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2
揭秘转基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揭秘转基因》是一本科普性读物,本书以通俗的语言,从科学角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与传统农作物育种技术有什么不同、转基因作物的价值、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发达国家是如何监管转基因农产品生产的、转基因技术对生态环境有何影响等读者关心的问题,以便公众客观理性地看待转基因问题,以免以讹传讹。《揭秘转基因》在英国出版了第一版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许多读者提出了关于转基因作物对食品和环境安全问题的担忧。为此,作者对书中内容进行了修订,对读者关心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阐述,而这些问题同样也是我国公众在“转基因”讨论中的争论焦点,所以《揭秘转基因》对广大读者正确认识转基因技术、用科学的观点分析社会上种种关于转基因技术的传闻大有裨益。
奈杰尔·哈尔福德,任职于国际著名的英国洛桑研究所(Rothamsted Research),是国际知名的植物信号传导研究领域的科学家。哈尔福德教授于1989年被英国农业委员会授予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其领导的实验室在主要农作物重要性状的遗传控制和生理、生化调控均有深入的研究,获得了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学术成果。
哈尔福德教授担任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英国诺丁汉大学等学术机构的客座、特邀教授,并担任英国食品标准局动物饲料顾问委员会植物生物技术委员。2012年,哈尔福德教授获得上海市政府颁发的2012年度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
★《揭秘转基因》,来自英国科学家的科普
在对食品的关注中,转基因无疑是热烈的领域——或许没有之一。我参加过的科普活动,不管主题是否与转基因有关,最后的问答环节几乎一定被问到转基因的问题。
一般而言,当我们讨论一个事物——尤其是要对它抱以某种态度的时候,应该首先对它有所了解。基于错误信息的讨论与态度,实际上没有任何价值,只是满足了“我要发言”的存在感。遗憾的是,不管是在网络世界还是现实生活中,争论转基因的很多人往往是基于虚假或者片段化的信息——大多数的争论,都是从各说各话开始,到动机揣测进入白热化,最后以人品指责为结束,遇到极端的人,甚至是无所不用其极地从工作生活方面试图消灭对方。
在现实生活中讲解转基因,我印象很深的有两件事:一次是我多年未见的朋友,在他情绪激昂地说了一通之后,我说“如果转基因真的是你以为的这样,我也象你一样反对”,因为彼此的互信存在,我给他介绍转基因的时候他不时反馈“哦,原来是这样”。另一次是在一个北大校友的内部论坛,一位听众说“成天听说转基因这样那样,不太了解,所以今天来听你介绍”。
我常说,人们经常争论的转基因,其实是“自己以为”的转基因,而不是“现实存在”的转基因。“自己以为”,有着太多的想象、脑补、道听途说,再加上选择性地忽略和强调,最后的“自己以为”和“现实存在”之间,差距就不可以道里计了。
那天会场上一位有机爱好者质问:你们都是高收入的社会精英,不会缺钱买食品,为什么不支持有机食品?而几位听众的回答很平淡:我们今天是来了解转基因的,没有兴趣参与你的争论。
我想,他们能成为社会精英,大概不仅仅是学历高或者所念的大学好,这种开放的心态和对待新事物的思维或许更加重要——在有态度之前,先了解事实真相!
对待转基因,北美显然是世界上开放的地区,而欧洲则被认为是“反转”的大本营以至于很多人相信“欧洲严禁转基因”。与美国相比,欧洲对转基因的管理制度的确要严得多——但是这种“严”,实际上并非基于科学或者顾虑安全,而更多是出于对“民意”的妥协。
政治家们要遵从“民意”,商人们也要遵从“民意”——不管这民意是否科学、是否理性。而科学家们不需要——比如英国洛桑研究所的奈杰尔·哈尔福德(Nigel Halford)教授。洛桑是世界上的农业研究机构之一,被誉为“现代农业科学的发源地”。现在,它依然是英国的农业研究中心,拥有多名英国皇家学会成员,是英国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研究委员会重点资助的8家研究所之一。无论从那个角度,洛桑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都可以说是“农业科学领域的主流”。
哈尔福德教授写了一本书,名为《揭秘转基因》。书名多少有点悬疑色彩,但内容非常的平实客观。全书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基因与植物育种常识,讲的是基因与育种的关系。转基因只是一种新的育种手段,在它出现之前,人类就有了漫长的育种历史,也掌握了几种育种技术。
第二章,植物基因修饰技术,讲解人类如何改造和修饰基因,“转基因”也只是基因修饰技术的一种。对普通人来说,“转基因”象是横空出世的魔鬼,能够颠覆和改变世界。但在科学家眼里,它只不过是此前的那些育种技术的发展和改进而已。
第三章,转基因作物在农业中的应用,讲述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价值。对于许多人来说,“转基因”代表着“毒死虫子”和“可以使用除草剂”,跟自己没什么关系——所谓的减少农药使用和减轻耕种负担,都距离自己太遥远。好处是种子公司和农民的,自己却要承担“万一存在”的风险,所以很多消费者不假思索地“反对”,也就是可以理解的本能。书中不仅介绍了这两种用途——这仅仅是目前商业化获得了成功的用途而已,还介绍了转基因技术其他的用途。其他的那些用途自然是技术难度更高,但对消费者的直接好处也会更大。
第四章,有关转基因作物及食品的法律法规。作为一种新技术,对它报以谨慎的态度是合理、并且有必要的。但谨慎不是拒绝,而是进行严格的监管。这种严格监管不仅仅是规避潜在的风险,也是取信于民的关键。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都没有拒绝转基因技术,更没有“禁止”转基因技术,二者只是在转基因产品的监管上采取不同的规范而已。
第五章,转基因让人担心的是什么,讲解了转基因的争论中常见、激烈的问题。这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是书中有看头的一章。 转基因食品安全吗?需要进行动物实验吗? “超级杂草”?“超级害虫”遗传多样性的丧失?转基因技术被跨国公司控制了吗?转基因技术对发展中国家有什么影响?“超级病毒”?……书中都进行了专业但简洁的解答。
这是一本科学家写的科普书。作者也毫不隐讳他的观点:“本书不是要告诉农民必须种或者不可以种转基因或非转基因品种,只想指出,应该让欧洲农民有机会选择种植那些经过测试和接受监管的转基因作物。”“阻挠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已经严重损害了欧洲的植物生物技术产业,并将欧洲农业置于一个不利的竞争地位。”不过,这种观点不是通过科学原教旨主义的傲慢强加给读者的,而是通过简明扼要的事实介绍让读者跟作者一起得出来的。翻译者的语言功力也不错,简洁、准确、流畅。
不管是支持转基因还是反对转基因,这本书都值得一看。
——作者云无心食品工程博士,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在多家大众媒体开设有科普专栏,出版了科普系列《吃的真相》,目前出到第3册。
前言
第1章 基因与植物育种常识
遗传学简史
脱氧核糖核酸
基因
基因表达
基因组
遗传变化
植物育种
现代植物育种
远缘杂交、强迫杂交、胚挽救
辐照和化学诱变
基因修饰的到来
第2章 植物基因修饰技术
重组DNA技术发展简史
根瘤农杆菌
植物转基因中根瘤农杆菌的应用
原生质体转化
粒子枪
揭 秘 转 基 因
其他直接基因转移方法
无须组织培养的农杆菌介导转化
选择标记基因
可视/可计分标记基因
导入植物的基因设计与构建
启动子种类
转基因应用于分析基因启动子
基因过度表达和沉默
第3章 转基因作物在农业中的应用
为什么在植物育种中采用转基因
缓熟水果
除草剂抗性
抗虫性
病毒抗性
含油量的改良
工业用途及生物燃料用途淀粉的改良
高赖氨酸玉米
维生素含量的改变:金色大米
真菌抗性
耐旱性、耐热性、耐寒性;应对气候变化
耐盐性
生物制药
消除过敏原
结束语
第4章 有关转基因作物及食品的法律法规
封闭环境中种植转基因植物的安全
转基因植物大田释放的安全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
欧盟法规
标识和可追溯法规
美国的安全性评估和标识要求
第5章 转基因最让人担心的是什么
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转基因会产生新的食物过敏原吗
在不同物种间转移基因合乎伦理吗
需要进行动物实验吗
转基因作物“没有用”
转基因生产的色氨酸会致人死亡吗
帝王蝶事件
普斯陶伊事件
矛盾的研究结果引发恐慌
“超级杂草”
“超级害虫”
隔离与共存
使用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有风险吗
转基因技术受专利保护吗
遗传多样性的丧失
转基因技术被跨国公司控制了吗
食用的和非食用的转基因作物混在一起
“超级病毒”
转基因技术对发展中国家有什么影响
“自杀种子”
无意的释放
批准不同步
英国农场评估
结束语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
英国政府从新型食品与加工顾问委员会( ACNFP)获得有关来源于转基因作物的食品安全方面的建议。该委员会成立于1988年,向英国的主管机构提供有关新型食品和新型食品加工事宜的咨询。目前,委员会有15位委员,其中大多数是学者,他们具有食物过敏、遗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营养学和毒理学方面的专长。委员会受食品标准局( FSA)管理。
新型食品与加工顾问委员会基本上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指南进行评估,世界各地几乎所有的管理机构也都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南。这个评估的核心是实质等同性。这个概念常常受到反对转基因活动人士的攻击。他们认为,这个概念仅仅用来表明转基因植物或源自转基因植物的食品,与同类的非转基因植物及食品大致上相同。实际上,实质等同性评估需要在复杂的生物化学和分子层面比较转基因食品及常规食品,详细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的所有差异。
事实上,现在人们食用的食品很少经过毒理学研究,可是这些食品被消费者普遍接受,人们认为它们是可以安全食用的。要把传统的毒理学测试和风险评估程序应用于包括转基因或非转基因食品的所有食品,显然是难以做到的,因此根本没有所谓绝对安全的食品。当存在与转基因食品相对应的传统食品时,实质等同性评估的目标是判断转基因食品是否像其对应的传统食品一样安全。
这个过程从转基因植物或食品与其最接近的对应的传统植物或食品之间的比较开始,以鉴别出任何有意及无意造成的差异。这些差异随后成为安全评估的焦点,如有必要,还会采取进一步的研究。安全评估考虑的因素包括:
● 新基因的身份和来源(尤其是新基因来源于一种人们十分了解的食品,还
是食品链中从未出现过的全新来源)。
● 转基因植物及食品与所对应的传统植物及食品的比较。
● 加工/烹饪的影响。
● 生产转基因植物的方法。
● 新基因转移的稳定性及潜在可能性。
● 新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特点。
● 新基因及蛋白质功能潜在的变化。
● 新蛋白质潜在的毒性。
● 新蛋白质潜在的致敏性。
● 新基因表达可能造成的次生影响,例如,由于寄主植物中基因破裂,对代
谢途径造成连锁反应,导致营养物质、抗营养因子、毒素、过敏原以及生理活性物质的产生发生变化。
● 推出转基因食品对于摄食和膳食的潜在影响。
可以用于这些研究的技术在过去几年中发展迅猛,仅一个实验就可以确定几千个,甚至上万个基因的活性。类似的,植物中存在的几千种蛋白质及代谢物的数量也可以得到测定。转录物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物组学等技术是革命性的安全检测技术。但是,无论是杂交、诱变、转基因,还是其他技术,植物育种中采用的任何方法都可能使植物新品种的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以及代谢物轮廓产生改变,困难在于要鉴别出那些显著的变化,并做出理性的决策。
英国洛桑研究所代谢组学中心比较了转基因及其他因素对小麦种子成分的影响。用种植在英格兰西部靠近布里斯托尔的田间试验点的小麦,以及种植在英格兰东部洛桑的小麦作为样本植物,采用代谢物分析的方法,对三个转基因小麦系和非转基因的亲本进行了实质等同性分析,实验为期三年。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种植地点和种植年份造成的种子成分的差异,大于由转基因造成的种子成分变化。类似的,一个有关转基因小麦和常规育种小麦系的全局基因表达(转录物组学)研究表明,常规育种不同基因型之间基因表达的差异,比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基因型之间的差异要大得多。
帝王蝶事件
美国康奈尔大学罗塞( J ohnLo s e y)及其团队1999年进行了一项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大量喂食帝王蝶(黑脉金斑蝶)幼虫。结果发现,喂食花粉的幼虫的死亡率比不喂食花粉的幼虫的死亡率高。该研究发表在《自然》杂志上,造成了国际性的轰动。实际上,由于帝王蝶深受美国人喜爱,有人担心这个研究可能像在欧洲那样引发美国公众对转基因作物的激烈反对,后来发现,尽管该研究对欧洲的媒体和反对转基因活动人士是个多多益善的例子,但美国人普遍保持其对植物生物技术的支持态度。
导入玉米以使玉米对害虫具有抗性的犆狉狔 1犃 或Bt基因(见第3章)对帝王蝶幼虫有毒性。这个基因被设计成能在植物各处激活,包括花粉(随后开发的品种中基因被设计成只在需要的地方激活),因此帝王蝶幼虫吃了花粉后不能存活,这并不奇怪。但是,这是实验室条件下的实验,在现实环境中,帝王蝶幼虫吃马利筋( mi l kwe e d),而不是吃玉米花粉(在实验中,花粉被放在马利筋叶子上,幼虫不得不吃花粉)。当第一份报告发表时,有的专家就十分怀疑:在野生环境中,马利筋上能积累这么多的花粉吗?后来发表的田间试验结果支持了这一怀疑的论点。
类似的实验室实验表明,假如用转基因抗虫植物喂养草蜻蛉、瓢虫等捕食性昆虫的捕食对象,然后再用这些捕食对象喂食草蜻蛉、瓢虫等,这些捕食性昆虫的存活率会降低。但是,这些实验结果都没有经过田间试验的验证。要知道,用杀虫剂喷洒帝王蝶幼虫、草蜻蛉、瓢虫及其他昆虫,这在非转基因玉米栽培中是常用的措施,能彻底杀死这些昆虫。在田间种植转基因抗虫植物却能使有益昆
虫增加,例如,种植转基因玉米,农民不需要进行早期喷施农药来防治玉米螟。当然,农民可能需要喷施农药来防治其他害虫,但是,如果有益的捕食性昆虫能存活,就能减少后期施药量。例如,捕食性昆虫能预防红蜘蛛的侵袭,因此能进一步减少杀虫剂的使用。
最初的报告在1999年发表后,科学界马上爆发了争论,罗塞极力指出这只是初步的研究,可能需要进行田间试验以确定转基因作物对帝王蝶种群的真正影响。这使科学界感到震惊,因为《自然》杂志通常不会发表初步报告。事实上,许多科学家觉得,要是没有转基因作物的标签,这个研究本来没有机会发表,为了吸引眼球,杂志过于匆忙地发表了报告。
遗传多样性的丧失
人们普遍相信种植转基因作物会降低农业中的生物多样性,或者更准确地讲,会降低以不同的作物和品种形式存在的遗传多样性。最成功的抗除草剂大豆可能是证明这种观点的现实例子。然而,一种特定性状越来越受农民欢迎,并不一定意味着每个人都会种植同一个品种。孟山都公司将草甘膦抗性性状授权给许多植物育种者使用,这些育种者将具有该性状的原始系与自己的品种杂交,培育既携带除草剂抗性基因,又适应特定的种植条件的新品种。现在大约有150个种子公司供应不同的抗草甘膦大豆品种。植物育种者敏锐地意识到,太多近交存在风险,而且野生种和不寻常的基因型能够提供用于改良作物育种系的基因。正因为如此,植物育种者着力保存老的品种和野生种,以备将来用于育种计划。例如,马铃薯育种者收集了200多种马铃薯栽培系及8000种已经过鉴定的马铃薯野生种,植物育种者能利用它们创造出更加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
转基因作物的首次大规模栽培至今已有15个年头,本书第一版出版至今也已过去8年①。自首次大规模栽培起,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持续增加。2009年,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达1. 34亿公顷。通过转基因技术导入作物的性状数量仍然有限,一些主要作物如水稻、小麦和马铃薯的转基因品种仍然没有成熟的市场。虽然转基因水稻看来已经准备好推向市场了,但是转基因小麦的研究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转基因马铃薯在20世纪90年代曾有过不太成功的启动,现在仍处于研发生产工业淀粉的马铃薯品种的早期阶段。有人认为,由于一些地区压力集团的强烈反对和消费者的敌意,转基因技术可能会失败,但是这个预测已经被证明是不正确的。在那些允许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地区,转基因作物品种持续受到农民的欢迎。对英国和欧洲其他地区的植物学家而言,他们仍然处于令人沮丧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期有关转基因作物辩论的失败,导致欧洲植物生物技术产业遭受极大破坏,而现在与欧洲的管理机构的谈判更是举步维艰。生物技术公司不能获得在欧洲种植转基因作物的许可,因此转而专注于获得将转基因产品进口到欧洲的许可,这样就可以在别的地方种植转基因作物。因此,欧洲的农民正日益处于劣势地位,因为他们必须与转基因作物竞争。随着非转基因作物产品越来越难以获得,人们认识到这种局面不能再持续下去。但是,有关重启转基因讨论的提议得到的回应仍然和以前一样,反对者声称,转基因技术会引发灾难,媒体的标题上也满是令人恐惧的字眼。同时,美国、阿根廷、巴西、印度、加拿大、中国、巴拉圭、南非和其他17个国家都进一步确立了其在转基因技术这一21世纪重大技术研发中的主导地位。本版增加了关于农业转基因作物应用的章节,更新了有关技术、法规和转基因作物争议的内容。撰写本书第一版的原因是,英国和欧洲其他地区的人们受到恐怖故事、错误信息以及半真半假情况的狂轰滥炸,人们难以获得有关转基因问题的真实答案:什么是转基因?转基因是如何实现的?转基因与以前的技术有什么不同?转基因安全吗?转基因是如何被监管的?转基因对植物育种、农业和环境有什么影响?今天,人们仍在问这些问题。本书的目的和第一版一样,就是为了提供这些答案。
不错的书,京东服务也好。
评分科学史就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凡有文明的地方,就可以写出它的科学史来。就此而言,我们可以有“美洲的玛雅科学史”、“非洲科学史”、“少数民族科学史”,当然也可以有“中国科学史”。但是,这样定义的科学史也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假定科学作为“人类”的自然知识有一种主导的、本质的形态,世界各民族或多或少、或先或后的靠近这种主导形态——生活在现代的人们很容易认同这个主导形态就是西方的科学,特别是西方近代的科学——科学史就是记载自然知识的这一主导形态的发展历程。这个假定也被认为是“现代性”在科学史领域中的体现。著名的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的巨著《中国的科学与文明》,想把中国的科技文明纳入统一的世界科学史图景之中,就属于这种伟大的努力。他以西方近代科学为基本参照系,仔细查检中国历史上与之类似的科技成就,从而按现代的分科体系梳理出中国古代科技的涓涓细流来。
评分内容详细,但是不够通俗,不属于大众读物
评分内容详细,但是不够通俗,不属于大众读物
评分科学是关于自然世界的经验,理论和实践知识,科学家谁强调观察现实世界的现象,解释和预测产生了身体。科学编史学,相反,往往借鉴了这两种思想史和社会史的历史研究方法。不过,这个英文单词的科学家是相对较新的,第一次由William Whewell在19世纪创造。以前,人们研究性质自称自然哲学家。
评分正在仔细研读中,书况还是不错的
评分假定各个文明特别是主要的大文明之间,并不存在这样一种共同的本质意义上的自然知识形态,各个文明都有其独特的与自然界打交道的方式,并形成各自特有的自然知识形态。要是写起通史来,前者可以称为“百川纳海”型,后者则可以称为“百花争妍”型。科学史将主要是西方的历史。这是西方大多数科学史家采用的定义,因此他们编写的科学史基本上是西方科学史。只是由于对西方科学文明的产生和传承有过贡献,少数非西方的文明也可以纳入其中,比如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明可能对希腊科学的产生有过贡献,阿拉伯人在公元8-11世纪在希腊科学的传承方面有过贡献,所以通常也被提及。过去我们多认为这是“西方中心论”的偏见在作怪,其实主要是科学的定义在“作怪”。再说大多数科学史家采纳这个定义也是有道理的,毕竟,科学首先是作为“西学”而成为“显学”的。
评分科学看待转基因,系统看问题,不要人云亦云。
评分挺好的,科普
揭秘转基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