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5
民国风度 徐百柯著《民国那些人》典藏版 入选30年中国有影响力的300本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当时的获奖词如下:一个出色的专栏,*难得的品质在于“吾道一以贯之”。徐百柯的“钩沉”专栏就符合这种品质。从《冰点周刊》创刊之日起,他独自承包了这个专栏,从历史记忆深处,为今天的人们钩出一个个已被遗忘的人物和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钩沉”专栏的出色之处在于:它是史与诗、学与识、才与情、旧与新的融汇贯通。它像一壶陈年佳酿,越品越有滋味。“钩沉”絮絮叨叨、呢呢喃喃、没完没了,其实在向读者叙述一个主题: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曾经有那样一批人物。他们那样地想着,那样地活着。他们离我们今天并不遥远,但他们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骨,已与我们相去甚远。读着他们,我们感到恍若隔世;抚摸历史,我们常常浩叹不已。
将这些过往人物,端上今天的报面,首先要有一个充足的新闻由头,才能将历史和现实嫁接起来,徐百柯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他总是从今天相关的人物或场景切入,从而“激活”一段陈年往事。
推荐理由:
“钩沉”栏目曾获誉《青年报·冰点周刊》专栏。作者徐百柯为写活每一个人,作者采访了传主的后人、学生,或者忘年的朋友,记录了大量手的材料。书中兴味深长的逸事颇多,还有弥足珍贵的老照片,使《民国风度》内容丰厚脱俗,如品陈年佳酿,生动耐读。
《民国风度》将民国那些人物的风骨和气节勾画得形神兼备,不仅满足了我们的文化怀旧口味,还勾起了心中家、国合一的文化情怀。阅读《民国风度》,提供一种看人看世界的新视角,对现今讲求金钱和物质的社会是一剂清醒剂,唤醒国人寻求自身与社会的风骨和气节。
打捞一段不可复制的记忆,还原一段段精彩的人生。由于长期以来,课本教材中的选择性记忆,使得那些从旧时代走过来的风云人物大多湮没无闻,或成为一个简单的符号,或只是一个反动的名词,甚至消失殆尽。作者在努力打捞那些记忆,发现那些真人真面,让我们*终发现,原来有的人可以活得如此精彩,至情至性、有声有色、有棱有角。
书中的每篇人物虽不过两千字的篇幅,但读完后,犹能令人低徊不已。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具有尺幅千里之势。所以这本书的意义,不是提供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是激起我们想去护持那个时代所有的光荣和辉煌,来丰富我们当下的精神家园。
★悲天悯人——我不知道徐百柯本人是否同意把这个词用在他的身上,也不知用得是否准确,但只是当我写到这个词的时候,才觉得自己真正读懂了徐百柯,认识了他。追寻历史,臧否人物,拥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极为难得。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完人,即便再伟大的人物,要挑出瑕疵并不难。但作为旨在填补现实的历史钩沉者,其首要职责无疑是把历史作为镜子,不苛求故人,而是侧重于从历史人物身上发现值得重视的光彩处,以此照出现实中人的精神、人格的种种缺陷,促使人们的反省,从而,现实能够变得更丰满,更符合人的理想。《民国风度》的出色正在于此。
——《北京青年报》作家李辉
★那一代人,无论做学问,讲课,还是做事情,都是把自己的生命投入进去的,学问、工作,都不是外在于他的,而是和自我生命融为一体的。这样,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使他自身的生命不断获得新生和升华,从中体会、体验到自我生命的意义、价值和欢乐。本书就记述了这样一个很有名的故事:金岳霖教授在西南联大讲逻辑学,有学生(我记得这是后来成为巴金夫人的萧珊)觉得这门学问很枯燥,就问先生:“你为什么要搞逻辑?”金教授答:“好玩”。大语言学家赵元任也是对他的女儿说,自己研究语言学是为了“好玩儿”。诚如作者所说,“在今人看来,淡淡一句‘好玩儿’背后藏着颇多深意。世界上许多大学者研究某种现象或理论时,他们自己常常是为了好玩。‘好玩者,不是功利主义,不是沽名钓誉,更不是哗众取宠,不是一本万利’。”还可以补充一句:不是职业式的技术操作,不是仅仅为了谋生,而是为了自我生命的欢乐与自由。
——《南方都市报》钱理群教授
★我们看到作者为了追踪一个人在当代留下的痕迹,煞费周章地检索资料,寻找亲友,而在此之外,则是一片沉默的空白。一面是建立新的文化偶像,一面却是更多更深的遗忘。这似乎提示着,无论表面看上去多么热闹,我们对于那个时代的认识,仍然是不完整的。而一个打捞者的姿态,自然和一切文化消费的动机绝缘。他常是敏锐地从大量素材中抓取*有表现力的细节,然后用特写式的笔法勾勒出来,只需短短几句,便画面感十足。在细节的穿插点染中,可以不按一语,而境界全出。加之时间不断地在过去与现在之间闪回对照,作者的笔触愈是冷静,其中包含的情感却愈显得炽热。虽然每篇不过一千来字的篇幅,读完后犹令人低徊不已。就其中情感的深度和广度而言,称其有尺幅千里之势或许并不为过吧。
——《广州日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季剑青
★为了这本书史料的真实性,作者寻访了许多民国文人的晚辈,学生以及在世的朋友。在他们眼中的长辈,不但可敬,更为可亲。为了能写人所未写,叙人所未知,作者的笔常常触及名人光环之下的一些琐事,逸事。淡墨写功业,浓墨写性情。使这些渐行渐远的名字和读者们有了沟通的语言。一个个人物,一段段往事,勾勒出一个时代的背影,读人又如读史,民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发展,轻松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南都周刊》画里真真
★在周刊众多栏目中,人物版的“钩沉”堪称冰点中的亮点,年轻的徐百柯担纲主笔,出手不凡,在故纸堆中“钩沉”摸索,在现实中寻访缅怀,每周1600字的小文章让那些曾经鲜活而后落寞的人物浮出水面,一路写下来七八十人,恍惚间已然立起了一批民国人物的群像。欣闻百柯的“钩沉”作品结集成书,不禁大喜,又可以一气呵成温故知新了。在那个时代曾经生活着那样一批纯粹的真人,创造着那样本色的历史,发生着那么多耐人寻味的逸事,回荡着那样多余音不绝的言语。
——《成都晚报》山水间
★徐百柯的剪裁、勾勒功夫的确令人钦佩。他所写的这组人物,涉及外交家、政治家、学者、教授、文人、报人、传教士等多个领域。其中一部分人像吴组缃、梅贻琦、邵飘萍,他们的名字今天仍然被频繁地提及;而另一部分人像蒋南翔、张申府、杨晦,虽然当时曾名播四方,随后却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姓被隐名被埋,时至今日,一般民众竟不知其为何许人。然而,这些人的思想、学识、情操、气节、志趣等,今天仍然深深影响着我们。他们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可以写成大部头的传记,用千字文来状摹他们,诚非易事。徐百柯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三言两语,人物的性情、品格、相貌、风度等立即跃然纸上。
——《京华时报》储劲松
民国风度 徐百柯著《民国那些人》典藏版 入选30年中国有影响力的300本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