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由宋学入手,阐明王学之所由来。
2.梳理王学之来龙去脉
3.专门讨论了阳明晚年之思想与王学的流传
4.附有阳明年谱
内容简介
宋明六百年理学至王学而达到顶点,王学的价值和地位,是宋明理学中尤为重要的内容。钱穆先生把王学置于理学发展史中加以考察,勾勒王学之大纲与流变,指出阳明思想的价值在于他以一种全新方式解决宋儒留下的“万物一体”和“变化气质”问题,贡献了独特的“良知”理论。
作者简介
钱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宾四, 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10月,钱穆先生移居台北,被选为中研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目录
序
一、宋学里面留下的几个问题
二、 明学的一般趋向和在王学以前及同时几个有关系的学者
三、阳明成学前的一番经历
四、王学的三变
五、王学大纲
六、阳明的晚年思想
七、王学的流传
八、阳明年谱
精彩书摘
一、阳明与宋学
此番问答全是说的心上功夫,要荡涤扫除,要无染着,无偏倚,要此心廓然,毫无留滞;这些话,本也是北宋以来相传“变化气质”的真功夫,也可说是宋明理学的真血脉。
可见阳明只是宋学传统里一个克家的肖子,并不曾变换了祖宗的家风。若非从此功夫出头,便认不得真良知,了解不得真阳明,也配不上讲究理学的真意义。
二、阳明说“敬”
敬是一种心理的态度,或说是活动。若从反面说,则是中心没事,是心无所系,是心底里无潜隐,无躲闪;若从正面说,则是循理,是敬。人心有所系便是私,能循理便是公。
照此说来,敬字工夫,也不过要我们“去人欲,存天理”,泯化小我,还归大我,达到变化气质的理想。
三、王学大纲
讲及王学,最先便联想到“良知”,“良知”到底是一件什么东西呢?《传习录》上说:
知善知恶是良知。
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
……
前言/序言
讲理学最忌的是搬弄几个性理上的字面,作训诂条理的工夫,却全不得其人精神之所在。次之则争道统,立门户。尤其是讲王学,上述的伎俩,更是使不得。王学虽说是简易直捷,他的简易直捷,还从深细曲折处来。这是一本四五万字的小册子,若要把王学的深细曲折处一一剖示,自所不能;但王学之真着精神处,亦已扼要地显露。读者须脱弃训诂和条理的眼光,直透大义,反向自心,则自无不豁然解悟。为要指点争道统、闹门户的无聊,在起首增了两章,在结梢又添了一章,讲及北宋以下理学诸儒的努力和见地,直到阳明末后,以及清儒。虽则粗略已极,对于王学真切的认识上,决非无补。至于阳明一生事业,因本书体裁所限,不得不格外地从略。在第三、第四和第八章里,虽也叙到个大概,到底有不完不备之嫌。阳明讲学,偏重实行,事上磨练,是其着精神处。讲王学的人,自然不可不深切注意于阳明一生的事业。读者能把《阳明全书》里详细的《年谱》和近人余重燿的《阳明先生传纂》仔细
一读,庶无缺憾。本书所引各家原文,均据黄氏父子两学案;别有称举,则随条附注,此不备列。著者在人事纷拿之际,草促成书,未能精心结撰。本所欲言,十不得一,而气脉文理亦先后有殊。此则深所自疚。其纰缪处,以待大雅之教正。
中华民国十九年三月无锡钱穆识
钱穆先生著作系列(简体精装版):阳明学述要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