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倭寇的意味和内容是多样的,不要把“倭寇”当作连续的历史事象去看待。嘉靖年间中国沿海的“倭寇”,日本人参加的数量是很少的,大部分是中国的走私贸易者以及追随他们的各色人等。本书对于14、15、16世纪倭寇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研究,将出没于朝鲜半岛的倭寇与骚扰进犯元、明王朝的倭寇予以比较分析,对倭寇的发生环境、日明外交背景、重要战役、重要倭寇群体、中国沿海政策、走私贸易温床、东亚海域特点等诸多问题都进行了论述,特别是对于东亚倭寇整体的以往研究中的偏颇进行了许多纠正。
《鲤译丛·倭寇:海上历史》是一部讨论倭寇问题不可不读的著作。尽管学术价值巨大,但本书的写作笔调轻松,篇幅短小精悍,不拖泥带水,实现了知识性、趣味性的良好结合。
内容简介
长期以来,关于明代的“倭寇”,在理解上存在误区,概念与史实都有所混淆。甚至《中国历史大辞典》中也不能幸免。该辞典明史卷的“倭寇”条说:倭寇是指“明时骚扰中国沿海一带的日本海盗”。这个结论是很成问题的。其实这种历史认识已经远远落后于史学自身的发展。因为《鲤译丛·倭寇:海上历史》的作者田中健夫已经将倭寇的来源、特点、分期、历程进行了详细研究,倭寇既包括日本人,也包括明朝人、高丽人乃至女真人。
作者简介
田中健夫,1923年出生于群马县。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国史科毕业。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教授,东洋大学教授。著有《中世对外关系史》《倭寇与勘合贸易》《对外关系与文化交流》《岛井宗室》等。
杨翰球,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精彩书评
倭寇是以东亚沿海各地为舞台的海民集团的一大运动,其构成人员不只是日本人,也包含有朝鲜人、中国人、欧洲人。倭寇的活动内容包括掠夺行动,残暴行为、贸易活动,文化交流等等要素,展现出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场面。毫无疑问,在他们的活动中充满着野心与阴谋,寄托着海上男儿的梦想与哀愁。
——田中健夫
目录
前言
概观
一 十四至十五世纪倭寇的发生与活动
二 十四与十五世纪的倭寇与元、明王朝
三 十四至十五世纪倭寇的平息
四 十六世纪倭寇的酝酿
五 十六世纪倭寇的活动与特点
六 中国人眼中十六世纪的倭寇与日本
附表:
倭寇在明朝的行动地域与行动次数
倭寇关系年表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鲤译丛·倭寇:海上历史》:
受朝贡贸易制度与海禁政策影响最大的是中国沿海各地的商人。在商品流通经济已经相当发展的阶段,强制实行这种政策自始就是没有道理的。明初以来二百年间的海禁时代,未经政府批准的私人贸易即走私贸易顽强地反复发生的事实,可以说是最好的证据。到了十五、十六世纪,可以说情况已经发展到贸易的主流已经不是朝贡船贸易的程度,而是完全转向走私贸易方面。
明太祖首次颁布海禁令是洪武四年(一三七一、应安四年)的时候,以后洪武二十七年和三十年、宣德八年(一四三三、永享五年)、正统十四年(一四四九、宝德元年)、景泰三年(一四五二、享德元年)等年代,又再三重申海禁。如此多次地重申海禁令,从反面证明了中国人出海活动者之多。虽然对违反者处以极刑,但是下海者不仅丝毫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增加。明代初期的海禁,还只是禁止“下海通着”,即禁止与外国人交易,但是到了明代中期,就经常使用“寸板不许下海”这一说法来表达海禁了,甚至中国人彼此之间的海上贸易也被禁止,广东船不能到福建去进行贸易。明朝刑律规定未经政府批准私将物资下海交易者杖一百,携带军器、人口等违禁物下海者绞,下海时向外国泄露国情者斩,擅造二桅以上大船进行走私贸易,结聚或向导海贼者处以极刑。这种海禁政策,像是成了明代以后东亚一种对外政策典范似的,与清初迁界和日本闭关只许长崎通商之间,可以找到各种类似之点。
无视海禁开船出海进行海上走私贸易的,是福建、广东、浙江等沿海地方以盐商与米商为中心的商人。这些地方居民的生计,靠渔业与沿海航路物资中转运输维持。即使从历史上来看,也有为数很多的港湾作为通向南方与东海的门户,海上活动对居民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生活手段,特别是像福建这样的地区,据说靠海为生的居民占全部人口的十分之九。
……
鲤译丛·倭寇:海上历史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好书百年经典精品收藏人文阅读
评分
☆☆☆☆☆
从《哈扎尔字典》到陈丹燕《捕梦之香》,从《君士坦丁堡最后之恋》到《君士坦丁堡之战》,那段陌生的土地,那段尘封的历史,在大师们的笔下,从模糊之中慢慢露出模样。图是借了袁腾飞老师微博之~剧组拍摄伊斯坦布尔古城墙边的1453战争博物馆,360度全景画描绘千年不落的古都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评分
☆☆☆☆☆
记录一次大战前的奥匈帝国如何引发大战的书,翻译流畅,可读性很强!就是索引资料名录有些多,没有必要。
评分
☆☆☆☆☆
好书,买了一堆书,买回来要认真学习。是正版
评分
☆☆☆☆☆
之前买过蒙古帝国和永乐大帝,这款甲骨文真心不错,涨知识了!
评分
☆☆☆☆☆
"戴上手套擦泪"试读 · · · · · ·
评分
☆☆☆☆☆
"戴上手套擦泪"试读 · · · · · ·
评分
☆☆☆☆☆
我读了好几遍,语法结构还没理清。当然,我的大爱“被提醒到”终于出现了,海峡这里有个藏文名字,叫“钦格利希”。面对如此汉语,本期的腰封小王子席代岳君(《罗马帝国衰亡史》、《希腊罗马名人传》译者)评曰:“中译虽然是一个节译本,博大的格局和雄伟的气势不受影响,情节的发展和前后的呼应更为紧凑,特别是文风的流畅和典雅的韵味,使人读来对世事的沧桑和国运的兴亡有不胜唏嘘之感。”我没读过席先生译作,但显然我们对“文风的流畅和典雅的韵味”之理解,是相悖的。随手拈出翁译几例,各位且看:
评分
☆☆☆☆☆
拿破仑传记,买回来慢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