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我国当前城镇化背景下,《公共服务设施选址:理论、模型、算法与应用》基于国家对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和居民对公共服务需求的特点,运用选址理论、城市规划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运筹学、系统优化决策理论与方法,对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模型、算法进行研究,并具体运用于武汉市某区的学校、医院、急救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选址实践。《公共服务设施选址:理论、模型、算法与应用》的研究成果将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公共服务公平和效率的统一,促进城市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公共服务设施选址:理论、模型、算法与应用》可作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参考教材,也可供相关研究机构、咨询机构人员、政府职能部门人员及感兴趣的读者使用。
作者简介
万波(1972),男。博士,副教授,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优化决策、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基于分级选址模型的学校选址问题研究》等9篇文章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A studying on proactive and reactive 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文章被EI收录,Research on multi-objective public facility location based on gradual covering文章被CPCI收录;参与“基于需求多元化的网络设施选址问题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项目5项,主持完成“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学选址问题研究”等厅局级项目4项;出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等教材2部;《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研究》等论文2次获湖北省档案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奖。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概念界定
1.3 研究框架及内容
第2章 选址理论介绍
2.1 传统的选址理论
2.2 扩展的选址理论
2.3 公共服务设施选址理论
第3章 选址问题常用算法
3.1 数学规划算法
3.2 邻域搜索算法
3.3 智能优化算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覆盖模型的公共服务设施选址问题
4.1 基于渐进覆盖的公共服务设施选址问题
4.2 基于备用覆盖的公共服务设施选址问题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层次模型的公共服务设施选址问题
5.1 基于非嵌套的层次模型的公共服务设施选址问题
5.2 基于嵌套的层次模型的公共服务设施选址问题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竞争的公共服务设施选址问题
6.1 基于重力模型的公共服务设施选址问题
6.2 基于市场扩张的公共服务设施选址问题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不确定条件的公共服务设施选址问题
7.1 基于随机优化的公共服务设施选址问题
7.2 基于鲁棒优化的公共服务设施选址问题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公共服务设施选址研究展望
8.1 本书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公共服务设施选址:理论、模型、算法与应用》: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无论在何种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人们都离不开设施选址问题。设施选址问题研究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在古代,选址决策往往以经验、感性直观甚至迷信思想作为依据,这使得选址决策缺乏科学性。现代选址研究起源于1909年,德国学者韦伯第一篇选址论文的发表,标志着设施选址问题进入到科学研究的时代。在我国,对于设施选址问题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对人的生存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选址决策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组织都有着重要影响。选址决策属于长期的、战略层的决策,决策的好坏对服务方式、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及服务成本等有很大的影响,其决定着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甚至决定着组织的命运。正确的选址决策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降低成本,扩大利润或市场份额,提高服务效率和竞争力:错误的选址决策往往会带来很大的不便和损失,甚至是灾难。当今时代,设施选址问题更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方面的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其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设施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布局的合理性与分配的公平性直接涉及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公平与和谐。《公共服务设施选址:理论、模型、算法与应用》以武汉市某区医院、学校、急救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选址为例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公共服务设施选址问题的探讨,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让广大市民分享城市建设与发展成果,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公共服务设施选址问题日益得到各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西方学者基于不同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各类设施展开了深入探讨。国内相关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末逐步展开,主要借鉴国外选址理论开展研究。从总体上看,国内外关于公共服务设施选址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对于改善公共服务效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传统的公共服务设施选址理论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前言/序言
公共服务(publicservices)体系建设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保证人们公平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地改善民生、增进福祉,正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共享的发展理念,强调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与共享水平。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事关改革发展的大局,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一个有力抓手就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是政府为改善公众的生活环境、提高公众生活质量,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提供的服务和设施,是政府服务公众的现实载体,体现出政府为民办事、为民谋利的价值取向。如何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就涉及公共服务设施选址问题。选址布局的合理性直接涉及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因此,既要着眼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考虑局部又要考虑全局,必须精心谋划,统筹安排,整体推进。从这个角度看,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是与全面深化改革密切联系的现实问题。
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是现代化进程的产物,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在理论层面上,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源于传统的工业、农业及市场选址理论,与传统的选址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选址理论中的两条基本原则,即距离衰减法则与重力模型在公共服务设施选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性及政府主导等特点,使公共服务设施选址理论有别于传统的设施选址理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表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对优质公共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总体上看,我国公共服务建设水平与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要还存在较大差距,公共服务资源短缺与失衡、区域城乡差距扩大、均等化与普惠化水平不高等问题还相当突出。因此,用科学的选址理论与方法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规划,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诉求,就显得尤为迫切。
公共服务设施选址:理论、模型、算法与应用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