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2
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曾子》十篇研究综述
一、《大戴礼记》“曾子十篇”与《曾子》十八篇
二、《曾子》十篇真伪及成书问题
三、《曾子》十篇的辑本与传流
四、《曾子》十篇与曾子思想
五、港台及海外《曾子》十篇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二重证据法与古史再现
二、“顾颉刚难题”质疑下的“古书证真”
三、对层累说的再认识
四、历史文本的延续与变型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基本内容
上编
第一章 《曾子》十篇校释
第一节 对历代《曾子》十篇注释情况的简要回顾
第二节 上博简《内礼》校释与编连
一、上博简《内礼》文字校释
二、上博简《内礼》简序新编
附:上博简《内礼》、《昔者君老》简序新编
第三节 《曾子》十篇校释
一、《曾子立孝》校释
二、《曾子事父母》校释
三、《曾子本孝》校释
四、《曾子大孝》校释
五、《曾子立事》校释
六、《曾子制言上》校释
七、《曾子制言中》校释
八、《曾子制言下》校释
第二章 《曾子》十篇成书的相关问题
第一节 学界对《曾子》十篇成书问题研究的进展
第二节 《曾子》十篇应分为甲、乙、丙三组
一、《曾子》十篇内在的思想矛盾
二、《曾子》十篇思想矛盾形成的原因
第三节 从上博简《内礼》看《曾子》十篇文本的定型
一、《曾子》十篇文字、语句、篇卷的改编
二、《曾子》十篇在一定程度上仍保留着先秦古书原貌
第四节 《曾子立事》篇名考
一、立事者的地位及出土材料中“立事”的内涵
二、《曾子立事》篇名新探
三、《曾子立事》与《修身》可能有着共同的来源
第三章 《曾子》十篇思想研究
第一节 学界以往研究《曾子》十篇思想的理路
第二节 《曾子》甲组的修身论
一、以仁为尊
二、内省修己
第三节 《曾子》乙组的孝道观
一、上博简《内礼》与《曾子》乙组
二、郭店儒简与《曾子》乙组
第四节 《曾子》丙组(《曾子天圆》)的天人观
第四章 《曾子》十篇与早期儒学
第一节 子思与曾子师承关系新证
一、曾子与子思学术思想比较
二、荀子批判思孟五行的内在根源
三、曾子与子思师承关系再审视
第二节 由《曾子》十篇看《大学》的成书与作者
一、《大学》的作者及成书问题
二、由《曾子》十篇看《大学》与曾子的关系
三、《大学》成书时间蠢测
四、朱熹等学者否定《曾子》十篇真实性的内在思想根源
下编
第一章 郭店儒简的研究困境及其学术思想的重新定位
第一节 郭店儒简学派研究的困境
第二节 由《曾子》十篇的思想歧异看郭店儒简与子思的关联
第三节 郭店儒筒学术思想定位的重新审视
第二章 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心性论比较
第一节 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心性论内容异同
一、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主要差异在人性论
二、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理论连接在心论
第二节 《性自命出》人性论的两重境界
一、《性自命出》的内在矛盾
二、何为人性善恶?
三、《礼记乐记》、郭店简《语丛》对《性自命出》的参照
四、《性自命出》与子思学派的关联
第三节 《中庸》并非先天性善论
第四节 “格物致知”新解
第三章 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修身论比较
第一节 孔子之后仁学继续发展
一、对仁的理解宽窄不同
二、仁与其他德目的联用
三、孔盂之间的仁学连接
第二节 义理论地位的上升
一、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封义的相似理解
二、郭店简与《曾子》十篇封义的不同阐发
三、由仁礼到仁义:孔孟之间仁学范式的转追
第三节 忠信含义的变迁
第四节 对孝道的不同理论建构
一、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孝道的相同之处
二、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孝道的不同之处
第五节 郭店简与《曾子》十篇教学内容比较
第四章 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德治思想比较
第一节 君臣之道
一、郭店简与《曾子》十篇君臣理论的相同点
二、郭店简与《曾子》十篇封君臣关系的不同理解
三、孔孟之间君臣关系的演变
第二节 教化与治国
一、郭店简与《曾子》十篇封教化的不同理解
二、郭店简封孔子教化论的汲取与创新
第三节 尊贤与早期儒家社会理想的构建
一、郭店简与《曾子》十篇封贤人的重视
二、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尊贤理论的不同建构
三、禅让政治理想的兴起与转型
第五章 郭店简与《曾子》十篇天人观比较
第一节 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天人观的相同之处
一、上天创生万物,人的价值最为可贵
二、天道为人间道德伦理的依据与来源
三、圣人为天道与人道贯通的重要环节
第二节 郭店简与《曾子》十篇天人观的不同之处
一、天人关系分合不同
二、万物生成的媒介不同
三、阴阳色彩的过滤与道德色彩的彰显
四、人道的挺立
五、由天道翠向度下行向知天、效天的转追
第三节 孔孟之间的天人理论衔接
第六章 孔孟之间儒学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连续性
第二节 创新性
第三节 差异性
一、“儒分为八”研究的困难
二、对儒家共同特征的不同理解
三、“儒分为八”的深层解读
第四节 复杂性
第五节 融合性
结论
附录一 《曾子》十篇与上博简、郭店简内容对照表
附录二 先秦典籍征引《曾子》十篇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
另有一些学者持相反意见,如李云光说:“书中诸语未必系为曾子之意,而其思想渊源必由曾子也。”④熊公哲认为《曾子》十篇之文,与《论语》、《孟子》、《檀弓》等篇所载相去速甚,但十篇记乐正子春下堂伤足之事,乐正子春是曾子弟子,据此《曾子》十篇应是曾子之意,乐正子春门徒所传⑤。
港台地区研究《曾子》传流或作笺注的并不多,李云光《曾子学案》以学案的体例,分文献记载、辑本的种类、真伪考证三个方面,对《曾子》进行了详细考订⑥。杨家骆对明清时期《曾子》十篇的各种辑本加以考辨,涉及刘宗周、梅文鼎、阮元等数家,可惜有所疏漏⑦。祁玉章《曾子集斠》以《大戴礼记解诂》为底本,仿照阮元的体例,博采众说,参证互校,分篇对有疑难的部分语句进行了校释,创获颇多⑧。高明《大戴礼记今注今译》前有题解,后有译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⑨。
在思想方面,港台地区侧重对曾子孝道思想及历史贡献的研究。曾立仁结合《曾子》十篇等材料,从孝、忠恕、修省三个方面论述了曾子的思想,条理井然,但在运用《孝经》作论证材料时不够谨慎⑩。曾彩垂《曾子践仁之规模》认为曾子对仁德践履,基本是遵循孔子的指示途径的,虽然规模小于孔子,但却便于操作和践履⑩。王苏《曾子践仁的功夫》分至诚、孝悌、忠恕、义理、弘毅、友生六个方面阐述了曾子仁的内涵⑩。曾宪樟《曾子行孝以传道》说曾子大孝,只知有父,不知有己,不曾思及陷父于不义①。姚振黎从孝道之实践与发扬、志节与大勇、守约与全归、忠恕与权变四个方面探讨了曾子的孝道思想,强调曾子学主躬行,持之以弘毅,功夫切实,已臻成己成物、立人达人之境②。卓秀严主张曾子之忠敬是发于内心之至诚,礼为形诸外貌之恭敬,内外兼修,是曾子之孝的特点③。
陈立夫《宗圣曾子对于宏扬圣学的贡献》注重曾子在孔门之地位及其在儒学传承中的功绩,将《论语》、《孟子》、《孝经》、《曾子》十篇均作为研究曾子的材料④。华仲麟指出曾子是孔门孝道的典型,驾乎闵子之上,而且标举出忠恕,独传孔子一贯之道⑤。周何认为孝涵盖了仁、义、忠、信、强等美德,孝亲才能进德,达于“尊亲”、“不匮”的最高领域⑥。
郭店简、上博简出版以后,台湾学者迅速作出反应。郭梨华《曾子与郭店儒简的身体哲学探究》将曾子和郭店儒筒作者的身体观作以对比,指出孔子、曾子是先秦儒家身体观的奠基者⑦。叶国良从传世古籍人手,考证曾子、子思存在传承关系,再从思想、用词、内容等方面确定郭店儒简均属曾子、子思一系的篇章⑧。林素清结合《曾子》十篇,对《内礼》编连和“匮”字的释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⑨。
……
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