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观察笔记 [中小学生]

动物观察笔记 [中小学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培华,吴晓莉 编
图书标签:
  • 动物
  • 观察
  • 自然
  • 科普
  • 中小学生
  • 儿童
  • 科学
  • 动植物
  • 野外生存
  • 趣味知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60345
版次:1
商品编码:1188265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我的大自然观察笔记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128
字数: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中小学生

所有绘画作品均为学生原创,因立意新颖,获北京市科委专项资助。用绘画的形式做观察笔记不只是一种看上去不错的形式,它可以教孩子学会名幅其实地观察,是一种有价值的学习方法;观察笔记是一种跨多门学科的学习过程,它遵循大脑学习记忆规律,从小形成一种左右脑思维的习惯,带给孩子另一种快乐学习的方式。



内容简介

  《动物观察笔记》是一本科普观察和绘画艺术结合的书;是一本孩子们自己创作的有关动物科普的书,是一本科学老师与美术老师指导、科普专家把关的亲和力极强的书,是一本纸质图书与APP应用互动的书。此书分四部分:斑斓的水世界;傻傻分不清的虫;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哺乳动物萌萌哒。

作者简介

  张培华,北京史家胡同小学,高级工程师,多年从事教育科研、科普教育工作,拥有发明国际金奖和国家一等奖,获得了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级工程师职称认证。科研论文曾被鉴定为国家部委级科研成果,参与多版本教材和科普读物的编写工作,多次在全国发行的刊物上公开发表文章,被《天文爱好者》杂志社、《中小学科技创新》杂志聘为特约撰稿人、编委。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分 斑斓的水世界
1. 海绵怎样吃东西 /18
2. 海葵进食 /20
3. 珊瑚是怎样形成的 /21
4. 热爱“书法”的章鱼 /22
5. 海星进食 /24
6. 开启潜艇构想的鹦鹉螺 /25
7. 喜欢亲亲的鱼 /26
8. 海上霸主 /28
第二部分 傻傻分不清的虫
1. 虫虫你几星 /34
2. 又爱又恨的蜘蛛 /38
3. 蜜蜂嗡嗡嗡 /40
4. 蚕宝宝的一生 /44
5. 蜗牛慢吞吞 /48
6. 黑暗潮湿我的家 /52
7.很像熊的虫 /54
第三部分 千奇百怪的鸟事儿
1. 能和马儿赛跑的鸟 /60
2. 世界上最小的鸟 /64
3.是鸟不会飞,会游不是鱼 /68
4. 蜂鸟与鹦鹉 /72
5. 随身带环保袋的鸟 /76
6. 大嘴巴的鸟 /77
7. “抢”东西的鸟 /78
8. 聪明的乌鸦 /80
9. 会弹琴的鸟 /83
第四部分 哺乳动物萌萌哒
1. 庖丁解牛 /84
2. 大王驾到 /90
3. 照猫画猫学科学 /96
4. 河边有只小浣熊 /102
5. 马儿你快快跑 /106
6. 你的心事我能懂 /112
7. 我有雷达我怕谁 /118
8. 小身材重口味 /124

前言/序言


丛林深处的秘密:《野性呼唤:追踪与记录》 这是一本献给所有热爱自然、渴望探索未知世界的读者的深度博物志。 《野性呼唤:追踪与记录》并非一部教科书,而是一部充满生命力的、关于“如何看”与“如何理解”野生动物行为的实战指南与心灵漫游。它带领读者穿越层峦叠嶂的森林、探访幽深的湿地,潜入广阔无垠的草原,以最细腻的笔触和最严谨的观察方法,解构野生动物世界的复杂与和谐。 本书的结构如同一次精心策划的田野考察,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追踪的艺术”、“行为的密码”与“生态的脉络”。 --- 第一部:追踪的艺术——隐形之眼与无声之径 在接触到任何一只动物之前,我们必须学会如何“不惊动”地接近它们的世界。本部分是关于“观察者”自身的训练,强调耐心、细致和对环境的深刻敬畏。 1. 狩猎的艺术:不是捕获,而是理解 传统的追踪技术往往聚焦于如何定位猎物。然而,在现代博物学中,“追踪”演变成一种对环境信息的读取能力。我们详细探讨了足迹的语言学:如何区分不同体型的哺乳动物留下的印痕深度、步态模式(如散步、慢跑、疾驰)所揭示的当下状态(觅食、警惕、休息)。书中有大量的图解,对比了鹿科、犬科和熊科足印在泥土、沙地和雪地上的细微差别。 我们深入分析了“停留点”与“路径选择”:动物选择穿越灌木丛的特定角度,避开哪些高地,聚集在哪些水源附近。这些看似随机的选择,其实是它们对风险与回报进行精密计算的结果。如何通过观察树皮上的刮痕、被啃食的植被残骸,来推断动物的种类、大致年龄和活动时间段,被视为一种“现场考古”。 2. 声音的地图绘制:寂静中的交响乐 野生动物的交流绝非单一模式。本章着重于“听觉景观的构建”。我们不仅仅教授如何识别常见的鸟鸣或狼嚎,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些声音在特定环境中的功能和情境。例如,一只鸟在清晨发出的“定域鸣唱”与在遭遇捕食者时发出的“警报信号”在频率、音量和重复模式上的结构性差异。 我们探讨了非语言交流的微妙性:如蝙蝠的超声波回声定位如何描绘出夜间的物理世界;蛙类在繁殖季节通过不同沼泽地点的回音特性,实现物种间的精确识别。章节中附有详细的声谱图分析案例,教导读者如何使用简单的录音设备,捕捉并初步解析这些复杂的声波信息。 3. 气味与标记:无形的边界线 气味是许多动物最直接的交流媒介。本书详细描述了腺体分泌物、排泄物和尿液标记在领地划分、求偶信号和身份确认中的作用。我们记录了郊狼如何通过标记柱来传递“我在这里”的信息,以及食肉动物如何利用气味来判断前一个访问者的健康状况和是否具有攻击性。这部分内容需要读者具备高度的敏感性,学会分辨哪些气味是自然的腐殖质气味,哪些是“人工”的生物标记。 --- 第二部:行为的密码——生命策略的多样性展现 一旦追踪成功,接下来的挑战是如何解读我们所观察到的“表演”。第二部分侧重于动物行为模式的深度剖析。 1. 觅食策略的进化博弈 动物如何决定何时、何地、吃什么,是生存竞争的核心。我们对比了机会主义觅食者(如浣熊)与专业化觅食者(如蜂鸟)的日常。书中详细分析了“最优觅食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与局限性。 一个核心案例是关于合作捕猎的社会结构。通过对一群非洲野狗的长期记录,我们解构了它们在围猎过程中复杂的“角色分配”——先锋、包围者、追击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机制,以及这种合作如何显著提高能量效率。反之,我们也探讨了反捕食者的适应策略,如拟态、假死(Thanatosis)的精妙之处,以及群体“惊扰效应”(Mobbing)的协同机制。 2. 社交互动与等级的建立 社会性动物的世界充满了复杂的规则。本书详细梳理了等级制度的形成与维护。在灵长类动物中,如何通过眼神接触、肢体接触(梳理)和攻击展示来确立和巩固“支配地位”。我们关注了“联盟的建立”——两个次级个体如何联合起来挑战顶级个体,以及这种动态平衡如何维持群体的稳定。 对于非群居动物,我们则聚焦于求偶仪式。从孔雀的华丽尾屏展示(性选择理论的体现),到萤火虫复杂的闪烁代码,再到鲑鱼逆流而上的不懈努力,每一个行为背后都隐藏着对基因传递的终极驱动。 3. 栖地利用与空间认知 动物如何构建自己的“心理地图”?本章探讨了导航机制,包括利用地磁场、太阳位置、甚至气味线索进行远距离迁徙的生物学基础。通过对候鸟和洄游鱼类的观察记录,展示了它们对地球物理参数的惊人敏感度。此外,我们也分析了动物如何根据季节变化、资源分布调整其“活动领域”(Home Range)的大小和边界。 --- 第三部:生态的脉络——相互依存的复杂网络 观察个体行为的终极目的,是将这些行为置于更宏大的生态系统中去理解。第三部分是关于联系与影响。 1. 关键物种的涟漪效应 本书强调了“关键物种”(Keystone Species)的概念。以海獭为例,我们展示了它们如何通过控制海胆的数量,间接保护了巨藻林,从而支撑了整个近海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反之,我们也分析了“入侵物种”如何通过打破原有的捕食者-猎物平衡,对本地生态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2. 共生、寄生与竞争的三角关系 生命世界很少是孤立存在的。我们细致描述了互利共生的经典案例——如清洁虾为大型鱼类清除寄生虫,以及蚂蚁与蚜虫之间的“农业合作”。同时,我们也揭示了寄生关系的隐秘战争,例如某些寄生蜂如何精确地控制宿主的行为,以确保自身的繁殖成功。 3. 气候变迁下的行为适应与挑战 最后,本书将目光投向当代环境问题。我们记录了多个物种对季节性偏移的反应:开花时间的提前、昆虫孵化期的错位,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到依赖它们的捕食者和传粉者。这部分内容并非渲染恐慌,而是以严谨的观察数据为基础,探讨野生动物在面对快速变化的自然压力时,所展现出的适应潜力与脆弱性。 --- 《野性呼唤:追踪与记录》是一部需要“带入”去阅读的书。它要求读者放下屏幕,走进田野,用双眼、双耳和心灵去感受生命最原始的脉动。它提供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提问的方法和发现的乐趣,引导读者成为一名真正有能力解读自然世界信息的高级观察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动物观察笔记 [中小学生]》简直是为我们家那个“小自然学家”量身定做的!我家孩子今年刚上小学三年级,对任何会动的、毛茸茸的、或者会飞的东西都充满了无尽的好奇心,每天回家都能带回来一堆“战利品”——几片形状奇怪的叶子,或者一只被他小心翼翼安置在玻璃罐里的蜗牛。我一直在物色一本既能满足他求知欲,又不会让他觉得枯燥的书籍,终于找到了这本。它的排版设计非常活泼,色彩搭配明快,完全抓住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百科全书式描述,而是充满了“实地考察”的代入感。书里那些手绘的插图,笔触细腻又充满童趣,把各种动物的习性描绘得栩栩如生,感觉就像是作者本人在后院或者附近的公园里蹲了好久才记录下来的独家秘笈。它引导孩子去观察细节,比如鸟儿翅膀的羽毛排列方式,昆虫复眼的结构,还有不同季节里动物行为的细微变化。自从有了这本书,他看世界的眼光都变了,不再只是“看到一只鸟”,而是会停下来思考:“哦,这可能是某种会迁徙的鸫科鸟,它现在是在寻找食物还是在准备筑巢?”这种从被动接收知识到主动探索世界的心态转变,才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

评分

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自然爱好者,虽然已经成年好多年,但对那些隐藏在城市角落里的微小生命依然抱有极大的热情。说实话,市面上的“自然科普”读物,要么是面向专业人士,术语晦涩难懂,要么就是过度简化,缺乏深度。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股清流。它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语言流畅且充满韵律感,即便是成年人读起来也感到十分享受。作者在叙述动物的生态行为时,那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是完全可以感受到的。比如,它对特定物种的栖息地选择、社会结构甚至捕食策略的描述,都展现了作者长期的田野调查经验。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时间尺度”的探讨,作者并没有仅仅记录动物的某一瞬间,而是描绘了它们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表现,这让我得以从更宏观的生态系统角度去理解每一个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让专业知识变得平易近人,同时又保持了知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任何想要系统性了解基础动物学的朋友来说,都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案头工具书。

评分

我必须赞扬这本书的教育理念,它完全摒弃了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口吻,而是采用了最贴近中小学生认知水平的“伙伴式引导”。全书的语气非常亲切,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户外导师在耳边轻声讲解,分享他的秘密和发现。它鼓励孩子用科学的方法去提问、假设和验证,而不是被动接受“标准答案”。比如,当讨论到动物的伪装色时,它会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用不同颜色的卡纸去模仿猎物,然后观察它们被“发现”的难易程度。这种动手实践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中非常稀缺的元素。而且,书中对“保护自然”的观念阐述得非常到位,它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介绍物种面临的实际威胁,以及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出的微小贡献,来润物细无声地植入环保意识。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既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价值观的塑造者,让孩子们在爱上自然的同时,学会承担起保护地球的责任。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纯粹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因为我孩子的阅读兴趣一向比较飘忽不定,对他来说,读一本超过十页的书都是一个挑战。但是,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内页布局实在太抓眼球了。它不是那种一页文字挤满的传统书籍,而是大量留白,配上精美的照片和手绘图,节奏感掌握得非常好。孩子拿到手后,立刻被那些清晰锐利的野生动物照片吸引住了,尤其是关于昆虫变态过程的那几张特写,简直太震撼了。这本书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将“观察”这个动作艺术化了。它教导的不仅仅是“识别动物”,更是“如何观察动物”——需要准备什么工具,在什么时间段去哪里寻找,以及最重要的是,如何耐心地等待一个瞬间。我看到他开始模仿书中的“观察日志”格式,用他自己的方式记录下小区里那只流浪猫的作息规律。这种从模仿到内化的学习过程,远比我强行要求他背诵知识点有效得多。这是一本真正能点燃孩子探索欲望的“引路书”,而不是一本堆砌知识的“工具书”。

评分

最近几年,我们家开始热衷于“微度假”和探索周边的自然环境,这本书正好赶上了这个风口。它不仅仅关注那些大型的、容易被识别的哺乳动物或鸟类,而是非常细致地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常常被人忽略的生命,比如各种苔藓、地衣、底栖无脊椎动物,甚至是一些本地特有的两栖爬行动物。这对我这种喜欢户外徒步的人来说,简直是挖到宝了!它提供了一种“慢下来”的观察哲学。书中很多章节都强调了对同一地点、同一物种进行长期追踪记录的重要性,这让我意识到,自然的美丽和复杂性,往往隐藏在日复一日的重复性观察中。我试着根据书中的提示,在周末清晨去河边寻找早起的昆虫群落,那种发现未知、印证书中描述的喜悦感,是任何电子屏幕都无法替代的。这本书的作者显然对我们所在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有着深入的了解,很多描述都充满了地域特色,让读者感觉自己正在阅读的是一份独属于本地的自然宝藏地图。

评分

很棒,很有速度,非一般的感觉。

评分

宝宝很喜欢

评分

适合小学生的看,99元选10本的价格超值,发货很快,隔天就到货了

评分

非常棒的一套书,小朋友很爱看。

评分

不错,每次买书都是女儿要求的,她喜欢看

评分

一直在京东购买,买东西上京东没错,支持京东

评分

这真是记笔记的模式,还可以,让小朋友知道如何做观察记录。

评分

内容不错,活动价便宜,买了上千元的书,晕了晕了,但书真的挺好。

评分

植物和动物的观察笔记都买了,内容是挺好的,可是就画不出来怎么办?孩子也怕画不好,不愿意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