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中國為什麼能夠在過去的30年裏保持經濟的高速增長,從一個貧窮的國傢躍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中國今天麵臨的問題是怎麼造成的?如何應對這些問題與挑戰?中國怎樣纔能實現順利轉型,成為民主、文明、富強的現代國傢?
一句話,中國從哪裏來,到哪裏去?
這些問題關係到每個公民的福祉,《重啓改革議程:中國經濟改革二十講》將與讀者朋友一同思考,共同為中國更加美好的未來而努力。
內容簡介
中國為什麼能夠在過去的30年裏保持經濟的高速增長,從一個貧窮的國傢躍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今天麵臨的問題是怎麼造成的?如何應對這些問題與挑戰?中國怎樣纔能實現順利轉型,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國傢?這些問題關係到每個公民的福祉,《重啓改革議程:中國經濟改革二十講》將與讀者朋友一同思考,共同為重啓改革議程、創造中國更加美好的未來而努力。
作者簡介
吳敬璉,1954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經濟係。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寶鋼經濟學教席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導師、國際經濟學會(IEA)榮譽主席。
主要研究領域為理論經濟學、比較經濟製度分析、中國社會轉型的理論和政策。
他倡導並努力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和民主化改革,是“市場取嚮改革論”的主要代錶人物之一,對中國改革的思想理論和實踐有著重要的貢獻。他也是經濟體製比較研究學科的開創者之一,引介傳播瞭眾多對中國改革有益的現代經濟理論和國際經驗。
馬國川,《財經》雜誌主筆。1971年生,河北威縣人,曾供職於中國改革雜誌社、經濟觀察報社。齣版《大碰撞》、《風雨兼程》、《我與八十年代》等書。
目錄
前言
第一講 中國再度麵臨“嚮何處去”的問題
第二講 蘇式社會主義經濟體製為什麼需要改革?
第三講 1956年,中國改革問題的提齣
第四講 第一輪經濟管理體製改革
第五講 嚮國企放權讓利的“市場社會主義”改革沒有奏效
第六講 農村承包開啓“增量改革”新戰略
第七講 民營經濟異軍突起
第八講 開放為改革增添動力
第九講 雙軌製的作用和它帶來的問題
第十講 1993年:經濟改革進入“整體推進”的新階段
第十一講 構築市場經濟的産權製度基礎
第十二講 重建金融係統
第十三講 迴歸公共財政
第十四講 社會保障體係建設之路阻且長
第十五講 經濟波動與宏觀經濟政策
第十六講 市場化改革尚未完成
第十七講 “不搞政治體製改革,經濟改革也搞不通
第十八講 經濟增長模式轉型的睏境
第十九講 中國會成為尋租社會嗎?
第二十講 重啓改革議程
精彩書摘
馬國川:經過“體製下放”,地方政府的權力增大瞭,企業的權力也有所擴大,可是用行政命令配置資源的基本特點沒有變化,仍然是嚴格的計劃經濟;隻不過由過去的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變成地方分權的計劃經濟瞭。
吳敬璉:如果我們把按照政府製訂的計劃運行的經濟都叫作“計劃經濟”,當然可以這麼來稱呼它。但是嚴格地說,這種分權的“計劃經濟”已經不是計劃經濟瞭。計劃經濟的本來意思是說,稀缺的經濟資源不是由市場交換中自發形成的價格來配置,而是由通過縝密的預先計算製訂的計劃來配置。然而這種計算必須而且隻能由掌握全國供求信息的某個中央計劃機關(論證過計劃經濟有效性的經濟學傢巴羅尼把它叫作“生産部”)進行。在地方分權的情況下,計劃由許多個地方政府(中國有兩韆多個縣分彆製訂。它們既不掌握全國範圍的供求信息,也不可能進行全國範圍的綜閤平衡。按照這種“計劃”由各個地方政府各自為政地配置資源,結果隻能是一場靠行政權力爭奪資源的大戰。從配置資源的手段著眼,計劃經濟還有一個名字,叫作“命令經濟”。與集權型的計劃經濟相比較,分權型的“計劃經濟”隻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都用政府的行政命令配置資源。所以,用“分權型的命令經濟”來稱呼1958年以後的中國經濟,可能更準確一些。
還有一個因素也造成瞭1958年以後的經濟混亂,這就是毛澤東一直認為,國傢計委用蘇聯的辦法編製計劃,“搖計算機”,編平衡錶,是搞“繁瑣哲學”,計劃委員會應該“抓大事”,“有五十個人就夠瞭”。為此,他在1964年下令設立由20人組成的“小計委”,準備用“小計委”代替擁有上韆工作人員的國傢計劃委員會。
……
前言/序言
重啓改革議程(第三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