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什么书可以提高生活格调?
中华雅文化经典——重塑生活格调的决定性珍本
★这是一套什么书?
中华雅文化经典,遴选衣食住行、琴棋书画等能代表古人雅致生活的图书十部,是古人生活品位和生命追求的“美”之显现,是生活趣味和生活热情背后的诗意与优雅的表达。婉约深情,温暖美丽。既能提高生活品位,又有实用价值。
★内容有什么特色?
全彩四色装帧+几百幅经典插图+名家杂说+闲情趣味知识扩展
雅致文化、实用操作、趣味知识融汇一炉
★适合哪些人阅读?
文化藏书——作为重塑生活格调的决定性珍本,是中产阶级提高文化格调理想;
案头之书——作为古人审美趣味的体现,是文化研究者的必备书;
普及读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沧海明珠,是大中学生文化修养必读书。
★《瓶花谱瓶史》明代朴素清雅的四时瓶插圣经。
★《瓶花谱瓶史》数百幅经典插图,全彩装帧,打造迄今精美版本。
★《瓶花谱瓶史》详细讲解了品瓶评花、折枝插贮、滋养护瓶、花忌事宜、花目品第、选器择水等赏咏插花乐事,完美呈现文人雅士的幽栖逸事,是雅致生活、品鉴收藏必读之书。
★《瓶花谱瓶史》为今人评鉴花木、选择花器花材以及花艺插法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是中产阶级雅致生活的美学指南。
江南园林中,追求清雅生活的文人雅士,常于厅堂、书斋插一瓶花,以求野趣诗意。《瓶花谱》与《瓶史》既是对明代之前插花艺术的总结,更是中国式文人插花的正宗。
《瓶花谱》为明代张谦德所作,是明代实枝插花的经典著作。全书分品瓶、品花、折枝、插贮、滋养、事宜、花忌、护瓶八个方面,详尽阐述自由式插花自然性灵、崇尚天然的韵味,以及追求原生天成之趣。
《瓶史》为明代袁宏道所作,是我国瓶花史上的奇葩之书。全书共十二篇,从鉴赏角度论述了花器选择、花材选用以及花艺插法等,是我国古代文人气质的一部插花专著。
插花为案头之物,无扦剔浇顿花木的繁杂劳苦,仅享赏咏之乐,取者不贪、遇者不争,可谓生活之美。
张谦德(1577—1643),明书画收藏家、藏书家、文学家。善鉴藏,知书画,著有《清河书画舫》《名山藏广记》等书。《瓶花谱》是明代实枝插花的经典著作。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公安派”主帅。文学主张“不拘格套”“独抒性灵”,流传至今的作品有《潇碧堂集》《潇碧堂续集》《瓶花斋集》等。《瓶史》是中国瓶花史上的奇葩之书。
瓶花谱
序
【原文】
梦蝶斋徒〔1〕曰:幽栖〔2〕逸事,瓶花特难解〔3〕,解之者亿不得一。厥昔〔4〕金润〔5〕龆年述谱〔6〕,余亦稚龄〔7〕,作是数语。其间孰是孰非,何去何从〔8〕,解者自有定评,不赘〔9〕焉。乙未〔10〕中秋前二日书。
【注释】
〔1〕梦蝶斋徒:张谦德为自己取的别号。他原名谦德,十岁时改名为丑,故又称张丑,字广德,常署的别号有青父、青甫、清河牛郎,晚年号“米庵”,斋名有真晋斋、宝米轩等。“梦蝶斋徒”出自“庄生梦蝶”的典故,是张氏推崇老庄之道的表现。
〔2〕幽栖:幽僻的栖止之处,指避世隐居。苏轼《自笑》诗:“多谢中书君,伴我此幽栖。”
晚明时,政局动荡,科举之路亦不畅,江南文人多隐居不仕,以山人、幽客自诩,如陈继儒隐居小昆山,著有《岩栖幽事》。张谦德的父亲张应文也是终身未履仕途,平素以古器书画自娱。张谦德著此文时年纪尚轻,或许是受父亲影响,已然有隐居之志,故以隐士自喻。
〔3〕难解:指难以领悟。王逸《楚辞章句》中有“肝胆系结,难解释也”一句,指心结难以化解。“解”字亦多用于佛经中,指对于佛法真意的理解和证悟,佛经的开经偈中有“我今奉行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之句。
〔4〕厥昔:昔日、当初。“厥”在此处为代词,相当于“其”,为句首发语词,无实义。如《诗经·大雅·生民》中的开篇之句:“厥初生民,时维姜嫄。”这里的“厥初”,通常译为“其初”“当初”。
……
从整体来看,这本书的编辑和排版都透露着一种匠人精神。纸张的厚度适中,确保了长久翻阅的舒适性,字体选择也十分考究,古雅而不失清晰度,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欣赏作者在引用古籍和前人经验时所展现出的谦逊态度,他总是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自己的观察和提炼,而不是一味地标榜新奇。全书的逻辑脉络清晰,从基础知识的建立,到复杂场景的应用,过渡自然流畅,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循序渐进地跟上思路。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渗透着一种健康的生活观——它倡导的不是奢靡的堆砌,而是对身边一切自然之物的珍视和利用。比如如何看待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路边小花,如何将家中的日常器皿提升到艺术品的高度。这种朴素的、植根于日常的审美教育,是我认为这本书最有力量的地方。它不是教我们如何成为“艺术家”,而是教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更懂得欣赏生活之美、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读罢全书,心中涌起的不是知识的炫耀欲,而是一种宁静的满足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评分这本厚厚的书摆在案头,光是那沉甸甸的分量就让人心生敬意。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古籍,充斥着晦涩的术语和繁复的礼仪,但翻开扉页后,才发现自己完全错了。作者的笔触细腻得如同描摹一幅工笔画,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温润而坚定的力量。它不仅仅是在记录某种技艺,更像是在讲述一种生活哲学。读着那些关于器物、花材和插置空间的选择与考量,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淡淡的草木清香,感受到阳光穿过窗棂洒在精美瓷瓶上的那种温暖质感。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人不由自主地放下手中的俗务,去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美”——它不是流于表面的装饰,而是内在本真的和谐与平衡。全书的结构布局也十分精妙,层层递进,从宏观的理念到微观的操作,引导着读者一步步走进那个雅致的世界。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境”的描绘,如何通过有限的花材,营造出无限的意境,这需要极高的艺术修养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读完一部分,合上书本,我常常会怔怔地望着窗外的绿植,心中涌起一股想要立刻动手尝试的冲动。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对这类题材是持怀疑态度的,总觉得它们是精英阶层的消遣,与我等凡夫俗子无甚关系。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以一种近乎科学的严谨性,去剖析那些看似随意的艺术创作过程。每一处细节,从花材的选取标准到器皿的比例拿捏,都有着详实的考据和清晰的逻辑支撑。我惊叹于作者对传统知识体系的梳理和整合能力,仿佛他是一位渊博的学者,将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碎片知识,系统而完整地汇集成册。书中的图解部分虽然没有采用现代的高清彩色印刷,但其勾勒出的线条却精准有力,寥寥数笔便能勾勒出神韵,这本身就是一种高超的艺术展现。我发现,当我尝试依照书中的指引去实践时,即使只是最简单的组合,也能立刻感受到那种“到位”的微妙差异。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复制前人的作品,而是如何理解背后的“理”,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思考和审美的底层逻辑,而非肤浅的模仿范本。
评分拿起这本书,我首先被它那种古朴的装帧和纸张的触感所吸引。它没有现代书籍的浮华光亮,反而有一种经得起时间打磨的质地,让人联想到古人那种慢节奏、重意蕴的生活态度。内容上,我发现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他似乎更像一位娓娓道来的老友,而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导师。他很少直接给出生硬的定论,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和对过往典故的引用,来阐释其核心思想。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让那些原本看似遥不可及的雅事,变得亲切起来。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不同季节气候对花卉生命力的影响这一章节,文字描述得极富画面感,仿佛能让人感受到春日萌发的娇嫩、夏日盛放的奔放、秋日凋零的从容以及冬日蛰伏的坚韧。这种对自然生命周期的细腻观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生命洞察力,远超出了简单的插花技巧本身,上升到了对生命哲学的探讨。这本书读下来,不仅提升了审美,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让人学会用更包容、更细致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宁静且富有启发性的。它不像教科书那样板着面孔,反倒像是一部文采斐然的游记散文集,只是它的“风景”多是室内布置和器物之间的对话。阅读时,我总会不自觉地放慢语速,细细咀嚼每一个形容词和动词。作者的遣词造句充满了古典韵味,但又丝毫没有故作高深,反而使阅读过程变得格外享受。我尤其对其中关于“留白”和“虚实相生”的论述印象深刻。在追求满溢和丰盛的当代审美中,这本书逆流而上,强调了“不为,故无不为”的境界,即通过克制来达到更高级的表达。这种对“有”与“无”的辩证思考,不仅体现在插花的布局上,更蔓延到了我对生活其他方面的感悟之中。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生活中是否塞得太满,是否丢失了呼吸的空间。这本书,更像是一个温柔的引路人,指引我们回归到事物最本真的状态,去发现简单事物中蕴含的无限张力与美感。
评分物流还是那么快,书包装严实,完好无损。闲来无事看闲书。
评分送货非常快 包装很好 书也很不错
评分这本书内容值得一看,
评分很厚,内容很好,解释和配图都不错,还有小故事,把来历典故都讲了。
评分物流还是那么快,书包装严实,完好无损。闲来无事看闲书。
评分物流还是那么快,书包装严实,完好无损。闲来无事看闲书。
评分没想到这么好!实在是很惊艳!喜欢!
评分体积小巧,质地香、糯、绿,点缀着桂花馅的传说
评分到货速度好快啊,比我想象的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