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爱好手工制作、花艺的读者 《爱上礼品鲜花·包装秘笈》为从日本诚文堂新光社引进版权的图书。该出版社所出版的园艺、生活、设计类图书在同类书市场上一直名列前茅,深受国内读者的喜爱。该书版式灵活、轻松,内容讲解细致,图片丰富,色彩逼真,可读性很强。该书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悦·生活”品牌下面的“趣味园艺”系列图书,同系列的图书还有《爱上人造花·应用宝典》《爱上阳台蔬菜·种植技巧》。
内容简介
《爱上礼品鲜花·包装秘笈》收录了三十多个礼品鲜花包装的案例,分步骤讲解如何进行鲜花的包装。书的X后列举了鲜花包装所需要的材料、基本工具,并向读者介绍了各种丝带结的系法。书中的案例新颖,风格现代,按节日和使用场合来分类,包含母亲节、情人节、春节、婚礼、丧礼等用花的包装。每一个步骤的讲解都浅显易懂,初学者也可以轻易掌握。
作者简介
长谷惠,1987年从加拿大留学回国后,从师于长谷良子(艺术魔女工作室主创人、礼品包装艺术学院理事长)。礼品包装艺术学院讲师、艺术魔女工作室教授。本书以花束和花盆等作为主讲内容,从新鲜的包装手法到绸带艺术方面都有涉足。她的作品在国内外得到很高的评价。现在她以中国香港为据点活跃于世界各地。著有由诚文堂新光社出版的《生活中的包装》《鲜花包装课程》《用绸带制作的胸花》《鲜花包装思路》《日式风格包装课程》《用绸带制作的装饰百货》等著作,以及多部由其他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内页插图
目录
母亲节的礼品鲜花包装
#01 用写有祝福语的丝带装饰的圆弧形花束
#02 以杯子或盘子做花器的组合花材的网状包装
#03 拥有褶裙的扇形花束包装
#04 小型圆弧状花束的圆锥帽子形包装
#05 用大型的花篮大方地包装盆栽组合
#06 把花束装在透明玻璃纸袋里
#07 只用丝带系好的简单的香草类盆栽包装
# 08 形状雅致的装在托盘里的鲜花包装
节日庆典和纪念日的礼品鲜花包装
#09 新年的问候礼物①(叶状牡丹组合礼品)
#10 新年的问候礼物② ( 三色堇的组合礼品)
#11 新年的问候礼物③ ( 盆栽兰花)
#12 新年的问候礼物④ ( 祝贺用花束)
#13 新年的问候礼物⑤ ( 礼品花篮)
#14 情人节的礼物
#15 白色情人节的礼物
#16 毕业典礼、入学典礼的礼物
#17 送给小孩的生日礼物
#18 送给朋友的生日礼物
#19 送给恋人的生日礼物
#20 宝宝出生的礼物
#21 发布会的祝贺礼物
#22 敬老日的礼物①(花束)
#23 敬老日的礼物②(带托盘的鲜花)
#24 丧葬用花束
圣诞节的礼品鲜花包装
#25 系上大大的蝴蝶结的一品红圣诞礼盒
#26 用双层圆形花瓣纸包装黄色或紫色的一品红
#27 装在篮子里的圣诞礼物
#28 如同孔雀开屏一样的大型一品红盆栽的包装
#29 仿佛戴上耳套的圣诞节花环
#30 有蜡烛的圆锥形圣诞礼盒包装
#31 轻柔地环绕在叶子周围的仙客来盆花包装
#32 装在盒子里的球形花束
#33 使用一张包装纸包好后打结的小盆花包装
最适合鲜花包装的材料
常用的工具
丝带结的做法
丝带结的系法
礼品鲜花组合也需使用丝带结
赠花礼仪和思路
有关“鲜花”之“逸话”
精彩书摘
1.将包装纸①剪成正方形,再折成三角形。
2.再次折成三角形。
3.然后折成如图中所示的三角形。
4.把宽的部分用齿状剪刀剪成弧形。
5.展开后,包装纸便成为了圆形花瓣状(名叫“圆形花瓣纸”),再准备一张同样形状、不同颜色的圆形花瓣纸。
6.把包装纸②剪成长方形。
7.如图所示将纸折成圆锥形。
8.将包装纸整理成能装进花束的圆锥形,用透明胶带固定好。
9.从下面放进花束。
10.将花茎部的包装纸折成褶状,用透明胶带固定好。
11.将花束放在图6的圆形花瓣纸上,将花瓣纸向内折覆盖住花茎部。
12.将圆形花瓣纸的两侧合拢,整理成褶状,在其上包上另外一张圆形花瓣纸。
13.用丝带①系好花茎部,再系上事先准备的多重蝴蝶结。
……
前言/序言
我们每天的生活,少不了与诸多礼品打交道。
有的是生日礼物和母亲节礼物,
有的是探亲访友的伴手礼,
有的是作为表达歉意的方式。
赠送礼物其实有很多的方式。
用美丽的鲜花做礼品,如何?
有的礼品鲜花包装很随意,
有的礼品鲜花包装很奢华,
有的礼品鲜花包装很特别。
鲜花是充满爱意的礼物,让我们把鲜花包装得赏心悦目一些吧!
这样,无论是赠礼人还是收礼人都会满怀惊喜。
让我们好好来实践吧!
趣味园艺系列图书:室内绿植的四季养护与美化指南 本册精选内容提要: 本册《室内绿植的四季养护与美化指南》是“趣味园艺系列”中的一部力作,它全面聚焦于家庭和办公空间内的观赏植物的科学管理与艺术化陈设。本书旨在为所有热爱绿色生活、渴望将自然气息引入居室的读者提供一套详尽、实用且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我们摒弃了空泛的理论,专注于可操作性的技巧和易于理解的图文步骤,确保即便是园艺新手也能轻松上手,打造出繁茂生机的室内景观。 本书共分为五大部分,层层递进,系统地涵盖了室内绿植养护的每一个关键环节。 --- 第一部分:探秘室内微气候——光照、温度与湿度的精确调控 室内环境与室外截然不同,植物的存活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微气候”的理解和模拟。本部分是全书的基础,它将教会您如何像一名专业的环境工程师一样管理您的植物。 1. 光照的透视分析与策略布局: 我们深入探讨了不同光照强度(如直射光、散射光、低光照)对常见室内植物生长的影响机制。本书详尽绘制了不同朝向窗户(东、南、西、北)在四季中光照时长的变化图表,并提供了一份“植物光照需求对照表”。书中不仅告知您“需要多少光”,更重要的是教您“如何获得这些光”。例如,针对采光不佳的角落,我们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反射材料(如镜面、高光墙面)和专业补光灯具(LED植物生长灯的选择、光谱解析及安装高度建议),实现“人造日光”的有效补充,确保阴暗角落的植物也能健康生长。 2. 温度与湿度的平衡艺术: 室内温度波动对植物的生理活动影响显著。本部分解析了如何识别植物因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发出的“求救信号”(如叶片卷曲、徒长、焦边)。重点内容包括:冬季取暖设备(暖气、空调)对空气湿度的急剧影响分析,以及针对不同科属(如蕨类、多肉、热带雨林植物)的精确湿度维持方案。我们提供了制作简易“湿度托盘”的DIY指南,并对比了超声波雾化器与蒸发加湿器的优缺点及最佳使用时机。 3. 基质的哲学:土壤的透气性与保水性: 成功的养护始于健康的根系。本书摒弃了“一成不变”的盆土配方,转而强调“因材配土”。详细介绍了泥炭土、椰糠、珍珠岩、陶粒、火山岩等介质的物理特性。书中提供了针对不同生长习性的基质配比方案,如:针对喜干的仙人掌类需要“高透气配方”(例如:颗粒占比70%),针对喜湿的喜湿植物则需要“适度保水配方”(例如:增加腐叶土或泥炭比例)。更有章节专门讲解了如何“激活”新的介质,避免干烧现象。 --- 第二部分:水培与半水培技术的精深应用 水培因其干净、美观和易于观察根系,越来越受到现代都市人的青睐。本部分致力于将水培技术从简单的插枝,提升到科学系统的养殖层面。 1. 水培系统的搭建与维护: 从最基础的清水插瓶到复杂的自动循环水培系统,本书都提供了详尽的图解步骤。重点讲解了如何选择合适的容器(避光性、材质稳定性),以及如何防止藻类滋生。我们详细介绍了“水培营养液”的科学配比,包括N-P-K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添加时机与浓度控制,避免因营养失衡导致的黄叶或徒长。 2. 从土培到水培的“驯化”过程: 许多读者面临的难题是将已在土壤中生长的植物成功过渡到水培环境。本书独家收录了“根系适应性调整法”,包括逐步剪除老土根、使用活性炭水溶液浸泡钝化等关键步骤,大大提高了转化的成功率。 3. 水培植物的病虫害识别与预防: 在封闭的水培环境中,根部腐烂是最常见的威胁。我们详细分析了细菌、真菌感染的早期迹象,并提供了“抑菌换水策略”和使用天然杀菌剂(如高锰酸钾稀释液)的应急处理流程。 --- 第三部分:病虫害的绿色防治与紧急救护 本书坚持环保、无毒的养护理念,侧重于预防为主、物理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策略。 1. 常见室内害虫的“显微镜”观察: 本书配有高清晰度的害虫图谱,帮助读者精确识别蚜虫、红蜘蛛、介壳虫、白粉虱等“不速之客”。每种害虫的识别要点、高发部位(叶面、叶背、茎干连接处)均有明确标注。 2. 无化学残留的防治方案: 我们详尽介绍了利用天然材料制作的环保型杀虫剂配方,例如:辣椒水、大蒜浸泡液、印楝油溶液的调制比例和使用技巧。针对不同部位的虫害(如叶面喷洒、基质灌根),我们推荐了最有效的应用方式。对于物理清除,则提供了使用酒精棉签、强水流冲洗的“精确打击”指南。 3. 植物的生理性病害识别: 很多叶片问题并非虫害引起。本章区分了由缺素(如缺镁导致的叶脉间失绿)、浇水过多(烂根)、通风不良等原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并提供了对应的修复性养护措施。 --- 第四部分:造型艺术与空间美学——植物的陈设与组合 植物不仅是生命体,更是家居装饰的重要元素。本部分将园艺知识与室内设计理念相结合,教您如何“布置”您的植物。 1. 垂直绿化的创意实现: 针对小户型空间,本书提供了多种垂直绿化方案的实施指南,包括:壁挂式种植系统的选择、网格架的固定安全、以及适合向上生长的藤蔓植物(如绿萝、常春藤)的引导技巧。 2. 组合盆栽的色彩与形态搭配法则: 学习如何利用不同高度、叶形和颜色(深绿、翠绿、斑斓、红色调)的植物进行协调搭配,创造出视觉焦点。书中提供了“三元素黄金法则”(高挑型、填充型、垂坠型)在组合盆栽中的应用实例。 3. 容器的选择与“以盆衬花”的哲学: 陶盆、塑料盆、陶瓷盆、玻璃盆的透气性和蓄水性的差异分析。重点讲解了如何根据植物的习性和室内装修风格,选择与之匹配的花盆材质、颜色和纹理,实现容器与植物形态的和谐统一。 --- 第五部分:生命周期的管理——修剪、繁殖与越冬 确保植物能够持续健康地生长,需要掌握其生命周期中的关键操作。 1. 科学的修剪技术: 修剪不仅是为了塑形,更是为了促进分蘖和通风。我们详细分解了“打顶”、“摘心”、“疏枝”的操作手法,并明确指出不同植物(如月季、观叶植物)的最佳修剪时机,避免在休眠期过度修剪造成消耗。 2. 多元化的繁殖方法实操: 从最简单的“叶插”到高难度的“阡插”和“分株”,本书提供了详细的图文步骤。特别针对不易繁殖的品种,分享了增加成功率的“保湿箱”制作方法和“激素辅助”使用的安全指南。 3. 季节性养护转换(越冬与休眠): 针对温带植物的休眠准备工作,如如何逐步减少浇水、停止施肥,以及如何为热带植物创造一个温暖且光线充足的“冬日庇护所”。对于需要低温春化的植物,提供了阳台或露台的简易温控方案。 本书致力于成为您家中绿色生命最可靠的百科全书和实践手册。通过学习这些实用的知识,您将不再是植物的照料者,而是您室内生态系统的美妙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