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意義上的自我關懷,《中國古代人文名篇鑒賞辭典》是一次古典精神的巡禮。本書選取中國古代的經典國學名篇,從各方麵錶現古代文化的人文精神,以此為現代生活注入文化的定力。便於檢索的詞典,將以便捷的方式為讀者找到文化的定位和內心的投射。
本書由同濟大學中西文化研究室主任、社會科學係副教授硃義祿主編,上海辭書齣版社齣版。. 匯集《周易》《左傳》《論語》《老子》《墨子》《孟子》《莊子》《荀子》《呂氏春鞦》《大學》《中庸》《禮記》及古代多位大傢的名篇100餘篇,約70萬字。精選、鑒賞、注釋三者閤一。
196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曆史係,1981年獲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碩士學位。現為同濟大學中西文化研究室主任、社會科學係教授。從事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發錶論文130篇,個人專著10餘部。
乾卦
係辭《尚書》
洪範
無逸
桓公六年(季梁論民為主)
襄公三年(祁奚舉賢)
學而
雍也
顔淵
憲問
衛靈公
老子(節選)
兼愛(上)
梁惠王上(仁者無敵)
梁惠王下(與民同樂)
公孫醜下(浩然之氣)
公孫醜下(得道多助)
滕文公下(威武不能屈)
告子上(捨生取義)
告子上(側隱之心,人皆有之)
告子下(天將降大任於是人)
盡心下(民為貴,君為輕)
養生主(庖丁解牛)
至樂
修身
不苟
榮辱
性惡
貴生
尊師
大學?經(大學之道)
大學?傳(誠意慎獨)
中庸(君子依乎中庸)
中庸(誠者天之道)
檀弓下
王製
禮運
學記
過秦論(上)
舉賢良對策一
人副天數
廉頗藺相如列傳
屈原賈誼列傳
報任安書
蘇武傳
黃瓊傳
務本
肉刑議
求賢令
前齣師錶
材能
與山巨源絕交書
養生論
運命論
錢神論
陳情錶
無君論(節選)
桃花源記
齊民要術序
勉學(節選)
公平
臣軌(廉潔章)
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
師說
策林一(兼濟天下與獨善一身)
捕蛇者說
鹿門隱書(節選)
嶽陽樓記
纔德論
西銘
原過
官政一(範仲淹以工代賑)
識仁篇
喜雨亭記
答張文潛縣丞書(文如其人:人品與文品的統一)
讀書法上(玩義理知貫通)
取二三策而已
正氣歌序(浩然乃天地之正氣)
與林緝熙書
大學問(節選)
明哲保身論(節選)
趙麟陽贈言
本草綱目序
童心說
品藻(節選)
牡丹亭題記
情史序(我立情教誨眾生)
生死說
天工開物序
存人編(欲為人之真情至性)
自為墓誌銘
雜記一(批奴人奴性,主自得大悟)
原君
原臣
原法
脫窠臼
正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治傢格言
悔過自新說(節選)
室語
紀事(左忠毅公逸事)
範縣署中寄捨弟墨書第四書(天下間第一等人,隻有農夫)
梨洲先生神道碑(節選)
與某書
作為一名業餘的文學愛好者,我最大的睏惑往往在於,麵對那些流傳韆年的經典,常常感到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疏離感。那些晦澀的文言文,那些深藏的典故,常常讓我望而卻步。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扮演瞭一個極其耐心且淵博的“引路人”角色。它的鑒賞文字,用詞精準,邏輯清晰,最重要的是,它有一種化繁為簡的魔力。它不會直接給齣結論,而是循循善誘,引導讀者去體會作者的情感波動,去感受文字背後的時代脈搏。比如,對於某篇錶達懷古傷今的作品,它不會簡單地重復“作者感嘆時光易逝”,而是會細緻分析詩人如何通過對特定景物的描摹,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讓讀者真正體會到“物是人非”的愴然。這種層層剝開、深入骨髓的解讀,極大地降低瞭閱讀古代經典作品的門檻,讓我重新燃起瞭深入探究的熱情,感覺自己終於找到瞭敲開古文大門的鑰匙。
評分我個人對曆史文獻的考據和脈絡梳理有很高的要求,而這部作品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展現瞭令人信服的學術功底。很多時候,鑒賞詞典往往隻關注文本本身的美學價值,而忽略瞭作品在曆史長河中的流變和影響。這本書卻不同,它在介紹篇目時,總能巧妙地穿插相關的史料和文學批評史的演變。例如,介紹某位詩人的作品時,會提及不同朝代的文人對他的評價有何側重,以及這種評價的轉變如何反映瞭當時的審美風尚。這種“縱嚮對比”和“橫嚮參照”的分析方法,使得我們閱讀每一篇作品時,都不再是孤立地看待它,而是將其置於宏大的曆史敘事之中。這對於理解文學作品的“生命力”至關重要,讓我明白瞭為何有些作品能夠穿越時空,持續地影響後世的文人。這種紮實的根基,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鑒賞工具書,更像是一部濃縮的中國文學史的微觀研究。
評分我之所以對這部作品情有獨鍾,是因為它在選篇上的獨到眼光和深度挖掘。市麵上常見的鑒賞詞典,往往隻關注那些“必考篇目”或“傢喻戶曉”的名篇,導緻內容趨於雷同,缺乏新意。然而,這本書的編者顯然花費瞭巨大的精力去搜羅那些雖不至“名垂青史”卻同樣光芒四射的佳作。我驚喜地發現瞭一些我此前從未留意過的唐宋散文傢的小品文,以及一些在文學史上地位稍顯邊緣但藝術成就極高的詩歌。更難得的是,對每篇作品的賞析角度相當多元,不拘泥於傳統的“主題思想”或“寫作手法”的套路化分析。有時候,它會從當時的社會背景切入,解讀作者的心境;有時候,又會聚焦於某一個意象或煉字,展現齣令人拍案叫絕的精妙之處。這種廣度和深度兼備的選材和解構方式,極大地拓寬瞭我對中國古代文學的認知邊界,不再是固步自封於那幾座“高峰”之上,而是開始欣賞整片文學的壯麗山河。
評分閱讀體驗中最讓我感到愉悅的一點,是它語言風格的靈動和富有啓發性。許多工具書的文字都帶著一種官方的、平闆的腔調,讀起來索然無味。然而,這本書的撰稿者們似乎都具備瞭散文傢的筆觸,他們的文字本身就具有一種可讀性。在評價那些情感濃烈、意境深遠的篇章時,他們的文字也隨之變得激昂或婉轉,仿佛與原作者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更重要的是,它從不搞“一言堂”的斷論,而是常常在介紹完主流觀點後,留下一些開放性的思考題,或者提齣一種值得玩味的“另類解讀”。這極大地激發瞭我的主動思考,促使我在閤上書本之後,還會反復琢磨其中的某些觀點。這種鼓勵批判性思維和個性化解讀的寫作方式,讓這部“辭典”擺脫瞭傳統工具書的刻闆印象,變成瞭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引人入勝的閱讀伴侶”。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設計實在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時候,我就被它那古樸典雅的書皮吸引瞭。那種墨香與紙張的質感,仿佛一下子把我拉迴瞭那個群星璀璨的古代文壇。內頁的排版也極其考究,字體選擇既清晰易讀,又帶著一種古典韻味,讓人在閱讀那些韆古絕唱時,心境也跟著沉靜下來。特彆是那些重要篇目的原文與注釋,處理得恰到好處,既保證瞭學術的嚴謹性,又照顧到瞭普通讀者的接受度。很多古典文學鑒賞類的書籍,要麼是內容過於學術化,晦澀難懂;要麼就是過於通俗,流於錶麵。但這本辭典在這兩者之間找到瞭一個絕妙的平衡點。我特彆欣賞它在細節上的用心,比如一些生僻詞匯的標注,還有對典故齣處的追溯,都做得非常詳盡。即便是偶爾翻閱,也能從中汲取到知識的養分,讓人覺得物有所值。對於喜愛傳統文化,又希望在閱讀過程中獲得良好體驗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物理呈現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價廉物美
評分僅供參考
評分僅供參考
評分僅供參考
評分價廉物美
評分價廉物美
評分價廉物美
評分僅供參考
評分僅供參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