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吳中文庫:吳中好風景》為“吳中文庫”叢書之一種。唐人崔融、白居易等均有詩《吳中好風景》,雖然所詠之吳中,未必盡在今吳中,然今吳中乃精華所聚,清麗所在,也足以概見,故以“吳中好風景”為書名。
《吳中文庫:吳中好風景》從曆史與文化的角度,運用全新的視角對蘇州吳中區整個山水勝景進行概括性描繪,讓大眾從字裏行間領略到吳中山水美景。
目錄
引子
山水形勝
太湖三萬六韆頃
夕陽一角洞庭西
岩嵐層疊莫釐寒
蓬萊仙境三山島
鄧尉逶迤穹窿高
拔奇挺秀靈岩山
落日金山石氣黃
一峰常插白雲中
天池宛轉帶支硎
石湖煙波望中迷
堯峰自在諸天上
鬆江鞦水清如鏡
長河落日
遠古文明溯三山
先人蹤跡在鬆江
闔閭大城今尚在
春鞦興亡留遺踵
鄉市風情
世外桃源西洞庭
橘市桑村遍東山
光福山傢成市廛
水東桑柘炊煙閤
木瀆晴煙萬戶新
人傢曆曆石湖邊
甫裏繁華照市明
園居勝概
洞庭深處有人傢
莫釐林泉宛如畫
鄧尉山傢人望迷
上沙迤北亭颱幽
瀆川處處水竹居
蔔築橫山近太湖
石湖墅捨數春鞦
甫裏風月在水石
祠廟馨香
天平山麓忠烈廟
澗上草堂記遺民
茶磨嶼北祀鄉賢
太平宰相歸吳山
蘄王英風凜韆古
……
寺觀鍾鼓
後記
精彩書摘
《吳中文庫:吳中好風景》:
洞庭西山乃中國內湖第一大島,陸地麵積七十九點八二平方公裏,幾等於香港本島。洞庭者,洞穴石室也。酈道元《水經注》捲二十九引《吳記》:“太湖有苞山,在國西百馀裏,居者數百傢,齣弓弩材。旁有小山,山有石穴,南通洞庭,深遠莫知所極。”又說:“湖有苞山,《春鞦》謂之夫椒山,有洞室,人地潛行,北通琅邪東武縣,俗謂之洞庭。”硃長文《吳郡圖經續記》捲中說:“魯哀公元年,夫差敗越於夫椒,蓋即此山也。或日太湖中彆有夫椒山,蓋與此山不遠,可以通稱。”夫椒山究竟在哪裏,至今史學界仍無定說。範成大《吳郡誌》捲十五引《郡國誌》:“洞庭山有宮五門,東通林屋,西達峨眉,南接羅浮,北連岱嶽。”又引《玄中記》:“吳國西有具區,澤中包山有洞庭,入地下潛行,通琅邪東武。”前人以此為洞庭山,其東有莫釐山,約在元末明初,兩山以東西洞庭稱之,此為西洞庭,省稱西山。因其四麵為湖水包圍,故稱包山,也寫作苞山。還因為山上有林屋洞,稱林屋山。
王鏊重編《震澤編》捲一說:“西洞庭,周八十馀裏,上有居人數韆傢。漢王瑋玄、韓崇、劉根,梁楊超遠、葉道昌,唐周隱遙、唐若山,皆於此學道。一名林屋山,以有林屋洞,故名。一名包山,以山四外皆水包之,《真誥》雲:‘去洞庭,見包公,問動靜。’則又以包公居此而名也。其稱洞庭,則以湖中有金庭玉柱,左太衝賦雲:‘指包山而為期,集洞庭而淹留。’山踞太湖中,望之渺渺忽忽,意其一島,而重岡復嶺,縈洲麯漵,洞天福地,靈蹤異跡,殆不可窮。語雲,不遊洞庭,未見山水,信非虛也。”
關於西山峰巒岡嶺的分布,《震澤編》同捲說:“西洞庭之峰,縹緲最高。縹緲之南,其左偏坡陀為竹塢嶺。嶺東為上方山,又東為羅漢山,毛公壇在其陰。羅漢之南為雞籠山、一博山。竹塢南為飛仙山,稍西為秦傢山。自秦傢嶺摺而南,逾拋壺嶺,為下方山,稍東為洞山,林屋洞在焉。直金庭玉柱為天帝壇山,其南為大蕭、小蕭二山。卻洞山西走,長而狹者為梭山,明月灣在焉。一峰鬥入湖,為石公山,可盤灣在焉。其右諸峰,高者為白茆山,次為繰車山,為黃傢山,稍西為陸塢山。逾支頭峰,為野塢山、木壁山。又逾彈子嶺,為植頭山。自湯坎嶺稍摺而南,為馮傢山,又南為圻村山,中有石屋。稍東為龍頭山、梭山。龍頭之間,是為消夏灣。縹緲之東,山勢分為二,其一邐迤而北,為馬石,為鴻鶴山,與黿山相直為鳳凰山。又邐迤而北,為七賢山,為陸村山,一稍東為天王山,為桃花塢山。逾望崦嶺,為澱紫山,是為崦邊。逾攢雲嶺,為父子山。又逾公子嶺,為綠石山,為金鐸山。金鐸之北,為苦竹山、渡渚山,世傳吳王伐越,嘗於此渡軍也。縹緲之西,其高者為華山。逾夏傢嶺,為甪頭山。又逾王傢嶺,為雷頭山,為龜背山、龍舌山,角渚在焉。與王傢相直,為大步山、小步山,大步之旁為張公嶺,小步之旁為壽山。縹緲之北,其高者日涵峰。涵峰之東為東湖山,西為西小湖山,又西為水月塢,水月寺在焉。東湖之東,為十裏山。逾新安、墩頭二嶺,為金峰。又逾沙子嶺,為堂裏山,為疃裏山,為蛇頭山、查山。與沙子嶺相直,為湖漫嶺。西山之境於是始窮也,其北為宜興、無锡界矣。”
陶望齡認為,西山山水以相遇而勝,相敵而奇,《遊洞庭山記》說:“善乎,蔡舁氏之言:t是山也,以七十二峰之蒼翠,矗立於三萬六韆頃之波濤,遍行天下,惟是有之。‘信哉,遇矣,敵矣。雖然,猶未也。予兩日行山間,所適各一二十馀裏,皆平衍空曠,帶以叢薄,林幽果香,石細泉響,徑路縈繞。屐策恣進,倏然放目,乃覺在巨浸中。人境四絕,始為之心悸,蓋已忘其為湖也。”西山地域廣袤,如世外之景,峰巒塢榖,茂林平野,閭巷井捨,仙官梵宇,難以窮盡,即使居住在西山,也多有未曾遍曆者。故隻能舉要,略作介紹。
既說洞庭,就先從林屋洞說起。洞在鎮夏洞山,俗稱龍洞山,乃道傢第九洞天。洞內廣如大廈,立石如林,頂平如屋。由此而進,洞中有洞,洞洞相連,時而狹窄,時而開闊,既幽且深,既麯而摺,深幻莫測,撲朔迷離,又有石室、龍床、銀房、石鍾、石鼓、金庭、玉柱、白芝、金沙、龍盆、隔凡、石燕、隱泉、魚乳泉諸景。林屋洞本有雨洞、丙洞、暘榖洞三個洞口,會於一穴,因“文革”中開山采石,今存雨洞、暘榖洞兩個洞口。
洞中故事悠古,《太平禦覽》捲四十六引《吳地記》:“包山在縣西一百三十裏,中有洞庭,深遠世莫能測。吳王使靈威丈人人洞穴,十七日不能盡,因得玉葉,上刻《靈寶經》二捲,使示孔子,雲禹之書也。”硃長文《吳郡圖經續記》捲中說:“舊傳禹治水過會稽,夢人衣玄�澹�告治水法並不死方在此山石函中,既得之,以藏包山石室。吳人得之,不曉,以問孔子,孔子日:’此禹石函文。‘所謂《靈寶經》三捲,蓋即此也。吳先主時,使人行洞中二十馀裏,上聞波浪聲,有大蝙蝠拂殺火。觀皮陸詩,信然也。”
……
吳中文庫:吳中好風景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