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药传统技能》是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十二五”规划教材之一,依照教育部相关文件和精神,根据本专业教学要求和课程特点,结合《中国药典》和相关执业考试编写而成。全书分上中下三篇,分别介绍了中药鉴定传统技能、中药炮制传统技能、中药制剂传统技能,其中选取应用价值大、对用药安全有效、影响大、经济效益高的部分传统技能进行了重点阐述。《中药传统技能》实用性强,主要供中医药、中药学及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使用。
目录
上篇 中药鉴定传统技能
总论
第一章 中药传统鉴别及任务
第一节 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
第三节 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第二章 中药鉴定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中药知识的起源与本草沿革
第二节 中药鉴定的发展
第三章 中药资源概况与道地药材
第一节 中药资源的概况
第二节 中药的道地药材资源
第四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第一节 中药的采收
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
第三节 中药的贮藏
第五章 中药鉴定的传统方法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依据
第二节 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第三节 中药鉴定的传统方法
各论
第六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药材
第七章 茎市类中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药材
第八章 皮类中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药材
第九章 叶类中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药材
第十章 花类中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药材
第十一章 果实、种子类中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药材
第十二章 全草类中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药材
第十三章 藻类、菌类、地衣类中药
第一节 藻类
第二节 菌类
第三节 地衣类
第四节 药材
第十四章 树脂类中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药材
第十五章 动物类中药
第一节 动物类中药的应用概况
第二节 动物类中药的鉴定
……
中篇 中药炮制传统技能
下篇 中药制剂传统技能
精彩书摘
《中药传统技能》:
一、基原鉴定法
基原鉴定法,又称“来源鉴定法”,它是中药鉴定的基础,也是中药研究、生产、开发利用的主要依据。基原鉴定法就是应用植物、动物或矿物形态和分类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中药的来源或原料药进行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名(或矿物的名称)或中成药的原料组成,以保证在应用中品种准确的一种方法,其步骤如下。
1.观察植物形态对具有较完整植物体的中药检品,应注意对其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的观察,对花、果、孢子囊、子实体等繁殖器官应特别仔细,借助放大镜或解剖显微镜,可以观察微小物体的特征,如毛茸、腺点等的形态构造。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检品是不完整的,通常是植物体的一段或一块器官,除对少数特征十分突出的品种可以鉴定外,一般都要追究其原植物,包括深入到产地调查,采集实物,进行对照鉴定。
2.核对文献资料通过对原植物形态的观察和描述,能初步确定科属的,可直接查阅有关植物分科分属的资料;若不能确定其科属,可查阅植物分科、分属的检索表。对于某些未知品种鉴定特征不全或缺少有关资料者,也可以根据产地、别名、化学成分、效用等为线索,直接查阅与中药鉴定、药用植物等相关的综合性书籍或图鉴,将描述的特征与书籍中记载的内容相比较,并加以分析,提供基本方向。
3.核对标本为了避免参考书刊的不足或需进一步确证,可与中药标本室中收藏的已经确定学名的标本核对。在核对标本时,要注意同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期的形态差异,必要时可参考更多一些标本,这样才能使鉴定的学名准确无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若能与模式标本(发表新种时所被描述的植物标本)核对,对正确的鉴定更为有利。中药原植物标本经鉴定学名后,必须将其药用部分(药用植物全株者除外)标明相同的学名,作为药材的标准样品妥为保存,以供研究工作或性状对比鉴定之用。
4.标本的采集与制备为了能准确地鉴定中药的来源,采集和制备标本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通常用于原植物鉴定的标本类型主要有:蜡叶标本、液浸标本和干燥标本。将制好的标本根据分类学方法进行排列,作为科研、检验或生产等的对照品,并编写名录索引,以便查阅。
中药的原植物鉴定,除了使用经典形态学和分类学的知识外,还可采用现代染色体技术、细胞分类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化学分类方法、数学分析手段等进行。
一、性状鉴定法
性状鉴定法就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也叫“直观鉴定法”。这些方法在我国医药学宝库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性状鉴定和来源鉴定一样,除仔细观察样品外,有时亦需核对标本和文献。对一些地区性或新增的品种,鉴定时常缺乏有关资料和标准样品,可寄送生产该药材的省、自治区药检部门了解情况或协助鉴定。必要时可到产地调查,采集实物标本,了解生产、加工、销售和使用等情况。熟练地掌握性状鉴别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中药鉴定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但应该指出的是有些药材的野生品和栽培品有较大差异,新鲜药材与干燥药材也有区别。性状鉴定的内容,一般有以下内容。
1.形状与药用部位密切相关,指中药的形状特征,一般较为固定。如根类药材一般均呈圆柱形、圆锥形,其中部分块根呈纺锤形或不规则块状;根茎类药材的形状因来源不同而异,根状茎与根类同,块茎常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形,球茎和鳞茎常呈球形、类球形或扁球形,鳞茎由鳞片构成且顶端常尖等;皮类药材呈卷筒形、凹槽形或扁片状等。有些药材可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其外形特征,使之便于记忆。如海马的外形为“马头蛇尾瓦楞身”,味连呈鸡爪形等;有的则以形似物作为药材的名称,如酱瓜天麻、乌头、钩藤等。观察形状时,亦可用下列术语描述,如头(指根及根茎的上部)、芦(指根顶端短缩的根茎)、身(指根的主根)、梢(指根的下部或支根)、须(指小根或须根)、连珠(指根及根茎膨大部分呈连珠状)、疙瘩(指突起不规则)等。在观察皱缩的全草、叶或花类药材时,须先置温水中浸软,摊平后进行观察;观察某些果实、种子类药材时,亦可预先用热水浸软,以便剥去果皮或种皮,描述内部特征。
2.大小指药材的大小、粗细、厚薄等。要得出比较正确的大小数值,应观察并测量较多的样品。表示药材的大小,一般有一定的幅度,当所测药材的大小很不一致时,要注意测量几个最大的或最小的,取其最大值和最小值。较小的药材亦可在实体解剖镜或放大镜下测量。药典和有关文献中记载的药材大小,是指常见的大小,测量的大小与规定有出入时,应测量较多的样品,允许少量药材的大小略高于或略低于规定的数值。
……
前言/序言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先辈发明创造了很多的优秀的技能,分布在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制剂等领域,如名贵药材的经验鉴别法、中药炮制中的一些特殊药材的净制、切制、祛腥、粉碎、增效减毒等,中药制剂的炼丹、硬膏熬制、制剂防腐祛杂等等,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和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至今还在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其是中医药市场营销,饮片加工、炮制,制剂加工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功和执业技能。但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势发展,猛烈冲击着传统医药的生存空间,中药传统技能的传承和发展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一些传统技能面临失传、中医药院校教学也把这些当成可有可无的内容。中药传统技能的传承教学出现脱节,落入空隙地带,长此以往中药传统技能有失传的危险。
本教材的编写以整理、传承、弘扬中医药为出发点,面向中医药院校中医药类专业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实践技能提高,力争全面、系统整理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制剂三个方面的传统技能。教材编写尽力与中药生产、营销、使用实际相结合,力求技术实用、方法科学,语言简练,注意去除历史流传中附加上的不科学,宣扬迷信之糟粕。通过整理使传统技能更加规范.科学、实用。内容和文字上力求精准。本教材共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是中药鉴定传统技能、中药炮制传统技能、中药制剂传统技能,限于篇幅,本教材仅选取应用价值大、对用药安全有效、影响大、经济效益高的部分传统技能进行了整理、收录。
但由于时间较紧,没有上版教材参考,加之我们的水平有限,本教材在内容、文字、包括体例等方面肯定有一些不尽如意的地方,缺陷、错误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更正完善。
编者
2016年1月
中药传统技能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