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华内热针临床诊断与治疗》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总论介绍了内热针疗法概述、慢性软组织损伤理论及骨质增生病因病理学理论,重点阐述内热针临床应用解剖、诊断学基础、内热针操作技术、内热针治疗学基础、内热针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等内容。下篇各论介绍了内热针治疗软组织损伤、骨关节疾病、周围神经疾病及内科、妇科、五官科、皮肤科疾病,共计60种病症。每种病症按概述、临床应用解剖、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内热针治疗的体例编写。全书内容丰富翔实,图文并茂,言简意赅,实用性强。适用于针灸科、疼痛科、康复科的临床医师使用,亦可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的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及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研究生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吴绪平,男,三级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湖北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针灸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教研室主任,已被《针刀医学传承家谱》收录为中华针刀传承脉络第一代传承人。先后指导海内外硕士研究生60余名,2002年12月赴韩国讲学,分别于2003年3月和2011年5月赴香港讲学。2013年10月31日至11月5日赴澳大利亚参加第八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并作了学术报告。主要临床专长:擅长运用针刀与内热针治疗各种类型颈椎病、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神经卡压综合征、腱鞘炎、跟骨骨刺及各种软组织损伤疼痛等。
沈玉杰,男,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武汉市普仁医院疼痛康复中心主任,华夏疼痛医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针灸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中医杂志编委、武汉市疼痛学会委员。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和参与完成科研课题6项,均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其中三项获得政府科技进步奖,《风湿仙丹结合穴位埋线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武当道教医学的挖掘、整理与验证》经鉴定均居国内领先水平;《发明炮制马钱子的新方法爆压法》经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被列入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2007年主持开展的《CT介入盘置管多次多点注射臭氧治疗椎间突出症临床研究》科技项目,获得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和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被湖北省科技厅列为临床应用推广项目;2012年完成的《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结合针刀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研究》科研项目,获得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和中国冶金医学三等奖,被武汉市科技局列为临床应用推广项目。2008年研制的多孔椎间盘导管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出版针灸、针刀专著3部。精通各类疼痛治疗技术,在湖北省内率先开展椎问孔镜和后路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擅长运用射频靶点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三叉神经痛、非典型面疼痛等各类疑难顽固的疼痛性疾病;创立了“五联活骨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且运用“无痛内热针”疗法,治疗各类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具有显著效果。
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内热针疗法概述
一、从“以痛为输”到宣蛰人的压痛点
二、从燔针到密集型银质针
三、创新的内热针技术
四、内热针疗法的推广与应用
第二章 慢性软组织损伤理论
第一节 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学
一、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概述
二、慢性软组织损伤的范围
三、软组织损伤的各种形式
四、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
五、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机制
第二节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一、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概述
二、肌筋膜的生理功能
三、扳机点的认识
四、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病因
五、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病理机制
六、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诊断及表现
第三章 骨质增生病因病理学理论
一、骨质增生的概述
二、人体内的三种力学形式
三、人体对异常力学状态的调节与适应
四、骨质增生的病因
五、骨质增生的病理机制
六、骨质增生病因病理学理论对内热针治疗的指导作用
第四章 内热针临床应用解剖
第一节 头部临床应用解剖
一、头部体表标志及体表投影
二、颅顶部解剖
第二节 颈部临床应用解剖
一、颈部体表标志与体表投影
二、皮肤与筋膜
三、颈部肌肉
四、颈部神经
第三节 胸部临床应用解剖
一、胸部境界与分区
二、胸部体表标志及标志线
三、胸壁
四、胸廓的关节
第四节 背部临床应用解剖
一、背部境界与分区
二、背部体表标志
三、背部层次结构
第五节 腰骶部临床应用解剖
一、体表标志及表面解剖
二、腰骶部软组织
三、腰骶部的血管与神经
第六节 腹部临床应用解剖
一、境界分区及表面解剖
二、腹前外侧壁
第七节 肩部临床应用解剖
一、肩部体表标志与对比关系
二、肩部肌肉
三、肩部关节结构
第八节 肘部临床应用解剖
一、肘部体表解剖
二、肘部的软组织结构
三、肘部韧带及囊结构
第九节 腕部临床应用解剖
一、腕关节体表标志与体表投影
二、腕前区结构
三、腕后区结构
四、腕关节背侧区
第十节 手部临床应用解剖
一、手部体表标志与体表投影
二、手掌结构
三、手背侧结构
四、手指的结构
第十一节 髋部临床应用解剖
一、体表标志及投影关系
二、髋部的软组织结构
第十二节 膝部临床应用解剖
一、膝部体表标志及体表投影
二、膝部软组织
第十三节 踝部临床应用解剖
一、踝部关节
二、踝关节关节囊、韧带
第十四节 足部临床应用解剖
一、足部关节及其韧带
二、足弓
第五章 诊断学基础
第六章 内热式针灸治疗仪与内热针操作方法
第七章 内热针治疗学基础
第八章 内热针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
下篇 各论
第九章 软组织损伤疾病
第十章 骨关节疾病
第十一章 常见周围神经疾病
第十二章 常见内科疾病
第十三章 常见妇科疾病
第十四章 常见五官科疾病
第十五章 常见皮肤科疾病
精彩书摘
《中华内热针临床诊断与治疗》:
(3)在枕骨大孔后下缘处的局部浸润麻醉法枕骨大孔后下缘的局麻比较特殊,平常少用,不甚熟悉,操作步骤也较复杂。于定点处垂直皮面进针达皮下,然后调整进针方向,针筒向尾侧倾斜,几乎与皮面平行,缓慢、匀速向枕骨大孔后上缘骨面推进,由于进针角度几乎与皮面平行,针尖到达的骨面可能在枕骨大孔的后上方,距枕骨大孔骨缘可能稍远。这时,可沿骨面稍微调整,使针尖距枕骨缘稍近些,也就是枕骨大孔边缘较平的骨面,回吸确实无血、无液时再注入局部麻醉药0.5~0.75%利多卡因1~2ml,然后边退针边回吸无血无液后,在内热针经过的路径上,注入少量局麻药。
(4)在胸、腰椎横突上的浸润麻醉方法胸、腰椎横突位置本来较深,对于肥胖病人来说则更深,故常选用20ml注射器、7”80mm长针。其操作方法是:刺入皮肤后,垂直进针,直达横突骨面,确定回吸无血、无液,针筒内呈负压状态后,于横突背面注入0.5%~0.75%利多卡因1~1.5ml,然后边退边回吸无血后注入药液,直至退出皮肤为止。
2.局麻处无深部骨面标志的操作法
(1)在腰椎棘间点的局部浸润麻醉法此点麻醉有两种方法:
①以20ml注射器、7#80mm长针垂直进针,进入皮肤、皮下组织,穿过棘上韧带时应有明确冲破第二个阻力的消失感(第一个阻力消失部位是皮肤);然后,再深入至棘间5~10mm停止进针,认真回吸无血无液、针筒内呈负压状态后,边退边注药,边回吸边注药,直至退出皮肤为止。这里不可刺人过深,不可刺入硬脊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棘间韧带痛觉本来不敏感,麻醉液不需很多。所以,在此处麻醉不是怕刺入太浅,而是怕刺人太深,甚至已进入硬脊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时还无察觉,这是最危险的。
②另一种进针方法是,当穿刺针进入棘上韧带后,将针筒向头侧倾斜与皮面呈300~450,针尖直刺下位棘突上缘,触到骨面后再注入麻醉药;然后,再以同样方式将针头向相反方向倾斜、进针并达到上位棘突下缘骨面,回吸无血、无液后注入麻醉药。这种方法更为稳妥,绝对安全。
(2)梨状肌下孔局部浸润麻醉法此处的内热针操作是通透坐骨神经与梨状肌下孔周围软组织粘连病变。梨状肌下孔处比腰椎横突的位置还要深,该处需用7#长针穿刺。垂直刺入皮肤后,要缓慢摸索进针,匀速向深部推进。与此同时,要时时询问病人有否有刺激坐骨神经的串麻感。当病人反应出现串麻感,立刻停止进针,而后将针头退回5~10mm,回吸无血、无液,针筒内呈负压状态后再边退针边注入局麻药,直到退出皮肤为止。
另一种方法是,注射针以同法刺人深部后,经过反复在附近寻找也未有串麻感,而只有酸胀感的,此处可能是坐骨神经与周围的粘连处。遇此情况,也须将针头退回5~10mm,然后再边退针边回吸证实无血后,边退针边注射麻醉药液,直到退出皮肤。这一操作的关键在于,一是事先交待好病人,当穿刺中遇有串麻感时立即告知;二是穿刺针的推进要慢,要摸索进针,询问病人的反应;三是当有串麻感反应时,立即停止进针,退针5~10mm后再做注入麻药的操作,如此操作,才能避免坐骨神经被损伤。某些部位进针深度和阻力消失的标志必须仔细体会:胸、腰椎棘上韧带是背部软组织的第二个阻力部位,注射针穿过皮肤为第一阻力消失处,穿过棘上韧带为第二个阻力消失处;后一个阻力消失处更为重要,第三个阻力消失部位为黄韧带,每个部位的阻力和阻力的消失应有明确的手感。对于胸、腰椎,特别是颈椎的棘间点的麻醉,不是怕刺入的浅了,而是怕刺入过深,加之回吸不认真,吸出无色液体又没有发现,而向蛛网膜下腔注入麻醉药,将会造成全脊髓麻醉,那是很危险的,所以一定要认真执行操作规范。此时回吸不仅应是无血、无液,更须针筒内是负压状态,以保证麻醉的安全。可以这样说,此处局麻针头的进入深度一定要“宁浅勿深”,因为棘间韧带的痛觉本不很敏锐,所以麻药也不宜注入太深、太多。
3.局部浸润麻醉是一次内热针操作的探查
局部浸润麻醉不仅仅是作了麻醉,实际上它也是一次内热针操作点的探察。麻醉针头到达了内热针操作所要达到的目的地,说明定点准确无误;如果针头穿刺经过一番调整才到达内热针操作部位的骨面,在此调整的过程中,给予操作者以正确的引导。内热针操作者应该避免不正确的路线,使内热针操作循正确人路较准确地到达目的地,使内热针操作顺利、成功。照此看来,局麻本身便具有了双重的意义,不管是哪一方面都是很有价值的。
……
前言/序言
中华内热针临床诊断与治疗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