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本科技史界插图版的《明朝那些事儿》
内容简介
书是用脱口秀的形式,描述了从古希腊时期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它有别于学术性科学技术通史类书籍或者著作,主要是选取了重要和典型的科技史时间进行发挥和表演,降低了篇幅和理解的难度,更为重要的是本书的写作风格相对通俗、幽默和口语化,能够比较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特别适合科学传播。
目录
1 四大文明古国1
1.1 古代埃及:尼罗河的礼物 4
1.2 古代巴比伦:爱在西元前 8
1.3 古代印度:一切从“0”开始14
1.4 古代中国:不能领先世界更多19
2 希腊、希腊化和罗马时期 26
2.1 泰勒斯领衔的圣贤们 29
2.2 三代师徒成巨擘 35
2.3 没事儿就集个大成41
2.4 罗马人:没文化的暴发户 48
3 中世纪:欧洲、阿拉伯和中国 55
3.1 欧洲的漫漫长夜59
3.2 阿拉伯的科研大跃进 65
3.3 中国:祖上傲娇、近代落伍71
3.4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77
4 16、17 世纪:第一次科学革命 84
4.1 革命前夜的狠人狠事 87
4.2 大宇宙革命:地球围着太阳转 93
4.3 小宇宙革命:人体结构大揭秘101
4.4 牛顿大哥一统江湖.107
5 18 世纪的科学114
5.1 数学物理大咖秀117
5.2 化学革命家命被革124
5.3 人类群星闪耀时130
5.4 我变、我变、我变变变136
6 18 世纪的技术:第一次技术革命143
6.1 你纺纱来我织布,比翼双飞煤和钢147
6.2 瓦特们:蒸汽机Debugers153
6.3 奔跑吧,蒸汽机!159
6.4 法国也来闹革命164
7 19 世纪的科学170
7.1 热,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174
7.2 电与磁的暧昧故事大曝光181
7.3 原子分子论与元素家谱189
7.4 看不见的细胞与能看见的猴子.195
8 19 世纪的技术:第二次技术革命203
8.1 燃烧吧,内燃机的小宇宙!207
8.2 你是电,你是唯一的神话213
8.3 爱迪生:电气时代“电霸天”219
8.4 通信简史:一会儿有线一会儿无线225
9 20 世纪的科学:第二次科学革命233
9.1 居里夫人:一个无上荣光的女人237
9.2 1905,爱因斯坦奇迹年244
9.3 上帝难道真的在掷骰子?252
9.4 好消息,人体密码被破解259
10 20 世纪的技术:第三次技术革命266
10.1 诞生于阿拉莫斯的怪兽269
10.2 We believe we can fly276
10.3 当电流开始单向流动283
10.4 我们已经身处黑客帝国290
11 后记:让科技点亮全人教育的火种297
编后记:几个“意想不到”302
精彩书摘
4 16、17世纪:第一次科学革命
天下大事,亮久必黑,黑久必亮。古希腊如此辉煌,闪亮到让人嫉妒和难受的程度,结果“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罗马时代一折腾,给折腾进黑暗的中世纪了。漫长的中世纪持续了1000 年,黑暗得也让人难以忍受,于是欧洲的“天”在人民不答应的呼声和知识分子的反抗中渐渐亮了。
天亮之前,欧洲的大学出现了。十字军东征,跟阿拉伯人玩了个2×100 米接力,把中国的科技文化成果传到了欧洲。在四大发明的帮助下,城市资产阶级也蠢蠢欲动,准备给这强弩之末的黑暗致命一击。
中世纪末期文艺复兴运动逐渐兴起,16 世纪在欧洲盛行。所谓文艺复兴,究竟“复兴”的是什么?主要是常年受到黑暗中世纪的压抑,新兴的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通过对古希腊文化的再发现和再追随,借古讽今,世称“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代表着人民的呼声,向腐朽的基督教会发起文化的冲击,这是直接的挑战。宗教改革则是同样以上帝之名,通过城市平民斗争和农民战争,建立更新型的属于人民的教会,要求罗马教会交出一部分权力,能滚犊子就更好。
说白了,文艺复兴已经在舆论上给足了教会差评,宗教的改革又飞起一脚,把教会踹下了神坛。更为先进的资产阶级就此登场了。
资产阶级之所以先进,主要是敢于冒险和无利不起早。虽说动机过于低俗,完全处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最底层,但是马斯洛也说了,越是底层的需要动力越强劲,越是顶层那些自我实现的缥缈玩意儿越动力不足。
资产阶级就靠着这本能的动力,急切地渴望向整个世界扩张,于是在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颗“小虎牙”的王室的支持下,无穷无尽的航海冒险家前赴后继,勇敢地向未知世界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冲击。其中最大的成果则是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麦哲伦及其团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山雨欲来风满楼,经历了如此轰轰烈烈的准备工作,科学革命终于爆发了。
科学革命几乎在大宇宙和小宇宙两个领域同时爆发。在大宇宙方面,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对托勒密的“地心说”发起了挑战。在小宇宙方面,维萨留斯对人体结构进行了充分研究,向盖伦发起了冲击。整个科学革命就是颠覆古代两位集大成者的过程。
有趣的是,哥白尼和维萨留斯根本不是一个国家的人,之前也没有微信联系过,可是却在同一年发布了自己的代表作。1543 年,哥白尼出版了《天体运行论》,而维萨留斯出版了《人体结构》。
心有灵犀,比翼双飞。
科学革命的热乎劲儿还没消散,性格乖戾的牛顿大哥出场了。他随便划拉了几下,就完成了科学史上第一次伟大的综合。但牛顿真的不是科学家。
牛顿定律的核心内容是F = ma。也就是说,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是别的东西给它施加了力的结果——小球能滚动,是因为猫推了它;猫能动,是因为狗踹了它;狗能动,是因为人拿棍子捅了它……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追问下去,这个本来应该静止的世界,是谁让它动起来的呢?
这神秘的“第一推动”究竟是谁?
上帝笑而不语,表情萌萌哒。
4.1 革命前夜的狠人狠事
列宁说,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
这话说得一点没错,被中世纪黑暗时代压迫了这么久的欧洲人民,也是要过过节了。不过革命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提前做好一些准备。就像过春节,怎么也得先买个春联福字,置办点年货啥的。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狠人狠事。
这头一件狠事就是文艺复兴。
许多现代电影导演,没事儿就翻拍个历史上的经典片。名字都一模一样,美其名曰向老导演“致敬”,实际就是想借着大家耳熟能详的老电影,再炒一把冷饭,赚一笔票房。文艺复兴,也是借着翻拍古希腊文化,号称向古代圣贤的学习精神致敬,来推广自己的人文精神。
中世纪的宗教禁锢,强调神权、蔑视人权,因此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强调人性和人权,将腐朽的神权推下神坛。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难免矫枉过正。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薄伽丘的《十日谈》在今天看来就是黄色短篇小说集锦,要不是出版得早,是断然不可能上市的,出版总署不可能给这个面子。不过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黄色小说也成了扔向腐朽神权的投枪和匕首,通过讽刺教会阶层的荒淫无耻和男盗女娼,倡导了人性,赞美了世俗生活。
《十日谈》被称为“人曲”,与但丁的《神曲》比肩齐名。薄伽丘、但丁与另外一位被称为“文艺复兴之父”的彼特拉克,并称佛罗伦萨文学的“三颗巨星”。他们三人拉开了文艺复兴的序幕,奠定了运动的基本方向。
到了文艺复兴鼎盛时期,诞生了一代全能巨匠达?芬奇。达?芬奇有点要跟亚里士多德叫板的意思,他虽然在理论研究方面不如亚里士多德全面,但是在动手方面的建树却令人称奇。他首先是个画家,名作没有眉毛的贵妇人《蒙娜丽莎》和描写耶稣被出卖的油画《最后的晚餐》家喻户晓。蒙娜丽莎姐姐的右手,被认为是美术史上最美的一只手。他还是个工程师,为天主教堂修建过一部不用电的电梯,还设计过飞机、坦克、潜水艇、降落伞,看来这是要重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节奏。为了把人画得更美,他还解剖过尸体,对人体结构了如指掌,绘制了大量人体解剖图,江湖人称“手工CT 机”。
放在今天看,狠人芬奇(不是芬达)绝对是跨界全才。
这第二件狠事就是宗教改革。
基督教本来只是一个一般的宗教组织,结果到了中世纪,罗马教会到处插手,染指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教会也成了一个集权组织,以神权禁锢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严禁人民发帖吐槽,搞得整个社会噤若寒蝉、痛苦压抑。
宗教外的文学艺术领域已经开始复兴了,宗教内部也不得不随之改变。当然,人民也不是要抛弃宗教,只是希望教会能够收缩自己的管理范围,管好自己宗教一摊事儿就得了,不要什么领域都插手。同时人本主义思想的兴起,也希望将人从神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在这些需求下,宗教改革应运而生。所谓“改革”,其实是资产阶级削弱封建教会的一场冠冕堂皇的斗争。宗教改革的目的是干掉封建教会,建立符合资本主义利益的教会。
宗教改革有两条路线:一条路线是马丁?路德(不是《我有一个梦想》的马丁?路德?金)领导的城市平民斗争路线。导火索是教会发行赎罪券增加收入,结果马丁?路德不服,直接带领人民跟教会较起真来。路德提出,信教的关键是心中要有信仰,至于服不服从教会,根本不重要。上帝也不再是杀这个、砍那个的凶神恶煞,而成了人类的保护神,绝对卡哇伊。另一条路线是闵采尔领导的农民和贫民的农民战争路线。闵采尔虽然长相有点对不起观众,但是特别爱看书。他深得毛泽东思想的真传,那就是要想实现宗教改革,必须使用革命的法宝——武装斗争。于是他发动了暴动,开展了农民战争,结果他自己是个空想社会主义者,后来忘了做四轮定位,开始跑偏,要求立即实现共产主义。结果没实现共产主义,自己却上了断头台。宗教改革结果还不错,不过动摇了罗马教会至高无上的权力,实现了政教分离。宗教就是宗教,没事儿别老掺和国家的事儿。这种分离为近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总之,宗教改革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腐朽的封建教会哪凉快哪待着去。
这第三件狠人狠事则是地理大发现。
欧洲人自high 的那些年里,对外部世界知之甚少,只是对欧洲周边地区如北非、阿拉伯,还算熟悉。他们对中国不太了解,最大的了解就是欧洲资深驴友马可?波罗去了一趟中国,写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中国的富饶和神奇羡煞了欧洲人。至于美洲和大洋洲,欧洲人估计还不知道它们的存在。当时欧洲人对东方充满了向往,以为东方的中国和印度遍地都是黄金、香料和丝绸。本来只要不嫌远,通过陆路还是能过去的,但是阿拉伯人拦路设卡——要想由此过,留下买路财。结果通过阿拉伯到达东方的路线被切断了,他们迫切地希望能找到其他的路径。这其中历经了不少坎坷,发生的乌龙事件也不少。
首先玩儿票航海的是葡萄牙人,出了不少航海方面的资深驴友。
1487 年,葡萄牙人狄亚士到达了非洲最南端。为了讨个好彩头,就把这个地方取名为“好望角”。1497 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第二年到达了印度西海岸。此次航行获得了大量印度的香料、丝绸和宝石,可以说发了横财。不过损失也是惨重的,牺牲了一百多名水手。在中东拦路打劫的阿拉伯人笑不起来了,人家欧洲人另辟蹊径了。
现在,哥伦布出场了。
哥伦布小时候很爱读书,他读到了《马可?波罗游记》,就像我们中国人读到了《一千零一夜》一样,对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充满了向往。而且他一直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通过一路向西的方法,也能够到达东方。哥伦布找到葡萄牙,希望出海探险,结果葡萄牙的地理学家认为他的方案很扯淡,就拒绝了他的请求。
哪里有竞争哪里就有创新。西班牙一看葡萄牙不干,赶紧跟哥伦布合作,希望在环球探险市场上分一杯羹,于是1492 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挺进了大西洋。哥伦布当年就到达了圣萨尔瓦多岛,结果他以为到了印度,所以至今古巴附近的群岛仍被称为“西印度群岛”。
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但是他到死都认为自己发现的是印度。他前后四次出海,都没有找到梦寐以求的香料。尤其是竞争对手达?伽马到达印度获得了香料,惹得西班牙王室一肚子气,以为哥伦布是个满嘴跑火车的传销分子,一度甚至将其逮捕。
最后,这位发现“新大陆”的伟大航海家在贫病交加中黯然离世。
葡萄牙人麦哲伦跟哥伦布一样,也是在葡萄牙受到了排挤,只好也借助西班牙王室的力量出海探险。麦哲伦仍然坚信一路向西,必到东方。结果麦哲伦沿着南美洲找了半天,也没找到进入传说中“南海”的海峡。期间麦哲伦还误入了南美洲的拉普拉塔河,以为是通向大洋的海峡,结果越走越觉得不对劲,怎么“海水”不咸呢?
最后,他终于通过南美洲最南端的海峡进入了“南海”,这个海峡则被命名为“麦哲伦海峡”,而这片风平浪静的“南海”则被命名为“太平洋”。
麦哲伦的结局比哥伦布还要悲惨。他在菲律宾没事儿找事儿,介入了当地种族的内讧,结果不幸被杀死了。这提示我们,出门在外,还是少管闲事儿的好啊!他的队友们为了完成麦船长未竟的事业,没有在当地落户,也没有娶个土著媳妇,而是决定继续航行。不过他们对来时的路是彻底怕了,于是沿着竞争对手达?伽马开辟的航线,从好望角绕回了欧洲,完成了环球航行。最初出发时的260 多名水手,只有18 人最终生还。
但愿后人能拍一部电影《少年哲的奇幻漂流》,借此纪念这些为了探索未知世界勇于牺牲的先行者们。
4.2 大宇宙革命:地球围着太阳转
跟中国一样,古代和中世纪的西方,也把“天”这个事儿看得很重。宇宙的事儿总要跟宗教和哲学扯在一起。在天文学上乱说话,就是对宗教大不敬。而且罗马教会又是心狠手辣的主儿,搞得大家都不敢在宇宙的论坛上乱发帖子,轻则被14D ,重则直接封号。
中世纪的宇宙观主要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它的位置不会乱动。所有天体都在一个天球上,围绕着地球做着匀速圆周运动。月亮以上的天体是高贵的,称“月上界”,月亮以下的天体是龌龊的,称“月下界”。
这种思想在托勒密那里形成了体系。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总是很骨感——行星的运动根本不是按照匀速圆周运动进行的,许多都是不规则运动。托勒密自己可把自己坑苦了,为了解释这些不规则运动,他就用一些规则的圆周运动组合起来,大球套小球,试图去解释这些不规则的运动,称为“均轮—本轮”体系。
托勒密们在这个轮子的歧路上越走越远,折磨了一千多年,竟然轮出了八十多个轮子,他们就没想一想,到底是轮子出了问题,还是自己的思路出了问题?
这些今天看来稀奇古怪的说法来自希腊先圣亚里士多德,不过人家这么说,只是一种科学研究而已,无非是提出了一些对宇宙解释的观点,就像我们现在认为宇宙是从奇点大爆炸而来,想着也挺不可思议的——爆炸当天,您在现场?这事儿本来没什么,没人往意识形态上联想。最气人的是经院哲学,自己在科学上没什么建树,却在托马斯?阿奎那的一手策划下,非要拉大旗扯虎皮,把亚里士多德的研究成果杂糅到基督教教义里,把天体的等级映射成人类社会的等级制度,以此来禁锢人民的思想。这跟陈胜吴广在鱼肚子里掏出个“大楚兴陈胜王”是一个路数。
这下麻烦大了,谁要是质疑天体运行的规律,谁就是质疑罗马教会。
质疑罗马教会有什么下场,你懂的。
不过就算我们都懂罗马教会惹不起,但还是有人对此发出了质疑。
下面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闪亮登场,他的竞演曲目是“日心说”。
哥白尼早年就读于波兰克拉科夫大学,后来又去了之前我们说过的博洛尼亚大学(不是做橱柜的那个博洛尼)。他一生的主要工作是当一名牧师,天文学都是业余时间搞出来的,这让我们科研单位里这些事业编制的科研人员情何以堪。他对地球是球形这件事是认同的,但他不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更不认为地球是一动不动的。对于行星的不规则运动,从柏拉图就开始“拯救”,一直到托勒密体系,也没拯救过来,弄了一堆球体套来套去、自欺欺人。
哥白尼认为,不能再这么“拯救”下去了。“拯救”的方法没有错,但出发点可能是错的。如果干掉以地球为中心的“地心说”,脑子转个弯,换一个参考系,认为太阳不动,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都围着太阳转,那行星的许多不规则运动就迎刃而解了。
等等,地球围着太阳转?你是启丁 吗?
首先,那个时代的普通人不太能理解地球围着太阳转。因为我们每天看到的直观感受都是太阳升起落下,明显是地球不动,太阳在动。再说了,如果地球跑得那么快,我们怎么没有晕车的感觉呢?另外,地球如果围绕着太原转,说明太阳才是老大,而我们妄自尊大、引以为豪的地球不过是宇宙中最普通的一颗行星而已。最受这个结论刺激的显然是基督教了,一旦这个结论成立,群众必然会对基督教的神学体系发出“吁”的嘘声,教皇的脸还往哪儿搁啊!
江湖如此险恶,但哥白尼还是坚持确立和推广自己的“日心说”。不过在那个暗无天日的时代里,他也不太敢像今天的性文化节一样,女模特披着几根绳子就上街。很多时候他都处于忍气吞声、低调行事的状态。为了怕出事儿,给人留下“犯罪证据”,他直到晚年发现自己来日不多,才决定将自己的理论出版。
1543 年,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里,《天体运行论》应声落地。而出版商也真够意思,哥白尼在他5 月24 日去世那天,才收到自己写的书。
再晚一天,这位科学革命的发动者可能连自己的理论著作都看不到了。我们不禁要感谢这个互联网时代,要在今天,他完全可以趁着弥留的间隙,赶紧把著作发到微博上。日心说比地心说简洁太多了,八十多个轮子一下就干掉了一半多。日心说打破了天地的界限,更为重要的是它打破了宗教的等级观念。套用约翰?唐恩的话说,谁也不是宇宙的老大、自成一体,所有的星球都是这浩瀚宇宙的一角。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这个愚蠢的教会敲响。
当然,哥白尼并没有这么大的勇气跟教会叫板,他采取的是一种低调回避、能忍就忍的态度。他的这种状态,跟风风火火的“革命”好像有点不搭调。
跟革命最搭调的是布鲁诺。
布鲁诺是个思想激进分子,对基督教一向持有怀疑态度。他大胆地呼唤自由,推广无神论。他一接触到哥白尼的日心说就异常兴奋,因为终于找到了恶心教会的锋利武器。于是他到处办巡回演讲会,公开宣传日心说。结果他跟教会结了梁子,二十多岁开始就被迫到处流亡。
布鲁诺不怎么懂天文,观测做得也比较少,完全靠推理来思考宇宙。这种超能力只有后来同样凭空整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才有的一拼。哥白尼的软弱性格导致其对宇宙的认识还是比较有限,布鲁诺则直接把宇宙的观念推向了无限。而这一惊世骇俗的宇宙观,三百多年后才逐渐被世人认可。
布鲁诺把罗马教廷刺激得发了疯,到处追捕他。布鲁诺东躲西藏,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结果不幸还是被人出卖而被教廷抓了去。
罗马教廷判处他火刑,结果他“我自横刀向天笑”,表示没事儿别玩火,小心尿炕。罗马教廷颜面尽失,最后威胁他——如果他服软,就可以留下小命一条。
结果他高喊“火,不能征服我!”,刽子手吓得用木塞堵住他的嘴,布鲁诺最终在罗马的鲜花广场英勇就义。不过这里需要澄清的一点是,我们大多数人认为布鲁诺是为维护科学和真理而献身的,但实际上布鲁诺是为反抗教廷而牺牲的,科学只是他的斗争工具。哥白尼本来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结果由于布鲁诺太过激进,哥白尼也被拖下了水,受到了牵连,被迫“革命”了。
布鲁诺以后,天文学方面仍有进展。
第谷?布拉赫的天文观测工作为推动哥白尼的日心说做出了观测上的贡献。正是在他的观测数据支持下,教皇格里高利才完成了咱们前面所说的格里高利历的制定工作。他还收了一个伟大的助手开普勒。
开普勒早年生活困难,不得不靠帮别人分析星座为生。按他的话说,占星术女儿得为天文学母亲挣面包。后来他当了第谷?布拉赫的助手,在第谷?布拉赫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他自己则被称为“天空立法者”。不过倒霉的是,身为宫廷天文学家,工资却常被拖欠,最后拖欠他的工资竟然达到了二十多年。他在去讨薪的时候感染了伤寒。一代天空立法者,就这样死在了讨薪的路上。
农民工工资不能拖欠,科研工作者的工资更不能拖欠啊!悲惨的科研工作者还不止这一个。“近代物理学之父”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开普勒发明了另一种望远镜),发现了太阳黑子,观测了月球表面,研究了单摆等时性,举办了“‘比萨斜塔杯’看谁铁球先落地”活动,提出了匀速运动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体系的对话》……
他做出如此多的科学成就,自然也触怒了罗马教会。1633 年,伽利略被罗马宗教裁判所判处终身监禁。宣判时伽利略已是古稀老人,他表示,
科技史脱口秀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