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张艺兴首本半自传写真、首次记录成长点滴。
人生的24年,犹如24个从春到冬的时节。
童年的春之朝气/青春期的夏之溽热/拼搏后的秋之丰盛/以及退藏于密的冬之变革。
6万字264页精美图文,讲述童星时代,韩国4年练习生生涯,EXO出道,成立工作室的点滴时光。
责任、梦想、努力、坚定!
我就是我的世界!
★韩国实地写真图片拍摄
★日本樱花特种纸内文印刷
★裸背线装
★风琴折插页
★随书赠送“小秘书吐槽”手册+随机一套6张季节明信片+海报
海报:
内容简介
责任、梦想、努力、坚定
张艺兴的24年
经历了充满了春之朝气,夏之溽热,秋之丰盛,冬之变革的四季。
从青涩少年蜕变为耀眼明星
张艺兴首次记录成长点滴
这是熟悉又陌生的张艺兴:
★童年时经常思考“我的世界”的问题
对那个时候的我自己来说,这种天旋地转的,需要一个人静静的时刻,好像很重要。
★十七岁只身赴韩
“有人问我在韩国那两年的生活是什么颜色?我想了很久,是没有颜色的,我不知道努力是什么颜色”
★二十一岁以EXO成员身份正式出道
“所有人只能帮助那个想要成长的你。没有人会求着你去成长,因为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二十三岁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不管别人说什么,我只做我内心认为正确的事。问心无愧,堂堂正正。”
★一个简单又坚强的张艺兴。
春之朝气,在万物如新的时节与世界初见。
“家人的爱,是一种幸福,更是一份责任。”
夏之溽热,在严酷艰难的时刻退去青涩。
“找回自己,需要战斗。从来没有天分,只有努力。”
秋之丰盛,在耀眼的季节坚定向前。
冬之变革,在蓄势待发的转折期间从未忘却初心。
“就算世界只剩下自己,也不要丢了梦想”
我会疲惫,但不会胆怯
我会失败,但不会退缩。
我就是我的世界
作者简介
张艺兴,艺名LAY,1991年10月7日出生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歌手,男子组合EXO/EXO-M中国籍成员。
2005年张艺兴参加湖南经视《明星学院》比赛获得总决赛季军。2012年4月张艺兴以SM公司新组合EXO和其子队EXO-M中国成员身份正式出道,公开艺名为LAY。
队内为主领舞、副主唱和乐器担当。
2014年6月张艺兴以个人名义进行国内主持活动和综艺。
2015年3月张艺兴正式成立个人工作室。
目录
序言
一颗站着的心的模样 1
立春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7
你最早的记忆是什么时候
雨水 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 23
不行,你赶快唱,你唱歌我们时间最容易打发的咯
惊蛰 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33
那些很重要的东西,它第一次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是抗拒的
春分 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43
如果我又进的话,怎么办?我爸干脆地说,言而有信
清明 桐始华、鼠化为鴽、虹始见 53
第一个意识到的是:我得学了
谷雨 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63
我的两任钢琴老师一共上了四堂课就不教了
立夏 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69
陌生的环境总是那么大,因为你会被每一颗灰尘绊住
小满 苦菜秀、靡草死、麦秋至 85
学会礼仪,其实是去学会看到别人,尊重别人
芒种 螳螂生、鹏始鸣、反舌无声 97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已经开始走上自己的路了
夏至 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111
那种等待的感觉太不好了
小暑 温风至、蟋蟀居宇、鹰始鸷 121
我不知道努力是什么颜色
大暑 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129
当时特别慌,怕
立秋 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 135
唯一记得的是,舞台非常大,还有自己很紧张
处暑 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145
我希望自己可以像跑长跑比赛一样,跑得长久一点
白露 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151
不管怎么样,我都喜欢你
秋分 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 157
我没改变过自己的内心,从来没有改变过
寒露 鸿雁来宾、雀入水为蛤、菊有黄华 167
喜欢是可以变的,但是爱是不会变的
霜降 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179
在RPG角色扮演游戏里,我的最好成绩打到了全服第二
立冬 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185
它最初的名字叫《EXO2014》
小雪 虹藏不见、天气上升、闭塞成冬 201
让自己可以成为“四分之四”的张艺兴
大雪 鹃鸥不鸣、虎始交、荔挺出 205
我能做的只是坚持自己的选择
冬至 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213
明明有大好前程,非要独自流浪
小寒 雁北乡、鹊始巢、雉始雊 221
对自己的认可是在一次一次上台之后慢慢建立起来的
大寒 鸡始乳、征鸟厉疾、水泽腹坚 233
我的对手只有我自己
精彩书摘
当我们没有了自己的态度,没有了自己的想法,才需要借由哗众取宠的方式来争取他人的认同。
我到了必须要打破自己的时刻了,找回自己,需要战斗。从来没有天分,只有努力。
陌生的环境总是那么大,因为你会被每一颗灰尘绊住。
努力是因为什么?是因为害怕,害怕不知道怎么面对未来,所以要多做准备。
所有人只能帮助那个想要成长的你。没有人会求着你去成长,因为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有人问我在韩国那两年的生活是什么颜色?我想了很久,是没有颜色的,我不知道努力是什么颜色。
我现在是从零开始,从新开始,我希望自己可以像跑长跑比赛一样,跑得长久一点,不要那么急,慢慢来。
因为被这样爱着,所以就算最后只剩一位粉丝,我也要为这一份沉甸甸的爱而唱下去。
我希望在张艺兴的词曲里能够有张艺兴独特的味道,能够有感动人的力量。
我的对手只有我自己,所有的比赛,都是自己和自己的比赛。
……
前言/序言
序言:一颗站着的心的模样
写这本书的时候,总是会想到在韩国练习的几年,有时候记忆里出现的是空旷的地下练习室,有时候想起的是深夜突然惊醒后不知所措的自己……
奇怪的是想起这些,不是因为那些日子辛苦,而是在走过这么几年之后,我发现是那一个个的夜晚支撑着我现在的生活。
有一个烙印在脑海的画面,第一次站在出道的舞台上的时候,所有人看见我笑得多轻松,舞跳得多么自信,但我自己知道当时内心满满都是想要逃离的抗拒。舞台那么大,掌声那么响,当我的名字响起来的那一个刹那,当我的双腿迈上去的那一个瞬间,我内心深处在表面的兴奋之外,膨胀在脑子里的全部都是疑问句:刚刚的走位有没有错?我的表现及格了吗?待会儿一定不要说错话,刚刚是不是反应慢了半拍?我们会被认可吗?未来会好吗?
我记得自己小心地掩饰着这种不知所措,把自己放到队友堆里,安慰自己:“还好我们人多!”
是否真正属于这个舞台,我对自己还抱有很深很深的忐忑。但歌还是要唱下去,舞还是要跳下去……在脑子一片空白无法思考的时候,完全是凭借着练习时身体的记忆撑完了全场。还好后来回头去看出道录像的时候,不是担心中的样子。
在这个瞬间,我才懂得那些纠结到每一个角度都必须一致的强迫症般的千百次练习,为的就是在这样的脑子抵不上用处,只有身体记得的时刻。我的身体站上去了,但我的心并没有立上去。因此,那时让我有勇气面对所有的声音和灯光的,只是来自身体的记忆。
所以忘不掉在韩国练习的几年,是因为我的身体一直在提醒我。那几年,身体不停地被驱使、被舞动、被迫完成心里的念头,一次次做出心里的样子。有一次跟老妈视频,当时还在地下练习室,我对着视频把衣服一拧,哗地一下,满是汗水落在地上。然后我说了一句话,“妈,我真的努力了,如果没有出道,你不要怪我!”
后来才反应过来当时为什么会说出这句话,那是一种藏得很深的感觉,连自己都瞒过了。对我而言,所有的付出都应该有一个结果,努力的意义就是希望看到一个更好的自己,我也会害怕自己的付出看不到希望。而那个时候,我只能用尽力气按住心底的不安,做出懂事的样子,因为那时候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经历这么辛苦的一切。
努力并不一定会达到目的,但努力一定会有一个努力的结果,无论结果怎么样,和不努力肯定是不一样的。没有人可以决定自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但那些积累在身体上的感觉,决定了当你可以站起来的那一刻,你会是怎样的站立姿势,也决定了你未来站立的地方!
有时候会听见大家说我有天分,其实我真的觉得自己没有天分。梦想这个词很奇怪,以梦开头,却是要在现实里完成一切。当然不是真的做梦,因为有人曾经告诉我,梦,其实是一个人的心的样子。站在舞台上让别人看见,其实是要让大家看见一颗心的样子,看见梦想。
若见我身时,如见我心,那样我觉得自己会飞起来吧!我常常看见在我心里面有一条龙,会保护我,所以一定也能带我飞。
书名叫做《而立》,是因为孔子说三十而立,也是源于身边工作室的小秘书们怂恿说,算是自己对自己的一个小总结吧。只是24岁,跟而立还差了整整六年,我当然会想,这真的合适吗?
后来想明白了,这本书是我在往后看,看我走过来的痕迹。往后看的意义,当然是为了更好地向前飞,飞向那个叫做而立的三十岁。所以请看书的大家包涵谅解,在24岁当口的我冒昧地写下了这些。
我尽力地去向后看,然后用最大胆的心,向前飞!
我希望自己未来还可以站上一个又一个的舞台。站上去,站实了,把心立起来。然后才能谈得上让人看到,实现自己,再进一步能够帮助别人。我希望自己永远记得那些坚持和努力留在身体里的感觉,是这些力量,塑造出了我现在的样子。
所立之处,决定了看到什么样的风景,承受什么样的责任,展现什么样的自我,活出什么样的未来。
站立着的心,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
好的,这是一份基于您提供的书名“而立·24”所创作的、不包含该书任何具体内容的、详细且自然的图书简介,旨在描述一个可能与之同名或主题相关的虚构作品。 --- 图书名称:【未定,或与“而立·24”意象相关联的作品】 图书简介: 第一部分:时代的侧影与个体的坐标 这是一部关于“跨越”与“重塑”的群像小说,它以时间为经,以选择为纬,织就了一幅复杂而细腻的现代社会图景。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转折点——那个被社会学家定义为“而立”的门槛,与大众文化中被赋予了无数期望的数字“24”所交织的微妙时刻。 小说并未直接聚焦于任何一个被预设好的“成功”模板,而是深入挖掘了在三十岁上下浮沉的那些灵魂的内心深处。他们不再是初出茅庐的莽撞青年,却也尚未完全卸下青春的铠甲,正处于一个必须回答“我是谁,我要去往何方”的关键路口。 核心人物是一组错综复杂的人物群像:有在快速迭代的科技浪潮中,试图用代码重写人生轨迹的程序员;有在传统行业坚守,却面临着被时代抛弃的焦虑的中层管理者;有在家庭与自我价值实现之间拉扯的女性,她们的“而立”不仅意味着经济上的独立,更关乎精神领地的开辟;还有那些在虚拟与现实的夹缝中寻找真实连接的数字原住民。 叙事手法上,作者采用了一种近乎纪录片的观察视角,穿插着大量内心独白和环境细节的描摹。城市作为一种无声的参与者,其高耸的玻璃幕墙、永不停歇的地铁噪音、深夜亮着灯的写字楼,都成为了人物心理状态的隐喻。这些外部环境的压迫感,与人物试图在个人价值与社会期待之间找到平衡点的挣扎,构成了全书张力最强烈的底色。 第二部分:关于“三十而立”的哲学拷问 “而立”并非一个终点,而更像一个需要重新校准的罗盘。本书的价值在于对这一传统概念进行了深度的解构和重构。它探讨的不是如何“立足”,而是“立”的本质是什么?是拥有稳定的收入?是构建稳固的家庭?还是拥有不被外界干扰的内心秩序? 书中多处穿插着关于时间价值和效率哲学的思辨。面对“时间就是金钱”的口号,主人公们如何分配他们的精力?他们是否为了追求短暂的“成就感”而错失了生命中更深层次的联结?小说冷静地剖析了“内卷”文化对个体创造力的侵蚀,以及人们如何试图在被量化的标准中,为自己争取一丝“非标准化”的生存空间。 故事线索之一围绕着一种“数字遗产”的构建展开。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努力留下些什么——无论是社交媒体上的足迹,还是专业领域内的突破。但当这一切被归零的可能性摆在眼前时,什么才是真正不可磨灭的“立”?这使得故事在现代背景下,增添了一层关于存在主义的探讨。 第三部分:情感的韧性与关系的张力 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最脆弱也最坚韧的部分。本书没有落入俗套的爱情故事框架,而是细致描摹了友谊在压力下的变质与升华,亲情在代沟中的重新理解。 有一对曾经的死党,因不同的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在“三十”这个节点上产生了深刻的理解隔阂。他们必须重新学习如何倾听对方,而非仅仅表达自己的立场。这种关系的修复过程,比任何职业上的晋升都显得更为艰难和有意义。 同时,小说也刻画了关于“身份认同”的困境。当一个人被社会赋予了某种标签(比如“创业者”、“母亲”、“高管”)之后,他们如何从标签中挣脱出来,找回那个最本真的自我?这种身份的撕裂与整合,是贯穿全书的情感主线。作者擅长通过细腻的对话和肢体语言,揭示那些被言语掩盖的真实渴望和恐惧。 第四部分:在喧嚣中寻求的静默 全书的色调是写实的,带着都市特有的冷峻和清醒,但作者并未将之导向彻底的虚无。在主人公们经历了一系列的冲击、失望和自我审视后,他们最终开始明白,真正的“而立”可能并非来自外部的认可,而是一种内在的接纳——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世界的复杂性。 结尾并非提供了一个标准答案,而是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可能性。主人公们或许没有解决所有问题,但他们找到了在不确定的未来中继续前行的勇气和新的平衡点。这种平衡不是静止的,而是如同潮汐般,在进退之间维持着一种动态的生命力。 这部作品是对一代人精神状态的深度扫描,它以其扎实的社会观察、丰满的人物塑造和对现代性焦虑的敏锐捕捉,为读者提供了一面清醒的镜子,引发人们对自己“而立”时刻的深刻反思。它适合所有正在或即将面对人生重要转折点的读者,共同探讨如何在喧嚣中,为自己建立一方坚实的精神领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