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家阿兰·德·波顿以特有的英国式笔调引领我们进行一次轻松的哲学之旅,帮助读者走近苏格拉底、伊壁鸠鲁、蒙田、尼采、叔本华等大师的精神世界,使我们发现,人生的悲苦、困顿和欲望引起的烦恼在他们的智慧中都可以找到慰藉。
目录
哲学不只是慰藉(推荐序)
译序
第一章 对与世不合的慰藉
第二章 对缺少钱财的慰藉
第三章 对受挫折的慰藉
第四章 对缺陷的慰藉
第五章 对伤心的慰藉
第六章 困难中的慰藉
精彩书摘
《哲学的慰藉(阿兰·德波顿文集)》:
我是在乡间家里写作,无人可求助或为我纠错,我通常来往的人也没有会拉丁文祷词的,更不用说正确的法文了。
当然书里有错误(“我书里充满错误”,他夸口说),但是这不会使《随笔集》一败涂地,正如准确无误不见得保证其价值。写一些无益于智慧的书,比混淆西庇阿·埃米利亚努斯(前185一前129)与西庇阿·阿非里加努斯(前236一前183)罪过更大。
聪明人的思想从何处来
从比他们更聪明的人那里来。他们应该花时间在引用和评论那些占据知识之树的高枝的权威的作品上。他们应该就柏拉图的道德观或是西塞罗的伦理学撰写论文。
蒙田颇得力于这一想法。《随笔集》中经常出现评论的段落,还有数百处引语,因为蒙田觉得这些作者一语中的,能比他自己更优雅而精辟地表达出来。他引了柏拉图128次,卢克莱修149次,塞内加130次。
当别的作者以我们达不到的明晰和心理准确性表达了先得我心的思想时,我自然会情不自禁地直接引用他们。他们比我们自己还了解我们。我们尚欲言又止,说不清楚的想法,他们已说得那么清晰,遣辞那么优美。我们在他们写的书上划的铅笔道和作的眉批,以及借用的话,都标明我们是在何处找到了一小块自己,或是找到用自己思想的原料构成的句子——如果这些话写于穿托加袍、用动物作牺牲的古代,竟然与今天的我们不谋而合,那就更加了不起。我们把这些话引进自己的著作,表示对他们的敬意,也提醒自己有自知之明。
……
前言/序言
哲学的慰藉(阿兰·德波顿文集)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