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955年,为纪念京剧大师、戏剧泰斗梅兰芳先生从事舞台艺术50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于4月11日,在北京天桥剧场联合举办梅兰芳、周信芳舞台生活50年纪念大会;4月12日至17日连续6天,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剧协在北京天桥剧场联合主办梅兰芳、周信芳舞台生活50年纪念演出;2月至12月,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著名戏剧家、导演吴祖光先生导演的彩色舞台艺术纪录片《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上、下集)》,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这三件当年中国文化界的大事,鲜见于以影像记录历史永恒瞬间的老照片。特别是记录影片《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拍摄过程,以及《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反映的梅兰芳代表性剧目舞台艺术形象的影像,从没有完整而系统地披露过。
本书作者、敏求斋斋主宗绪盛收藏的《梅兰芳的舞台艺术》老照片集,共268幅照片,包括:梅兰芳艺术生活照45幅、梅兰芳演出的《断桥》《宇宙锋》《霸王别姬》《洛神》《贵妃醉酒》5出戏的剧照162幅、影片《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拍摄期间的工作照61幅,全面记录和反映了梅兰芳50年的戏剧舞台艺术与生平生活,以及吴祖光导演影片《梅兰芳的舞台艺术》的全过程。这些尘封60载的宝贵镜头,展现了鲜为人知的诸多细节和花絮,以及戏剧大师梅兰芳和一代文化大家吴祖光所作辉煌贡献。这268幅老照片,虽然已经过去整整60年之久,但丝毫不显得陈旧,相反更加新奇,更加令人追思与向往。正如研究中国戏剧及梅兰芳舞台艺术生平的专家和摄影家所言:世上反映梅兰芳舞台艺术的老照片不少,但大多是观众、记者当年观看演出时所拍,非常零散。像这样一册260余幅拍摄电影《梅兰芳舞台艺术》时留下的完整的老照片,其中有一些也是他们所没有见过的。如此数量、如此全面系统地反映梅兰芳舞台艺术的老照片,是现今仅有的一套;吴祖光拍摄这部电影留下的工作照,更是至今没有披露过的;而在20世纪50年代拍摄出如此精美、如此高质量的照片,无论对戏剧、摄影来说,还是对文献与收藏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在影片《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公映60周年、梅兰芳逝世55周年之际,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大师风采 影像留真——敏求斋藏<梅兰芳的舞台艺术>老照片集》一书,呈献给读者一部以往从没有过的梅兰芳影像传。它对梅兰芳生活生平的记述,对梅派舞台艺术的展现,以及对吴祖光导演的影片《梅兰芳的舞台艺术》的全景式记录,是对于伟大的中国京剧艺术的生动记载,为梅兰芳的戏剧艺术人生以及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摄影史以及中苏文化交流史,留下一份十分珍贵的史料。
吴祖光之子吴欢为本书题写书名、作序,并题词:“获观六十年前周总理命先父吴祖光先生拍摄《梅兰芳舞台艺术》电影剧照资料二百余帧——‘周公梅吴三联璧,惊鸿一瞥六十年’”。
目录
前言——荏苒尘封60载,今朝披霞话当年
第一章 梅兰芳艺术生活照
(一)梅兰芳童年照3幅
(二)梅兰芳的家人前辈名师益友照9幅
(三)梅兰芳的9出得意杰作剧照17幅
(四)梅兰芳生平生活照9幅
(五)梅兰芳、周信芳舞台生活50年纪念会留影7幅
第二章 梅兰芳经典剧目剧照
(一)昆曲《断桥》剧照29幅
(二)京剧《宇宙锋》剧照40幅
(三)京剧《霸王别姬》剧照38幅
(四)京剧《洛神》剧照32幅
(五)京剧《贵妃醉酒》剧照23幅
第三章 影片《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和《洛神》拍摄工作照
(一)影片拍摄前,梅兰芳、吴祖光的工作照及梅兰芳的便装照3幅
(二)拍摄《宇宙锋》时的工作照及纪念照18幅
(三)拍摄梅兰芳生活、生平、剧作时的工作照3幅
(四)影片拍摄期间,接待中外来访人员时的合影照25幅
(五)影片拍摄完成时的合影留念照8幅
(六)欢送苏联专家回国时的合影留念照4幅
结束语
后记
精彩书摘
《大师风采 影像留真——敏求斋藏<梅兰芳的舞台艺术>老照片集》:
梅兰芳功成名就,离不开名师的教诲、朋友的帮衬。在老照片集所载6幅梅兰芳名师照片中,就有吴菱仙、陈德霖、乔蕙兰、李寿山等人。首先当属开蒙老师吴菱仙。吴菱仙,是著名的京剧青衣演员,为“同光十三绝”中名旦时小福的得意弟子和传人之一。1902年,受梅雨田的委托,吴菱仙正式收梅兰芳为徒。吴菱仙因早年曾搭过梅巧龄的四喜班,共事多年,与梅家旧谊深厚,故对梅兰芳倍加关心,倾心传授。其时已50多岁的吴菱仙,从教授8岁的梅兰芳第一出戏《战蒲关》开始,在其后的4年中,共教梅兰芳正工青衣戏《二进宫》、《桑园会》、《武家坡》、《天女散花》、《玉堂舂》、《嫦娥奔月》、《御碑亭》、《三娘教子》、《彩楼配》、《三击掌》、《宇宙锋》、《祭塔》、《二度梅》、《别宫》等,以及另外配角戏,如《桑园寄子》、《浣纱记》、《朱砂痣》、《岳家庄》、《九更天》、《搜孤救孤》等共30多出戏,对梅兰芳倾注了比别人更多的心血。为使梅兰芳尽快成才,早日担负起家庭重任,吴菱仙打破了梨园子弟“先学戏,后登台”的常规,在梅兰芳1l岁时就与班主商议好,叫梅兰芳在广和楼第一次出台,出演昆腔《长生殿·鹊桥密誓》中的织女;更在梅兰芳离开喜连成科班后,叫他随搭班、随学戏,在演出实践中提高艺术水平,使梅兰芳很早就搭大班社演戏,在18岁时就进入主要演员的行列,与吴菱仙的另两位高徒朱幼芬、王蕙芳分别被推举为状元、榜眼、探花。而在几年之后,20岁出头的梅兰芳便雄居状元位置,独领京剧旦行之首,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吴菱仙这位最早的开蒙名师的教诲。虽然后来梅兰芳离开了老师吴菱仙,但师徒俩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梅兰芳每当要对所演剧目进行修改加工时,总要先听听吴菱仙的意见。特别是吴菱仙去世时,梅兰芳不但亲自守灵、送葬,并承办了整个后事,对吴家的后人也始终给予关怀、帮助,留下了一段师徒情深的佳话。
关于老照片集收录的陈德霖、乔蕙兰、李寿山等名师,朱家潘在《梅兰芳年谱未定草》中有着这样的记载:民国三年(1914),梅兰芳20岁,这一年的“1月,在庆丰堂与王慧芳同拜陈德霖为师”,“从陈德霖、乔蕙兰、李寿山、陈家探学昆腔《金山寺》、《断桥》、《佳期》、《拷红》、《风筝误》、《游园》、《惊梦》、《闹学》”。
陈德霖(1862—1930),这位梅兰芳的名师,人称剧坛“老夫子”;幼入四箴堂科班学武旦,后拜田宝琳为师改学青衣;出科后搭三庆班,后又入福寿班、舂庆班等;清光绪十六年(1890)入升平署当差,是光绪年间以来青衣演员的代表人物。其唱腔得到时小福的亲传,既继承了老派青衣演唱的传统,偏于阳刚一路,又在唱法上与前人有所不同,成为近代青衣的一个重要流派,世称“陈派”。特别是陈德霖的表演坚持从剧情出发,根据剧中人物性格安排行腔的高低、急缓,将青衣行当的演唱引领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亦被人们称作“青衣泰斗”。他一生收徒众多,尤以王瑶卿、梅兰芳、王蕙芳、王琴侬、姚玉芙、姜妙香为佳,他们并称为六大弟子;门婿余叔岩也得到他的很多教益;尚小云、韩世昌、黄桂秋等人都曾得其亲传,因而获得“老夫子”的称号。其传人中,梅兰芳、尚小云、韩世昌(昆旦)等人后来都自成一家。正是陈德霖这样名师的指引,造就了梅兰芳等人这样的高徒。
乔蕙兰,出生于1859年,是北京的昆曲名宿;自幼学习昆曲,“出章丽秋之佩春堂,隶三庆、四喜”等班;13岁登台,是光绪年间著名的昆腔正旦,在升平署当差非常红,是光绪皇帝最赏识的演员;1914年55岁时,与陈德霖、李寿山等人成为梅兰芳的昆曲老师,向他传授昆腔。据梅兰芳之子梅葆玖所说,在1915年前,梅兰芳向乔蕙兰等北京昆曲名宿学习了50多出昆曲,常演的就有30多出。这对于梅兰芳吸收昆曲的昆腔及其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充实和积累自己的表演基本功,并对今后的舞台艺术和更高的艺术追求都打下了重要基础。其中,乔蕙兰、李寿山等名师的教授功不可没。
……
大师风采 影像留真——敏求斋藏《梅兰芳的舞台艺术》老照片集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