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辛弃疾是南宋 的词人,又具有英雄气概。其词以豪放雄迈著称,有词集《稼轩长短句》。这本小书精选了词人*富有代表性的作品。评注者不仅对词中生疏的语词做了简洁的注释,还附有深入浅出的解读,能够带领大家轻而易举地进入辛词的世界,领略辛词的艺术魅力。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词有《稼轩长短句》。
刘扬忠,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目录
一、江淮两湖之词(1163—1181)
汉宫春(春已归来)
满江红(家住江南)
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
满江红(鹏翼垂空)
念奴娇(我来吊古)
……
摸鱼儿(更能消)
木兰花慢(汉中开汉业)
阮郎归(山前灯火欲黄昏)
满江红(敲碎离愁)
满江红(倦客新丰)
沁园春(三径初成)
祝英台近(宝钗分)
二、带湖之词(1182—1192)
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
踏莎行(进退存亡)
贺新郎(凤尾龙香拨)
唐河传(春水)
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
……
水调歌头(日月如磨蚁)
踏莎行(夜月楼台)
念奴娇(倘来轩冕)
清平乐(少年痛饮)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三、闽中之词(1192—1194)
小重山(绿涨连云翠拂空)
水调歌头(长恨复长恨)
定风波(莫望中州叹黍离)
行香子(好雨当春)
……
水龙吟(举头西北浮云)
四、瓢泉之词(1194—1201)
沁园春(一水西来)
水龙吟(听兮清珮琼瑶些)
水调歌头(高马勿捶面)
沁园春(叠嶂西驰)
……
临江仙(莫笑吾家苍壁小)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
贺新郎(绿树听鹈)
永遇乐(烈日秋霜)
五、两浙京口铅山之词(1203—1207)
浣溪沙(北陇田高踏水频)
……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永遇乐(千古江山)
瑞鹧鸪(江头日日打头风)
精彩书摘
满江红
暮春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1。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2。红粉暗随流水去3,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4,寒无力。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5,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6?彩云依旧无踪迹7。谩教人、休去上层楼8,平芜碧9。
【注释】
1“清明”句: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过了清明寒食,便是暮春天气。
2狼藉:落花散乱的样子。
3红粉:本指妇女化妆用的胭脂与白粉,这里指落花。暗随流水:语本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4刺桐:豆科落叶乔木,形似梧桐而有黑色圆锥形棘刺,早春开花,颜色黄红或紫红。
5流莺:鸣声圆转的黄莺鸟。李白《对酒》诗:“流莺啼碧树,明月窥金罍。”乳燕:这里泛指燕子。
6尺素:书信。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7彩云:借指所思念的人。
8谩:徒然,枉然。层楼:高楼。
9平芜:杂草繁茂的原野。唐高适《田家春望》诗:“出门何所见,春色满平芜。”
【解读】
据此词上片起句,知其作于作者南归后的第二个春天之末,其时辛弃疾正在江阴(今属江苏)签判任上。按字面理解,本篇像是一首描写少女伤春怀人之作,但细细品读,可以发现它似是通过艺术象征的手法,寄寓作者的政治感情。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本篇:“可作无题,亦不定是绮语。”这是猜测它不一定是写男女之情,而是另有寄托。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本)》于本篇编年说明中云:“其下之‘一番风雨,一番狼藉’,盖即指符离之惨败而言。”结合当时作者的心态和张浚北伐刚刚失败的时局来看,这些推断是有道理的。词的上片着力铺写暮春花残粉褪的狼藉景象,政治感情已暗含其中。首二句,交代自己由北入南,寄居江南,已过了两个春天的经历。“又”字下得极切,光阴蹉跎而壮志未酬的悲慨暗含其中。以下风狂雨猛、百卉凋零的暮春之景,既用以暗喻当时政治、军事局势,暗指抗战“春光”已逝,同时也为下片专门抒发自己的怨情先作一番铺垫。“算年年”二句,更是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美好愿望一次次落空的心情。下片则借助对深闺女子怀人的描绘来寄寓自己的孤愤。“庭院静”者,政局万马齐喑,没有事业发展的动静可言。“空相忆”者,在此环境中,空盼好消息而不可得。“无说处”二句,进而倾诉自己政治上缺少知音的苦恼。“怕流莺”二句,意思更为含蓄曲折:闺中人怕多嘴的莺燕得知心事,正应和辛弃疾这个“归正人”险恶的政治处境,是他在上孝宗皇帝书中所自陈的“臣孤危一身久矣……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畏祸心态的形象化展现。南宋朝廷对这位北方壮士的忌刻之深和投降派小人的谗言之多,于此可见一斑。闺中女子所日夜盼望的“尺素”,自然是喻指有关抗金大业的好消息。而女子所哀伤的春去不归,显然关合作者心中所想的时机空失,理想未能实现。末二句,以景结情,以女子怕登高楼只见碧野不见情人,更深一层地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失望。由以上分析可见,此词主题是抒写爱国幽愤,但它与作者通常在抒发这类情感时习用的直抒胸臆和大发牢骚的做法有所不同,采取了曲喻的笔法,风格是含蓄柔婉的。
水调歌头
寿赵漕介庵1
千里渥洼种2,名动帝王家。金銮当日奏草3,落笔万龙蛇4。带得无边春下5,等待江山都老6,教看鬓方鸦7。莫管钱流地8,且拟醉黄花9。唤双成10,歌弄玉11,舞绿华12。一觞为饮千岁13,江海吸流霞14。闻道清都帝所15,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16。回首日边去17,云里认飞车18。
【注释】
1寿:祝寿。漕:指转运使,宋代负责财政、赋税及粮饷的官员。赵介庵:名彦端,字德庄(介庵是他的别号),宋皇族,当时任江南东路计度转运副使,驻节建康(今江苏南京市)。
2渥洼(wò wā握挖)种:据《汉书?武帝纪》载,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秋,骏马生于渥洼(今甘肃安西县)水中,号称“天马”,有人把这种马献给了武帝。杜甫《遣兴》诗:“君看渥洼种,态与驽骀异。”这里借神马比喻赵彦端才智超群。
3金銮:皇宫中的殿堂。奏草:草拟给皇帝的奏章。
4“落笔”句:语本温庭筠《秘书省有贺监知章题诗……因有此作》诗:“出笼鸾鹤归辽海,落笔龙蛇满坏墙。”这是赞美赵彦端书法潇洒如龙飞蛇舞。
5“带得”句:把无边的春色带到人间来。因上文将赵比作天降神马,所以这句如此说。
6江山都老:这是夸张地形容岁月流逝。
7“教看”句:让将来的人看到你的双鬓仍像乌鸦的羽毛一般黑而有光泽。这是祝愿赵彦端永葆青春。
8钱流地:唐代中期有个能干的理财官员叫刘晏,他管理赋税、盐铁等事时,曾使水陆运输通畅,物价稳定,国家财政收入大增。曾自称:“如见钱流地上。”事见《新唐书?刘晏传》。这里以赵彦端比刘晏,赞扬他担任江东转运副使有实绩。
9拟:打算。醉黄花:指重阳节饮酒赏菊。黄花,菊花。古代文士习俗,重阳节要饮酒赏菊赋诗。据史料记载,赵彦端的生日刚好在重阳节前一日,因此本篇用“醉黄花”的描写来应合节令。
10双成:董双成,传说中的仙女,为西王母侍女,会吹箫和笙。《汉武内传》:“王母命侍女董双成吹云和之笙。”这里借指酒宴上的乐妓。
11弄玉:传说中会吹箫的仙女。《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善吹箫。穆公女弄玉好之,公妻焉。弄玉日就萧史学箫作凤鸣,感凤来止,一旦夫妻同随凤飞去。”这里也借指酒宴上的乐妓。
12绿华:萼绿华,也是传说中的仙女。其事见《真诰?运象篇》。这也是借指酒宴上的妓女。
13觞(shānɡ商):酒杯。为饮千岁:为健康长寿而饮。
14流霞:传说中的仙酒。王充《论衡?道虚》:“河东项曼斯好道学仙,委家亡去,三年而返。曰:‘去时有数仙人,将我上天……口饥欲食,辄饮我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这里借喻筵席上的美酒。
15清都帝所: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地方。语本《列子?周穆王》:“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这里借喻南宋皇帝的住所。
16“要挽”二句:这是化用杜甫《洗兵马》诗:“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和李白《永王东巡歌》:“为君谈笑静胡沙。”说是南宋朝廷要举兵北伐,驱逐金人,恢复中原。西北,指中原。胡沙,指占据北方的金朝。
17回首:转眼。形容时间之短。日边:太阳旁边,古诗文中常用以比喻朝廷。
18“云里”句:以乘车飞举云端喻指赵彦端将要高升。飞车,神话传说中奇肱国制造的一种能随风远行的飞车。《帝王世纪》:“奇肱氏能为飞车,从风远行。”
……
前言/序言
这个选本所要介绍的辛弃疾,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那种“词人”,而是一个有着多重身份的文化精英人物,是政治家、军事家而兼文学家。因此,不充分了解这个人的非凡经历、特殊性格和鲜明的主体意识,就不足以知其人,也不足以谈其词。
一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宋高宗绍兴十年(114)五月十一日,这位资兼文武的英雄出生于山东济南郊区的四风闸。他生而具有伟丈夫之相:肤硕体胖,红颊青眼,目光有棱,背胛有负,有“青兕”之称;迄至晚年,精神犹壮健如虎。他出生的时候,山东地区沦陷于金人之手已十三年。呻吟于女真铁蹄下的父老乡亲们,热切地盼望着……引导在少年辛弃疾心中播下了爱国思想的种子,而游历燕山所见到的沦陷区人民的痛苦生活,则加深了他对女真统治者的憎恨。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举兵南犯。由于南宋军民的奋起抵抗和金廷的内乱,侵略者招致失败,完颜亮也被部下杀死。这期间,北方汉族人民纷纷聚众起义,抗金的烈火在中原大地四处燃烧。济南农民耿京拉起了二十多万人的队伍,纵横山东境内,给金人以沉重的……辛弃疾这一传奇式的行为,轰动了南宋朝野,连皇帝也为之“三叹息”。之后他被委任为江阴军签判,开始了在南宋的仕宦生涯。
为辛弃疾始料所不及的是,他满腔热情地归宋,倾其全力奋斗了大半辈子,却未能实现其北伐中原、统一祖国的远大政治理想。
辛弃疾是一位堪为国之栋梁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但不幸的是归宋之后一直没有找到大展宏图的机会和环境。他南归的第二年,宋廷在张浚的主持下出兵北伐,初期获得小胜,继则……在南归后的头一个十年中,他就只能担任着江阴军签判、广德军通判、建康府添差通判、司农主簿等这样一些无关轻重的“佐贰之职”。
但辛弃疾最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位卑未敢忘忧国”。在他沉沦下僚期间,他就敢于“越职言事”,对“君王天下事”贡献自己的意见。此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他于乾道元年(1165)上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和乾道六年(117)上给宰相虞允文的《九议》。……
辛弃疾在带湖长达十年的隐居生活,表面上淡泊平静,风流潇洒,实际上在他心田里却时常烈火炎炎,块垒难平。他青年时跃马横戈,斩将搴旗,壮年时理繁治剧,政绩卓著,正思大有作为,“了却君王天下事”,却不料君王听信谗言,给与他投闲置散的处分,迫使他成为僵……持自己的政治理想的抒怀之作。带湖十年,是辛弃疾政治上第一次受挫而被迫无所作为的一个痛苦而寂寞的时期,但同时又是他文学创作上获得大丰收、由此奠定他在南宋词坛第一人地位的关键时期。
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春,已在带湖闲居十年之久的辛弃疾,忽又被起用为福建提点刑狱。到福州上任半年之后,因原任安抚使去世,他便受命兼摄安抚使职,直至该年底。腊月间,……
五十四岁的老英雄悲愤地吟唱着“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的词句,回到赣东北农村,开始了为时八年之久的第二次退闲生涯。
这次辛弃疾回家不久,其带湖住宅不幸失火,主要房屋全被烧毁。于是他举家迁徙到铅山县瓢泉,从此一直居住在那里,直至去世。他在瓢泉的隐士生涯……他的这些思想情绪,都集中地反映在他登镇江北固亭而作的那首千古名篇《永遇乐》中。
辛弃疾在镇江任上才一年多,又因言官诬告其“好色,贪财,淫刑,聚敛”而被撤职。他由此更加明白了,韩侂胄之流是不可与共成大计的。开禧元年(125)初秋,他孤独凄凉地返回铅山。归途中他写了好几首抒愤之词,其中一首《瑞鹧鸪》这样谴责韩侂胄等人:“郑贾正应求死鼠,叶公岂是好真龙?”
开禧二年(126)五月,宋廷正式下诏伐金。不出辛弃疾所料,宋军和金兵接触之后,很快……
到了旧历九月十日,这位杰出的民族英雄终于含恨离开了人世。
二
辛弃疾的一生,政治上是不幸失败了,但文学上却大大地成功了。在他的潜意识里,他的文学创作是他未能成功的政治、军事功业的延伸或替补。他曾自称:“须作猬毛磔,笔作剑锋长。”(《水调歌头?席上为叶仲洽赋》)前一句说自己是一个威猛勇武的男子汉,后一句则是将手中词笔比作腰间长剑,亦即用文学创作来替代其未竟之武功。事实也正是这样:他的政……辛弃疾的主体意识,主要指他的关于政治社会及人生理想方面的思想意识。它包括五个主要的方面:一、深沉浩茫的民族忧患意识;二、“舍我其谁”的政治家使命意识;三、尚武任侠的军人意识;四、嫉恶如仇的社会批判意识;五、大胆敏锐的反传统意识。简单地说明一下这五个方面的意识产生的缘由及其相互关系,……的社会批判意识。对现存秩序的强烈不满,促使他追根溯源,用怀疑的目光去审度古今,从而滋生了一定的反传统意识。
辛弃疾之所以能成为南宋最优秀的词人和众望所归的词坛领袖,除了上述主体意识的巨大思想感召力、吸引力之外,还因为他对词的艺术世界进行了多方探索和大胆的开拓创新。像在……美之作和刚而乏韵的粗豪之篇所能相比。辛弃疾在词风上的这种革新和创造,为词的艺术宝库增添了新的品类。
此外,辛弃疾还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进行词的创作,极大地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和语言艺术。……郑骞《读词绝句》兼论辛弃疾的政治道路与文学建树道:壮岁雄心思复赵,暮年遗恨失吞胡。若将词笔论青兕,端合旌旗拥万夫。辛弃疾不论作为政治精英还是词坛领袖,在宋代历史上都是第一流的!
三
辛弃疾的词现存六百二十多首,可以肯定都是归宋之后所作。按照作者的生活经历和词风演变的情况,稼轩词的创作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一、江淮、两湖时期(1163—1181);二、带湖时期(1182—1192);三、闽中时期(1192—1194);四、瓢泉时期(1194—122);五、两浙、京口、铅山时期(123—127)。本书选录稼轩词九十六首,包括了这五个阶段的优秀之作,作品的系年和排列顺序悉按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本)》,不再一一说明。作品的注释和解读以编撰者自己多年研究所得为主,同时也参考和汲取了前人与时贤的一些研究成果,限于普及读本的体例,未能一一注明,特此说明。书中疏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方家不吝指正。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选读 辛弃疾词选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