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成都书系:散文成都

文艺成都书系:散文成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蒋蓝 编
图书标签:
  • 成都
  • 散文
  • 文学
  • 文化
  • 旅行
  • 城市
  • 生活
  • 随笔
  • 西南
  • 风土人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旅游出版社
ISBN:9787503255236
版次:1
商品编码:1193419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文艺成都书系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0
字数:2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文艺成都书系:散文成都》是一本反映成都历史、城市魅力的文化艺术作品,从文学、艺术展现成都历史发展的厚度和广度。一座真正意义的现代化都市不是伴随钢筋混凝土森林就能拔地而起的,它不但应该承载辉煌、沧桑的历史,*应该获得一种来自于历史的经验、文化以及和土地一样的磅礴生机。“上善若水”所铸就的成都城市精神正是成都人文精神和文化传统的一张名片。

目录

第一辑:往昔成都
可爱的成都
外东消夏录(节录)
蓉行杂感(节录)
芙蓉城
蓉城忆往

第二辑:故事成都
我的老家
寻访青城百岁隐士
成都雷琴传奇
国画大师陈子庄的成都断代史
灵岩书院1945~1947的前尘往事

第三辑:古迹成都
忆故居
成都·灌县·青城山纪游
四川是个好地方(节选)
新津游记
成都三湖
永陵访古
底片:成都的宽窄巷子

第四辑:诗意成都
我与青山共白头
成都太阳
冷暖成都
记忆中的形象、声音和味道
成都,从谜语开始
中国,有条诗歌山脉叫龙泉

第五辑:风物成都
成都的春天
皇城根儿的童年记忆
蜀山新秋芙蓉开
成都花会、灯会中的小吃
谈成都的树木
成都的特景——荼铺
薛涛井畔弹筝老人
止于清晨

后记

精彩书摘

  《文艺成都书系:散文成都》:
  太清官在宝唐山山岚,沉沉绿霭化为云气。一阵含着鹦鹉绿山光的山风从空山中流出。道观很简朴,在大地震中受损严重,斧头的劳作声从厢房里传出,木格窗溢出一股新漆和清香木头的混合气味。三清殿前堆着用作维修的宽片青瓦,盖了块彩料大帆布。老远就见一个老者端坐另一侧厢房前,白净的道袍上怪怪地披了件摄影家常穿的绿夹克。周道长指着老者说,没想到师父已经起来了,今天你们的运气好哦。我们过去给老道长请安,他知道我们要来似的,微微颔首,从容一笑,吩咐周道长给我们泡从山上采来的嫩尖茶。丝毫看不出老道长已一百好几了,一脸细皮嫩肉,看不到年迈者通常有的老年斑。他的后脑勺大得异于常人,两只大耳朵优雅地挺着,眉毛、头发已掉得差不多了,只在后脑上部萧疏地剩了一束银发,用黑布条高高挽成一个漂亮的髻子。他的眼睛不时半眯着,混沌深邃,敏锐俏皮,当眼内深沉的精光射出,似立时便洞穿滚滚俗尘。周道长说,地震后节奏被打乱,师父瘦了,为太多事情焦心,以前比现在白胖。向老道长打听出生年份,回答说生于1902年,也就是光绪三十二年。我下细一想,光绪三十二年应是1906年才对。接着他突然大谈张大干与青城山的交情。上次一个朋友来采访他,回去后说老道士喋喋不休一个劲大谈张大干,使采访几乎无法进行。如今老道长说错出生年头,张口便故技重施谈张大干,我皱了皱眉头怀疑他岁数太大脑筋昏沉。结果很快察觉如此担心是多余的,老人清醒着呢,耳朵很好用,记忆力惊人,大谈张大干想来是出于照顾来访者的口味,想爆点料。
  张大干大致讲的是:张大干暮年(1982年前后),十分怀念抗战时在青城山上清官的隐居生活,牵挂自己种下的梅林,于是托人打听青城山还有没有道士,这个人在青城山访到了蒋老道,蒋就把自己的拂尘送给来人,让他带回去交给张大千表明青城山还有道士。不久,张大干让儿子拿着两幅他的画来大陆送给青城山的道±,后来老道长在天师洞当家时,小心翼翼保管这两幅画。讲完,他夸张地咧着嘴笑称,今天讲的有些细节“保证连前山的唐娃娃(现任四川道教协会会长唐诚青)都不晓得。”问那两幅画具体画的啥,答日一幅荷花,一幅青松。
  老道长与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同龄,出生时距清朝垮台尚有6年,在时间的溪水之上垂钓了太久太久。我怕他继续纠缠于张大干,忙找准时机请教养生秘诀。结果他对高深玄奥的养生理念嗤之以鼻,认为当代人喜欢在念头上打转转,是小儿之见,养生其实就是先要把最基本的、最符合本性的事情做好,根子牢固了,身体真正获益了,自然能渐渐明道。具体说来,就是先要做到三好——睡好,吃好,动好,“呵呵,每天我都睡得很长”。周道长在一旁插话细说老道长的日常起居,“师父爱睡瞌睡。总是睡得很香,一上床就睡得像小婴孩。他每天吃两顿,中午起来吃一次,晚上10点左右吃一次,下午有时吃点水果。他最爱吃鸡蛋和汤圆,地震前一顿吃10个鸡蛋,或者是40个汤圆。现在一顿只吃5个鸡蛋了。还爱吃面条、糯米饭、绿豆汤稀饭、花生浆稀饭。”(老道长的惊人食量让我生疑,后来询问附近山民,再次获得证实。)
  老道长说:“养生,东西不能乱吃。要清心,要多动脑筋。身中自有长生药,何必天涯海角寻。”接着又吟了句:“红梅与青松,爬山疾如风。”这说的是“动好”,老道长和张大干一样性喜梅花,给自己取的雅号叫“红梅青松道长”,他爱动,平时经常打太极拳,有事下山走路比常人快得多。他手里杵着的拐杖用金刚倒钩藤做成,制作于1981年,上面的黑漆已显出斑驳,有事外出时,他会杵另外一根铁拐杖防身,铁拐杖有十多斤重,他使起来却轻巧。据后来碰到的一个山民说,老道长这些年很少到成都,如果去的话,一定会带上一大壶水,水用完了一定不肯在待下去,在他看来成都污染重水根本不能喝。这一细节算是他说的“东西不能乱吃”的一个注脚。
  接着向老道长“问道”,他淡淡答道:“要有功夫,一个‘道’字;‘德’是外功,‘道’是内功”,接着诵了句自己作的诗:“菩萨面子佛祖身,罗汉肚皮慈航心。”我想,道教中人的灵修之路追求“人能常清净,天地归我焉”,记得帕斯卡说过:“大自然是一个无限的圆球,其圆心无处不在,而圆周却不在任何地方,”何为“道”?知者自知,不知者自不知。
  ……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本旅游指南,囊括了大部分四川的景点,还有美食推介。缺点是内容太密集,一些介绍比较简略,似蜻蜓点水,仅作旅游入门还行

评分

京东信誉好,书有点问题,及时给予更换。具有传奇和神秘色彩,能让你来了又不想走的地方

评分

好书我喜欢,收藏起来了。

评分

十分想去的地方,目前暂时没办法去。看看书,学习一下下。

评分

走遍中国系列图书挺好的,图文并茂,在展示旅游景点的时候,多了文化内涵,文化背景下的经典更具吸引力。图书质量好,应该是正版。去相关景点旅游,拿一本就足够了。活动价格买的,实惠!

评分

还行,慢慢看。提升下个人修养

评分

作为一套实用信息为主的自助旅行丛书,《走遍中国》尽可能地向读者提供最全面的信息,包括出发前需要了解的相关的人文地理知识,准备出发时所应掌握的衣、食、住、行的资讯,以及大量来自“当地人”的景点推荐和特别提醒。《走遍中国》想借“发现的眼光”去相领新一轮的旅行热潮。旅行的终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达到”,达到只是为了开阔眼界,了解世界和世界上与我们共同存在的万事万物。所以,《走遍中国》比其他的旅行指南丛书多设了一个“解读”板块,解读当地的地理、历史、人文,给读者一个行前的铺垫。如果不读些唐诗宋词便很难了解江南的山水之美,如果不储备点民族学就容易陷入对西部少数民族的猎奇,如果不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又如何去欣赏林林总总古代的建筑?当然,《走遍中国》的编辑宗旨还是用最客观的态度和最翔实的信息,向读者提供尽可能有效的旅行指南。

评分

谁,唤我之心,掩我一生凌轹。

评分

我, 牵尔玉手, 收你此生所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