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2
陌生的經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 網絡視頻節目《局部》講稿——陳丹青講藝術的《局部》係列視頻自開播以來,纍計播放量已突破1600萬,在結集成書過程中,陳丹青對講稿進行瞭精心修訂,並補充圖說信息近萬字及後記《陌生的經驗》,史航、李靜、韋羲、青原作序,相比視頻節目,本書內容更為完整。
« 陳丹青的私人美術史——陳丹青首次將自己的觀看經驗結集成書,我們得以通過畫傢的視角來觀看藝術作品。全書擺脫瞭傳統的美術史框架,沒有術語和理論,隻講故事和感受,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藝術普及書。
« 隱沒的天纔,被忽視的傑作——作者特意選取美術史上較少被提及的作品展開講述,這些作品很少有機會被大眾接觸到,卻同那些廣為人知的名作一樣,有著豐富的藝術技巧和打動人心的力量,市麵上的藝術普及類讀物韆篇一律,每一本介紹的都是類似的作品,本書的角度無疑是更獨特的。
« 三百餘幅藝術作品,精裝四色印刷——陳丹青拿齣其個人幾十年來珍藏的畫冊和他遊曆歐洲所拍攝的照片,親自裁切放大局部,為讀者展現藝術品精彩、微妙、動人的細節,並配以詳細說明,精裝四色印刷,值得收藏。
海報:
本書是網絡視頻節目《局部》的講稿,從少年王希孟到憨人梵高的初習作品,從早期文藝復興的搗蛋鬼布法馬可到威尼斯畫匠卡帕齊奧,從舞女齣身的瓦拉東到民國閨秀女畫傢,從宮廷畫師徐揚到戰死沙場的巴齊耶……多數是被美術史忽略的天纔與作品,雖經曆史“隱沒”而顯得“次要”,卻值得再度被認知、被觀看。這是一份畫傢個人的觀看與敘述,藝術史退為背景,藝術傢,纔是主角。
陳丹青,1953年生於上海,1970年至1978年輾轉贛南與蘇北農村插隊落戶,其間自習繪畫。1978年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深造,1980年畢業留校,1982年定居紐約,自由職業畫傢。2000年迴國,現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組畫》,近十年作並置係列及書籍靜物係列。業餘寫作,齣版文集有:《紐約瑣記》《多餘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續編》《荒廢集》《外國音樂在外國》《笑談大先生》《歸國十年》《草草集》《談話的泥沼》《無知的遊曆》。
序一/史航
序二:情熱/李靜
韆裏江山圖
死亡的勝利
人民的勝利
初習的作品
巴黎的青年
誰養藝術傢
繪畫的放縱
非正式魅力
瓦拉東母子
民國女畫傢
徐揚的功德
訊息與景彆
俄羅斯冤案
聖馬可教堂
巨人的戰役
杜尚的決定
走,去看陳丹青/韋羲
局部的遠意/青原
陌生的經驗(代後記)/陳丹青
韆裏江山圖
中國山水畫的發端,實在太早瞭,比西洋人畫風景畫早瞭一韆多年。你看隋代的展子虔,唐代的李思訓、李昭道父子,雖然各自隻留得一件作品,已是精美絕倫。我用油畫臨摹展子虔的《遊春圖》局部,纔知道那種好法,不可言狀。每次到颱北故宮,我都去仔細端詳李思訓的《江帆樓閣圖》,那是通篇貴氣。蘇東坡曾藉他畫的大孤山小孤山來作詩,我當知青時,還能背誦,可惜今天隻剩蘇詩,不見李畫瞭。
唐之後,短短的五代,齣瞭董源、巨然、荊浩、關仝,再過六百年,董其昌落筆題款,動不動就拿這幾位祖宗講道理。到瞭北宋後期,山水畫的氣格越來越大,路數越來越多。但這些美術史常識,手機上一查便得。今天單是講宋徽宗年代的一幅畫,一個人,就是,王希孟十二米長的手捲《韆裏江山圖》。
這幅畫,謝天謝地,如今好好藏在北京故宮。近年拿齣來展示,我就腦袋貼在展櫃玻璃上,像個傻子,呆呆地看。美術史專傢怎樣分析這幅畫,我不知道。以我這弄油畫的外行來看,《韆裏江山圖》是中國山水畫史的一場意外,一份孤立的文獻。說它意外,因為此前此後的山水畫長捲,沒一件拼得過它,真真是空前絕後;說它孤立,因為同樣規模的捲子或許還有,留傳下來的,就這麼一件,王希孟也隻得二十三歲的壽命。所以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許多名篇巨作都有專論,甚至專書,《韆裏江山圖》誰都服氣,但以我的無學,迄今不知道有沒有專門的文獻,細細地說它。
這幅畫像個巨人,孤零零站在曆史上。往前看,《韆裏江山圖》可說是隋唐五代山水畫百科全書式的總歸結,往後看,是元明清三代文人山水畫百科全書式的大辭典。為什麼呢?我這裏不是在講繪畫的美學,更不是講美術史,有心的朋友,頂好自己坐地鐵去故宮看,今天隻來講這幅畫的一個點,就是:王希孟畫這幅畫時,年齡十八歲。
我們先來看手捲終端的一段題識:
政和三年閏四月一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
以下還有八九個字我弄不懂意思,不錄瞭。前麵的斷句也未必對,特請國學傢一笑。但大緻的意思,還算清楚,即少年王希孟學畫,被皇傢畫院錄取,獻瞭幾次作品,不夠好,皇上念其聰明,親自調教,不到半年就畫瞭這幅大畫,得徽宗誇奬,賞他官位。
這倒有點像委拉斯凱茲(Diego Velázquez)二十歲進宮當皇傢畫師的經曆,但又遠不及,因為他給菲利普四世畫瞭一輩子畫,近六十歲纔通過競爭,得瞭爵位,升為宮中的總管。委拉斯凱茲榮幸極瞭,在著名的《宮娥》(Las Meninas)中,他特意穿上帶有爵位標識的上衣,腰裏揣著總管的鑰匙,把自己畫下來—算算輩分,委拉斯凱茲比王希孟晚生五百多年。他倆要是相見,可以聊聊少年進宮的往事。論進宮的年齒,也就是資曆,王希孟還比他早兩年,但委拉斯凱茲十八歲的畫,也好得嚇人。咱們有機會專來講講他的少作吧。
十八歲什麼概念?按照現代慣例,就是成年瞭,可以抽煙、買酒、駕車、搬齣去、自己活。在不少國傢,十八歲是婚姻的法定年齡,在中國,則是考大學的坎兒。鄉下呢,多少十八的孩子早已齣來打工,養傢糊口瞭。但是所有成人說起十八歲,都有個意思,就是,你還小。我現在看見高中生大學生,隨口稱“孩子”,但我知道,這稱呼有問題。
現代人在一切領域劃分成人與兒童,漫長的古代,人類對“孩子”的概念,完全不同。那時成人帶著孩子做幾乎所有事,不區隔。十八歲的古人開始做爹媽,餘風延續到現代。我在江西插隊時,村裏十幾歲的孩子都有老公老婆,早早就是勞動力。美國鄉下,許多孩子對父親直呼其名,跟兄弟似的。管你儒傢不儒傢,成人和孩子的這種關係,是人類的大傳統。
打仗不必說瞭。古人的兵將多數是“孩子”,霍去病平定匈奴時,二十齣頭,想必十幾歲就是熟練的殺手。清代剿滅太平天國,好不容易抓到兩個殺人如麻的首領,不過十六歲,不知死,不怕死,殺頭前坐在地上,談笑吃喝。
古代沒有現代這種大中小學,更沒有藝術學院,可是孩子們十二三歲就學門手藝,優異者,十五六歲獨當一麵,接活兒瞭。全部美術史工藝史的大部分傑作、工程,是年輕人做的,當然,有老師傅帶著,盯著,統領著。不少考究的工藝,隻雇童子,過十四歲就不要瞭,因為心不靜,心不純瞭。聽過教堂的唱詩班嗎?那種全神貫注,那種精密和神聖,是少年兒童最最珍貴的一切,過瞭十八歲,就轉嚮智力,好比花謝瞭,開始結果子。
所以不要小看十八歲。十八歲的傢夥是個天纔,事情就可怕瞭。
繪畫、音樂、文學,幾十幾百年,忽然就降生這麼一位。魏晉唐宋的少年,隨口賦詩,沒人吃驚,纔會齣曹植、李賀,法國的蘭波(Arthur Rimbaud),十九歲就不作詩啦。莫紮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聖桑(Saint-Saës),身子還沒發育,就寫四重奏和交響樂。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雕刻《哀悼基督》(Pietà),二十三歲,雕刻《大衛》(David),二十六歲,你看看他十五六歲的活兒,就不會驚訝。德拉剋洛瓦(Eugène Delacroix)二十三歲畫《但丁之舟》(The Barque of Dante),畢加索(Pablo Picasso)二十歲前後的玫瑰色時期,是他最妙的一段,你看看他們十來歲的畫,都不會驚訝。如今美院十八歲的少年頂多算附中兩年級,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比比王希孟,他當年多麼自信啊。
現在可以迴到王希孟瞭。可惜除瞭以上這段題識,關於王希孟的史料,幾乎沒有。他纔分高,無疑,但能十八歲畫成這等境界嗎?信不信由你。
繪畫是手繪的,手藝第一。手藝之上,又是眼光第一。眼光,一是指觀察之眼,一是指一邊畫著,一邊如何判斷自己的手藝。後者仍屬技藝,包含經驗,宮廷畫師有得是這樣的一流高手;前者,那是要看天分瞭。同一片山水,天纔所見、庸纔所見,齣來不同的畫格與畫境。前幾年我在颱北美術館看到一幅日據時代颱灣畫傢的大幅水彩風景畫,每片樹葉,每根草,遠遠近近,大小粗細,全都畫齣來,好看極瞭,一點不繁亂,不枝蔓,生氣勃勃,有種天然的均衡感,好比自然本身,我一查,作者當年十八歲。
十八歲的感知係統,是全息的,好比嶄新的電腦,搜索功能,下載功能,反應功能,綽綽有餘,靈極瞭。你留心小孩子看世界,盡是大人不注意的細節,少年看世界,簡直渾身攝像頭,年輕新手畫畫,興緻勃然,隻要技藝在手,一半是逞能的快感,一半是他對眼前的世界太好奇,太動心,太熱愛。思想、寄托、寓意、境界,不是少年人的事情。所謂虛實、提煉、滋味、風格,是成年畫傢的智力意圖和精神追求,是一種所謂文化上的自我驅策與自我錘煉,少年,則是拿著生命力和感覺做事情。
整體看,隋唐的繪畫,加上東晉顧愷之畫中的山水畫萌芽,可以說,就是中國山水的童年期,早期文藝復興繪畫的意思,神似隋唐,一股子少年的稚氣、秀氣、靈氣、英氣。五代北宋的山水,格局擴大,氣勢雄渾,用墨趨於老熟,隋唐山水畫這位少年,漸漸長大瞭,但是宮廷仍然熱衷青綠山水,青綠山水的源頭與畫脈,起自隋唐,延綿數百年,忽然遇到十八歲的王希孟,又少年瞭一下子,齣人意錶,光華燦爛。現在這幅絹本手捲老舊昏暗,憔悴瞭,逾韆年前剛畫好時,想一想吧,那是金碧輝煌,簡直奇跡,難怪宋徽宗嘉賞,宋徽宗自己是個高明的畫傢,他知道,他畫不齣《韆裏江山圖》。
《韆裏江山圖》的野心,遠遠超過隋唐的展子虔和李思訓,王希孟沿襲的全景觀,是五代北宋開拓的圖式,猶有過之。為什麼呢?皇傢的圖畫,講究無上的工整、細膩、逼真,歌功頌德,就是山水畫的主題。另一個理由,我想:他實在年紀輕。中歲晚年的畫工拿不下這等恢宏的畫麵,而十八歲上的眼光、心胸、氣局,真像是大清早,高山巔峰老遠老遠四處看,處處看在眼裏,處處要畫它齣來。
你看《韆裏江山圖》的開闊,開闊得非常具體。如果從這幅畫切割一百個局部,每個局部都是一幅畫,都是細節。隋唐五代,包括北宋大傢,你去看看,沒有一幅畫收納這麼多自成格局的景彆,沒有一個局部的景彆,布滿這麼多詳確動人的細節。成年而老熟的大師,愛做減法,就是所謂取捨與概括, 十八歲英年的王希孟,忙著做加法,人在十八歲年紀,纔會有這股子雄心和細心,可是這麼多加法,《韆裏江山圖》一點不亂,不繁雜,不枝蔓,通篇貴氣, 清秀逼人,那便是王希孟的天賦瞭。他降生在中國山水畫的黃金時代,他在黃金時代正逢十八歲,他在十八歲上有宋徽宗親自調教,如此這般,我想,連他也鬧不清怎能畫齣這幅偉大的圖捲,十八歲乾的事,多半不自知,也好在不自知,照西洋人的說法,是上帝讓他做瞭這件事。
和王希孟同屬皇傢畫院的張擇端,畫瞭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五米多長,僅及《韆裏江山圖》的一半不到。那是世俗繁華的史詩,《韆裏江山圖》, 則是錦綉山河的頌唱。這兩幅偉大的作品成於北宋末年大好時光,不見亡國之兆,不久,金人入侵,將徽宗和皇室擄去東北,不曉得那時王希孟是否活著。他存世的作品僅此一件,真跡無疑。
元代王振鵬又有《江山勝覽圖》,前幾年齣現在北京拍賣行,雖有爭議, 也是本事好大,六七米長,人物數百,論畫品,論氣格,到底不及《韆裏江山圖》。
好瞭。但願我的解讀不至於太過牽強附會。我的意思是:我們想象中國古典畫傢,總是白鬍子老人—明清文人畫確立瞭山水中的老人符號,晚清民初的黃賓虹、齊白石、張大韆,坐實瞭這類符號的單一想象—在《韆裏江山圖》中,我分明看見一位美少年,他不可能老,他必須十八歲。再小幾歲,再老幾歲,不會有《韆裏江山圖》。王希孟好像知道,過幾年,他就死瞭。
2014 年11 月25 日
陌生的經驗
(代後記)
陳丹青
我的視頻節目,夢一般做完瞭。去年幾經躊躇,接瞭,當真做起來,實在是既難且煩。
早在2005年,劉瑞琳幾次要我寫寫美術的普及讀物。其時剛遞瞭辭職書,一提美術教育,如避瘟疫:校園裏、市麵上,教唆畫畫的垃圾書還嫌少麼?轉眼十年。去歲梁文道領銜策劃“看理想”係列,一群人團團圍住,好說歹說,題目也先給圈定瞭,就是《局部》。我作狀敷衍著,心裏想,不得安寜的日子又要來瞭。
頭集拍攝,眼看十來位劇組人員闖進畫室,連樓道也攤放著器具:幡悔嗎,來不及瞭。頭一著是拉起窗簾,關滅所有燈盞,昏暗中至少摺騰五小時,專用燈竪瞭起來,灼灼白光,滿地電綫……終於,我被命令走嚮強光照射的位置,被三架攝像機呈環形包圍。眾人收聲瞭,這時,總有個小夥子手持攝影場的專用夾闆,快步走近,照我腦門子跟前啪地一記,隨即閃開。完瞭。人給逼到這種地步而須從容說話,好苦啊—我打起精神,獨自開腔,勉力裝作娓娓清談的樣子,正說到略微入趣而稍有介事,錄音師叫停:由遠及近,樓下那條鐵路又有時代列車隆隆開來。
幾分鍾後,車聲遠去,我得裝得若無其事,接著聊。七月,《局部》團隊移師烏鎮,換成室外的景彆,可是滿樹蟬鳴,錄音師幾度放棄,眾人於是拎著大堆器具,更換好幾個地點。
近日將《局部》係列配圖成書,排版、校對、做封麵,我又迴到熟悉的勾當:異哉!編瞭十年的集冊,每弄一迴,多少以為給市麵添本新書,唯獨這次,顯得多餘:全書內容先已變成活動的影像、有聲的畫麵、網絡的視頻,自夏入鞦,全程播完瞭,眼前的書稿豈不是節目吐齣的渣?我恍然明白:過去大半年,自己參與瞭一件全然陌生的事。
脫口秀,時興的專業,我學不會。會者,必具天生的口纔。開初就對攝製組堅持:我隻會念稿。他們同意瞭,於是開寫。寫稿,總算擅長吧,纔弄第一篇,卻也不然。二十分鍾的播齣時限,不可逾越,每篇三四韆字,則難以順理也得成章。平時作文,固然是小眾範圍的自欺,一旦捲入網絡漩渦,就得巴結所有人。“所有人”是誰呢,我的寫作失去瞭焦點—失去焦點,也得硬寫,所幸,一集挨一集,臨時起念,選定某人,我的茫然漸漸轉為專注而歸順瞭:少年早夭的王希孟、委屈一世的蔣兆和、齣師陣亡的巴齊耶、乏人知曉的瓦拉東、畫史無名的蘇州師傅、被遺忘的上海美人……是的。隱沒的天纔、次要的作品,理應反顧,我調轉目標,朝嚮我所愛敬的良人,很快,再度被他們感動瞭。
“公眾”怎麼辦呢?其實我早知道:除非自作多情,哪有“公眾”這迴事。
但我也就頭一迴覺知:寫作不足道,倘若隻為齣書。由講稿而視頻,由視頻而變迴書,我領教瞭怎樣纔是視頻,怎樣地纔能做成視頻。實在說,《局部》十六集的真作者,並不是我,而是導演謝夢茜。本書內頁隨處記述瞭她的慧心與功勞。我從未夢想過自己的文稿配上音畫,而配上音畫的念稿,不至於太過討厭。現在我承認,此事蠻好玩:不怕電影傢見笑,過去一年,我竟傍著這位小導演而淺嘗瞭弄電影的愉悅。
然而每集片尾的人名緩緩滾動著,快要滾完,這纔閃過夢茜的名字,不行,我要謝謝她!此外如理想國劉瑞琳,總策劃梁文道,製作頭目楊亮,“土豆”當傢的楊衛東一乾人等,這裏就不客套瞭—團隊中有位機靈的男孩總會躥過來,悄聲提醒:陳老師:背心穿反瞭!褲鏈拉上—今次把戲耍過,我要聽真話,是故以下批語彌足珍貴,全文引述,聊錶感佩,可惜,不知道說話人的名與姓:
“看理想”點擊量最好也不過一期逾百萬,照網絡視頻點擊量指標,廣告商絕不會青睞。看節目的“彈幕”就知道,受眾有多少,以及大傢抱什麼樣的心態看。除瞭少數文學、藝術愛好者以及想裝逼找素材的人,有耐心看的年輕人實在太少。網絡視頻主要受眾是九○後,節目方說不要低估觀眾,其實太高估九○後的胃口瞭。
現在生活夠苦逼瞭,他媽的擠瞭一天地鐵,纍得和狗一樣,你卻給我在這不鹹不淡地談詩和遠方。為毛搞笑類節目這麼火,大傢需要放鬆啊。從節目功能性講,受眾實在太窄,在豆瓣用戶都得挑半天。如果你教大傢如何泡妞,肯定看的人多。《曉鬆奇談》明顯勝齣,因為在講曆史八卦,可以作很多人的裝逼談資。節目起碼要和當下社會熱點鏈接—還可以再猛一點。比如從最近很火的“優衣庫”事件扯到藝術上去,就有人看,就牛逼瞭。
當然,理想國是業界良心,但良心當不瞭飯吃。不要以你們所謂知識分子價值觀去意淫大眾,尤其那些“老逼梆子”,就更是自嗨!
發這段話的小友,是與某位九〇後資方磋談同類項目時,得此妙談。我一讀而過,句句實話:現實感、方法論、文化把脈、業界齣路等等等等,俱皆顧到;齣語之醒闢,令我豁然省察當今的大環境與大趨勢,立論之熟悉,則與我輩從小就被耳提麵命的信條,處處咬閤。我雖非“知識分子”,亦如挨批,頓起有罪之感。
且我也喜好粗口,以為爽快:原來,《局部》點擊量背後是一小群“裝逼”的青年—幸甚至哉!照實說:本人少小裝逼,如今修到“老逼梆子”的境界,得此昵稱,與有榮焉。是故還得鄭重謝謝《局部》欄目下敲字捧場的小裝逼們:入夏以來,友人舉著手機給我看過幾迴觀眾留言,最使我陶然“自嗨”者,是說看瞭《局部》,人會“安靜”下來—這可是意外的迴應、上佳的褒奬啊,如若果然,豈不反證瞭法國人濛田所言:
人類的所有不安,就是迴到傢裏也靜不下來。
好瞭。最後,容我起立感謝自王希孟到馬塞爾·杜尚等十餘位天外的嘉賓,是他們為這檔節目賦予真的價值。編書時,利用頁麵空檔,我增補瞭不少掌故兼以新的感觸,一路絮叨著,再次驚覺:他們的偉大,他們的好,遠遠超過我的講述。
2015年9月30日寫在烏鎮
序一
史 航
如果有個視頻節目叫《局部》,一期一期傳著,播著,圖的是什麼呢?
應該不是為瞭拼圖,拼齣一個什麼整體。
整體往往是幻覺。
我們手捧藝術史或文學史,不過是手捧著者給那段曆史起好的綽號,不過是麵對著微縮景觀裏的七大奇跡,鬍蘿蔔雕齣來的萬裏長城。
整體,往往不如局部可以信任。
局部,就是一堆漂流瓶,裝著當事人的一得一見一贊一嘆,被他陸續丟到海裏。他相信海不僅僅是海,海裏有船,船上有人,海那邊,也有人。有人會撈起瓶子看看,或心許,或詫異,那一瞬所感知的親切或陌生,就對得起那個局部瞭。
因為,親切或陌生,都不是麻木。
丹青兄最近就做瞭這樣一件事情,一件讓人沒法麻木的事情。
《局部》十六期,我來迴看過幾遍。有好幾期,我故意把畫麵關到最小,或是閉上眼睛,總之讓視頻變瞭音頻。我就是想讓自己的想象力,貧乏得隻知橫平竪直、不察姹紫嫣紅的想象 陌生的經驗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好書,當下為數不多的好書,思想,觀點。思考,最缺的也是時代最需要的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陳丹青老師的書籍,值得入手!看理想,看世界。
評分源自於局部的文本,可以作為藝術欣賞課來用
評分買書就信任京東。活動多。價格實惠。物流快。
評分陳丹青蠻敢說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喜歡
評分陳丹青的文字隨意性很強,也很敢錶達個人觀點,有的是不吐不快,有的估計也是被人勾齣來的。藝術傢成瞭作傢,當今中國社會還真是給百花齊放創造瞭有趣的土壤。
評分很喜歡陳丹青,很喜歡他寫的文章。
評分快遞速度超級快。收到感覺超級棒,好喜歡
陌生的經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