段多次发生洪水淹城事件,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因而生态环境的演变及其原因是嘉陵江流域历史地理研究的第一重要课题。
嘉陵江流域的天水、汉中、南充、合川等城市在历史上曾经几度辉煌,战略地位几经升降变迁,这些城市大多古代辉煌而近代以来走向衰落,今日则面临新的崛起;而下游城市重庆的历史地位却从南宋开始日益提高,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水陆交通枢纽。1891年重庆开埠,成为内陆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抗日战争期间重庆成为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1997年重庆上升为直辖市。这一变迁表明,嘉陵江流域在上游城市衰落的同时,下游城市的政治、经济地位在近代以来反而持续提高。特别是重庆从汉唐时期的荒蛮闭塞之地发展到近代以来长江上游的中心枢纽城市,而嘉陵江上游的诸多城市则在宋代以后逐渐落后萧条,无疑是一个突出的区域政治与经济地理变迁现象,值得从历史城市地理角度深入探讨,为现实区域经济发展走向提供参考。
嘉陵江流域在中国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楚汉战争期间萧何坐镇汉中支援刘邦反击三秦,唐代控制山南、剑南三道,南宋时期的抗金、抗蒙战争,清王朝平定吴三桂战争,嘉陵江都曾多次作为用兵和漕运的通道,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嘉陵江更是黄金水上交通线,乃川陕问军事运输的生命线。在20世纪60年代紧张的国际背景下,嘉陵江中下游又成为国家备战备荒战略下的三线建设重点地区,大量国防军工企业西迁沿江山区,这一切表明嘉陵江流域具有重要的历史军事地理研究价值。
……
前言/序言
嘉陵江流域历史地理研究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