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1
迟到的间隔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1、旅行类畅销书经典之作,中国“间隔年”概念标志性图书,豆瓣、天涯、磨房等著名论坛超经典人气帖;千万旅友狂热推荐。
2、《迟到的间隔年》十年纪念版,完美图文升级,全彩印刷,图文混排。
3、新增再版序言,十年后作者说出“间隔年”新感悟。新版后记透露美好爱情“后间隔年”彩蛋。
4、总数超120余幅震撼彩图,经典值得珍藏纪念。
更多精彩,点击进入中信出版集团品牌店》
年轻的时候,选择一次跨国长途旅行,让自己在旅途中观世界,认识自我,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这一年就叫做“间隔年”。
2006年12月,东东离开广州,开始了他一个人的间隔年之旅。旅途从犹豫不定开始,一切看起来是那么无法预料……
旅途结束,他找到了全新的未来、内心的平静和他的日本妻子。这个结尾,让人想起美国著名作家E.B.怀特的《吹小号的天鹅》:“自由给人感觉是那么了不起!爱情给人的感觉是那么好!”
10年过去,“间隔年”的概念已不新鲜,而作为当时“中国间隔年一人”走出去的东东如今也有了新的感悟:
“间隔年是个好东西,虽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但如果决定上路就要定好目标,无须模仿追随,走出自己的路,未来的你,就是你现在的偶像。”
孙东纯(东东),广东潮州80后,2006年末至2008年初一人国外度“间隔年”,之后旅居日本,2013年与日本妻子环球旅行,现暂居阳朔,东院弥香客栈掌柜。
很多人在抱怨找不到前进的方向,这时把自己与目前的生活“间隔”起来也许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因为“间隔”能让你有重新审视自己的空间和距离。“间隔年”算是个新引进的概念,而享受旅行的自由、为人处事的真诚都是恒久的,如果读者能从孙东纯的连载中获得一份打动和启发,哪怕只有少数人跟随其后、踏上了“间隔年之旅”,我们所做的也就算是有了意义。
——《旅行者》主编陆悦农
没有人可以阻挡,心对自由的向往;没有人可以阻挡,心对流浪的渴望。
——豆瓣红人:李小丢
一本不装逼不造作不无病呻吟的自然真诚的旅行书。
——豆瓣网友:我爱阳光
既然东东可以用2万元人民币换回一年有余美丽但又波折的旅行,大多数也同样可以,但正是由于我们心中割舍不下的事情太多,不愿放弃的代价太大而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所以,不要总是抱怨生活平淡乏味,只能怪自己真的不足够勇敢。
——豆瓣网友:fafas
间隔年的成行,不单只是因为我对旅行和义工的向往,可能更重要的是这种想摆脱困惑的欲望而产生的勇气,这种勇气让我放弃了一些的束缚,走上间隔年的路寻找一个答案。
——豆瓣网友:erer
人生是场长跑,间隔是为了更好上路。
——豆瓣网友:kavkalu
开篇
散走东南亚
爱的征途
苦旅
风之谷
终点·起点
后记
经典语录:
★一个人不可怕,怕的是迷失。孤单可以习惯,空虚不能习惯,可以两手空空回家,但不能带着空虚的灵魂……”
★如果你不停地走动,那你就是不断地感受不同的文化,然后不断适应那种文化,但是如果你在一个地方待较长的时间,也许可以更好地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旅行是寻找不到答案的,它只会让你多了选择,甚至更加迷茫,但完全值得。
★我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我想更多的是在慰藉自己的灵魂。
★对我而言,旅行让我找到了信仰。一个有信仰的人生,不管成不成功,至少不会迷茫。
终点·起点
对我而言,如果间隔年是一个梦,拉萨就是梦的起点;如果间隔年是一次长征,那拉萨也是长征的终点。
虽然我最终还是踏进了尼泊尔的国土,在那里丢失了护照,又一次和尼泊尔签证处官员打交道,碰到了许多老朋友和新朋友,更多的是中国朋友,也如愿以偿地找到了志愿者工作,而且一待就是三个月,不过间隔年终究不是旅行,更不是生活,而是人生的插曲,插曲动不动听要靠自己来谱写,但无论如何这一幕终将过去,我还是要回到当初离开的地方,因为当初的出行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更好地面对。
从原本计划的三个月到现在的13个月,从原来计划的两个国家到走了6个国家,我没有死去,还继续用心感悟这个世界,以“试一试、玩一玩”的义工概念开始,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结束。
间隔年途中的点点滴滴都已成为生命的胎记,永存记忆。澳门大三巴的露天音乐会,曼谷No.1旅馆里失眠的美术,廊开的Nut和Pat一家人,在老挝万象食物中毒的晚上,在Xieng Kok失踪的美国青年,叶先生的面店,茵莱湖上的日落,从仰光飞往印度的机票,加尔各答的义工生活,送别沙弥香的瓦拉纳西火车站,Pushkar的沙尘暴,和野人逃票的火车车厢,Dharamsala的“上访”之路,巴基斯坦的风之谷,新藏线上的高原反应,转山,拉萨的库玉玛……一路上的寂寞、欢愉、苦痛和感悟,无不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即使在看似主动的义工生活中,我能够帮助到的人何其有限,而我通过义工生活得到的精神收获却又是何其丰硕。
我想起加尔各答仁爱之家Salina修女的话:We don’t need your help,but you need to be here.我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我想更多的是在慰藉自己的灵魂。
《圣经》说神就是爱。上帝,可能就是一个人类良善品质的代名词。我的间隔年,无论是旅行还是义工,都是一段在路上学习“爱”的征途,而回去了才是实践的开始。
……
再版自序
2008年初,我结束了13个月的间隔年回国,在网络论坛以“迟到的间隔年”为题分享我的故事,不料“间隔年”这个概念竟因此传开了。在那个没有微博微信、网购尚未成为风潮、Wi-Fi并不随处可见的年头儿,竟然有出版社因为论坛的帖子来找我出书,惊喜之余我又多了一个分享故事的途径,多了一个所谓的“作家”头衔,之后更陆续有了“自由摄影师”、“杂志专栏撰稿人”,甚至“中国间隔年第一人”这样的名号,甚至有人开始称我为“老师”,被当作“知识分子”看待令我颇感惭愧,心里清楚我是徒有虚名。
走得比我远比我久、写字比我好、拍照比我靓的行者多的是,他们有些喜欢把故事藏在心底默默上路,有些人的帖子石沉大海、博客无人问津,而我,纯粹只是在刚好的时机做了刚好的事情得到了过分的宠爱而已。
这些年,“间隔年”的概念趁着互联网时代大行其道,各种充满青春文艺情怀的宣言口号鼓动着无数躁动的心,一时间不顾一切地上路流浪变得天经地义,正儿八经地工作反倒成了另类,貌似任何形式的出走都可以挂着“间隔年”的头衔而图得一时快感。一时间,只要你踏出门口,就是“间隔年”,它被传远传开,也有些变了味道。
“间隔年”的确有广义化的趋势,原本的参与对象是学生且为期一年,而现在非学生群体加入该行列,一年也不再是坚守不变的期限,间隔年的形式开始多样化。许多朋友摸索出不同的路子,探索出新的领域。选择变多,我们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上路走了一圈回来大呼上当受骗:间隔年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回事儿,既没有艳遇,也没有出版社青睐自己的书稿,更没有公司因为这段间隔年经历而在面试时对自己另眼相看。选择变多,懂得安排适合自己的间隔年反而变得更为重要。这些年收到不少小伙伴们向我倾诉困惑的邮件,许多人并非仅是回归后对culture shock(文化冲击)不适,而是根本没弄清楚自己要什么便上路。
有人说这些年间隔年的变味要归咎于媒体夸大了间隔年“功效”的误导,也有人说是我们自身对间隔年产生过大期望的误读,这些都无从追究,也不重要,但期待一次“到此一游”式的环球旅行就能够令人脱胎换骨、找回自我,并且专业技能极速提升从此工作安枕无忧——这种幻想的产生,也算是“间隔年”传播中的一大悲哀。
间隔年以旅行为载体,但它不只是旅行,否则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间隔年与旅行度假最大的不同,是我们赋予了它一个“向上”的动机,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更好地面对。这个动机又因人而异,有人为了提高专业技能,而有人希望重新审视自我,前者专业性强、文化性弱、自由性低,而后者自由度高、偏重于文化体验但专业技能性很弱。大部分人的间隔年可能介于两者之间,但间隔年行者都是揣着一个动机上路的。
一直都很羡慕那些简简单单游山玩水的朋友们,那是旅行应该有的样子,可间隔年不应该只是这样。
一直以来心里也都有个疙瘩,总会有些“自己的故事会让人误入歧途”的忧虑和愧疚,我的故事旨在分享而非博取崇拜让人追随复制,因为人生是不可复制的,间隔年也是如此。在间隔年呈广义化多样化的今天,100个人的间隔年会有100个故事、100种感悟、100个收获,每一个都是唯一的,我的间隔年也仅仅是众多故事中的一个,而你的故事则要由你自己来撰写。
间隔年是个好东西,虽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但如果决定上路就要定好目标,无须模仿追随,走出自己的路,未来的你,就是你现在的偶像。
这么多年过去了,偶尔夜深人静望着躺在身旁熟睡的日本姑娘,回想自己的间隔年,感觉恍如隔世,方才惊觉时光飞逝!
还好,还好,那段青春没有白过。
迟到的冲动……
评分好书,推荐!
评分真是一次愉快地网购啊 我很喜欢
评分包装完好,送货及时
评分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评分好书好书好书
评分好
评分不是买给我的
评分书本不错,是正品!
迟到的间隔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