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思想家、自然主义者,19世纪超验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梭罗的著作都是根据他在大自然中的体验写成。发表了对自然、人生和文艺问题的见解。在他笔下,自然、人以及超验主义理想交融汇合,浑然一体。梭罗是生活的智者,也是那个时代的孤独者。因为一个半世纪前,人类对于技术的崇拜与痴迷是不允许任何人来亵渎的。但随着时光的流逝,《瓦尔登湖》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梭罗的声誉也与日俱增,被誉为美国生态运动的思想先驱,他在书中所阐述的许多思想,已经成为美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社之初即致力于外国文学名著出版,延请国内一流学者研究论证选题,翻译更是优选专长译者担纲,先后出版了“外国文学名著丛书”“世界文学名著文库”“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名著名译插图本”等大型丛书和外国著名作家的文集、选集等,这些作品得到了几代读者的喜爱。
为满足读者的阅读与收藏需求,我们优中选精,推出精装本“名著名译丛书”,收入脍炙人口的外国文学杰作。丰子恺、朱生豪、冰心、杨绛等翻译家优美传神的译文,更为这些不朽之作增添了色彩。多数作品配有精美原版插图。希望这套书能成为中国家庭的必备藏书。
内容简介
《名著名译丛书 瓦尔登湖》记叙的就是这一段时期的生活和思想活动。作品描述了田园生活的乐趣和大自然的迷人景物,充满了睿智脱俗的哲理性思辨,文笔流畅生动,发人深思,读来令人心悦诚服。该书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
作者简介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著名作家,超验主义运动代表人物,主张回归自然,崇尚简单纯朴的生活,追求理性空灵的精神境界。他于一八四五年春在瓦尔登湖畔建起一间木屋,开始过一种与大自然溶为一体的自种自食的生活,并对世界进行深刻思考。
苏福忠(1950—),山西陵川人。197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外语系。1977年起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业余时间从事翻译和写作实践。译有《霍华德庄园》《红字》《兔子富了》《夫妇》和莎士比亚的剧作等,著有《译事余墨》《编译曲直》《席德这个小人儿》和《我的父老乡亲——公有制启示录》等。
目录
经济
补充诗
我在哪里生活;我为什么生活
阅读
声音
隐居
来客
豆田
村子
湖
贝克农场
更高的法则
禽兽为邻
房子取暖
往昔的居民;冬天的来客
冬天的动物
冬天的瓦尔登湖
春天
结束语
精彩书摘
写作下面这些文字,或者说其中大部分文字时,我只身一人生活在树林里的一所房子里,距离周围的邻居都在一英里左右。房子是我自己一手建造的,位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的瓦尔登湖湖畔,我用自己的双手辛勤劳作维持我的生计。我在那里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目前,我又是文明生活的匆匆过客了。
我本不应该把自己经历的事情不分青红皂白地硬塞给读者看,只因关心我的生活方式的同镇人问过一些非常具体的问题,或许有人会认为其中一些显然唐突,可是对我来说却一点不觉唐突,而且考虑到各种情况,反倒觉得是自然不过,情理之中。有人问我吃什么,我是否感到孤独,我害怕不害怕,诸如此类的问题。另有人则很想知道我的收入有多少捐献给了慈善事业。还有儿女一大堆的人问我养活多少可怜的孩子。有鉴于此,我要请那些对我不是特别感兴趣的人对我宽恕一点,允许我在本书中回答这些问题。在多数书里,“我”这个字眼,也就是第一人称,略去不用。在本书中,“我”却要保留始终。就“我”字当头这点来看,这是主要的不同之处。我们往往记不住,毕竟,总是第一人称在讲话。倘若我对别的什么人也十分了解,那么我是不会喋喋不休地谈论我自己的。很不幸,我只谈这个题目,只限于我经历的那点事情。不仅如此,在我的角度上看,我还要求每一位写家,不论先后,都能朴实而诚实地写作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仅仅凭借他所听说的,只写别人的生活;比如,一些他从遥远的地方写给他的亲人的那样的记叙文字。因为如果他诚实地生活过,那么这种生活一定发生在对我来说遥远的地方。也许这些文字特别适合穷学生阅读。至于我的其他读者,他们就接受适合他们阅读的部分好了。我相信,没有人穿衣服会把衣服缝一起撑开,因为衣服合身只会让他穿上舒服。
我一心想说的一些事情,不会涉及中国人和桑威奇群岛人即夏威夷群岛人。,而是阅读这些文字的你们,据说都生活在新英格兰;我一心想说的事情涉及你们的状况,尤其你们的外部状况或者这个世界的环境,这个镇的环境,它到底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就非得坏成这个样子,是不是就不能改变得多少好一些。我在康科德走了许多地方,遍及各个角落,商店,办公室,田野,在我看来居住者们都在过苦行僧的生活,方式五花八门,不同凡响。我听说过婆罗门僧侣坐在四堆火中间挨烤,眼睛直视太阳;或者头朝下吊在空中饱受熊熊烈焰炙燎;或者转着脑袋看天,“扭曲得简直无法保持他们天生的姿势,脖子曲里拐弯,任凭什么都无法下咽,只有液体可以流进肚子里”;或者在一棵树脚下栖身,用链子拴一辈子;或者如同毛毛虫,用身体丈量各个大帝国的版图;或者一条腿站在柱子顶上——这些自觉的悔过形式已够触目惊心,却简直无法与我每天见到的情景相提并论。赫拉克勒斯古希腊和古罗马神,力大无比,不畏艰难,完成了十二项英雄业绩。的十二项艰苦业绩与我的邻居们所承受的困苦相比简直算不得什么;十二项艰苦业绩只是十二项,终归有个尽头,可是我从来没有看见我的那些邻居砍杀并且俘获什么巨妖,或完成什么劳作。他们没有伊俄拉俄斯古希腊英雄,赫拉克勒斯的侄子,车夫和助手,曾帮助赫拉克勒斯完成第二件苦差,即杀死九头水蛇和与它结盟的螃蟹。那样的朋友鼎力相助,用红通通的铁块烫掉九头蛇的头根,而他们铲除一颗蛇头便立即会有两个蛇头倏然而出。
我知道与我同镇居住的年轻人,他们的不幸就是继承了祖上的农场、宅第、仓房、牛群以及各种农具,因为获得这些东西比摆脱它们更加容易。他们还不如出生在开阔的大草场上吃狼奶长大成人的好,那样他们可以用更加明亮的眼睛看看他们受上帝召唤在其中劳作的田地是什么样子。是谁让他们成为泥土的奴隶?只有方寸之地可供活口,他们为什么应该坐吃他们的六十英亩收成?为什么他们一出生就应该开始挖掘他们的墓穴?他们本应该过常人的生活,把他们面前所有这些东西统统推开,能过什么生活就过什么生活。我碰到多少可怜的平凡人物,他们在生活重负下苦苦挣扎,喘不过气来,在生活的道路上匍匐而行,在一座七十五英尺长四十英尺宽的仓房前消耗生命,其奥吉亚斯的牛棚希腊神话:相传该牛棚里有三百头牛,三十年没有打扫,后来赫拉克勒斯用河水在一日内打扫干净。从来打扫不干净,一百英亩土地需要用来耕作、打草、放牧;还有小林地需要护理!继承不到东西的人为生活奔波,不必受这样继承来的累赘羁绊,但他们会发现付出足够的劳作才能维系几立方英尺的血肉之躯。
但是,人们的劳作受到了错误的支配。人的精华部分很快埋进了泥土,化作肥料。受表面命运的支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必要性,人们终生忙碌,如同一本古老的书里所说,积累财宝让蛾子咬,锈迹生,诱引盗贼破门而入,劫掠而去。这是一种傻子的生活,他们如果不能及早发现,那么活到最后终会发现的确如此。据说,杜卡里翁和匹娜是把石头从头顶上扔到身后创造人类的古希腊神话:大洪水后,杜卡里翁和匹娜二人受神昭示,把大地母亲的骨头(即石头)向背后扔去,每一块石头都变成了人。——坚物掷,肉身生,
苦难砺,前生定。原文为拉丁文。或者如同罗利罗利(WalterRaleigh,1552—1618),英国著名航海家和作家,颇具传奇色彩,女作家吴尔夫为他写过一篇非常有名的评论,赞许他的性格。掷地有声地在诗句里写的——人心善且狠,
经受苦与忧。
顽石铸肉身,
心与身并存。盲目遵从一则孟浪的神示,多么不可思议,从头顶往身后扔石头,全然不回头看看它们都落到了什么地方。
多数人,即使在这个相对自由的国度,仅仅因为无知和错误,为那些人为的忧患瞎操心,为生活困苦没完没了地劳作,却不能采集到更鲜美的果实。他们的手指,因为过度磨砺,茧刺满把,颤抖不止,没法把果子摘到手。实际情况是,劳动之人没有闲暇一日接一日地休养生息,求得复原。他无法保持人气旺盛的人际关系,他的劳作在市场上总是掉价。他没有闲暇别求他路,只能做一架机器。他总是使用他的知识,怎能清楚记得他的无知?他的成长需要无知。有时候,我们应该让劳动之人有吃有穿,不需要什么理由,并且用我们的一腔热情让他身心健康,然后我们才可以对他说三道四。我们天性中的最优良的品质,如同果树的花朵,只有悉心呵护,才能保存下来。可是,我们既没有如此善待自己,也没有如此善待彼此。
我们都知道,你们中间的一些人为穷所困,难以生存,有时候简直连喘一口气都十分困难。我毫不怀疑,你们中间读这本书的一些人,不是顿顿饭都付得起钱,外衣和鞋子眼看要穿烂或者已经穿烂了却没钱买新的,而且即使阅读这几行文字还得忙里偷闲,从你们的债主那里劫掠时间。你们许多人过着多么龌龊下贱的生活,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我经历多了,看得非常清楚。总是捉襟见肘,努力做事,努力摆脱债务,好比一个古来有之的大泥坑,拉丁语称之为aesalienum,就是别人的铜板,因为他们的铜币是用铜做的;苟且活着,黯然死去,还是被别人的铜板埋葬,总是说好还债,答应还债,明天就还,却今天死了,说话没有算数;讨巧卖乖,祈求恩典,手段使了不计其数,总算没有坐进公家的大牢;撒谎,阿谀奉承,投票,让自己适应一套繁文缛节,循规蹈矩,要么打肿脸充胖子,酿造一种薄如烟气的大度的氛围,为的是说服你的邻居让你给人家做鞋子,做帽子,做衣服,做车辆,或者给人家进些杂货;把自己折腾病了,为的是攒下点什么以应付患病的日子,在一口旧箱子里或者灰墙皮后面一只袜子里藏点什么,或者,更加安全地存在青砖银行里;不管藏掖在哪里,不管积攒多少,只要能攒下藏下就好。
我有时候好生纳闷,我们竟能够这般不知深浅——我几乎要说——对称之为“黑奴制”的这种在某种程度来说属于舶来的恶劣的奴役形式十分醉心,不论南方还是北方,那么多贪婪而精明的奴隶主蓄养奴隶。使用一个南方看守人用心不良,可是使用一个北方看守人用心更狠,不过最狠不过的还是你自己就是一个奴隶贩子。谈什么人的神圣!看一看大路上的赶马人,日夜兼程往市场上跑啊,他心里还有什么神圣的念头吗?他的天大责任只是给他的马匹喂草填料!与船运奴隶的利润相比,他的命运是什么?他不是在给一个称雄一方的乡绅赶马车吗?他要什么神圣?他要什么不朽?看看他唯唯诺诺,卑躬屈膝,一天起来胆战心惊,既不神圣也不不朽,只是他自己那套观念的奴隶和囚犯,为自己的行踪赢得一个名分而已。与我们自己那套私有观念相比,公众舆论只是一个软弱的暴君。恰恰是一个人对自己怎么看决定或者明示了自己的命运。在西印度诸省实行幻想和想象的自我解放——可有威尔伯福斯威尔伯福斯(WilliamWilberforce,1759—1833),从事殖民地奴隶解放活动的英国人,被后人认为思想超前。带来这种理念吗?再不妨想一想,这块土地上的女士们,编织梳妆用的垫子对付世界末日,对她们的归宿听之任之,仿佛你尽可以消磨时光而没有消磨完的时候。
大多数人过着默默挣扎的生活。所谓听天由命就是要人们苦苦挣扎。从这个苦苦挣扎的城镇进入这个苦苦挣扎的国家,你不得已让自己练就水貂和麝鼠的勇气聊以自慰。一种习以为常却浑然不觉的绝望甚至在所谓人类的各种游戏和娱乐下深藏不露。游而无戏,娱而不乐,因为工作之后只是绝望。不过,智慧的一种性质就是不做各种绝望的事情。
使用教学问答法的字眼,我们考虑人类的大致终极是什么,以及生命的真正必需品和手段是什么,表面看来人们已经用心良苦地选择了生活的共同方式,因为他们就喜欢这种方式而不喜欢别的什么方式。不过他们心里明白,选择的余地并不存在。然而,各种警醒的健康的原始状态却记得太阳升起来焕然一新。放弃我们的种种偏见,什么时候都不算晚。任何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不管多么古老,未经证实都是不可信的。每一种物体发出回响或者默默通过,今天看来是真实的,明天也许证明是虚假的,只不过是舆论的轻烟,却有人信以为是一片雨云,会给他们的田野洒下甘霖。古人说你不能做的事情,你倒应该试一试,你会发现你能做。旧的行为适合旧的人,新的行为适合新的人。古人可能就是不知道添上新柴可以使火一直燃烧;新人却可以在锅底下放上干柴生起炉火,而且以鸟儿飞翔的速度遨游地球,正如谚语所说:气死古人。活了一把岁数未必就有充分的资格做年轻人的指路人,因为活到老所获得的不见得比失去的多。人们大体上可以怀疑,即使最智慧的人也不见得就真的掌握了什么生活的绝对价值。从实际角度讲,老人对年轻人提不出什么十分重要的高招,他们自己的经历极其有限,他们的生活惨遭痛苦的各种失败,出于种种个人的理由,他们也就信以为真了;实际上也许他们生活过后留下了一些信念,只是他们年龄不饶人,青春不再。我在这个星球上已经生活了三十来年,还没有从我的长辈那里听说从未听过的珍贵的只言片语,连认真的忠告也寥寥无几。他们没有告诉我什么,可能对我讲不出什么很得要领的话。生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我还没有尝试的一次实验;他们尝试过了,可是对于我却没有多少可以借鉴。倘若我有什么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我一定会想到,这是我的良师益友还不曾说过的。
……
前言/序言
《瓦尔登湖》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美国文学批评家和学者约瑟夫?伍德?克鲁奇说:“渐渐演变的一个结果是,他的这本书现在基本上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文学毫无争议的六本或者八本传世之作中的一部。”话说得很平和,但是非常耐琢磨。也就是说,美国文学作品汗牛充栋,作家中仅获诺贝尔文学奖者已有十几位,但是“毫无争议”的杰作不过“六本”或者“八本”,而《瓦尔登湖》是其中的一部。
这是一个相当高的评价。不过本书的作者亨利?戴维?梭罗生前并没有享受到这一殊荣,也不会有这样的奢望。《瓦尔登湖》于一八五四年出版,到他一八六二年病故,八年间梭罗只见证了这一次出版。《瓦尔登湖》一书是被人逐渐认识并欣赏的,这个过程大约在它的本土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真好比是一瓶酒,想识得酒之好坏,喝酒的人起码需要对酒有一点点了解。有的酒猛烈,有的酒温和,而酒的好坏不在于是否“猛烈”是否“温和”,而在于酒的纯度和醇度。《瓦尔登湖》一书的质量正在于它的纯度和醇度。如同一个人想喝好酒多少需要些理由一样,读《瓦尔登湖》的读者需要有这样一些理由:他想知道生活是什么?什么生活是健康的生活?什么是社会?什么社会是正常的社会?什么是政府?什么政府是正义的政府?什么是大自然?什么大自然是自然的?什么是生命?什么生命是有意义的?什么是人?什么人是本来的人?人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人活一辈子应该和生活和社会和政府和大自然和生命如何相处?……还可以开列许多理由,但是如果一个人对上述的问题中的一两个有过思考和困惑,那么《瓦尔登湖》这本书一经打开,你就会看下去。
我相信,本书作者梭罗决定到瓦尔登湖畔动手造一间小屋,一个人生活在湖畔和林中时,他对上述问题是一直在考虑的:“所谓听天由命就是要人们苦苦挣扎。……只有站在我们应该称之为甘居贫穷的有利位置上,才能对人类的生活公允对待,明智观察。”许多梭罗当初的邻居和熟人以及后来研究梭罗的学者,认为梭罗以及梭罗的家族都有怪癖,行为举止总有些与常人不同。这种结论显然过于肤浅和主观了。从众是人类的习性。我们人类的城市越来越大,城市居民越来越多,正是这种习性的体现。因为我们从众,别人干的事情我们自己也会跟着干,其中的诸多“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是不会去考虑的。梭罗说过他“生逢其时”,他是针对年轻的美国而言的。美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根底源于欧洲,梭罗所思考的是美国不应该永远照搬欧洲的一套。美国要有本土生活方式,要有本土文化,而这恰恰事关每个人的生活态度。梭罗试图亲身试验一下,一个人采取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会有什么结果。他的问题是多层次的,他的思考必会是多方面的,因此他得到的结果也是多种多样的。
梭罗读过许多书,自然受一些思想家的影响,比如卡莱尔和爱默生——他的良师益友,但是他没有整套的思想体系。他不想踩着前人的脚印走,而想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出自己的体会。他是清教徒,也是异教徒,这种矛盾无法很好地解决,所以他希望从实践中寻找,对现实的诸多生活现象进行观察和评论,就成了他的一个主要声音。在《经济》一章里,通过他造房的过程和简朴的生活,基本上把他对生活的态度阐述出来,核心就是“简朴,简朴,还是简朴”。是生命,就有生活。人们总把一种生活定义为成功的生活,把其余的生活视为不成功的生活,于是,追求成功生活便成为多数人一辈子的目标,多数人因此生活得疲于奔命。梭罗认为人类创造了许多财富,但是如何支配财富却是大有学问的。在他看来,大多数奢侈品以及许多所谓的生活舒适,不但不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人类进步是极大的妨碍。在享受奢侈和舒适方面,大智大慧的人历来不屑一顾,生活得比穷人还要更简单,更朴素。古时候的哲学家,不管在中国、印度、波斯或者希腊,都是一种类型的人,外表看起来比任何人都穷,内心生活却比谁都富有。他认为他同时代的人越来越贪图奢侈,挥霍成性,而这种人往往开时尚之风,成群的人于是亦步亦趋地跟风跑。“我们为这个世界修建宅第,为另一个世界修造坟墓。”因此,他提问道:“人们赞许并视为成功的生活,也仅仅是一种生活而已。我们为什么要夸赞一种生活,让另一种生活受到排斥呢?”成功的生活无非是积攒下财富,自己吃好穿好住好,传给下一代,或者希图祖祖辈辈传下去。可是梭罗认为,年轻人的不幸恰恰是继承祖上的农场、房子和牛羊,因为获得这些东西要比摆脱这些东西容易得多。青年人应该在开阔的大草场上无拘无束地生活,看看劳动是什么,看看田野是什么。由于我们人类本性依然脆弱,我们往往会设定一种情况,把我们自己摆进去,可是这样一来我们同时处在了两种情况中,要走出来就有双倍的困难了。所以,梭罗主张简朴,简朴,还是简朴。
但是梭罗主张简朴的生活,并不是为了简朴的生活而生活。人类是生命的精华,自然应该有独特的生活方式。本书中有一章叫做《更高的法则》,篇幅虽然算不上很长,但是应该算作这部作品的写作纲领。在这章里,他提出了动物性,或说兽性,与神性的问题。他的“神性”不只是宗教概念上的,更多的是人类精神方面的。他相信,不管什么人,只要能够真诚地把自己更高级的、诗意的官能保持在良好状态,那他就不会把吃喝玩乐当回事。贞洁是人类绽放的花儿。人不懂洁净,那是懒惰在作祟,坐在炉边烤火,躺在太阳下晒太阳,与动物没有什么差别。人们能够做到动物性一天天在身上死去,神性日复一日在身上积攒,这样的人才是有福的。我们需要见证我们自己的各种限度被突破,需要见证一些我们从来没有涉足过的草场上的自由生活。我们看到秃鹫食用腐肉便会高兴,因为腐肉让我们恶心,让我们泄气,而看见秃鹫清理垃圾的进食过程,却能从中得到健康和力量。一个人坐在餐桌旁,即便是满桌珍馐琼浆,招待很好,但是吃的氛围缺乏真诚和真理,那么一个智者离开餐桌时仍然会感到饥肠辘辘。人们都想有个家,一个温暖的去处,一个舒适的地方,首先是肉体上的,然后是精神上的。肉体需要粮食支持,精神也需要粮食支持。梭罗认为精神的食粮就是书;只有书才是世界所能拥有的真正宝贵财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健康遗产,一个又一个民族的健康遗产。书已经陪伴了人类几千年,被证明是人类最合适的伴侣,摆放在贵族家里更显高贵,摆放在小家小户则愈显自然又不失身份。书的作者是每个社会自然而然的不可抗拒的贵族,对人类产生一种连国王和皇帝都望尘莫及的影响。几千年的文化,是靠书营造的。这是一种强大的传统,是深入每个民族的根。目不识丁的财主、商人和暴发户,一开始对自己没有文化往往不以为然,以为赚得钱财,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闲暇、独立和相对自由,就可以厕身于富有和时尚的圈子,但是最终他们还是不可避免地转向更高也更难接近的圈子,那就是知识和天才的领域,渐渐对他们的文化感到残缺不全,对他们仅仅拥有财富感到虚荣和不满,因此他们为儿女们拼命争取学习文化的环境,甚至不遗余力,以此为他们最大的愿望。这完全是他们自身缺乏文化的一种觉醒。他们的这种努力让周围的人和熟悉的人看到他们头脑健全的一面,使他们赢得了另一种尊敬,最终他们成了他们家族的奠基人,随之也成为人们效仿的榜样。
梭罗对人的生命和生活进行思考和实践的结果之一,是他更清楚地看到了人与动物与自然的关系。他在湖畔和林中两年多的生活中,和禽兽为邻,鸟儿在他的房檐下歌唱,松鼠在他的脚边蹦跳,兔子在他的门前讨要吃的,连老鼠都会在他家的地板下安全生活……而这一切他认为不是他自己有多么慈悲,而是所有动物和他一样,是在大自然里寻找生活。因此,他对大自然的关怀和描写是怀着敬意和感情的,尤其对瓦尔登湖:瓦尔登湖的深度和纯度实在令人吃惊,清澈,深绿,像一口天然大井,面积却多达六十一英亩,四周全是橡树和松树,谁都看不见它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只有下雨和蒸发。关于瓦尔登湖有许多传说,有人说它是无底洞,通向地球的另一
名著名译丛书 瓦尔登湖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