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至汉晋时期中国外来珠饰研究 [Exotic Beads and Pendants in Ancient China:From Western Zhou to Eastern Jin Dynast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适合于考古、文物研究者以及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由浅入深,旁征博引,材料周全,有硬数据分析又有软文描述,佐以恰当点评,适合各类读者选用。
内容简介
《西周至汉晋时期中国外来珠饰研究》主要着眼于西周至汉晋时期与中西文化交流有关的十三类珠饰,包括费昂斯珠、钠钙玻璃珠、蜻蜓眼式玻璃珠、蚀花肉红石髓珠、印度-太平洋珠、琥珀珠、多面金珠、壶形珠、辟邪形珠、装金玻璃珠及人面纹珠、青金石珠、人头坠子,对它们进行具体分析,追溯各自的意匠源头;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母型在传播过程中的形态及使用功能的变异,研究外来文化因素进入中国以后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的情况,进而分析中国文化面对外来文化因素的调适机制;并通过分析外来珠饰传播的可能中介者,勾勒其传播的途径,结合不同种类珠饰流行的时代的编年分析以及流行地域等情况,以其时欧亚大陆的宏观历史背景为参照,总结西周至汉晋时期外来珠饰乃至中西文化交流的阶段性特征。
《西周至汉晋时期中国外来珠饰研究》可供考古学、美术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等学科研究者及相关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目录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若干概念的界定和说明
一、串珠、坠子与护符
二、西周至汉晋时期
三、“中”与“外”
四、考古学与中外文化交流研究
第二节 珠饰在考古学研究中的价值
第三节 珠饰的分类和描述
第四节 国内外珠饰发现与研究回顾
一、国外珠饰发现和研究简况
二、国内珠饰发现和研究简况
第五节 相关理论方法的思考
一、珠饰研究五要素
二、类型学的运用
三、出土环境的分析
四、与理化分析的结合
第六节 珠饰研究的难点
第二章 西周至汉晋时期的外来珠饰
第一节 费昂斯珠(Faience Beads)
一、费昂斯的界定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出现
二、中国费昂斯制品的发现和特征
三、中国费昂斯珠与域外制品的可能联系
第二节 钠钙玻璃珠(Soda Lime Silica Glass Beads)
第三节 蜻蜓眼式玻璃珠(Compound Eye Beads)
一、蜻蜓眼式玻璃珠在世界范围内的出现和初步流传
二、中国蜻蜓眼式玻璃珠的发现和类型
三、中国蜻蜓眼式玻璃珠的意匠渊源
第四节 蚀花肉红石髓珠(Etched Carnelian Beads)
一、蚀花肉红石髓珠的起源和传布
二、中国蚀花肉红石髓珠的发现
三、中国蚀花肉红石髓珠的类型及其与域外文化的联系
第五节 印度-太平洋珠(Indo-Pacific Beads)
一、印度-太平洋珠的定名及工艺特征
二、印度-太平洋珠在中国的发现
三、中国出土印度-太平洋珠的产地问题讨论
第六节 琥珀珠(Amber Beads)
一、先秦时期琥珀制品的发现
二、汉晋时期琥珀珠饰的发现
三、汉晋时期中国琥珀原料的来源
第七节 多面金珠(Multifaceted Beads)
第八节 壶形珠(Jug Beads)
第九节 辟邪形珠(Lion Shape Beads)
第十节 装金玻璃珠(Gilt Glass Beads)
第十一节 其他珠饰种类
一、人面纹珠(Face Beads)
二、青金石珠( Lapis Lazuli Beads)
三、人头坠子( Head Pendants)
第三章 模仿与变异:珠饰反映的中国文化对外来事物的调适机制
第一节 中外珠饰制造材料和使用传统的差异
一、中外珠饰制造材料选择的差异
二、中外珠饰使用传统的差异
第二节 中国珠饰制造中对外来珠饰的模仿
一、对外来珠饰材质的模仿引发的技术革新
二、对外来珠饰形状和装饰的模仿
第三节 外来珠饰进人中国后的变异
一、外来珠饰与中原礼制传统的结合
二、外来珠饰的财富意义
三、外来珠饰作为其他器物的附属装饰
第四节 珠饰反映的中国文化对外来事物的调适机制
第四章 珠饰反映的西周至汉晋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阶段性特征
第一节 西周至汉晋时期外来珠饰输入路线的变化
……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精彩书摘
《西周至汉晋时期中国外来珠饰研究》:
5.装饰
珠饰上装饰的应用,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文化与技术。正是由于二者的交互作用,赋予珠饰以不同的装饰特征。由于文化和技术都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作为它们交互作用结果的装饰,也就具备了时代性和地域性,从而可为文化交流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当然,由装饰研究文化交流,首先是一个间接的过程,需要先分析特定珠饰装饰在文化和技术方面的具体特征,然后将这些特征还原到具体的时空范围内,才能根据另外地区的发现来探讨文化交流的问题;其次,研究牵涉的因素很多,通常情况下,需要结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
以蜻蜓眼式玻璃珠为例,其最大特征,在于以眼睛图案进行装饰,方法是或在珠体上嵌入一种或数种不同于母体颜色的玻璃,形成一层或多层类似眼睛效果的玻璃珠,或在珠体上造出凸出表面的眼睛形状,形成“鼓眼”的效果。首先,我们应当探究这种装饰的文化含义,应用怎样的技术手段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然后再来考察在何时何地这种装饰手法最早出现,其传布的范围和途径如何;文化含义的探究,光凭考古学的手段是无法达到的,需要结合历史学研究以及人类学、民族学的实地调查。另外,不同装饰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出现的时代和地区又有所不同;眼睛的含义以及珠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也随时代、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变异。只有弄清楚这些情况,才能探讨中国出土外来蜻蜓眼式玻璃珠的具体来源、途径和中介者,考察其在中国文化环境中装饰和功能的变异,从而研究异质文化进入中国以后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上述五个要素,不仅是考古标本描述的要素,也是考古研究关注的要素,它们相互关联,共同构成珠饰研究价值的整体。它们都与生产技术相关,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生产技术发展水平,并反映制作者的审美观念和宗教意识,从而为我们认识古代社会开启了窗口。应当认识到,五个要素各自在时代、地域方面的指示性是强弱不同的,但是,结合起来考察,可以相互补充,相互验证,从而为文化交流研究提供基础的历史文化信息。
二、类型学的运用
考古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地层学和类型学,用以研究确定考古学遗存的时空关系,如果把近代考古比喻为一部车子的话,地层学和类型学就是这车子的两轮。而鉴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情况,即具有域外文化因素的珠饰一般出土于墓葬,根据墓葬本身的形制、共出器物形态以及文字资料的发现等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出土单位的年代都比较清楚,因而地层学在《西周至汉晋时期中国外来珠饰研究》研究中应用不多。考古类型学则占有相当分量,因此这里有必要就类型学的应用进行一些思考。
……
前言/序言
西周至汉晋时期中国外来珠饰研究 [Exotic Beads and Pendants in Ancient China:From Western Zhou to Eastern Jin Dynasty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西周至汉晋时期中国外来珠饰研究 [Exotic Beads and Pendants in Ancient China:From Western Zhou to Eastern Jin Dynast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