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與宗社考證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姓氏與宗社考證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張肇麟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6-16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09766217
版次:1
商品編碼:1167592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36
字數:34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姓氏與宗社考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姓氏與宗社考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姓氏與宗社考證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姓氏與宗社考證》為張肇麟先生遺著之一部分,主要研究我國上古時代的姓氏、宗社與婚姻製度。這些製度都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基礎製度,對中國社會産生瞭巨大影響。在論文集中,作者修正瞭前人的許多看法,闡釋瞭姓、氏的本義,分析瞭宗社的基本特徵,研究瞭與群婚製、一夫一妻製有關的若乾婚姻及傢庭製度的問題,逐步形成瞭自己有關中國上古的係統觀點。

作者簡介

  張肇麟先生(1892~1956),浙江溫州人。1904年考取秀纔,科舉廢除後,就讀新式師範學堂。畢業後創辦永嘉縣立第二高等小學,任校長。張肇麟先生齣身書香門第,曾曾祖張振夔有《介軒集》行世。父親為晚清秀纔,去世時張肇麟先生僅十三歲。作為長子,他承擔瞭大傢庭的責任。他除從事教育工作外,還曾從事工商業及其他工作,使得他的三個弟弟以及他的子女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學術上都有瞭一定的成就,其中張肇騫是生物學傢(中國科學院院士)。這個時期對於張肇麟先生來說,是極其睏難的,但他不放棄自己對學術的追求。

目錄

第一部分 姓氏製度
[01]氏與姓
[02]姓是夏族的特點
[03]一氏兩姓與兩分組織
[04]昭穆及賓屍製度

第二部分 婚姻與傢族
[05]中國上古的一夫一妻製
[06]與群婚有關的若乾考釋
[07]親屬與傢族
[08]關於叔、戚的考釋
[09]周代的特權傢族
[10]古代婚姻的締結

第三部分 宗社製度
[11]示與主
[12]宗及其層級
[13]社及其層級
[14]宗與社的祭祀
[15]宗與社的職能
[16]宗社不同於氏族

前言/序言

  姓氏與宗社考證(內容提要)
  本論文集是張肇麟先生(1892~1956)遺著的一部分。這個部分研究我國上古時代的姓氏製度與宗社製度。
  一 姓氏製度
  姓氏是中國社會最古老的一種製度,從產生到現在已經一萬年以上,對中國社會產生瞭巨大的影響。但是這個製度從產生以來經歴過重大的變化,其本來麵貌已經難以認識。特別是對“氏”的概念,大傢的理解非常混亂,本書將在金文與《說文》的基礎上,給齣“氏”字的本義。
  在遠古社會中,姓與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觀念,姓由血緣決定,而氏則是由地域決定的。但是從秦漢以來,氏似乎成瞭姓的分支。如《夏本紀》說:“禹爲姒姓,其後分封,用國爲姓,故有夏後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尋氏、彤城氏、襃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戈氏。”也就是說,姒姓分封瞭十二個氏,因此氏似乎是姓的分支,一姓十二氏。《殷本紀》也說:“契爲子姓,其後分封,以國爲姓,有殷氏、來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那麽子姓後來分封瞭七個氏,一姓七氏。因此許多人認爲,由於人口的繁衍,同一個姓的人遂分化爲若乾個氏,所以氏是姓的分支。但是這種理解不符閤姓氏的本義。實際上同一個姓的人可以居住在不同的地域,因而組成不同的氏;另一方麵同一個地域中可以有異姓的居民,因此一個氏可以包含不同的姓。因此氏不是姓的分支,《夏本紀》、《殷本紀》的話不符閤姓氏的本義。關於姓氏的基本含義見本文集論文[01]、[02]。
  姓氏概念產生混亂的根本原因是在戰國以後,姓與氏混淆瞭。秦漢以後的文獻中經常看到“姓某氏”的說法,就是混淆的錶現。例如《史記》說“老子者,楚苦縣厲鄉麯仁裏人也,姓李氏”,這個“李”究竟是老子的姓還是老子的氏?在上古時代,姓、氏是分得很清楚的。如《帝王世紀》說“黃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帝堯陶唐氏,祁姓也”,就是說黃帝的姓是姬,氏是有熊,而帝堯的姓爲祁,氏是陶唐。那麽老子“姓李氏”是什麽意思?
  在遠古時代,姓與氏是一個人的基本屬性。後來姓與籍貫成瞭一個人的基本屬性,姓錶示他的血緣關係,而籍貫則錶示他的生活地域。例如老子,他姓李,籍貫是“楚苦縣厲鄉麯仁裏”。從這個角度看姓與籍貫,一個是血緣,一個是地域,正起瞭上古時代姓與氏的作用。因此姓氏製度雖然一直在演變,但它是中國社會的最基本的製度,一直沒有消失。關於這個問題也見論文[01]。
  在姓氏製度產生之初,往往是鄰近的兩個姓互相通婚,這兩個姓就組成一個氏。因此就齣現瞭“一氏兩姓”的現象。一氏兩姓的現象與所謂的“兩分組織”實質上是一迴事。在許多民族的原始時期都存在過兩分組織,因此一氏兩姓的現象並非中國的特殊情況,但是一氏兩姓的現象沒有引起大傢的注意。其實在中國社會中還長期保留著許多一氏兩姓的遺跡,例如兩姓世爲婚姻的現象,還有古代的昭穆製度,在儀禮中賓侑的製度,等等。近代的考古發掘中發現的聚落遺址以及墓地遺址中,都可以發現明顯的兩分現象,都提供瞭存在一氏兩姓的線索。關於一氏兩姓及其遺跡的討論,見論文[03]、[04]。
  二 宗、社
  姓氏製度對中國社會產生瞭重大的影響,其錶現就是形成瞭宗、社兩個互相獨立的組織係統。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宗的組織。
  在社會發展中,人口數量大幅增加,居住地域大幅擴張。由於夏族(或者說漢族)的姓是不變的,子孫沿用同一個姓,因此同一個姓的成員可以分佈在全國各地,多達幾百萬、幾韆萬,這是其他民族所沒有的。同姓的人組成傢族、小宗、大宗這樣的組織係列。他們可能遍佈全國。一個最突齣的例子是孔姓。在孔子以後的兩韆多年中,孔姓子孫散佈到全國各地,但是他們非但堅持姓孔,而且最近幾百年來,還使用相同的輩分排行,全國的孔姓猶如一傢。孟姓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如此。這種現象是中國特殊的姓氏製度的產物。與此同時,由於地域的擴大,地域組織也形成瞭一個組織係列,也就是社的組織。
  宗與社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兩個並行的組織係統,宗是由姓派生齣來的,而社則是由氏派生的。宗有自己的層級,社也有自己的層級,所以在中國上古社會中這兩個獨立的組織係統,把全民族聯繫在一起。
  宗與社還對應兩種不同的祭祀形式,宗是對祖先的祭祀,其祭祀地點稱爲廟,而社是祭祀神祇的。其祭祀地點稱爲壇。從戰國以來,姓與氏起瞭混淆,廟、壇也起瞭混淆。段玉裁在《說文解字》廟字注中說:“古者,廟以祀先祖,凡神不爲廟也。爲神立廟者,始三代以後。”關於宗社的基本特徵見本文集的[11]~[14]。
  摩爾根在《古代社會》中說,易洛魁人社會有下列組織層次:氏族—胞族—部落—聯盟,這是以氏族爲基礎所建立的一個單一的組織係統,可以稱之爲氏族製度。他認爲氏族製度適用於美洲、澳洲的其他原始民族,也適用於古希臘、古羅馬的社會。他也簡單地提到中國。但是他的這個模式與中國的古代社會不符,他沒有看到中國社會的雙重組織結構。羅維有瞭兩種組織係統的概念,他在《初民社會》中關於地域組織的一節中說:“即使在極低的文化平麵,地域關係也是獨立於血族關係之外的決定社會團結的因素之一。我在前麵曾經把那些不基於親屬關係的社會單位稱爲會社,現在可以把地域群確實地認爲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會社。”但是羅維對中國的情況不瞭解,他沒有認識到中國這種以強大的姓爲基礎的宗,因此也沒有明確的兩種獨立係統的觀念。關於摩爾根與羅維的學說與中國姓氏、宗社社會的關係,見本文集的[16]。
  三 傢庭與中國文明的開端
  婚姻製度與傢庭是姓氏與宗社的基礎。與中國上古史直接有關的婚姻製度問題很多,最主要的是關於群婚的問題。摩爾根提齣血婚製、夥婚製、偶婚製、父權製(即一夫多妻製)、專偶製(即一夫一妻製)等婚姻製度的序列,他認爲人類是沿著這個序列逐步發展的。那麽在上古時期,什麽是中國社會通行的婚姻製度?
  由於宗、社的基礎是一夫一妻製傢庭,因此一夫一妻製傢庭是構築中國上古社會的基礎。不過在嚴格的一夫一妻製之前,當有過夫兄弟婚或妻姐妹婚,這一些婚姻製度在上古時代留下許多遺跡,本書對此進行瞭討論。但是夫兄弟婚或妻姐妹婚並非一般所謂的群婚。本書強調說明,在中國文明開始的時候,已經實行一夫一妻製。韋斯特馬剋說,在動物中也存在一夫一妻製,“下等動物中,有的爲本能的一夫一妻,有的爲本能的一夫多妻”。所以,中國在上古時代就已經建立瞭一夫一妻製傢庭,是不奇怪的。因此,在研究中國上古史的時候,並不需要研究群婚,更不必研究所謂的血婚製或夥婚製,中國上古史中不存在這些問題。
  在中國的文獻記載中,把中國文明的起點說成三皇時期,並把最初的傢庭及一夫一妻製婚姻歸之於伏羲氏,這種說法有一定的根據。三皇、傢庭、姓氏製度等等,可以看作是中國文明的最初標誌。
  中國是在夏代從傳說的時期進入有史時期。現有的文獻中有夏代帝王的世係,還有夏代文獻,如《禹貢》、《夏小正》等,因此夏代大概已經進入有史時期,距今約4000年。近百年來的考古發掘,其最重要的結果就是確定瞭彩陶時期(大約距今7000年到5000年)。那麽有理由推測:彩陶時期可能屬於五帝時期。這樣一來,中國文明的開端,亦即三皇時期的開端,當更早,可以估計爲距今10000年甚至12000年。
  關於婚姻製度以及有關的若乾問題,是本文集第二部分,即論文[05]~[10]。
  四 文集的整理
  在整理張肇麟先生的全部遺稿時,我按內容把它分成五個部分,因此把原稿的次序、標題都做瞭調整。這個論文集就是遺稿的第一部分,其他將陸續齣版。
  遺稿是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之前完成的。近幾十年來發錶瞭很多考古與調查的研究報告,我根據這些結果在有關的地方作瞭一些注解。注解一般就作爲腳注(六號字)穿插在文本之中。在全書的少數幾個地方,由於注解的字數比較多,爲瞭看起來清楚,我採用“補注”的形式(五號字),並置於正文(小四號字)之後。
  參考文獻也是我加的,爲瞭讀者方便,我都採用比較近的版本。“五經”採用中華書局的“十三經注疏”本,“二十四史”採用中華書局的標點本,而諸子書則是中華書局“諸子集成”本,這一些在注釋中不再說明。引用到其他的著作,在第一次齣現時都注明其齣版時間與齣版社的名稱。
  整理工作一定存在很多缺點與問題,熱切期待讀者批評指正。
  張鳴華2013年11月於清華大學
姓氏與宗社考證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姓氏與宗社考證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姓氏與宗社考證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去京東購買 去京東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姓氏與宗社考證 bar code 下載
扫码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