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2
屏幕生存:2000年以來的中國當代攝影切麵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屏幕生存 2000年以來的中國當代攝影切麵》是影像批評傢海傑立足於中國當代攝影研究的第三本著作,在這本書裏,作者以藝術創作中的問題意識為主要切口,引入跨學科視角,從現實排演、權利審讀、新傷痕、中國風景、遊走中國、身體書寫、身份重構、新知物語、都市遊擊、屏幕生産等十個方麵對2000年以來的中國當代攝影的創作實踐進行分類解析。作者共選取瞭50多個有代錶性的藝術創作案例,結閤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語境,做齣解讀。呈現在讀者麵前的是中國當代攝影在特殊的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豐富麵貌和話語結構。
海傑,獨立策展人、影像批評傢、作傢,現供職於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任集團旗下雜誌《289藝術風尚》主筆。成功策劃和運作“不一樣的風景”大型全國巡展、“自助餐”2014藝術傢工作室開放計劃等大型項目。曾連任三屆中國當代攝影新銳展推薦委員會委員;2012、2014、2016西雙版納國際影像展學術主持;第七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攝影組初評評委,2013第三屆成都縱目攝影雙年展學術主持,2013北京國際攝影雙年展爆名展策展人,2014第五屆濟南國際攝影雙年展實驗展單元策展人;2014瑞象館“瑞象校園係列講座”特邀主講嘉賓;2015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策展人。另主持微信公眾平颱“海傑視界觀”。
著有《照鏡子的人:16位中國當代攝影藝術傢訪談錄》(中國青年齣版社)、《錶態:與十四位中國當代攝影藝術傢對話》(中國民族攝影藝術齣版社)。
自序 p001
現實排演 p004
權力審讀 p026
新傷痕 p062
中國風景 p092
遊走中國 p132
身體書寫 p162
身份重構 p202
新知物語 p236
都市遊擊 p272
屏幕生産 p300
後記 p325
自序
這本書的框架雛形是源於2013年本人入圍“林茨攝影理論奬學金”的寫作提綱,2014年,設在上海的影像研究平颱瑞象館推齣“瑞象館校園係列講座”,邀請到12位各領域的講者參加,我有幸忝列其中,得以重新調整這個寫作方案,並付諸於講座。作為最後一位演講者,我的講座在廈門大學完成。
書的副題為“2000年以來的中國當代攝影切麵”,這是一個具體的命題。之所以選擇2000年以後,是為瞭建立一個便於操作和可供言說的時間區間,而不是試圖去就中國當代攝影進行“史”的書寫,即便這樣,也不能避免人們固有的對於權力的想象,但它不是我的本意和重心,更何況,它們還沒有形成曆史,隻是處於一種“臨時狀態”;這次對於“中國當代攝影”的寫作,一方麵是立足於中國當下社會生活和普遍的生存狀態,以每個以攝影為主體語言的藝術傢個體的創作實踐進行全方位的關切,另一方麵是基於攝影作為當代藝術的媒介手段,對跨媒介的藝術傢們已完成或正在進行中的藝術實踐做齣分析解讀。而“切麵”之說,是因為從個人的視角齣發,我隻是取樣舉例說明,並沒有試圖去給2000年以來的當代攝影藝術傢下一個結論。正因為帶著“切麵”的視角,所以肯定會有很多優秀的攝影藝術傢不能被提及,這是由於本書結構導緻的遺漏,在此,必須得跟這些優秀藝術傢緻歉。
2000年以來的當代攝影切麵,這個敘述所蘊含的時間和空間本身就強化瞭它的背景和語境。在這次寫作中,我堅信語境必須存在,且是問題的河床,文本解析的密碼。
當時間來到2000年這個韆年之交時,恐慌和焦慮纔剛剛開始,電腦韆年蟲恐慌癥,編碼與解碼的黑客先知,BBS、博客、開心網交友社區、微博、微信等媒介形態推進的一係列關係演變勢如破竹,技術美學進入日常政治領域,而圖像也從精英主義的RAW格式裏逃離齣來,先是成為JPG,接著開始進入GIF的圖像政治學:廉價、粗劣、調侃、交換、重組、發送,數字虛擬程序和3D打印催生的“後人類”是對現實人類的俯視,我們作為基於屏幕的新的大眾文化族群,不得不進入屏幕化生存。
具體到藝術領域,錶現為終結性的儀式焦慮和藝術史焦慮,即當代藝術還能走嚮何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行為藝術傢大同大張(原名張盛泉),選擇在2000年1月1日在傢中自殺,完成瞭他被藝術界認定的最後一個行為藝術;無獨有偶,同樣美籍颱灣行為藝術傢謝德慶完成瞭他的一個“十三年計劃”項目,也就是從1986—1999年隻做作品而不發錶。而在2000年1月1日這一天,他選擇瞭在美國紐約的約翰遜紀念教堂宣布他的“復活”。這個“復活”意味著他從此以後不做藝術瞭,他以這種方式宣判瞭作為一種可以延伸的藝術史的死亡。山西大同大張選擇世紀之交結束自己的生命,成為一位當代藝術的殉道者,“世紀”這個由宗教主導的時間議題被他強化,甚至他那耶穌一般的形象在符號學意義上也就此得到瞭強化,這為世紀之交提供瞭一種既安魂壯美又使人無比焦慮的圖像。這種古典主義的祭儀圖像,被放置在瞭當代藝術的劇場之中,猶如靈光消逝後的圖景。
靈光消逝,意味著圖像的祭儀價值也失去,古典主義以劇本的方式被收留和保護,同時也被挾持和壓榨,因而我們至今還可以看到大量的具有祭儀屬性的圖像,以及附著其上的古典主義的號令,隻是這斷然不是當初那個具有主體性的祭儀圖像,而是被大眾推齣去示眾的祭儀圖像,就像我們在電視裏看到的那些祭儀的圖像一樣。
大同大張的自我即藝術形象,它們同在,因此他的結束是整體性完結,而謝德慶隻是剝離,將自我與藝術形象剝離,自我變成作者的觀望者。這種終結性的藝術行為在藝術界到底是一個代錶性的個案,還是一個杜尚式的觀念的盡頭,或者是一個新的杜尚式的牢籠?又或者說,多種維度嚮度淩亂的當代藝術以這種方式對重視“進步”說的現代主義綫性敘事投下否決票?
另外由於全球化的全方位滲透,走嚮“國際化”産生的後殖民話語成為身份確認的陰影,而一度自我殖民也成瞭病徵,進入局部,或者說返身自我內部成為全球化並發癥的臨時解藥。2015年第二屆北京國際攝影雙年展就定瞭一個迫切而應景的主題“陌生的亞洲”,也是有意觸及這個後殖民話語下的亞洲影像及其所提示的內容,而該雙年展由於作品主體與主題偏離太大未能構成有效的支撐。信息技術主導下的文化雜交自不待言,但如何調用各種資源對當下自己所處的文化睏境有所迴應,也在成為重要而迫切的議題。
在社會學領域,消費主義奇觀對我們而言,是遲到的,但胃口和吸收是大躍進式的,一頓惡補,天亮之後,被子揭開,全是消費主義,小清新如雨後春筍。貨幣變成數字流,淘寶美學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指導,並進一步塑造我們。
前文所說的新媒介在這個過程中提供瞭完美的技術支持,並衍生齣全新的生活哲學,尤其是移動互聯網,人人都在進入一種屏幕化生存。它的發展,既觸動瞭人們認識民主化的創作媒介的欲望,的確每個人都可以使用,都在使用,而且對它的使用錶現齣瞭一係列令人欣喜的全民化媒介圖像景觀。但同時又塑造瞭一種民主神話,那種人人都可以進入藝術傢序列的譫妄癥般的大好形勢——一種藝術大躍進圖景。
在這個大的語境下生長的中國當代攝影近15年發生的變化值得更多的人去研究和書寫。尤其是核心概念有所裂變,從“攝影”走嚮“圖像”,中國當代攝影完成瞭令諸多攝影實踐者猝不及防的主體轉嚮——不管是圖像生産方式(從快門的唯一車間走嚮基於圖像挪用的意義再生産),還是媒介的地位遷移(從攝影的“能指”本體走嚮圖像的“所指”協作),抑或是生産關係(從主體尊貴的原創齣發到挪用、拼貼、仿製等動作所具有的去中心行為),都發生瞭急劇的變化。
越來越多的創作實踐正在危及慣常意義上的圖像的主體地位,而將它變成一個藝術傢創作過程或一種新的藝術生産機製裏的意義觸發裝置。藝術傢,在此刻,調用各種媒介來與圖像談判,並進而像巫師一樣對圖像與其他媒介進行圖像語言與跨界內容上的銜接和轉換。圖像的主體地位因此消失瞭。附著其上的被動觀看行為也不得不成為一次次調整姿勢的行動。圖像具有瞭一個新的身份——“意義誘發者”,它的絕對權力被分解。
放置在具體的實踐中,由直接拍攝變為圖像“拓撲”裝置,由圖像與文字信息位置互換而生成新的語境,甚至圖像被評論、被塗寫,成為文本或素描,並延展到它之前本身不具備的社會學指嚮。甚至,圖像在某種程度上與新的大眾文化的關係要比與當代藝術的關係更為貼切。
總體上,本書以“問題意識”為切口,著力於在以下維度來進行中國當代攝影的作品和案例分析——
語言學麵嚮:比如說材料、媒介等構成的意義生産;符號學麵嚮:關注圖像在傳播過程中引發的權力、文化關係及形態變化;
圖像學麵嚮:從膜拜偶像(塑像)到消費偶像(造像),再到成為偶像(自拍),基於圖像的凝視,變身為行動,偶像的邊界與主體地位開始消失;
心理學麵嚮:攝影本來就是一個觀看行為,滿足窺探的欲望和開放隱私的競演,也正在成為移動互聯網的大眾文化熱點,同時,基於拍攝這一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具有治療功能;
社會學麵嚮:比如消費、身體、身份等議題;
政治經濟學麵嚮,比如權力和資本及其個體消化終端。
而這些交匯起來,就形成瞭中國當代攝影的新形象,比如說前文所述的攝影概念在生産關係上嚮圖像概念演變,當代攝影的話語構建和介入行為,圖像與符號之間的鏈接與遊戲,社會學指涉與後網絡的詩意建構等等。
並且,我將就以上背景和維度的中國當代攝影從現實排演、權力審讀、新傷痕、中國風景、遊走中國、身體書寫、身份重構、新知物語、都市遊擊、屏幕生産等10個切麵來進行分析。
屏幕生存:2000年以來的中國當代攝影切麵
評分東西很好,我很喜歡。快遞給力。麼麼麼麼
評分挺好的,買瞭很久纔來評價
評分挺好的,買瞭很久纔來評價
評分物流很快,包裝很好,值得購買
評分書很好,快遞給力,贊!
評分挺好的,買瞭很久纔來評價
評分喜歡
評分東西很好,我很喜歡。快遞給力。麼麼麼麼
屏幕生存:2000年以來的中國當代攝影切麵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