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14年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大字注音,白话译文,日课经典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中华乐教是中华文化教育的集大成,中华乐教所推崇的德音雅乐是培养人格、协和万邦的智慧之音、快乐之声。《乐记》就是这种快乐教育、幸福教育的最早、最系统的珍贵阐释,也因之成为儒家代代研习和承传的重要经典。
《乐记导读》为2014年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博采古今诸家的主要观点,严谨选校,采用大字注音,辅以白话译文,适合各年龄段的读者学习使用。
冀望爱好国学、热爱音乐的有识之士一同来学习、研究、落实这部传世之作的深刻教诲,让中华乐教的智慧之光重放异采,既在塑造每个人的优美完善的人格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在潜移默化中,达成“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社会效果。
作者简介
郑方,1970年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1999年获武汉音乐学院钢琴教育方向硕士学位,曾任湖南长沙歌舞剧院演奏员,现为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钢琴讲师。
自2007年开始深入研习中华文化,致力于学习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事业,被福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聘为“中华传统美德报告团”讲师。多次受邀在全国各地主讲《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课程,深受欢迎。立志立足于音乐专长,深入研习《乐记》,弘扬中华乐教。
肖端,1975年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2006年获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钢琴教育方向硕士学位。现为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钢琴副教授。2010年起,受郑方老师的影响,开始深入学习中华文化,受益匪浅,自此以学习和传播中华圣贤教育为己任。
目录
序:大乐与天地同和(孔海钦)III
前言V
一、乐本篇
二、乐论篇
三、乐礼篇
四、乐施篇
五、乐言篇
六、乐象篇
七、乐情篇
八、魏文侯篇
九、宾牟贾篇
十、乐化篇
十一、师乙篇
后记
精彩书摘
凡是声音的发作,皆是从人心产生的,人心的活动是外物引起的。人心感受外物而动,就表现为声;各种声互相应和,就发生种种变化,声音变化形成长短高低抑扬各不相同的旋律,就成为“音”;众音组合成曲调,用乐器演奏出来,再配上干戚羽旄为道具的舞蹈,就成为“乐”。
乐是由音构成的,其根源在于人心感应外物。因此,悲哀的情感生起来,发出的声就急促而细小;快乐的情感生起来,发出的声就宽舒而和缓;喜悦的情感生起来,发出的声就发扬而自由;愤怒的情感生起来,发出的声就激烈而严厉;崇敬的情感生起来,发出的声就正直而庄重;爱慕的情感生起来,发出的声就温和而柔美。这六种声不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而是人心感应外物才发生的。
所以先王在用什么对人进行感化上非常慎重:用礼引导人的意志,用乐调和人的性情,用政统一人的行为,用刑防止人的奸邪。礼、乐、刑、政,它们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用来齐一人心,从而使社会安宁,天下太平。
音是从人心产生的。情感在心中激动起来,所以就外现为声。声组成一定形式的曲调,就称为音。所以太平时代的音安详而快乐,是因为政治和顺清明;动乱时代的音怨恨而愤怒,是因为政治反常;亡国之音哀愁而悲伤,是因为人民困苦。可见音乐的道理和政治是息息相通的。
宫音对应君,商音对应臣,角音对应民,徵音对应事,羽音对应物。五音协调而不混乱,就没有不和谐的音调了。宫音混乱,音调就散漫,象征国君骄橫;商音混乱,音调就偏邪,象征官吏败坏;角音混乱,音调就忧愁,象征人们怨恨;徵音混乱,音调就悲哀,象征劳役繁重;羽音混乱,音调就危急,象征财物贫乏。五音都乱,互相侵犯,就叫作“慢”。到了这种地步,国家灭亡就为期不远了。
郑卫之音就是乱世之音,已经相当于“慢”了。从前,师涓从桑间濮上听到的就是殷纣的亡国之音,当时政治荒散,百姓流亡,臣下诬罔欺上、图谋私利的风气盛行、无法制止了。
音是由人心产生的,乐是与伦理道德相通的。所以只知道声而不懂得音的是禽兽,只知道音而不懂得乐的是凡人,只有君子懂得乐。所以,从审察声进而懂得音,从审察音进而懂得乐,从审察乐进而懂得政治的得失,这样,治国的道理就完备了。所以不懂得声的人,无法和他谈论音;不懂得音的人,无法和他谈论乐。懂得乐,也就接近于懂得礼了。礼乐两方面都有所得,就叫作有德。所谓德,就是有得。
所以乐的规模盛大,不是为了极尽声音之美;礼的仪式隆重,不是为了极尽滋味之美。周代大祭,伴奏《清庙》所用的瑟,只有朱红色的熟弦和稀疏的底孔,歌唱时一人领唱,三人应和,却有不尽的余音。行大飨礼时,前面放的是玄酒,祭盘里盛的是生鱼,羹汤里不加调料,却有不尽的余味。所以先王制作礼乐,并不是要极度满足人们口腹耳目的欲望,而是用来教导人们节制好恶,使他们恢复正道。
人生之初是平静的,这是本来的天性。感受外物而心动,这是本性的一种冲动,即“欲”。外物与心智接触,于是好恶之情就出现了。如果内心对好恶之情没有节制,外物又不断引诱,不能自我反省,天生的理性就泯灭了。外物的引诱无穷无尽,而人的好恶之情又没有节制,那么,外物到来时,人就为外物所支配了。所谓人为外物所支配,就是天生的理性灭绝而人欲横流。于是就会产生叛逆欺诈的念头,出现胡作非为的事情,强大的就会胁迫弱小的,人多的残害人少的,聪明的欺骗愚笨的,勇猛的凌辱怯懦的,有病的得不到疗养,老幼孤独得不到安置,这已经到了大乱的地步啊。
所以先王制作礼乐,人们便可以用来节制自己:丧服、哭泣的规定,是用来节制丧事的;钟鼓等乐器、盾斧等舞具的规定,是用来调节欢乐的;婚姻冠笄的礼节,是用来区別男女的;大射、乡饮酒、宴飨宾客的礼节,是用来端正人们的交往的。礼节制人们的思想,乐调和人们的性情,政端正人们的行为,刑防止人们的奸邪。礼、乐、刑、政四者都充分发挥作用而没有错乱,王道就完备了,天下就太平了。
……
前言/序言
《乐记》是中国古代关于音乐方面非常重要、成系统的经典,凝聚了中华民族古圣先贤,特别是儒家关于音乐理论的极高的智慧。
礼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意即以诗歌来感发意志,促使个体向善求仁的自觉,以礼实现人的自立,最后在音乐和谐和教育熏陶下实现至善人格的养成。中华乐教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集大成,是培养人格,和谐家庭、族群乃至社会的智慧之音。
本书的段落、标点,参考了《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白话译文,参考了王梦欧先生的《礼记今注今译》,吉联抗先生的《乐记译注》,以及蔡仲德先生的《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和朱良志先生的《中国美学名著导读》。
希望以我们的微薄之力,抛砖引玉,让更多人了解这部重要的古代经典,希望更多爱好国学、热爱音乐的有识之士一同来学习、研究、实践这部传世之作,让中华乐教的智慧之光重放异彩。
郑方肖端
2015年3月
乐记导读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