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从特种部队诞生至今,随着各种需要,特种部队不仅活跃于各大战场,也在城市、沿海等恐怖分子出没的地方战斗。目前,对特种部队的定义通常是:接受特别及高度强度训练的军事单位,专门执行诸如空降、侦察、渗透及反恐等特殊任务的部队。之所以能够胜任这些特殊的军事任务,除了他们的训练有素之外,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那就是武器装备。
从冷兵器到热兵器,士兵手中的武器在不断革新,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中,武器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如今,枪械这种近距离作战的武器在战争中运用*多、*广泛,小到手枪,大到重机枪,无一不让人对其爱恨交加。在这些枪械的历史长河中,也不乏一些让人心神向往的“超级明星”,它们有的性能出众,有的设计独特,有的历史意义强。回归历史,品味“明星”武器是现在青少年走近枪械世界的必要步骤。
内容简介
本套装《由特种作战装备鉴赏指南(珍藏版)》和《世界名枪鉴赏指南(珍藏版)》组成。
《世界武器鉴赏系列:特种作战装备鉴赏指南(珍藏版)》主要介绍世界各国特种作战单位使用的各种装备,包括主战武器、自卫武器、特种作战车辆、特种作战飞机、特种作战舰艇、服饰和背包、通信和监视设备等。每种装备都有规格介绍、识别特征及制造商等内容,以帮助读者迅速而准确地识别这些特种作战装备。
《世界武器鉴赏系列:特种作战装备鉴赏指南(珍藏版)》内容结构严谨、分析讲解透彻,且图片精美丰富,适合广大军事爱好者阅读和收藏,也可以作为广大中小学生、爱国青年的军事科普读物。
《世界武器鉴赏系列:世界名枪鉴赏指南(珍藏版)》筛选了近400种著名枪械,包括手枪、冲锋枪、步枪、霰弹枪和机枪。每一种枪械都有详细的叙述,包括其诞生历史和作战性能。不论您是想了解战争历史,还是想读懂枪械知识,那么本书将是你的不二选择。本书将带领读者零距离接触不同的枪械,领略它们的风采。
作者简介
《深度军事》,是由一群资深的军迷组成的写作团队,写作团队中的作者有国内知名军事论坛的版主,也有曾经在《舰船知识》、《轻兵器》等专业军事杂志上发表过自作品的知名作者,还有多位曾经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过畅销军事书的主创人员。《深度军事》正在打造全国一流的军事图书写作团队,力求创作出深受读者喜爱的军事图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特种作战装备鉴赏指南(珍藏版)目录
第1章 特种部队与特战装备
1.1 认识特种部队
特种部队的发展历程
现代特种部队的特点
12认识特战装备
特战装备的特点
特战装备的类型
第2章 主战武器
2.1 突击步枪
以色列“墙角枪”
美国M16突击步枪
奥地利AUG突击步枪
比利时FNFAL突击步枪
俄罗斯AKM突击步枪
瑞士SG552突击步枪
德国HKG36突击步枪
法国FAMAS突击步枪
俄罗斯AS特种突击步枪
比利时FNF2000突击步枪
俄罗斯AK-74突击步枪
加拿大C7突击步枪
德国/美国HK416突击步枪
南非CR-21突击步枪
墨西哥FX-05突击步枪
俄罗斯SR-3突击步枪
斯泰尔ACR突击步枪
克罗地亚VHS突击步枪
比利时/美国FNSCAR突击步枪
捷克C2-805Bren突击步枪
俄罗斯AK-12突击步枪
2.2 狙击步枪
美国M40狙击步枪
美国M24狙击步枪
美国M82狙击步枪
英国AW狙击步枪
俄罗斯SVD狙击步枪
德国R93战术型狙击步枪
德国PSG-1狙击步枪
美国TAC-50狙击步枪
德国DSR-1狙击步枪
美国AR-50狙击步枪
美国XM109狙击步枪
俄罗斯SV-98狙击步枪
美国M110狙击步枪
美国M200狙击步枪
美国XM2010狙击步枪
法国PGM Hecate Ⅱ狙击步枪
美国MSR狙击步枪
奥地利/德国TPG-1狙击步枪
德国SP66狙击步枪
……
第3章 自卫支援武器
第4章 交通工具
第5章 通信和监视
第6章 防具
世界名枪鉴赏指南(珍藏版)目录
第1章 枪械漫谈
枪械发展史
枪械的分类
第2章 手枪
德国伯格曼M1896手枪
德国鲁格P08手枪
德国毛瑟C96手枪
德国瓦尔特PP/PPK手枪
德国瓦尔特P38手枪
德国毛瑟HSC手枪
德国P1手枪
德国HK4手枪
德国HKVP70手枪
德国HKP7手枪
美国M1911手枪
德国HKUSP手枪
德国瓦尔特P99手枪
德国HKMk23Mod0手枪
德国HK45手枪
德国HKP2000手枪
德国瓦尔特PPQ手枪
美国FP45“解放者”手枪
美国柯尔特“蟒蛇”手枪
美国史密斯-韦森M60手枪
美国BrenTen手枪
美国Grizzly手枪
美国柯尔特M45A1手枪
美国M9手枪
美国MEU(SOC)手枪
美国史密斯-韦森M1076手枪
美国鲁格P85手枪
美国PMR-30手枪
美国史密斯-韦森M500手枪
美国鲁格Alaskan手枪
美国泰瑟枪
美国鲁格P345手枪
俄罗斯TT-30手枪
俄罗斯APS斯捷奇金手枪
俄罗斯BaikalMCM手枪
俄罗斯马卡洛夫PM手枪
俄罗斯SPP-1手枪
俄罗斯PSM手枪
俄罗斯TP82手枪
俄罗斯PSS微声手枪
俄罗斯MP-443手枪
俄罗斯SR1“维克托”手枪
俄罗斯GSh-18手枪
俄罗斯DOG-1手枪
比利时FNM1900手枪
……
第3章 冲锋枪
第4章 霰弹枪
精彩书摘
比利时/ 美国FN SCAR 突击步枪SCAR(SOF Combat Assault Rifle) 是特种部队战斗突击步枪的简称,有两种版本,即轻型版(SCAR-L) 和重型版(SCAR-H),这两种型号都可发射北约7.62 毫米弹。
研发历史
21 世纪初期,美军特战司令部开始向各大军械公司招标新型突击步枪,这次招标被称为SCAR 项目。2004 年,FN 公司与柯尔特公司、HK 公司以及罗宾逊公司等众多实力派军械公司一起参与突击步枪的竞标。经过一番激烈的比拼,同年11 月,美军特战司令部宣布FN 公司带来的新型突击步枪胜出。之后,FN 的这款突击步枪被命名为FN SCAR 突击步枪。
性能解析
SCAR 的机匣由上下两部分组成,用两个十字销连接在一起,其中上机匣采用铝冲压制成,下机匣则主要采用聚合物材料制作。两个版本的上机匣基本相同,只是抛壳窗的尺寸有些差别。其他的不同之处主要包括与口径不同的有关枪机的设计、枪管、与弹匣一体的下机匣以及弹匣等。
基本参数
制造商FN 公司( 美国分公司)
生产年限2009 年至今
口径5.56/7.62 毫米(L/H)
全长889/965 毫米
枪管长355/400 毫米
重量3.12/3.26 千克
射速550 ~ 600 发/ 分
有效射程500/600 米
枪口初速870 米/ 秒、714 米/ 秒
弹容量30/20 发
第2 章 主战武器
捷克CZ-805 Bren 突击步枪
CZ-805 Bren 是一款具有现代化外观的模组化单兵武器,它虽然与曾经的竞争对手——比利时FN SCAR 突击步枪有着相似的外形,但在设计上与之有着明显差异。除捷克军队装备外,未来该枪还很有可能会出口到世界其他国家。
研发历史
20 世纪初期,捷克布罗德兵工厂在借鉴HK G36、FX-05 等著名突击步枪设计后,于2009 年推出了CZ-805 Bren突击步枪。该枪性能优秀,外形美观,次年,被捷克军方选定为下一代的制式军用步枪。
性能解析
CZ-805 Bren 突击步枪的弹匣由半透明聚合物材料制成,弹匣体上有并联卡销。弹匣插座为单独的可拆卸模块,当需要更改口径时,除了更换枪管外,还需要更换弹匣插座。该枪有单发、两发点射和全自动三种射击模式, 手动保险和快慢机柄在枪身两侧都有,以方便射手快速切换射击模式。
基本参数
制造商捷克布罗德兵工厂
口径5.56/7.62 毫米
全长910 毫米
枪管长360 毫米
重量3.6 千克
射速760 发/ 分
有效射程500 米
弹容量30 发
俄罗斯AK-12 突击步枪
AK-12 是俄罗斯伊茨玛希工厂针对AK 枪族常见的缺陷而改进和生产的现代化突击步枪,虽然仍被称为卡拉什尼科夫系列自动步枪,但实际上该枪的设计已经很大程度上与卡拉什尼科夫步枪迥异了。
研发历史
进入21 世纪后,随着枪械配件的实用性不断增强,许多俄罗斯特种部队都自行从市场上购买配件来改装手中的AK 系列步枪。但是由于设计方面的原因,AK 系列并不能安装一些特殊的配
件。为了适应战场需求,俄罗斯军队希望装备一种新型步枪。2012 年,俄罗斯伊茨玛希工厂研制出来AK-12 突击步枪。同年,该枪完成初步测试,2013年,正式进行批量生产。
性能解析
目前许多关于AK-12 的消息还处于保密状态,但其原形AK-200 是以AK-74M 突击步枪( 口径5.45 毫米) 为基础。加上经过改进的外部设计。其中最大的改进是为在机匣盖后端和照门的位置增加了固定装置,以便安装MIL-STD-1913 战术导轨桥架后避免射击时跳动。
基本参数
制造商伊茨玛希工厂
生产年限2011 年至今
口径5.45 毫米
全长945 毫米
枪管长415 毫米
重量3.3 千克
射速600 发/ 分
有效射程625 ~ 800 米
枪口初速900 米/ 秒
弹容量30/60/100 发
……
前言/序言
特种作战装备鉴赏指南(珍藏版)(套装共2册) 第一册:现代特种作战的基石——单兵装备深度解析 本书第一册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现代特种作战部队赖以生存和执行任务的核心——单兵装备。我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泛泛而谈,而是力求从材质、工艺、设计理念、实战效能等多个维度,对每一件关键装备进行抽丝剥茧式的剖析。 一、防护体系的极限追求: 头盔系统: 从MICH、ACH到FAST、OPS-CORE等一代代先进头盔,我们将详细解读其防弹材料(如芳纶纤维、UHMWPE)、减震设计、集成式夜视仪挂架、通信耳机接口、战术导轨系统的演进。探讨不同材料在重量、防护等级、舒适度上的权衡,以及它们如何为特种兵提供战场上的第一层关键保护。我们将对比不同头盔在应对弹片、低速弹头、冲击力时的表现,并分析其在复杂环境下(如狭小空间、高空跳伞)的佩戴适应性。 防弹衣与防弹插板: 深入研究现代防弹衣的面料技术(如Kevlar、Dyneema),以及陶瓷、复合材料防弹插板的构成与性能。我们将解析不同等级的防护标准(如NIJ标准),并分析其在应对不同口径弹药、刀具、破片时的有效性。特别关注模块化设计、快速穿脱系统、减重技术在提升士兵战场生存能力方面的贡献,以及防弹衣在热带、寒带等极端气候下的透气性和舒适度考量。 战术护目镜与面部防护: 探讨高强度聚碳酸酯镜片在防弹、防雾、防刮擦方面的技术突破,以及其在应对爆炸冲击波、沙尘、化学物质时的防护作用。分析可拆卸的战术面罩、颈部防护罩的设计,如何进一步完善士兵的面部及颈部防护,尤其是在近距离交战和破门突入等高危场景。 二、精准打击的利器: 轻武器系统: 细致品鉴M4A1、HK416、SCAR等经典特种作战步枪的设计精髓。从口径选择、人机工程学设计、上机匣与下机匣的结构,到气体活塞系统、浮动枪管技术,我们都将一一呈现。重点分析其在精度、可靠性、模块化改装方面的优势。同时,也会涉及MP7、P90等冲锋枪在特定任务下的适用性。 精确射手步枪(DMR)与狙击步枪: 深入解析M110、SR-25、PSG1等DMR以及Barrett M82、AWP等狙击步枪的结构特点、弹药选择、光学瞄准系统。探讨其在超远距离精准打击、情报侦察、压制敌方火力方面的关键作用。我们将重点关注其射击精度、后坐力控制、人机工程学设计,以及如何通过弹道计算和风偏修正来达成精确命中。 手枪系统: 鉴赏Glock系列、SIG Sauer P320、HK USP等特种作战常用手枪。从扳机机制、弹匣容量、握把设计,到射击精度和可靠性,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其在近距离作战、副武器使用、特种破拆任务中的重要地位。 战术附件的革命: 详尽介绍战术灯、激光指示器、前握把、两脚架、消音器等附件的功能与应用。分析它们如何提升武器的操控性、夜间作战能力、战场态势感知以及隐蔽性。特别关注多功能集成式附件的设计理念。 三、战场态势感知与通信的核心: 光学瞄准镜与夜视设备: 剖析固定倍率、可变倍率瞄准镜的性能指标,包括物镜直径、出瞳距离、视野范围、分划板类型。深入解读红点瞄准镜、全息瞄准镜的原理及其在快速瞄准下的优势。详细介绍各种类型的夜视仪(如PVS-14、PVS-31)的成像原理、放大倍率、视场角、续航能力,以及其在全天候作战中的不可替代性。 热成像仪与激光测距仪: 阐释热成像技术在隐蔽目标探测、战场环境分析方面的独特优势。解读激光测距仪在精确射击、火力引导中的关键作用。 通信系统: 详解战术耳机、电台、加密通信设备的功能与协同。分析其在团队协同、指挥控制、信息共享方面的重要性。探讨其抗干扰能力、通信距离、续航能力等关键性能。 四、战术装备的细节考量: 战术背包与携行装备: 深入研究不同容量、材质、功能的战术背包。解析其内部隔层设计、MOLLE系统挂载能力、快速取用设计。重点介绍各种弹匣包、医疗包、工具包、防水袋等携行装备的功能与配置。 战术靴与服装: 探讨专为特种作战设计的战术靴的材质、鞋底纹路、防水透气技术,以及其在不同地形下的抓地力和支撑性。分析战术服装的面料选择(如Gore-Tex、Ripstop)、迷彩图案的应用、人体工程学剪裁,如何兼顾防护、伪装、舒适性和战场适应性。 导航与定位设备: 介绍GPS接收器、电子地图、罗盘等导航工具的使用与配合。分析其在陌生地域、复杂环境下的任务导航与侦察的关键作用。 特种破拆工具与近战装备: 包含破门器、剪线钳、多功能战术刀、战术手套等,详细分析其在执行特定任务时的功能与设计。 第二册:超越极限的载具与系统——特种作战的支援力量 本书第二册将视野从单兵装备拓展到特种作战部队赖以执行多样化、高难度任务的各类支援载具与复杂系统。我们将聚焦于这些“硬核”装备如何赋予特种部队超乎寻常的机动性、侦察能力、火力支援以及信息优势。 一、陆地穿梭者:特种作战载具的演进 特种侦察车与突击车: 深入剖析如“悍马”(Humvee)的特种改进型、MRAP(防雷反伏击车)的特种变种、以及更轻量化的特种战术车辆(如ATV、UTV)的设计理念。重点关注其车身装甲防护、悬挂系统、动力系统、无线电通信设备、以及针对特种作战需求的改装(如武器站、侦察传感器、红外抑制系统)。我们将探讨不同载具在轻型侦察、快速突击、重火力支援、人质解救等任务中的适用性。 轻型装甲车辆的渗透: 介绍如BTR系列、BMP系列等轻型装甲输送车/步兵战车的特种型号,分析其在为特种分队提供战场机动性、直接火力支援方面的作用。同时,也会涉及一些高度改装的特种作战车辆,它们可能拥有更隐蔽的外形和更强的电子对抗能力。 两轮与三轮的灵活性: 鉴赏军用特种摩托车的设计,它们如何能在崎岖地形、拥挤街区实现超强的机动性和快速渗透。分析其在侦察、通信传递、快速反应等方面的独特价值。 二、制空与制海的鹰爪:特种航空器与水面载具 特种作战直升机: 深度解析如MH-60“黑鹰”、MH-47“支奴干”、AH-6“小鸟”等专为特种作战设计的直升机。重点关注其改进的航电系统(如地形跟随雷达、红外抑制系统)、空中加油能力、机载武器系统(如机枪、火箭弹)、绞盘系统、以及快速集结与撤离能力。我们将分析它们在人员投送、近距离火力支援、伤员后送、侦察监视等任务中的关键作用。 特种作战固定翼飞机: 介绍经过改装的C-130、AC-130等支援型飞机,它们如何在战场上提供空中火力支援、电子战能力、情报收集。 特种作战船艇: 鉴赏用于渗透、侦察、突袭的特种作战快艇、半潜艇、以及水下作战载具。分析其低雷达信号、高航速、隐蔽性设计,以及在河流、沿海、甚至近岸海域执行任务的能力。 三、信息化的战场神经:侦察、监视与情报系统 无人系统(UAV/UAS): 详细介绍各类特种作战无人机,从侦察监视型的RQ-11“渡鸦”、RQ-7“影子”,到攻击型的MQ-9“死神”、MQ-1C“勇士”。分析其续航能力、侦察载荷(高清摄像头、热成像仪、信号情报设备)、以及武器挂载能力。探讨无人机在情报收集、目标指示、火力引导、战场态势感知方面的革命性影响。 传感器与侦察设备: 介绍各种地面部署的传感器(如地震传感器、红外探测器)、便携式侦察雷达、电子情报(ELINT)和通信情报(COMINT)设备。分析它们如何为特种部队提供实时的战场信息,预警敌方动向。 战场通信与指挥系统: 深入剖析特种部队所使用的先进战术通信网络、卫星通信设备、指挥控制信息系统(C4ISR)。分析其在实现多兵种协同、跨区域作战、实时信息共享方面的核心地位。重点关注其网络安全、抗干扰能力和信息处理速度。 四、非常规作战的特殊装备 潜水与水下作战装备: 介绍特种部队使用的闭路循环呼吸器(CCR)、潜水服、水下通信设备、以及特种水下推进器(DPV)。分析其在两栖渗透、水下侦察、水下破袭任务中的关键性。 高空低开(HALO)与高空高开(HAHO)装备: 详细解读特种跳伞装备,包括特种降落伞、导航设备、高空低压适应性服装。分析其在隐蔽渗透、远程投送方面的独特优势。 爆破与拆除装备: 介绍各类特种爆破器材、破门工具、电子干扰设备、以及反恐行动中常用的非致命性武器。分析其在执行突袭、解救人质、排除威胁等任务时的功能。 战场生存与医疗装备: 包含便携式净水设备、野外生存工具、特种急救包(IFAK)、止血带、止血敷料等。分析其在长时间、远离补给线的极端任务中维持士兵生存能力和处理战场伤的关键作用。 总结: 《特种作战装备鉴赏指南(珍藏版)》套装共2册,不仅仅是装备的堆砌,更是对现代战争形态下,特种作战力量如何在极端环境下,依靠尖端科技与精良装备,完成看似不可能任务的深度解读。本书旨在为军事爱好者、专业研究者以及对特种作战装备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详实的鉴赏视角,展现科技如何赋能战争,装备如何塑造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