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新论:当代论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民主新论:当代论争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美] 乔万尼·萨托利 著,冯克利,阎克文 译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4-27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30135
版次:1
商品编码:11745022
品牌:世纪文景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00
字数:2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民主新论:当代论争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相关图书



民主新论:当代论争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民主新论:当代论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我们生活在民主观混乱的时代,错误的民主观将导致民主的错误
  当代清澈犀利的民主理论著作。

内容简介

  《民主新论:当代论争》是美国当代著名政治思想家萨托利耗费十年心血撰写而成的经典之作,一经问世便得到了广泛赞誉。学术界盛赞萨托利在民主学说上“堪称我们时代较为强大的头脑”,“他的论证没有真正的对手”。该书至今仍是民主理论研究的著作。萨托利希望以西方传统政治理论为基础,恢复其所谓的“主流民主学说”。
  在上卷“当代论争”中,萨托利回顾了当代重要的民主理论,并以清晰的思路彻底检视了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由此综合而成他向读者提出的所谓一种新的主流观点,其犀利的论说与敏捷的思维巧妙地穿梭于不同的思想派别之间。本书大的魅力在于,萨托利认为,规范性(理想的)理论与描述性(现实的)理论必须被结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在民主可能的理论中行之有效。这部博识之作的清晰和生动,对于大学本科生而言,非常具有可读性。

作者简介

  乔万尼·萨托利(Giovanni Sartori, 1924— ),当代著名政治思想家。1924年出生于佛罗伦萨,1946年取得佛罗伦萨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即留校任教。1976年接任阿尔蒙德的职位任斯坦福大学专职教授,后任哥伦比亚大学阿尔伯特-史维泽人文科学讲座教授。研究领域广及民主理论、政党制度、宪政制度、治学方法等方面。除《民主新论》之外,其他代表作包括:Democratic Theory (1962),Tower of Babel (1975),Parties and Party Systems (1976) ,Social Science Concepts(1984),Comparative Constitutional Engineering(1997)等。

  冯克利,1955年生,山东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翻译家,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思想史。著有《尤利西斯的自缚:政治思想笔记》;译著包括勒旁《乌合之众》,哈耶克《致命的自负》,伯林《反潮流》,霍布斯《论公民》,施米特《政治的浪漫派》,德沃金《至上的美德》,布坎南《立宪经济学》,傅高义《邓小平时代》等。

  阎克文,1956年生,曾任职于新华社,现为自由撰稿人。重要译著包括马基雅维里《君主论》,史蒂文·卢克斯《个人主义》,玛丽安妮·韦伯《韦伯传》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为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及《经济与社会》。

精彩书评

  ★每个真正对民主理论感兴趣的人都会欢迎《民主新论》一书的问世。之前的《民主理论》对我们在当下理解民主理论作出了强有力的、至关重要的杰出贡献。在这部修订的新作中,萨托利将晚近的讨论恰到好处地容纳其中,但他并没有犯下将一部已然杰出的著作过度重写的错误。我期待它会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对读者保持清新与活力。
  ——罗伯特·达尔(Robert A. Dahl Yale University)

  ★这样的分析就是萨托利真正的强项。事实上,我认为在这个领域,他没有真正的对手。这部极具感染力的作品就出自我们这个时代实力较为强大的理论头脑。
  ——利日法特(Arend Lijphar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萨托利对自己的经典著作作了精彩的修订,重新检视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民主理论,并对其中的突出议题进行了机敏且细致的考察,由此综合提出了自己所谓“一种新的主流观点”的理论。他那尖锐犀利且抽丝剥茧的论证,巧妙地出入于各种竞争性的思想派别之间。本书强大之处就在于,萨托利论证了在一种民主可能的理论中,“描述性理论”与“规范性理论”必须被结合为一体才是正当的。这部博学多识的著作以其清晰性和惊人的力量必可成为大学本科生的入门佳作。
  ——威廉·布卢姆(William T. Bluhm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这是一部对政治学研究有重要贡献的杰作,可以说是“二战”以来关于民主较为重要的理论分析。作者以尖锐的妙语和讽刺感出色地营造出一种写作风格,清晰的洞察不时闪现。就学术书准而言,这样一位对政治科学的实证结果与政治哲学的经典文献同样熟稔的作者实属罕见,他将哲学分析与历史视角完美地结合起来。
  ——塞缪尔·芬纳(S. E. Finer University of Oxford)

  ★《民主新论》像手术刀一样犀利,它的锋刃之下,没有一点含糊的东西。
  ——吴稼祥

  ★至少就我所知,在目前的汉语文献中,还没有哪本讨论民主的书像它那样,对民主这一概念作了如此细致的研磨。
  萨托利站在西方古典自由主义的立场上,在坚信民主价值的同时……深知现代自由主义民主在某些文化和意识形态区域所处的劣势。
  ——冯克利

  ★萨托利的《民主新论》从梳理“民主”一词的历史脉络着手,开始了一场动人心魄的理论跋涉。……抽丝剥茧似的严密论证,使人可以合乎逻辑地认为,这是自由主义的民主,是现代民主的确切含义和实际经验,也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这个折磨了人类数千年的政治问题,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民主的普适价值不可能仅限于“民主”这个词语,便实属必然。
  ——阎克文

  ★欣赏萨托利《民主理论》的人会更加喜欢这个经过大幅度扩充和修订的版本。本书思路清晰,充满激情,对当下关于民主之本质和未来的讨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Terence Ball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民主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关于民主为何的讨论。在本书中,萨托利概览了古典与当代的各类议题。所有政治学系的学生都会发现,他的论证非常具有挑战性,无论你是否同意他的结论。
  ——Jean Bethke Eishtain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一次将重塑未来多年讨论的宏伟整合。无论对于研究还是教学,其价值都绝对不可估量。
  ——Richard E. Flathma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这是一部全面、系统且训练有素的著作,值得所有对民主理论感兴趣的学者重视。
  ——James S. Fishkin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就像在《民主理论》中一样,萨托利再一次为政治理论中思路缜密、结构严谨的论证确立了标准。你或许不会始终喜欢他的结论,但是你很难找到逻辑上的一丁点儿破绽。他关于“少数原则限制下的多数统治”的探讨本身就值回票价。
  ——Jennifer L. Hochschild Princeton University

  ★1976年萨托利出版了《政党与政党制度》,是有史以来较为丰富且具创造力的政治党派比较研究。如今的这部《民主新论》堪称当代关于民主理论具思想深度的全方位研究。
  ——Everett Caril Ladd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目录

中译本第三版译者说明
中译本第二版译者说明
译者说明
序言
上卷 当代论争
1. 民主能确有所指吗?
1.1 民主观混乱的时代
1.2 描述和规定
1.3 政治民主和其他民主
1.4 概述
1.5 关于理论的附言
2. 词源学的民主
2.1 人民的含义
2.2 群众社会中的人民
2.3 人民的权力与对人民的权力
2.4 有限多数原则
2.5 林肯的公式
3. 政治现实主义的局限
3.1 何谓纯政治?
3.2 战争式政治与和平的政治
3.3 克罗齐的事实与价值
3.4 莫斯卡、帕累托和米凯尔斯
3.5 现实主义与理性主义
3.6 理性主义民主与经验主义民主
4. 至善论与乌托邦
4.1 对价值论的误解
4.2 对神话和乌托邦的再认识
4.3 自治与政治上的不可能之事
4.4 理想的作用
4.5 最大化、相反的危险和相反的结局
4.6 革命的神话
4.7 理想与证据
5. 被统治的民主与统治的民主
5.1 舆论与民意的统治
5.2 共识问题
5.3 舆论的形成
5.4 公众舆论的独立性和非独立性
5.5 选举式民主
5.6 参与式民主
5.7 公决式民主和知识
5.8 统治与不可统治
6. 纵向民主
6.1 多数原则与少数统治
6.2 多数专制
6.3 选举、择优及择劣
6.4 少数与精英
6.5 少数统治:从莫斯卡到达尔
6.6 寡头统治的铁律
6.7 竞争式民主论
6.8 对反精英论再评价
6.9 多头统治的规范性定义
7. 民主不是什么
7.1 对应词、反义词与强度问题
7.2 威权主义、权威与权力
7.3 总体国家、民主和绝对统治
7.4 极权主义
7.5 独裁和一人独裁
8. 决策民主论
8.1 政治决策的性质
8.2 外部风险与决策成本
8.3 决策结果和决策背景
8.4 偏好强度和多数原则
8.5 委员会和全体一致
8.6 委员会、参与和民主分配
8.7 合作式民主
8.8 关于理想主义代价的附言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精彩书摘

  1.1 民主观混乱的时代
  在民主制度的诸条件中,至少可以想到的一个是,错误的民主观导致民主的错误。我以此作为撰写本书的充分理由。
  当然,民主这个概念注定会产生混乱和歧义。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首先是因为民主在今天是一种文明的名称,或更准确地说,是西方文明的政治产物(到目前为止)。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可以同一个主要作家——马克思——联系起来,可以从马克思思想的演化、丰富和否定加以评估。民主则不服从单一的论说。鹤立鸡群、唯一重要的民主论学者是不存在的。民主理论是由远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来的一个论说主流形成的。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这一主流确实为“民主”提供了基本特征。在此之前,人们的头脑中很少怀疑,法西斯政体和共产党政体不属于民主制度,民主是存在于西方或是受西方启发的制度。但是到了 1940年代末,有人断言,“在世界史上,第一次没有任何理论是作为反民主的理论提出。在谴责反民主的行为或态度时,经常是针对别人,实干的政治家和政治理论家一致强调他们所捍卫的制度和鼓吹的理论的民主性质。”
  对此我们该如何看待?乖巧的想法是,“承认民主是政治或社会组织的最高形式,标志着在现代社会和政治制度的最高目标上取得了基本一致。”但事实不过是并将仍然是,民主变成了一个广受赞誉的字眼。因此,我们所尊敬的那些字眼是令人迷惑的:nomina numina——名称内含着天意。不过我们必须清楚,民主不能被仅仅归结为一个使人上当的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里,很难说我们目睹了一种温暖人心的共同理想的形态。相反,我们所看到的,是语言和意识形态的歪曲在空前加剧,它的结果使人感到莫大的困惑。奥维尔(G. Orwell)恰当地描述了这种状况:“民主之类的词语不仅没有公认的定义,甚至建立这种定义的努力也遭到各方的抵抗……任何政体的捍卫者都声称他所捍卫的是民主政体,深恐一旦民主跟任何一种意义挂钩,便有可能使他们无法再去利用它。”民主还是有敌人的,不过它现在以自己的名义或挂着自己的招牌避开了敌人。
  敌人姑且不去说它,事实是,在过去几十年里,我们已逐渐失去了民主的主流理论。这一变化的部分原因是民主概念的包容性。如果人人自称民主派,民主越是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我们就越有可能因为众说纷纭而彻底陷入概念混乱。一些强大的思潮也对民主理论的主流起着强大的破坏作用,其中首推这样一种学说,它认为词语仅仅是约定,一切定义说到底都是任意的,因此可以由我们任意规定。这种学说无论有什么美妙之处——我将在下文讨论这一点——其消极意义和后果都是不言自明的:如果词语从根本上说可以任由我们赋予意义,我们便只能向巴别塔前进了。这时博得喝彩的将是一个充满语言巫士的危如累卵的社会,他们靠耍弄语言和意义的把戏,不但衣食无虞,而且颇孚众望。
  另一个对民主理论产生消极影响的思潮是价值中立之争。价值中立(Wertfreiheit)有三种不同的表现。首先是一种温和的观点,其基本含义是“价值公平”,要求把评价和描述一分为二。其次是极端的价值中立说,力求做到真正的“价值真空”,它要求一套消过毒的词汇,一套把褒贬、善恶之词统统清洗掉的词汇。由于价值真空的设想难以贯彻,实际出现的便是“价值回避”——第三种价值中立观,其特点是躲避价值或惧怕价值。在这种观点里,价值没有被清除,而是被转入地下,成了不明言的偷偷摸摸的价值。当1960年代价值中立备受攻击之时,其矛头不是实际指向这第三种观点,便是以它来证明攻击的正确。此类攻击包含两条重要的指责:(1)所谓价值中立的政治科学变成了毫无意义的东西;(2)遮盖价值难免带来保守的、维护现状的偏见。后一条指责未必有效。偷偷摸摸的价值像公开的价值一样起作用(虽然效果不同)。一个美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价值信仰无论明言与否,都不会对美国的制度有利。反过来说,一个俄国的自由派(不管他多么秘密)也不会支持苏联的现状。当不明言的价值是协调的(同其在现实世界的所指相协调)价值时,它就起“保守作用”,反之则起“破坏作用”。前一条指责则能够成立。惧怕价值或躲避价值,当然会——与其他因素一起——导致政治科学失去意义。
  不过,我对价值中立的不满有所不同。请记住,我这里所关心的是“理论”,尤其是民主理论。就此而言,价值中立一般是从第一种观点来理解的,即要求把评价与描述分开。这很不错,但现在的中心问题是,一旦把评价和描述分开,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而且我还要补充说,它们之间怎样相互作用。所以我的不满是,有关价值中立的争论大大忽略了这一关键问题。价值中立实际带来的是过分的价值回避。这难免会受到报复,带来过分的价值负担。于是民主理论从过分的描述主义滑向过分的价值鼓吹。
  即使有可能未被察觉,但事实上削弱了主流民主理论的第三种思潮,是行为主义信条。行为主义路线已产生了一种民主的“经验理论”,它当然是一项极重要的新收获。然而这一发展带来了一些有待于适当评价的问题。首先是经验理论和非经验理论之间的分界问题。在“规范主义”中,在对非规范理论(它是经验理论)和规范理论(它不是经验理论)的区别中,可以找到这一分界。但这一划分从一开始就混淆了两种十分不同的规范,即“技术规范”——它是用于目的的手段,主要是一种工具理性(Zweckrationalit?t)——和“价值规范” (Wertrationalit?t,价值理性)。如果把这两种规范都从经验理论中清除出去,该理论将会变得十分贫乏和浅薄。此外,规范理论一般都为自己选择价值规范而忽视技术规范。由于民主理论若干世纪以来一直作着不懈的努力,要使价值规范与技术规范相配合,因此现在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是:过去的一切全做错了吗?或者说,我们在确定分界线上搞错了吗?
  第二个问题是,民主的主流理论同民主的经验理论有什么关系。显然,后者以某种方式“检验”前者。这并不是说一切经验理论都是为了用来评价事实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同理论相符。经验理论还可以用于其他的目的,但当它们像最常见的那样用于检验的目的时,我们却表现不佳。民主理论本身是一种宏观理论,它大大依靠普遍的通则。相反,滋养着民主的经验理论的研究所提供的是微观证据,这意味着这种证据对于它打算验证的通则来说太小了。那么要有多少微观证据才能证实或驳倒一个宏观理论呢?更麻烦的是,经验证据是由操作性定义产生的,这些定义中有许多仅仅是对其理论原形的苍白反映。就拿民主以共识为基础或受(人民的)同意支配这一通则为例,许多围绕这一问题收集的证据似乎趋于否定共识理论。但是受到检验的这种(按操作要求定义的)共识与理论建构是不同的。可以说,使宏观理论同微观证据做到相互配合并不是个容易解决的问题。同时应当认识到,民主理论正受到一种常常是错误的反面证据的削弱,这种证据并不真能检验它打算检验的东西。
  可见,我们目前的困境可以用许多原因来解释。伯特兰·德·儒弗内(B. de Jouvenel)在1945年就曾指出,“关于民主的讨论,无论支持的还是反对的论证,都没有什么思想价值,因为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在讨论什么。”他这话在当时有些夸张,但他对民主在变成一个可爱的词,或我们也可以说,变成一个垃圾箱之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已经有所察觉。虽然许多思想潮流和气氛削弱了民主的主流话语,不过根据我的诊断,削弱的主要因素是政治学词汇的解体。在1940年代以前,人们一向知道什么是民主,并且喜欢它或反对它,而后来我们虽都声称喜欢民主,却不再知道(理解、一致同意)什么是民主了。于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以民主观混乱为特色的时代里。“民主”获得若干意义我们尚可容忍,但它若是可以无所不指,那就太过分了。
  ……

前言/序言

  我们的观念是我们的眼镜。——阿兰
  大约25年前,我出过一本论述民主的书,它的美国译本的书名是《民主论》 (Democratic Theory)。这本书很走运,至今仍在一些国家印行。那么我为何再写一本论述同一主题的书呢?有关民主的理论建设已使它大为改观了吗?具体地说,这期间已经出现了“新的”民主理论吗?在1960和1970年代,有相当多的学者有过这类说法。尽管这些说法经不起推敲,却为一次旧地重游提供了充足的理由。为了考察目前的民主理论同1950年代的理论有什么关系,本书大量吸收了先前那本书的内容,不过吸收的部分已几乎全部重写。为什么?我想,一个人作出变化,是为了回应变化,譬如我这里就要说到的那些变化。
  首先,政治学词汇已发生了广泛的变化。学者们随兴所致地设计他们的概念已达到空前的程度,这一发展又由于那种认为语言的含义可以随意规定的勇敢的新思想而取得了正当性。果真如此的话,我们便都有资格享受一种新的自由,可以随意规定语言的意义。这一勇敢的新思想显然没有对硬科学产生什么影响,但对软知识领域,尤其是政治理论词汇,却产生了重大的破坏作用。在这里,单凭词语操作就可以创造出各种新理论。事实上,像自由、权威、压迫、暴力、强制、宽容以及其他许多关键术语,对于相当多的公众来说,已不再表达政治理论长期以来所表达的问题。我们还能进行可以理解的交流吗?我们还能传播和积累知识吗?我当然希望能,但无所作为是不行的。
  另一个并非不相关的变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直到1950年代之前,大量的文献论述的是“民主”,而不是“资本主义民主”,可是,如今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非马克思主义者,都在理所当然地谈论资本主义民主。这是个十分重大的变化。资本主义民主是一种政治经济制度。当然,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它是设计成政治上层建筑的一种经济制度。在强调资本主义民主时,作为政治制度的单纯的民主,不管是否还能得到公平而充分的发言机会(我本人对此表示怀疑),接受它确实要附带一些固有的重要前提。对马克思主义者引起的另一个变化同样可以这样说,即目前得到普遍同意的说法:“民主意识形态”不仅是民主价值信仰的设定者,而且是其理论的设定者。当然,非马克思主义者是从中性的、无恶意的意义上使用“意识形态”一词的,但即使这样,承认“一切都是意识形态”却绝不是在对无关紧要的结论作出无关痛痒的让步。
  第三种变化涉及另一个方面。当“对否定的崇拜”在1960年代中期盛行于教育机构时,行为主义革命也赢得了胜利。结果民主理论大大地变成了经验理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这都是十分重要的补充,但时机不好,因为经验的民主论抵挡不住法兰克福学派及其遍布各地的后代神采飞扬的哲学理论建树。也就是说,经验理论不是并且也没打算成为辩论的理论。于是,对民主的辩论越热烈——受到挑剔、争论和检验——民主的经验理论就越是无话可说。十年得势的不是行为主义者,而是校园革命。因此我们主要是得到了一个在建构上热情有余而知识不足的民主理论——辩论性的理论。
  当我们好不容易熬到1980年代,问题就成了:主流的民主理论还存在吗?我想是不存在了。有点令人奇怪的是,它的解体是由十年否定和随后的十年技术化的共同作用造成的。继1960年代那些失之简单、热情投入而又怒不可遏的文献之后的,是长于卖弄技巧的复杂的文献。大量 民主新论:当代论争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民主新论:当代论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确实,在与江南等非学术圈的朋友交往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他们读书思考的热忱。这种热忱表明当今不少中国人有文化寻根的需求,想要了解在思想史的坐标上自己是从哪里来,现在处于什么位置。恰好,我们在这一领域耕耘了二十年。讨论后商定先讲中国思想史,从先秦讲到20世纪末的改革开放,分为十讲。自1993年《开放中的变迁》出版后,我们转入中国思想史研究,2000年出版了《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作为《超稳定结构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变》第一卷,该书从中国历史上两次文明融合角度来贯通古代思想和近现代思想变迁。我们也希望通过讲座,更简明地勾勒出中国思想史从古代到近现代、再到当今思想状态的演化线索。

评分

经典好书,活动价拿下,非常划算。

评分

民主新论(新版套装共2册)民主新论(新版套装共2册)

评分

民主,永恒的话题,国民素质,教育,社会保障跟不上,怎么谈民主?

评分

民主新论:当代论争民主新论:当代论争民主新论:当代论争民主新论:当代论争民主新论:当代论争民主新论:当代论争民主新论:当代论争民主新论:当代论争民主新论:当代论争民主新论:当代论争民主新论:当代论争民主新论:当代论争民主新论:当代论争民主新论:当代论争民主新论:当代论争民主新论:当代论争民主新论:当代论争民主新论:当代论争民主新论:当代论争民主新论:当代论争民主新论:当代论争民主新论:当代论争民主新论:当代论争民主新论:当代论争

评分

一切都满意 很好 很棒。

评分

好评!对我的工作非常有帮助!好评

评分

该书的切入点新颖,对我的研究十分有帮助!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民主新论:当代论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民主新论:当代论争 bar code 下载
扫码下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