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唐宋金元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科学文化发展迅猛,中医药学也同时得到巨大的发展。在继承古代医学成就的基础上,学术争鸣,新的学派不断涌现,使中医药学特别是在方剂学及临床各科都有长足的发展,为后世中医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录
医学启源
珍珠囊
脏腑标本药式
张元素医学学术思想研究
张元素医著研究论文题录
精彩书摘
《张元素医学全书》:
(五)目疾
目疾暴发赤肿,羌活、防风、柴胡、香白芷、升麻、二制黄芩、黄连、甘草。白睛红,白豆蔻;少许,则当归为主。去翳,谷精花、蝉蜕、瞿麦、秦皮洗。养目血,菊花。明目,蕤仁、蜀椒、龙脑。凡眼暴发赤肿,以防风、黄芩为君以泻火;和血为佐,黄连、当归是也;兼以各经药引之。凡目昏暗,以熟地黄、当归根为君,以羌活、防风、甘菊花、甘草之类为佐。
(六)泻痢水泄
凡痢疾腹痛,以白芍药、甘草为君,当归、白术为佐,见血先后,分三焦热论。凡泻痢小便白,不涩为寒,赤涩为热也。又法日:完谷不化,而色不变,吐利腥秽,澄澈清冷,小便清白不涩,身凉不渴,脉细而微者,寒证也。谷虽不化,而色变非白,烦渴,小便赤黄而或涩者,热证也。凡谷消化,无问他证及色变,便为热也。寒泄而谷消化者,未之有也。泻痢,白术、甘草;水泻,米谷不化,防风;伤食微加大黄;腹胀,厚朴;渴者,白茯苓;腹痛,白芍药、甘草为主;冬月,白芍药一半,白术一半,夏月,制黄芩。先见脓血,后见大便者,黄柏为君,地榆佐之;脓血相杂而下者,制大黄;先大便而后脓血者,黄芩二制,皆以当归根梢,详其上下而用之;腹不痛,白芍药半之。身体困倦,目不欲开,口不欲言,黄芪、人参;沉重者.制苍术。不思饮食者,木香、霍香叶。里急,大黄、芒硝、甘草下之。后重者,木香、霍香、槟榔和之。
(七)中风
手足不遂者,中腑也,病在表也,当先发汗,羌活、防风、升麻、柴胡、甘草各二钱,作一服,取发汗,然后行经养血,当归、秦艽、甘草、独活各一两,行经者,随经用之。
耳聋目瞀及口偏,邪中脏也,病在里也,当先疏大便,然后行经。白芷、柴胡、防风、独活各一两,又川芎半两,薄荷半两。
上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温酒下,茶清亦可。
(八)破伤风
脉浮在表,当汗之;脉沉在里,当下之。背后搐者,羌活、防风、独活、甘草。向前搐者,升麻、白芷、防风、独活、甘草。两傍搐者,柴胡、防风、甘草;右搐者,白芷加之。
(九)破伤中风法
经日:凡疮热甚郁结,而荣卫不得宣通,故多发白痂,是时疮口闭塞,气不通泄,热甚则生风也。《治法》日:破伤中风,风热燥甚,怫郁在表,而里气尚平者,善伸数欠,筋脉拘急,或时恶寒而搐,脉浮数而弦者,以辛热治风之药,开冲结滞,荣卫宣通而愈也。凡用辛热之药,或以寒凉之药佐之尤妙,免致药不中病,而风转甚。若破伤中风,表不已,而渐入于里,则病势转甚;若里未太甚,而脉在肌肉者,宜以退风热、开结滞之寒药调之。或以微加治风辛热药,亦得以意消息,不可妄也。至宝丹亦凉药也。如热甚于里,以大承气汤下之。
(十)疮疡
苦寒为君:黄芩、黄柏、黄连、知母、生地黄酒洗。甘温为佐:黄芪、人参、甘草。大辛解结为臣:连翘、当归、藁本。辛温活血去瘀:当归梢、苏木、红花、牡丹皮。脉浮者为在表,宜行经:黄连、黄芩、连翘、当归、人参、木香、槟榔、黄柏、泽泻。在腰以上至头者,枳壳仍作引药,引至疮所。出毒消肿:鼠粘子。排脓:肉桂。人心引血化经汗而不溃,伤皮:王瓜根、三棱、莪术、黄药子。痛甚:芩、连、柏、知母。脉沉者在里,当疏利脏腑,利后,用前药中加大黄,取利为度,随虚实定分两。痛者,止以当归、黄芪止之。
……
前言/序言
张元素医学全书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