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10-14岁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协调办公室“2015年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
2015年冰心儿童图书奖
2015年中国好书榜少儿类TOP100
版权输出越南等国。
青少年成长知己、青春期孩子的灵魂摆渡人殷健灵为青春期男孩、女孩打造的心灵成长书;
畅销书《致未来的你——给女孩的十五封信》姊妹篇。
全彩印刷,内附知名插画师精美插画,让青少年在精美的阅读中,享受心灵的盛宴。
内容简介
青少年成长知己、青春期孩子的灵魂摆渡人殷健灵给青春期男孩、女孩的心灵成长书,十五封信,包含青春期男孩、女孩敏感的自我认识、人际交流、人格修炼、爱情、亲情、成长等各个方面,笔法细腻,亲切灵动,让青少年在唯美的散文化语言中,寻找到心灵的栖息地。
作者简介
殷健灵,1971年10月生于上海,在南京近郊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法学学士,文学硕士。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做过女性杂志主编,现为《新民晚报》首席编辑,上海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
18岁在《少年文艺》(上海)发表处女作,从此与儿童文学结缘。以青少年文学创作为主。写作体裁涉及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评论等。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纸人》《哭泣精灵》《月亮茶馆里的童年》《轮子上的麦小麦》《橘子鱼》《蜻蜓,蜻蜓》《风中之樱》《千万个明天》《1937·少年夏之秋》《天上的船》和《甜心小米》系列,以及散文《爱——外婆和我》《致未来的你——给女孩的十五封信》等。另著有《零度情感》《俯瞰天堂——米开朗基罗艺术与人生的昼夜晨暮》等成人文学专著。
部分作品翻译成瑞典文、英文、日文、韩文、法文等。
曾获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大奖、“巨人”中长篇小说奖、台湾“好书大家读”优佳少年儿童读物奖、第四届上海市十大文化新人、第八届上海幼儿文学奖一等奖、《儿童文学》首届十大青年金作家等。并获2013和2014年度国际林格伦纪念奖提名。
目录
第一封信:请从镜子里面对自己
第二封信:你拥有很多爱,为什么仍然孤独
第三封信:为什么要上学
第四封信:受欢迎的人
第五封信:生命旅途,每个阶段都有意义
第六封信:面对不可理喻的世界
第七封信:沟通的力量
第八封信:不断敞开的未来:没有绝望
第九封信:“喜欢”与“爱情”
第十封信:有一种爱与生俱来
第十一封信:从文学中寻找答案
第十二封信:发现诗意之美
第十三封信:身体里那只蛰伏的小兽
第十四封信:恻隐之心和虔敬之心
第十五封信:太阳在选择中上升
精彩书摘
亲爱的J:
这已不是我第一次给你写信了。
我曾经以各种方式在纸上和你对话,向你讲述那些过去了的和正在发生的故事,那些故事或是让你感到新鲜,或是让你从中窥见自己。我讲述,是在回望来路,也希冀这些故事化作一盏盏夜色中的暖灯,为你照亮前行的路。
J,我清楚地意识到你不是特定的一个人,而是不断长大着的一代人。
你是一群我看不真切的影子,一拨一拨从我眼前经过。
像植物一般,你蓬蓬勃勃地生长,渴望着黎明的晨曦和晶莹欲滴的露水。你以为全世界都可以看到你,可是,你却偏偏看不清楚自己。
你央求我一遍一遍讲述,讲述已经不再新鲜的故事。
当然,我也愿意讲述。只要生命没有停止生长,那些话题永不过时。
这一次,我依然要为你写十五封信。第一封信,让我们来说说——镜子。
J,你是否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你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己的长大?
你又是否能清晰地回忆起,第一次从镜子里专注地打量自己,是在什么时候?
你能接受镜子里看到的自己吗?你喜欢那个镜子里的你吗?
说起来,我对镜子的记忆始于幼年时。那时候,只有四五岁的样子。我住在一栋灰色楼房的底层,靠西的那一套公寓。房子外面便是一堵爬满绿藤的山墙。我时常跑到房子外面,看天空,看山墙上恣肆生长的藤蔓,也看三三两两经过的大人和小孩。有时候,只是安静地蹲在走道里,用白色的滑石笔在水泥地上画画。
丹姐姐有时会站在旁边看我画画,她是我的邻居。丹姐姐上初中了,她的头发是卷的,是自己用卷发棒烫出来的卷儿。她并不与我说话,只是漠无表情地看,看了一会儿,别转身走回家里去了。她的房门半敞着,并不忌讳别人看到她在做什么。或者说,她并不在意门外的小人儿,她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
我看见她站在了大衣柜的镜子前,用唇膏在自己的嘴唇上轻轻涂抹,她的嘴唇呈现了浓艳的鲜红。她对着镜子做出各种表情,或笑,或皱眉,或作委屈状。她又摆出各种姿势,或叉腰,或侧身,陶醉地凝视镜子里自己的侧影。她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微笑。
接下来,她又做了一件让我惊奇的事。她从一堆衣服里抽出一条丝绸短裙,将它揉成一团拽在手里。然后撩起自己的裙摆,将她手中那团东西塞了进去,正好是臀部的位置。那团东西便将她的臀部撑得丰满无比,她俨然有了成熟女性的身材。她按着自己的“臀部”,在镜子前学着模特扭动腰枝走了几步,一边回过头去自恋地欣赏自己的步态。
我在门外看呆了。
年幼的我,并不明白丹姐姐为什么要这样做。但眼前的一切,又分明给了我小小的“惊觉”。过了一些年,当少女的我也时常在镜子前流连时,总会想起幼年时见到的一幕,它曾让我萌生强烈的模仿冲动——我喜欢丹姐姐在镜子前微笑的表情。
J,你知道吗?长大着的我们,往往是从“镜子”里首先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的。
心理学一直把“照镜子”看成是体验自我的重要时刻。据说,连猩猩照镜子时都会露出惊讶的表情——因为它看到了自己。
而我们最初也是通过照镜子来发现自我的。我们通过镜子看到自己的形体和样貌,日后对自我的想象便是以镜子里看到的自己作为依据的。因此,悦纳自己的形象,是我们认可和喜欢自己的前提。
可是偏偏,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和喜欢自己的样貌。我也是这样的。
我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刚刚步入青春期,人突然又瘦又高,笨拙得像只长脚鹭鸶。我不满意自己的长相,觉得自己眉毛稀疏,鼻梁扁塌,唯有在微微低下颌骨照镜子的时候,因为视角的关系,脸的轮廓变成了瓜子型,觉得唯有那个角度的自己才是可以勉强接受的。于是,我在那个年龄的留影,无一不是微收颌骨,低头看着前方。今天看来,那些照片里的自己,显得古怪严肃,其实一点都不美。
然而,那个时候的我,收藏着自己的小秘密,也没人告诉我,那个样子并不美。反而是那些轻松自在、面带微笑时不经意间摄下的留影,在今天看来,是美而自然的。
当一个孩子告别童年步入青春,他(她)便会遭遇青春期的生长突进。那些变化,是突然来到的。体重迅速增长,男孩和女孩仿佛一夜之间拥有了意味着长大的身体标记:男孩子暗哑变粗的声线,隐隐约约的喉结;女孩子生命的初潮,胸前绽放的蓓蕾……更有意思的是,你会发现,我们身体的发育并不是均速地长成大人的样子,而是手和脚先长到成年人的大小,手臂和腿紧跟其后,而躯干的生长最为缓慢——于是,我们成了比例失调的“长脚鹭鸶”。
J,巨大的生理变化仿佛生命的潮汐,推动着你,也困扰着你。这样的滋味,每个长大着的人都会领受。你可知道,有科学家对来自十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孟加拉国、土耳其和中国台湾)的青少年进行调查,发现有38%的女孩和27%的男孩认为自己容貌丑陋,缺少吸引力。我想,假如当年十三岁的我也参与调查,多半是归类到这38%的女孩里面了。而今天的我,早已不是如此看待自己了。
一个孩子接纳自己,一定是从接纳自己的身体外形和面部特征开始的。
J,你知道吗?心理医生为当事人提供求询时,如果当事人不能够认同自我,比如认为自己不聪明、不可爱,不受人欢迎,或者挑剔自己眼睛小了、个子矮了,脸不是瓜子形等,心理医生就会建议他们去照镜子,并且学习对着镜子微笑。因为,你所认为的自己,并不是真实的你。你在内心幻想一个完美的标杆,一旦看到的自己与之有差距,你就会对自己产生不满,甚至憎厌自己。
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美的标准,犹如四处攀附、寻找藤架的牵牛花。它时常在变。正如唐朝以胖为美,而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脸蛋红润、富于肉感的年轻姑娘在全世界都很受欢迎,直到九十年代,人们才开始“以瘦为美”。既然美的标准会因时代、地域和文化而改变,那总有什么是不变的吧?
是的,当然有不变的东西。正因为美来源于人的主观感受,受人的情感的影响,因此,美的感受,一定来自人的心灵。面对同样的风景,人在心绪愉快和悲哀时的感觉一定是不一样的,一个悲哀的人,是看不到这个世界的美的。当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一定会忽略对方相貌的缺陷。而你们的父母,也一定不会在乎自己的孩子的长相。所以,与其去追寻不断变化的美的标准,不如守定自己的一颗心——一颗完全能悦纳自己的心灵。
前言/序言
(作者自序)
亲爱的读者:
2013年,我替青岛出版社写了我的第一本书信体散文集,叫做《致未来的你——给女孩的十五封信》。这不是一本短时写就的书,里面的篇章其实凝聚了写作二十来年对成长的零星思考,只是以书信形式系统化了而已。我在里面,谈到了女孩成长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我并不想居高临下以一个成人身份教化她们,只是作为一个“曾经的女孩”,与今天的女孩倾心交谈。我想让她们看清成长中的自己,也能触摸到并不遥远的未来。女孩时的我,懵懂孤独,热切渴望一个能读懂我内心并且引领我往前走的伙伴。可惜那时候没有。在我长大执笔写作之后,便希望自己能成为年少时渴望的那个人。
原本,并没有希望它能产生多大的影响。没想到印行一年多,销量甚广,也得到了多种奖项,许多中小学校将它列入课外必读书,读者更是由衷首肯。时不时会收到来自各种渠道的读者反馈,还有雪片一般飞来的手写信——她们并没有很多问题要我作答,有时候只为了倾诉,因为在她们看来,我大概是一个能够理解和读懂她们的大朋友。更有很多成年读者说,遗憾她们少女时代没有这样一本书,倘若有,她们的人生或许会有所不同……我忽然发现,对于成长中的少年读者,和小说、诗歌相比,他们从这类书信体散文中所获得的感触和启悟,可能更加直接,也更加显见。
我后来想到,在原先的十五封信里,有些问题没有谈深谈透,尚嫌粗浅;还有一些,不仅适用于女孩,还可以针对所有男孩和女孩的;另有一些,虽非人人关心,却是我个人认为一个“人格完善的人”应该具备的……当长江文艺出版社力邀我再写一本书信体散文时,也就应允了。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在原有文本的基础上,做新的扩充和阐释,谈一些男孩和女孩皆宜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陆续写成了这全新的十五封青春书简。
我写信的对象叫J(在曾经出版的主题系列小说集《纯真记事簿》里,也有这样一个人物,我在小说里时常用到这个字母)。J,并不玄奥,它是英语“少年”Juvenile的首字母。这些信是写给J的,自然也是写给所有成长中的少年的。J在生活中并没有具体的存在,但他始终存在于我的心里,伴随过我多年的写作生涯。
我并不是一个深刻博学的人,只是信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习惯在写作中始终寄寓真情。希望在这里,也能动用我四十多年的人生积蓄,不煽情,不说教,用真心换真心。
有人曾问我,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我总是无法作答。只能说,无数本好书滋养过我,我从它们中间所汲取的无法以斤两分毫比较。因此,这本小书也只是你阅读生涯中的浮云片光。惟愿它能成为滋养你的万千书中之一种,倘若它能占有你成长中的某一短暂时光,并且慰藉过你的心灵,我心足矣。
致成长中的你 十五封青春书简 [10-14岁]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