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操作基础篇
第1章 ANSYS 15.0入门
1.1 ANSYS 15.0的用户界面
1.2 ANSYS文件系统
1.2.1 文件类型
1.2.2 文件管理
1.3 ANSYS分析过程
1.3.1 建立模型
1.3.2 加载并求解
1.3.3 后处理
1.4 实例入门—托架受力分析
1.4.1 分析实例描述
1.4.2 建立模型
1.4.3 查看计算结果
第2章 几何建模
(视频讲解:20分钟)
2.1 坐标系简介
2.1.1 总体和局部坐标系
2.1.2 显示坐标系
2.1.3 节点坐标系
2.1.4 单元坐标系
2.1.5 结果坐标系
2.2 工作平面的使用
2.2.1 定义一个新的工作平面
2.2.2 控制工作平面的显示和样式
2.2.3 移动工作平面
2.2.4 旋转工作平面
2.2.5 还原一个已定义的工作平面
2.3 布尔操作
2.3.1 布尔运算的设置
2.3.2 交运算
2.3.3 两两相交
2.3.4 相加
2.3.5 相减
2.3.6 利用工作平面做减运算
2.3.7 搭接
2.3.8 分割
2.3.9 粘接(或合并)
2.4 编辑几何模型
2.4.1 按照样本生成图元
2.4.2 由对称映像生成图元
2.4.3 将样本图元转换坐标系
2.4.4 实体模型图元的缩放
2.5 自底向上创建几何模型
2.5.1 关键点
2.5.2 硬点
2.5.3 线
2.5.4 面
2.5.5 体
2.6 实例—储液罐的实体建模
2.6.1 GUI方式
2.6.2 命令流方式
2.7 自顶向下创建几何模型(体素)
2.7.1 创建面体素
2.7.2 创建实体体素
2.8 实例—轴承座的实体建模
2.8.1 GUI方式
2.8.2 命令流方式
2.9 从IGES文件中将几何模型导入ANSYS
第3章 划分网格
(视频讲解:11分钟)
3.1 有限元网格概论
3.2 设定单元属性
3.2.1 生成单元属性表
3.2.2 在划分网格之前分配单元属性
3.3 网格划分的控制
3.3.1 ANSYS网格划分工具(MeshTool)
3.3.2 单元形状
3.3.3 选择自由或映射网格划分
3.3.4 控制单元边中节点的位置
3.3.5 划分自由网格时的单元尺寸控制(SmartSizing)
3.3.6 映射网格划分中单元的默认尺寸
3.3.7 局部网格划分控制
3.3.8 内部网格划分控制
3.3.9 生成过渡棱锥单元
3.3.10 将退化的四面体单元转化为非退化的形式
3.3.11 执行层网格划分
3.4 自由网格划分和映射网格划分控制
3.4.1 自由网格划分
3.4.2 映射网格划分
3.5 给实体模型划分有限元网格
3.5.1 用xMESH命令生成网格
3.5.2 生成带方向节点的梁单元网格
3.5.3 在分界线或者分界面处生成单位厚度的界面单元
3.6 实例—储液罐的网格划分
3.6.1 GUI方式
3.6.2 命令流方式
3.7 延伸和扫掠生成有限元模型
3.7.1 延伸(Extrude)生成网格
3.7.2 扫掠(VSWEEP)生成网格
3.8 修正有限元模型
3.8.1 局部细化网格
3.8.2 移动和复制节点及单元
3.8.3 控制面、线和单元的法向
3.8.4 修改单元属性
3.9 直接通过节点和单元生成有限元模型
3.9.1 节点
3.9.2 单元
3.10 编号控制
3.10.1 合并重复项
3.10.2 编号压缩
3.10.3 设定起始编号
3.10.4 编号偏差
3.11 实例—轴承座的网格划分
3.11.1 GUI方式
3.11.2 命令流方式
第4章 施加载荷
4.1 载荷概论
4.1.1 什么是载荷
4.1.2 载荷步、子步和平衡迭代
4.1.3 时间参数
4.1.4 阶跃载荷与坡道载荷
4.2 施加载荷
4.2.1 载荷分类
4.2.2 轴对称载荷与反作用力
4.2.3 利用表格施加载荷
4.2.4 利用函数施加载荷和边界条件
4.3 实例—轴承座的载荷和约束施加
4.3.1 GUI方式
4.3.2 命令流方式
4.4 设定载荷步选项
4.4.1 通用选项
4.4.2 动力学分析选项
4.4.3 非线性选项
4.4.4 输出控制
4.4.5 Biot-Savart选项
4.4.6 谱分析选项
4.4.7 创建多载荷步文件
4.5 实例—储液罐的载荷和约束施加
4.5.1 GUI方式
4.5.2 命令流方式
第5章 求解
5.1 求解概论
5.1.1 使用直接求解法
5.1.2 使用其他求解器
5.1.3 获得解答
5.2 利用特定的求解控制器指定求解类型
5.2.1 使用Abridged Solution菜单选项
5.2.2 使用求解控制对话框
5.3 多载荷步求解
5.3.1 多重求解法
5.3.2 使用载荷步文件法
5.3.3 使用数组参数法(矩阵参数法)
5.4 实例—轴承座和储液罐模型求解
第6章 后处理
6.1 后处理概述
6.1.1 结果文件
6.1.2 后处理可用的数据类型
6.2 通用后处理器(POST1)
6.2.1 将数据结果读入数据库
6.2.2 图像显示结果
6.2.3 列表显示结果
6.2.4 将结果旋转到不同坐标系中并显示
6.3 实例—轴承座计算结果后处理
6.3.1 GUI方式
6.3.2 命令流方式
6.4 时间历程后处理(POST26)
6.4.1 定义和储存POST26变量
6.4.2 检查变量
6.4.3 POST26后处理器的其他功能
6.5 实例—储液罐计算结果后处理
6.5.1 GUI方式
6.5.2 命令流方式
第2篇 专题实例篇
第7章 结构静力分析
(视频讲解:24分钟)
7.1 结构静力概论
7.2 实例—高速齿轮应力分析
7.2.1 分析问题
7.2.2 建立模型
7.2.3 定义边界条件并求解
7.2.4 查看结果
7.2.5 命令流执行方式
第8章 模态分析
(视频讲解:28分钟)
8.1 模态分析概论
8.2 实例—高速齿轮模态分析
8.2.1 分析问题
8.2.2 建立模型
8.2.3 进行模态设置、定义边界条件并求解
8.2.4 查看结果
8.2.5 命令流模式
第9章 谐响应分析
(视频讲解:10分钟)
9.1 谐响应分析概论
9.1.1 Full Method(完全法)
9.1.2 Reduced Method(减缩法)
9.1.3 Mode Superposition Method(模态叠加法)
9.1.4 3种方法的共同局限性
9.2 实例—弹簧质子系统的谐响应分析
9.2.1 问题描述
9.2.2 建立模型
9.2.3 分析模型
9.2.4 观察结果
9.2.5 命令流方式
第10章 瞬态动力学分析
(视频讲解:12分钟)
10.1 瞬态动力学概论
10.1.1 Full Method(完全法)
10.1.2 Mode Superposition Method(模态叠加法)
10.1.3 Reduced Method(减缩法)
10.2 实例—弹簧阻尼系统的自由振动分析
10.2.1 分析问题
10.2.2 建立模型
10.2.3 进行瞬态动力分析设置、定义边界条件并求解
10.2.4 查看结果
10.2.5 命令流模式
第11章 谱分析
(视频讲解:22分钟)
11.1 谱分析概论
11.1.1 响应谱
11.1.2 动力设计分析方法(DDAM)
11.1.3 功率谱密度(PSD)
11.2 实例—支撑平板动力效果谱分析
11.2.1 问题描述
11.2.2 建立模型
11.2.3 命令流方式
第12章 非线性分析
(视频讲解:11分钟)
12.1 非线性分析概论
12.1.1 非线性行为的原因
12.1.2 非线性分析的基本信息
12.1.3 几何非线性
12.1.4 材料非线性
12.1.5 其他非线性问题
12.2 实例—铆钉冲压应力分析
12.2.1 分析问题
12.2.2 建立模型
12.2.3 定义边界条件并求解
12.2.4 查看结果
12.2.5 命令流
第13章 结构屈曲分析
13.1 结构屈曲概论
13.2 实例—圆盘边缘屈曲分析
13.2.1 分析问题
13.2.2 建立模型
13.2.3 定义边界条件并求解
13.2.4 查看结果
13.2.5 命令流
第14章 接触问题分析
(视频讲解:31分钟)
14.1 接触问题概论
14.1.1 一般分类
14.1.2 接触单元
14.2 实例—齿轮副的接触分析
14.2.1 分析问题
14.2.2 建立模型
14.2.3 定义边界条件并求解
14.2.4 查看结果
14.2.5 命令流方式
第15章 结构优化
(视频讲解:24分钟)
15.1 结构优化设计概论
15.2 实例—梁结构优化设计
15.2.1 问题描述
15.2.2 命令流方式
第3篇 热分析篇
第16章 稳态热分析与瞬态热分析
(视频讲解:28分钟)
16.1 热分析概论
16.1.1 热分析的特点
16.1.2 热分析单元
16.2 热载荷和边界条件的类型
16.2.1 概述
16.2.2 热载荷和边界条件注意事项
16.3 稳态热分析概述
16.3.1 稳态热分析定义
16.3.2 稳态热分析的控制方程
16.4 瞬态热分析概述
16.4.1 瞬态热分析特性
16.4.2 瞬态热分析前处理考虑因素
16.4.3 控制方程
16.4.4 初始条件的施加
16.5 稳态热分析实例—换热管的热分析
16.5.1 GUI分析过程
16.5.2 命令流方式
16.6 瞬态热分析实例—钢球淬火过程温度分析
16.6.1 GUI分析过程
16.6.2 命令流方式
第17章 热辐射和相变分析
(视频讲解:51分钟)
17.1 热辐射基本理论及在ANSYS中的处理方法
17.1.1 热辐射特性
17.1.2 ANSYS中热辐射的处理方法
17.2 实例—两同心圆柱体间热辐射分析
17.2.1 问题描述
17.2.2 问题分析
17.2.3 GUI操作步骤
17.2.4 APDL命令流程序
17.3 实例—一长方体形坯料空冷过程分析
17.3.1 问题描述
17.3.2 问题分析
17.3.3 GUI操作步骤
17.3.4 APDL命令流程序
17.4 相变分析概述
17.4.1 相和相变
17.4.2 潜在热量和焓
17.4.3 相变分析基本思路
17.5 实例—某零件铸造过程分析
17.5.1 问题描述
17.5.2 问题分析
17.5.3 GUI操作步骤
17.5.4 APDL命令流程序
第4篇 电磁分析篇
第18章 电磁场有限元分析简介
18.1 电磁场有限元分析概述
18.1.1 电磁场中常见边界条件
18.1.2 ANSYS电磁场分析对象
18.1.3 电磁场单元概述
18.1.4 电磁宏
18.2 远场单元及远场单元的使用
18.2.1 远场单元
18.2.2 使用远场单元的注意事项
第19章 二维磁场分析
(视频讲解:67分钟)
19.1 二维静态磁场分析中要用到的单元
19.2 实例—载流导体的电磁力分析
19.2.1 问题描述
19.2.2 GUI操作方法
19.2.3 命令流实现
19.3 二维谐波磁场分析中要用到的单元
19.4 实例—二维非线性谐波分析
19.4.1 问题描述
19.4.2 GUI操作方法
19.4.3 命令流实现
19.5 二维瞬态磁场分析中要用到的单元
19.6 实例—二维螺线管制动器内瞬态磁场的分析
19.6.1 问题描述
19.6.2 创建物理环境
19.6.3 建立模型、赋予特性、划分网格
19.6.4 加边界条件和载荷
19.6.5 求解
19.6.6 命令流实现
第20章 三维磁场分析
(视频讲解:36分钟)
20.1 三维静态磁场标量法分析中要用到的单元
20.2 实例—三维螺线管静态磁分析
20.2.1 问题描述
20.2.2 创建物理环境
20.2.3 建立模型、赋予特性、划分网格
20.2.4 加边界条件和载荷
20.2.5 求解
20.2.6 查看计算结果
20.2.7 命令流实现
20.3 棱边单元边方法中用到的单元
20.4 实例—电动机沟槽中瞬态磁场分布
20.4.1 问题描述
20.4.2 创建物理环境
20.4.3 建立模型、赋予特性、划分网格
20.4.4 加边界条件和载荷
20.4.5 求解
20.4.6 查看计算结果
20.4.7 命令流实现
第21章 电场分析
(视频讲解:53分钟)
21.1 电场分析要用到的单元
21.2 实例—正方形电流环中的磁场
21.2.1 问题描述
21.2.2 创建物理环境
21.2.3 建立模型、赋予特性、划分网格
21.2.4 加边界条件和载荷
21.2.5 求解
21.2.6 查看计算结果
21.2.7 命令流实现
21.3 h方法静电场分析中用到的单元
21.4 实例—电容计算
21.4.1 问题描述
21.4.2 创建物理环境
21.4.3 建立模型、赋予特性、划分网格
21.4.4 加边界条件和载荷
21.4.5 求解
21.4.6 命令流实现
21.5 电路分析中要用到的单元
21.5.1 使用CIRCU124单元
21.5.2 使用CIRCU125单元
21.6 实例—瞬态电路分析
21.6.1 问题描述
21.6.2 创建物理环境
21.6.3 建立模型、赋予特性、划分网格
21.6.4 加边界条件和载荷
21.6.5 求解
21.6.6 查看计算结果
21.6.7 命令流实现
21.7 高频分析中要用到的单元
21.8 实例—腔体高频模态分析
21.8.1 问题描述
21.8.2 创建物理环境
21.8.3 建立模型、赋予特性、划分网格
21.8.4 加边界条件和载荷
21.8.5 求解
21.8.6 查看计算结果
21.8.7 命令流实现
第5篇 耦合场分析篇
第22章 耦合场分析简介
22.1 耦合场分析的定义
22.2 耦合场分析的类型
22.2.1 直接方法
22.2.2 载荷传递分析
22.2.3 直接方法和载荷传递
22.2.4 其他分析方法
22.3 耦合场分析的单位制
第23章 直接耦合场分析
(视频讲解:53分钟)
23.1 热应力耦合分析实例—换热管的热应力分析
23.1.1 前处理
23.1.2 求解
23.1.3 后处理
23.1.4 命令流方式
23.2 热电耦合分析实例—热电发电机耦合分析
23.2.1 前处理
23.2.2 求解
23.2.3 后处理
23.2.4 命令流方式
23.3 机电耦合分析实例—梳齿式电机耦合分析
23.3.1 前处理
23.3.2 求解
23.3.3 后处理
23.3.4 命令流方式
第24章 多场求解-MFS单码的耦合分析
(视频讲解:110分钟)
24.1 厚壁圆筒的热应力分析
24.1.1 前处理
24.1.2 求解
24.1.3 后处理
24.1.4 命令流方式
24.2 圆钢坯的感应加热分析
24.2.1 前处理
24.2.2 求解
24.2.3 后处理
24.2.4 命令流方式
24.3 使用物理环境方法求解热-应力问题实例
24.3.1 前处理(热分析)
24.3.2 前处理(结构分析)
24.3.3 求解(热分析)
24.3.4 后处理(热分析)
24.3.5 求解(结构分析)
24.3.6 后处理(结构分析)
24.3.7 命令流
24.4 机电-电路耦合分析实例
24.4.1 前处理
24.4.2 求解
24.4.3 后处理
24.4.4 命令流方式
这本书在高级应用方面的深度和广度,确实让我眼前一亮。我以为“从入门到精通”可能只是个宣传口号,但实际内容让我看到了它“精通”的实力。当它开始讲解瞬态结构分析、模态分析、屈曲分析等更复杂的领域时,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对一个初学者指南的预期。例如,在讲到模态分析时,它不仅介绍了如何进行模态提取,还详细讲解了如何解读模态振型和固有频率,以及这些参数在工程设计中的意义,比如避免共振。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了一些热-结构耦合、声学分析等更前沿的领域,虽然这些部分可能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些挑战,但它提供的清晰的步骤和详尽的参数设置,让我即使在不完全理解其背后的所有理论时,也能尝试去实现这些分析。而且,书中对于如何进行结果的验证和评估也给了很多指导,比如如何通过改变网格密度来观察结果收敛性,或者如何与理论计算进行对比。这让我意识到,进行一次可靠的有限元分析,不仅在于操作软件,更在于对结果的分析和判断。这本书的这些内容,无疑为我打开了通往更高级应用的“大门”,让我看到了未来可以学习和探索的方向。
评分这本书附带的光盘资源,可以说是锦上添花了。现在很多书籍虽然号称有配套光盘,但里面的内容往往只是些简单的PDF文件或者一些示范性的视频。然而,这本书的光盘内容却非常丰富和实用。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些案例的源文件,更重要的是,它包含了一些作者自己编写的脚本和宏命令,以及一些常用的材料库和工程数据库。我经常会遇到一些重复性的操作,通过学习光盘里的脚本,我学会了如何用APDL语言来自动化这些过程,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而且,光盘里还有一些对关键章节内容的视频讲解,当我在书中遇到难以理解的部分时,直接观看视频,通常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作者的意图。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光盘里还提供了一些ANSYS的官方教程和相关的技术文档的链接,这让我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这种“书+光盘+网络资源”的整合模式,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立体和高效。它让我觉得,我买的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解决方案。
评分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的作者非常注重细节,并且能够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很多技术书籍在讲解复杂概念时,往往会省略一些基础的铺垫,让读者在理解时产生断层。但这本书的作者在讲解每一个功能、每一个设置时,都尽可能地追溯到其根本原因。比如,在讲到求解器类型(直接求解法、迭代求解法)的选择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什么时候用什么”,而是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的场景。这让我不仅仅知道“怎么做”,更重要的是理解“为什么这么做”。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技巧提示”和“注意事项”的栏目,这些小小的提示往往能够解决我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很多棘手问题,比如如何避免计算溢出,或者如何优化模型以加快求解速度。而且,作者还提供了一个非常方便的“常见问题解答”章节,里面收集了很多新手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的疑问,并且都给出了详细的解答。这种细致入微的讲解方式,让我在学习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也让我对有限元分析有了更深刻、更扎实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挺吸引我的,特别是那个“从入门到精通”的字样,让我这种初学者看到就觉得很有希望。我之前对有限元分析完全是零基础,听别人说ANSYS很强大,但又不知道从何下手。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清晰的排版和丰富的信息。序言部分就用很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什么是有限元分析,以及它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这让我一开始就建立了一个宏观的认识,不会觉得那么枯燥。然后,它就开始介绍ANSYS 15.0这个软件的界面和基本操作,这一点我觉得做得非常到位。很多入门书籍上来就讲理论,看得人头晕,这本书直接从软件入手,让我能很快地“玩起来”,跟着教程一步步操作,感觉自己真的在学习和使用这个工具。每一个功能的介绍都配有截图,而且步骤都非常详细,生怕我漏掉哪个环节。比如,一开始讲几何建模,就介绍了草绘、实体建模等多种方式,并且每种方式都给了具体的例子,例如绘制一个简单的二维平面板,或者创建一个三维的实体零件。这些操作我都能在电脑上跟着做,成功生成模型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是难以言喻的。而且,它还讲解了如何导入外部CAD模型,这对于实际工程应用来说是非常实用的。总的来说,这本书在软件的初步认识和基本操作方面,做得非常细致,为我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我不再对有限元分析感到遥不可及。
评分这本书在理论部分的讲解方式,可以说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策略。它并没有上来就抛出一大堆复杂的数学公式和理论推导,而是将理论知识巧妙地融入到实际的案例操作之中。比如,在讲解结构分析的时候,它会先给出一个简单的梁的受力模型,然后一步步引导你去进行前处理、求解和后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它会自然而然地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划分网格,网格的质量对结果有什么影响,以及应力、应变这些基本概念在ANSYS里是如何体现的。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网格划分的那一部分,作者并没有仅仅告诉我们“要划分网格”,而是详细分析了不同网格单元类型(如四边形、三角形、六面体、四面体)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不同几何形状和载荷条件下的适用性。并且,它还演示了如何通过调整网格密度、网格质量参数来优化分析结果的精度。这让我明白,有限元分析不仅仅是点点鼠标,背后是有深刻的理论依据支撑的。另外,关于边界条件和载荷施加的部分,也讲得很透彻。它区分了位移边界条件、力载荷、压力载荷等等,并给出了实际应用中的例子,比如模拟一个支撑的梁,施加一个集中的力。这些理论知识的引入,既没有显得过于深奥,又足够支撑起后续更复杂的分析。
评分帮同事买的,618满100减50很划算,总价比一本专业书加个差不多
评分书是正品,值得信赖,京东确实不错!赞一个!
评分很喜欢,大力支持?!继续买
评分不错的产品,儿子非常喜欢这个!
评分..
评分内容丰富,适合初级学习
评分快递很快,质量不错
评分方便快捷,多次购买,好东东。快递小哥服务很好?
评分很厚,包装也很不错,专业性不怎么强,只是软件应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