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一位抑鬱癥患者從地獄迴歸人間的重生感悟
麵對抑鬱告訴你如何“渡過”,管理情緒與壓力,重塑自我的內心力量
如果你不那麼成功,發現自己沒有嚮上的動力,可以讀讀這本書;
如果你在彆人眼裏很成功,但內心深處鬱鬱寡歡,也可以讀讀這本書。
內容簡介
抑鬱癥已經成為中國疾病負擔的第二大病,發病率很高,並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實際上,中國人對這個疾病的認識還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很多人不能正視抑鬱癥。自己不承認,外人不理解。《渡過:抑鬱癥治愈筆記》從自己的感受和經曆齣發,既有理論知識,又結閤大量案例,深入淺齣,對這些問題做瞭解答,相可讓其他的患者接受教訓,少走彎路,對提高社會幸福指數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簡介
張進,記者、編輯。南京大學文學學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碩士。曾在工人日報社、《財經》雜誌社工作。財新傳媒創辦人之一,是財新傳媒團隊核心成員。現任財新傳媒編委、財新《中國改革》雜誌執行總編輯。
精彩書評
★張進是個有纔華的新聞人,文字修養很深。他的這本書不僅有知、有識而且有趣,文字頗有餘味。這是本書的另一重要價值。
——財新傳媒總編輯鬍舒立 ★張進的這本書,從患者感受齣發,對抑鬱癥做瞭多層次、多角度的解讀,深入淺齣,引人入勝,很多地方比我們醫生說得都清楚,這是很不容易的。
——北京安定醫院主任醫師薑濤 目錄
上篇 他渡
題記
相信科學002
地獄歸來003
為何抑鬱癥患者容易自殺009
如何乾預抑鬱癥患者自殺014
抑鬱癥是心理病變還是器質性病變018
誰最容易得抑鬱癥023
如何準確診斷抑鬱癥030
抑鬱癥患者如何用藥037
雙相是怎麼迴事兒046
好醫生好在哪裏053
科學的態度就是對未知常懷敬畏之心058
揭開抑鬱癥黑箱061
中篇 自渡
題記
內心的力量076
做自己的心理醫生077
什麼叫“身心一體”085
大腦和精神疾病有何關聯090
令人著迷的情緒094
情緒如洪水,可疏不可堵100
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104
調整認知,重建心靈109
病愈後如何重返社會115
心理谘詢是怎麼一迴事兒121
下篇 渡人
題記
“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134
艱難的救贖135
睏獸籠中141
花 香150
抑鬱病房日記156
寒冷的微笑169
一位文學青年的來信176
橡皮人183
對賽娜遺言的分析190
勿給抑鬱癥患者“貼標簽”194
最痛苦的是無能為力感199
後 記
免於恐懼203
附錄一
失守抑鬱癥209
抑鬱癥診療騙局225
附錄二
“關愛精神健康·關注抑鬱癥”認知手冊239
精彩書摘
他渡
【題記】
相信科學
“渡”者,由此案到彼岸也。佛教以此岸喻生死輪迴,彼岸喻涅磐聖地。所有人皆在生死中,故皆在此岸;而覺悟者,則已從此岸,渡煩惱河,抵達彼岸。從此岸到彼岸,是一個人終生的修為。
但抑鬱癥患者不在此列,因為他們所處並非人間。毫不誇張地說,抑鬱癥患者生活在一個玻璃罩中,外部的世界,現實、透明、看得見,卻是隔絕的。對於他們,“渡過”不隻是宗教情懷,更具有實實在在的拯救的意義——從地獄迴歸人間。
故此,本書的書名,以及上中下三篇,都以“渡”為主題。上篇“他渡”,意指現代醫學對患者的拯救。其中第一篇《地獄歸來》,是我的自述,迴憶瞭從患病到臨床治愈的經過;接下來幾篇,是我病愈後鑽研精神醫學的心得體會。
對於中度以上抑鬱癥患者,接受“他渡”,即現代醫學的乾預,是必不可少的。這是對科學的信念。希望我寫的係列文章,能夠讓患者相信科學,麵對現實,積極求治,以配閤的心態,完成現代醫學對自己的拯救。
地獄歸來
患病
從2012年初到3月,我逐漸發病。最初的病象是失眠,每天睡眠越來越少,後來發展到服用安眠藥也徹夜不眠的程度。
3月中旬,在連續兩周徹夜不眠後,身體終於崩潰,不得不離開瞭工作崗位。
病休之初,自以為隻要好好休息,恢復睡眠即可。豈知越來越惡化,每天完全睡不著。每次都是在睏倦昏沉到即將入睡之際,會突然心悸,然後驚醒。記得當時我給一個朋友發短信描述說:“感覺有一個士兵把守在睡眠的大門口,當睡意來臨,就用長矛捅嚮心髒,把睡意驚走。”
在失眠的同時,身體癥狀開始齣現。頭痛、頭暈、注意力無法集中,沒有食欲,思維遲緩,做任何事情都猶豫不決。自己明顯覺得變傻瞭。
求醫
病休兩周後,在朋友的提示下,終於猶猶豫豫地去安定醫院看病。醫生給齣診斷:中度抑鬱偏重。開瞭三種藥:羅拉、氫溴酸西酞普蘭片、三辰片。
這三種藥,西酞普蘭片是主藥。起初每日服用一粒。一周後加到一粒半;再一周後加到2粒。服藥之初,由於羅拉片的鎮定作用和三辰片的催眠作用,睡眠稍有改善,每晚能睡四到五個小時。
但是,情緒、思維和行動力沒有絲毫改善。就這樣熬瞭兩個月,醫生終於決定換藥:把西酞普蘭片逐漸減量至一粒、半粒;同時新加一種藥,即米氮平,劑量在一周內從半粒加到1粒半。
米氮平有極強的催眠作用。剛服用時,睡眠有所改善,可以不用服三辰片,就能睡五至六個小時。但隨著身體産生耐受性,催眠效果遞減。
同時,其他癥狀沒有絲毫改善。每時每刻,大腦都像灌瞭鉛,或者像被一個無形之手攥住,昏昏沉沉,思維緩慢,說話磕巴;胸口火燒火燎地難受;不想做任何事情,或者做任何事情都很猶豫畏縮;不想說話,不敢接熟人的電話,不看短信,或看瞭短信也不迴。當然不想見任何人。每天早晨從一睜眼開始,就不知道這一天怎麼度過。躺在床上,或呆坐著,或在房間裏走來走去。就這樣慢慢地耗著時間。
後來,我看到美國作傢安德魯·所羅門在《憂鬱》一書中,描寫自己的病況,感同身受。他是這樣寫的:
“人類文字中對於崩潰階段的憂鬱癥描述並不多,處於那個階段的病人幾乎全無理智,但他們卻又需要尊嚴,一般人往往缺乏對他人痛苦的尊重。無論怎樣,那都是真實存在的,尤其是當你陷入憂鬱的時候。
我還記得,那時我四肢僵硬地躺在床上哭泣,因為太害怕而無法起來洗澡,但同時,心裏又知道洗澡其實沒什麼可害怕的。我在心裏復述著一連串動作:起身然後把腳放到地上,站起來,走到浴室,打開浴室門,走到浴缸旁邊,打開水籠頭,站到水下,用肥皂抹身體,衝洗乾淨,站齣來,擦乾,走迴床邊。十二個步驟,對我來說就像經曆耶穌的艱險曆程一樣睏難。我用全身的力氣坐起來,轉身,把腳放到地上,但是之後覺得萬念俱灰,害怕得又轉過身躺迴床上,但腳卻還在地上。然後我又開始哭泣,不僅因為我沒辦法完成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而且還因為這樣讓我覺得自己愚蠢無比。”
轉機
在無助和絕望中,時光之水無聲無息地滑過。到瞭2012年6月上旬,醫生給我下瞭“重度抑鬱”的判斷。勸我住院,做電擊療法。
我不能接受住院和電擊。混沌中,接受一個朋友的意見,決定換醫生、換藥。
這次,找的是安定醫院臨床經驗非常豐富的薑濤醫生。他的用藥風格和前一位醫生迥然不同。他果斷地讓我停用原先的三種藥,開瞭四種藥:奧沙西泮、瑞波西汀、米氮平、艾司唑侖。(奧沙西泮是鎮定藥,瑞波西汀是神經遞質去甲腎上腺素的再攝取抑製劑,艾司唑侖是安眠藥)
一周後復診,又開瞭三種藥:碳酸鋰、捨麯林、思諾思。(碳酸鋰是情緒穩定劑,捨麯林是另一種神經遞質5-羥色胺的再攝取抑製劑,思諾思是另一種催眠藥)
在、服用這些藥後,我逐漸齣現嚴重的副作用:頭疼、頭暈、內熱、尿瀦留、震顫,等等。記得震顫最嚴重的時候,手抖得無法用筷子把飯菜吃到嘴裏;喉嚨無法發聲,說話像低吟,一天裏說不瞭幾句話;雙腿發軟,邁不開步子,走起路來覺得高低不平,下不瞭樓梯;味覺失靈,嘴巴發苦。
這些天,是我有生以來最痛苦的時期。同時服用這麼多種藥(加在一起每天服用十幾粒),藥的正作用沒有産生,副作用卻一個不拉地齣現瞭。
那一段時間,內心充滿瞭絕望,不知道哪一天是終點。我對自己說:“熬瞭四個月,終於是這幾種藥把我打跨瞭。”
完全是靠理智,遏製住想自殺的念頭。記得那時乘電梯,都用理智告訴自己,遠離電梯旁的窗口。就怕自己瞬間衝動一躍而下。
恢復
不幸中的萬幸,在服藥第16天,我隱隱約約感覺到藥起效瞭。
最初的跡象是自己可以看手機瞭。我的手機是在3月新買的,因為患病,其功能一直沒有開發。在換藥後的第16天,百無聊賴中,我拿過手機,信手試瞭試各項功能。突然發現:我居然注意力集中半小時做瞭一件事情!我算瞭算服藥時間,內心萌生齣希望:藥可能起效瞭。
第二天,藥效越來越明顯。我可以集中注意力看電腦,可以看書。明顯感到自己頭腦清醒,思考問題有瞭係統性,做事有主動性。也不怕見人、接電話、迴信息瞭。
同時發現自己開始有瞭願望。在街上看到過去喜歡吃的東西,很自然産生瞭想吃的願望;見到同事和朋友,也會産生久違的親切感。
當我發覺自己重新恢復瞭情感能力時,內心的狂喜難以言喻。要知道,一個人,如果失去瞭願望和情感,那就不是一個人,而隻是一具軀殼,是行屍走肉瞭。
在最初恢復的幾天,我情緒高漲,睡眠又大幅度減少,甚至有一次徹夜不眠。當我把這個跡象告訴我的主治醫生時,他當即對用藥做瞭調整:減少瞭瑞波西汀和捨麯林的劑量,新開瞭奧氮平。(奧氮平主治精神分裂癥,但有壓抑興奮的效力)
又兩周後,徹底停掉瞭瑞波西汀,捨麯林減半。
又兩周後,再增加一種藥:拉莫三嗪(屬情緒穩定劑)。
我對此大惑不解:為什麼藥見效後,要停掉有療效的藥,而新開彆的藥?同時不但不減藥,還要加藥?
醫生迴答:我患的病不是簡單的抑鬱癥,而是雙相障礙中的軟雙相。
大意是說:抑鬱癥分單相和雙相。單相抑鬱是典型的抑鬱癥;雙相抑鬱則不但有抑鬱,且同時伴有興奮。
但雙相的錶現又韆差萬彆,可大緻分為I型和II型。I型是典型的雙相,即錶現齣過度的興奮和躁狂。對於I型,不能使用單純的抗抑鬱藥物,否則不但不能減少抑鬱,反而會促發從興奮到抑鬱快速循環,最終導緻耗竭。
II型是非典型雙相,即軟雙相,大意是以重度抑鬱為錶徵,躁狂跡象則不顯著。所謂軟雙相,即是在發展成典型雙相前的過渡狀態。錶現為起效快、少睡眠、做事說話快而多等特點。
目前,我仍然服用六種藥:捨麯林(早晨1粒)、奧氮平(晚上1粒)、碳酸鋰(早晚各2粒)、奧沙西泮(早晨和中午各半粒,晚上2粒)、拉莫三嗪(早晨四分之一粒)、思諾思(臨睡前1粒)。
雖然我非常不願意吃這麼多種藥,但畢竟靠這些藥,使得病情越來越穩定。
並且,已經可以上班瞭。現在,最重要的是鞏固療效,防止復發。
感受
患病5個月,有這幾點體會:
1.如果患病,要承認現實,麵對現實。不要遮遮掩掩,羞於承認自己患有精神類疾病。
2.抑鬱癥是一種器質性疾病,而非簡單的心理問題。要及時到專業醫院,找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看病。
3.堅持服藥。治療抑鬱癥的用藥原則是“足量足療程”。大部分抗抑鬱藥起效至少兩周,韆萬不能因為藥的副作用大而自行減藥和停藥,否則前功盡棄。
4.正確的心理治療隻對輕度抑鬱癥患者有效。如果抑鬱癥發展到中度和重度,隻能先靠用藥改善大腦神經遞質的失衡,再考慮心理治療。中藥對抑鬱癥的療效尚不確切。
5.堅持、堅持、再堅持。對於嚴重的軀體癥狀和內心的絕望,隻能靠意誌熬過去,彆無他法。尤其在服藥的前兩周(即正效應未齣現而副作用嚴重時),一定要用理智讓自己不具備自殺的條件。
據統計,抑鬱癥患者中,三分之一可以治愈,三分之一發展成慢性,三分之一自殺。一定不能讓自己成為最後的三分之一。
6.不要讓自己閑著,努力思考一些事情,做一些事情。盡可能做一些工作。工作本身就是最好的治療方式。
……
前言/序言
濟世之誌 仁厚之心
□鬍舒立
張進的書齣版瞭,我錶示祝賀。
我和張進相識多年。還記得1988年夏天,7月31日,22歲的張進從人大新聞係研究生畢業,一臉稚氣地站在我麵前,那情形宛如昨日。那時,我在工人日報負責國際新聞部,他給我當記者兼編輯;2000年,張進加入《財經》,後來我們一起創辦財新。現在,他正是財新團隊的核心成員。
還記得我們在工人日報的時候,張進拼命工作,突然得瞭黃疸性肝炎,全身黃染,緊急住院,似乎是禍從天降瞭。我去看他,見他樂天而豁達,纔20多歲的小夥子,對人生竟是有所悟的,我有些觸動。運氣好,病很快痊愈且沒有留下什麼後患,在甲肝患者中當然並不為奇。但我一直覺得慶幸,也覺得張進對疾病的坦然是有作用的。
後來我們同事多年,風風雨雨,起起伏伏,20多年結下極深的情誼,一直覺得他是那麼樂觀、嚮上、年輕、直率,前途無量。不料,三年前,他突然得瞭抑鬱癥。我當時不熟悉這個病,但分明看到這一迴不一樣,不知問題齣在哪裏,也不知如何纔能幫他闖過這一關。
沉屙之中,張進走瞭半年的彎路,受瞭很多苦。我們心痛而無能為力。後來他藉友人相助,幸遇良醫,一旦對癥治療,竟然很快恢復瞭。真正是大喜過望,我們是多麼地開心。
很多得瞭抑鬱癥的人,都遮遮掩掩,羞於承認自己得過這個病。張進則不然。這一迴,他一如既往地坦然麵對人生。在病情好轉的第三天,就寫下瞭自己的病中經曆,發錶在自己的博客上。他對我說,很多患者本人和傢屬、社會,對抑鬱癥太過陌生,他要把自己的經曆公之於眾,希望其他的患者接受教訓,少走彎路,少受些苦。
之後,他用瞭很多精力,結閤自己的情況,研究抑鬱癥。他邊學習,邊采訪,邊寫作,寫瞭一係列報道和文章,和患者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
他的文章産生影響後,就有全國各地的患者找到他,尋求幫助。他總是盡力而為,有一些患者因他的幫助而受益。
我始終覺得,張進由病而醫,終非專業;他由己及人的關於抑鬱癥的見解和經驗,主要還是參考之用。而他的坦率真誠,他的善良的願望,以及為患者排憂解難的濟世之心,我是很贊賞的。
當今社會比以前復雜很多,人們遇到的矛盾、壓力,麵臨的挑戰也大得多。如何緩解壓力,保持良好的情緒,是每個人畢生的功課。張進這本書,從自己的感受和經曆齣發,既有理論知識,又結閤大量案例,深入淺齣,對這些問題做瞭解答,相信會對讀者有所裨益。
張進是個有纔華的新聞人,文字修養很深。他的這本書不僅有知、有識而且有趣,文字頗有餘味。這是本書的另一重價值。
鬍舒立,財新傳媒總編輯
序二:
抑鬱癥患者應勇於求助
□薑濤
作為張進的醫生,受邀為他的新書作序,與有榮焉。
張進隻是我行醫24來許許多多病人中的一個。三年前,他第一次來找我時,已耽誤瞭一段時間,癥狀稍微有些復雜。不過隻要正確診斷,閤理用藥,並不太難處理;他覺得我治療效果很神奇,在我看來,並不是什麼瞭不得的事情。
我覺得,張進恢復得較好,除瞭治療到位,他的意誌、毅力和治療依從性起瞭很大作用。他臨床治愈後,對精神醫學産生興趣,刻苦鑽研,時間一長,竟成瞭半個專傢。他的這本書,從患者感受齣發,對抑鬱癥做瞭多層次、多角度的解讀,深入淺齣,引人入勝,很多地方比我們醫生說得都清楚,這是很不容易的。
現在抑鬱癥這個詞很多人都掛在嘴邊,實際上,中國人對這個疾病的認識還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中國在2012年12月纔頒布瞭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精神科醫生缺口40萬,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傢。很多人不能正視抑鬱癥。自己不承認,外人不理解。
我有一位在國外的朋友,自己開公司,有上百名雇員,定期去世界各地度假打獵,購買各種奢侈品。很顯然,他屬於彆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內心生活著一隻大鰐魚,咬住他的情緒往下麵拉。錶麵的風光彌補不瞭他內心世界的悲苦。
他想過自救,辭瞭職,離開喧囂的城市,跑到茫茫大山裏生活瞭一個多月。似乎活明白瞭,迴來確實輕鬆瞭一段時間,但很快又被那條鰐魚拖下水。他自問:難道還要再去山裏,或者到沙漠中生活、思考?要不就一死瞭之?幾番掙紮,纔轉嚮醫院求助。
經診斷,他是典型的抑鬱癥患者。抑鬱癥的確有自愈的可能,不過比例不高。心理治療有一定作用,藥物治療纔是最有把握的。但這位患者最先的反應,是自己解決問題,直到想自殺纔來找我。對這樣一部分不願意上醫院的抑鬱情緒攜帶者或抑鬱癥患者,如果能讓他們學到抑鬱癥知識,掌握正確的應對方法,就可以大大提高救治成功率。這對提高社會幸福指數是大有裨益的。
張進這本書,正可起到這個作用。目前,抑鬱癥書籍分兩類。一類是理論型,放在書店的醫學區;另一類以講故事和心理療法為主,放在健康或者心理區。大多數讀者會選後者,因為前者晦澀枯燥。張進這本書,敘述瞭他從患病、外界介入、臨床治愈,到幫助他人的全過程,闡述瞭抑鬱患者重返社會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還探討如何剋服負麵情緒,管理生活壓力。從一個過來人的角度,把理論和實踐結閤起來,既有科學性,又有故事性,相信能給很多患者很多幫助。
如果你不那麼成功,發現自己沒有嚮上的動力,可以讀讀這本書;
如果你在彆人眼裏很成功,但內心深處鬱鬱寡歡,也可以讀讀這本書。
作為旨在促進人們心理健康的醫生和教育工作者,我的任務之一就是幫助人們管理情緒,獲得身心健康。故此,我願意在這篇序言中,放大臨床醫生的聲音,錶達我的心願。願天下遭受抑鬱癥等精神疾病摺磨的人們,學會正確的應對方式,早日擺脫病魔,過上正常的生活。
薑濤,主任醫師,首都醫科大學精神病學係副教授,現任北京安定醫院第八病區主任。專攻精神分裂癥的診斷與治療,研究方嚮為精神藥理學。
自序:
渡己渡人
這本小書,收錄瞭我抑鬱癥病愈後所寫全部相關文章。
抑鬱癥是一個醫學難題。作為業外人士,觸碰這樣高度專業的領域,是很冒險的。但我仍然願意以最大的熱忱和勇氣,記錄下我的思考和實踐,奉獻給讀者們。
三年前,沒有任何預兆,抑鬱癥不知不覺襲來(準確地說,我的診斷應該是“雙相情感障礙抑鬱發作”,為瞭行文方便,簡稱抑鬱癥)。當時,我自己及身邊,沒有一個人懂抑鬱癥。完全不同於其他疾病的詭異體驗,瞬間擊倒瞭我。被疾病裹脅著,我度過瞭長達半年的病程。
那是一段黑暗的歲月。是無知而非疾病,構成瞭對生命的巨大恐懼。從病愈那一刻起,齣於對疾病的好奇,也齣於責任心,我開始研究抑鬱癥,想搞清楚摺磨瞭我半年之久的怪病,到底是怎麼迴事;並要把我的心得告知同病者,讓他們少走彎路。
我清楚地記得,第一篇文章寫於2012年8月28日。此前一天,治療突然見效。如同一陣狂風,吹散瞭濃密的烏雲;幾乎沒有任何過渡,我霍然而愈。體力、活力、思考功能、寫作功能,在瞬間全部恢復。當晚,懷著難以言喻的喜悅,我以“地獄歸來 ”為題,簡略地記載瞭這個過程。
迴過頭看,我對於抑鬱癥的學習,是不符閤科班程序的。我是“急用先學”,首先想搞清楚,治療為何會突然見效?於是把我用過的11種藥,它們的化學結構、適應癥、不良反應、毒理藥理,挨個研究瞭一遍;由此延伸到抑鬱癥的病理知識;同時閱讀大量病例,增加感性認識。
再後來,當零散習得的知識斷片逐漸交匯,構成一張網絡後,我找來大專院校的精神科教材,係統學習瞭一遍;有一段時間,我甚至利用雙休日,到安定醫院薑濤醫生的診室,旁聽他給病人看病,獲取實際經驗。
記者職業也給我提供瞭便利。我把抑鬱癥作為報道選題,廣泛采訪。就這樣,個人體驗、學習體會、采訪所得,結閤在一起,我開始係統地撰寫文章。
這些文章傳播齣去後,漸漸有很多患者及傢屬慕名找我谘詢。韆奇百怪的病例擴大瞭我的視野,我真切地悟到,為什麼說抑鬱癥是一種“特異性”疾病,為什麼治療這麼睏難。
為患者谘詢讓我感受到價值的實現。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這是至高的快樂,也為我提供瞭進一步學習的動力和方嚮。很多時候,我是為瞭解答患者的提問而學習。
三年來,在本職工作之餘,我邊學習、邊谘詢、邊寫作,陸陸續續寫成這些文章。濛工人齣版社不棄,匯集成冊。精神醫學博大精深,我深知隻窺見冰山一角;我不敢自誇,唯一能自慰的是,我有足夠的真誠和認真。這些文章,在最初是寫給自己的。——或因
渡過:抑鬱癥治愈筆記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