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系列 一个普通法的故事:英格兰政体的奥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大观系列 一个普通法的故事:英格兰政体的奥秘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泮伟江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3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63180
版次:1
商品编码:1166858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大观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2
字数:1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大观系列 一个普通法的故事:英格兰政体的奥秘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相关图书



大观系列 一个普通法的故事:英格兰政体的奥秘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大观系列 一个普通法的故事:英格兰政体的奥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英国史爱好者、法政研究者
  

  上好英格兰这一课,任何一个希望承担世界历史命运的民族,都必须在精神世界的启蒙与成长的过程中经历英格兰的这一课。
  《一个普通法的故事:英格兰政体的奥秘》正文是讲英格兰是如何成功的,附录则是交待英格兰是如何体面地失败的。所谓体面地失败,既指英格兰虽然失去了世界霸权,失去了帝国的荣光,但英格兰并没有随着帝国的坍塌,消失在世界的版图之中,或者作为老大帝国的遗留物而屈辱地存在于世界中,而是保存着帝国的利益和尊严,并且仍然是世界政治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同时,这也意味着,虽然新世界秩序跨越和克服了英帝国,却没有丢失英帝国得以崛起的政制内核,即普通法所塑造的政治秩序及其精神内核。恰恰相反,新的世界秩序恰恰是英格兰普通法所塑造的政治秩序和精神内核的进一步成长,克服了英伦三岛的狭隘性,且通过美国这个载体,达到了更高程度的世界性。
  作者对英格兰普通法与英格兰政制逻辑的一种深度的“凝视”,并非仅仅是一种历史学面面俱到的细节研究,从而让人读罢此书,不仅仅是“知道”了英国,而是“读懂”了英国。
  

内容简介

  

  《一个普通法的故事:英格兰政体的奥秘》隶属“大观文丛”系列,另有《帝国定型:美国的1890—1900》《克劳备忘录》两书已出。
  《一个普通法的故事:英格兰政体的奥秘》讲述了一个普通法的故事,通过对普通法的形成与英国政体的嬗变之间的耦合关系的探寻,对普通法的成长轨迹与其结构化逻辑的思索,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如何理解英格兰的普通法与政体,关涉的恰恰就是如何理解现代世界的问题。
  《一个普通法的故事:英格兰政体的奥秘》主要回答了以下问题:英国本区区欧陆之边陲岛国,何以在这种政制下兴起,席卷了欧洲封建诸国从而称霸世界?英国政制之于欧陆、之于世界具有何种特殊意义?
  《一个普通法的故事:英格兰政体的奥秘》并非聚焦于对英格兰历史与民情的面面俱到的描述与介绍,而是力在探索英国普通法的形成与英国政体的嬗变之间的耦合关系,作者追寻着福蒂斯丘、孟德斯鸠、梅特兰、波考克、麦克法兰、黄仁宇等先辈们探索英格兰心智时留下的线索与足迹,动态而生动地描述了英国普通法的成长轨迹,从而探寻英格兰的某种结构化逻辑。
  这不仅可以证明,英格兰的历史并不是偶然的,神圣的王权被推翻,国王被送上断头台并不是偶然的,此后英格兰战胜法国成为欧洲霸主,又通过工业革命和商业金融革命,把整个欧洲和世界搞得天翻地覆也不是偶然的。这也解释了为何英格兰在失去了世界霸权之后并未消失在世界的版图之外,而仅仅是一种体面的失败,极大地保留着它的尊严与利益。
  

作者简介

  泮伟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法理学、理论法社会学、政治哲学。著作有《当代中国法治的分析与建构》,另有译著:《就事论事:美国最高法院的司法最低限度主义》(桑斯坦)、《司法的过程》(亚伯拉罕)、《魔阵·剥削·异化:托依布纳法律社会学论文集》(托依布纳)、《社会的社会(上)》(卢曼),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目录

自序:英格兰政体研究与中国问题意识
第一章  现代性视野下的英格兰政体问题
一、欧陆理论家眼中的英国与现代性
二、地方自治传统及其起源:英美政治的奥秘
第二章  普通法对英格兰体的形塑
一、诺曼征服后英格兰治理的复杂性
二、亨利二世改革:英格兰政体建构的关键步骤
三、大宪章与英格兰政体的定型
四、普通法传统与英格兰的特殊道路
第三章  普通法与宪政的稳定性问题
一、对起源的结构化理解:普通法对各方力量的吸收和消化
二、普通法宪政的捍卫者:法律职业阶层
三、先例机制与普通法宪政的稳定性
第四章  普通法宪政与理性官僚制问题
一、柯克故事的隐喻:普通法宪政与主权理论
二、“ 理性官僚制” 经验的局限性
第五章  英格兰政体的两重性
一、国家的社会化与社会的国家化
二、英格兰普通法与现代政体的抽象化
三、英格兰普通法与主权决断问题
四、英格兰政体的两重性
附  录
Ⅰ  “ 偏执” 的普通法心智与英格兰宪政的奥秘
Ⅱ  从殖民时代到全球化时代:如何理解全球化新秩序
Ⅲ  帝国的启蒙— — —凯恩斯与新世界秩序








精彩书摘

  1.如果我们将近代早期绝对主义国家的扩张逻辑,看作政治性的国家权力借助于“理性官僚制”的新装置不断地向社会基层渗透,攫取社会资源,摧毁社会内在的运作机理,形成由“高高在上的主权者”与“一盘散沙的诸原子化个人”所组成的国家共同体的话,那么英格兰普通法的发展史,更像是社会性权力不断地“逆生长”,向国家内部渗透,并逐渐改造国家内部的组织原则与结构的过程。英格兰宪政史,就是这样一部社会性权力向国家内部渗透的历史,其最具象征化意义的高潮,就是以议会代替国王,成为整个国家的最高主权象征。对于主权理论来说,议会主权就是一个由悖论构成的主权理论——一直作为主权之照看对象的被统治者,最后成了主权者本身。
  2.革命未必总是代表着新旧两个世界剧烈的断裂。革命的这个含义仅仅代表着法国大革命以来欧洲大陆的经验,在英国的政治传统中,革命的本意反而是复辟,意味着某种传统的回归。英国革命中,查理一世和詹姆斯二世的重新掌握政权,可以被看作一种复辟,同样的,古老的宪政制度的重新建立,也可以被看作一种更深刻与彻底的复辟,恢复的是自都铎王朝以来屡受威胁,且被斯图亚特王朝彻底破坏的普通法传统和议会传统。
  哪怕是17世纪和18世纪西欧人普遍感受的物质财富的急遽增长与生活方式的剧烈改变,也很可能是古老传统的某些核心因素与诸如新大陆的发现等重大历史事件结合而催生出来的结果。因此,要研究英国的现代性转折究竟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就要摆脱毕其功于一役、将现代性转型归结到激烈的政治革命的诱惑,而将目光转换到更深远的英国整个社会结构的观察与检讨之中。
  3.对于前现代社会的政治研究来说,对政治人物个性的研究并非无足轻重,因为关键性政治人物的个性、能力、婚姻关系等,都会对政治局势的演变与政治制度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约翰反复无常而又残暴的个性,招致了许多大贵族普遍的反感和怨恨,尤其是约翰残暴地杀害了自己的侄子亚瑟,更是对其统治的形象和正当性带来了极大的损害,这些都可以被看作1215年大起义和《大宪章》的重要背景。但约翰并没有传说中描述的那般无能,这恐怕也是真的。恰恰由于历史事件中关键性历史人物的重要性,人们往往容易对这些人物进行脸谱式的非黑即白的评价。与历史上许多评价甚高的伟大君主相比,约翰并不比他们更加反复无常或更加残暴,例如与约翰的先祖威廉一世相比,约翰未必更加残暴,但历史上对威廉一世的评价却要远高于约翰。同时,约翰顺利地继承王位,并且获得普遍的支持,恰恰证明了约翰作为君主的能力和手腕。
  4.《大宪章》重申了英格兰传统的宪政传统,以及英格兰贵族和人民享有的各种自由权利,并且作出了许多限制王权的规定。1215年英格兰《大宪章》的签订,逐渐演变成了英格兰的一种宪政传统,并且逐渐成了英格兰普通法的一种意识形态,即国王不服从任何人,但必须服从上帝与法律。这就构成了英格兰法律至上,王在法下的法治传统。由此,英格兰普通法既构成了中央集权的核心成分,同时又构成了对中央政府权力过度扩张的有力限制。国王也就失去了用来打击地方贵族与乡绅势力的一个最有力的专政工具。
  5.如果英格兰王室政府可以被比拟成一种处于雏形状态的中央政府的话,则普通法的机制使得地方自治社会的利益能够被反映到全国性机制形成的过程之中,从而使得全国性的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地方利益。通过普通法这个中介性设置,英格兰的国家建设从一开始就将地方性的因素和社会性的因素吸收进去,将社会内化到国家之中。这种社会与国家互相包含的机制,蕴含了此后被称为现代性现象的深层奥秘。
  6.柯克与国王詹姆斯一世之间的斗争,可以看作英国革命的预演。就此后英国革命发生的过程与结局来看,最终取得胜利的是柯克,而不是国王。光荣革命先是象征性地剥夺了王权的绝对尊严,此后议会责任内阁制的发展,又实质性地将君主最依赖的行政权也剥夺了。失去了对行政权的控制,君主就真的变成一个象征与符号。又该如何理解柯克与国王斗争的这种象征性意义?柯克与国王之间的争论,特别典型地向我们揭示了两种政体逻辑之间的差异与针锋相对。
  7.这种抽象机制,似乎并非如有文人情怀的真正哲学家韦伯,以及像霍克海默、福柯、哈贝马斯这样的现代西式文人所忧心忡忡地描述成的那样,成为吞噬人类最后一点自由的理性铁笼和怪兽。恰恰相反,正是这种抽象的机制,规制了绝对主义君主的恣意和贪欲,最大限度地捍卫着个人的自由。英美普通法宪政与欧洲大陆绝对主义理性官僚制,在20世纪的各自表现,以及两种主权国家内部人民的待遇,已经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8.理解宪法与宪政,尤其是理解英格兰宪法与宪政,是不能仅仅从政治的角度进行的。曾经很长的一段时间,理解英格兰宪法的历史,变得仅仅是历史学家的工作,或者说是留给法律人的工作,而且仅仅只是研究英格兰私法的历史,而英格兰的宪政史则仅仅被看作英格兰政治制度史。这种做法直接导致了英格兰宪政史研究的衰落。晚近二三十年的研究,在宪政史的研究中,重新引入了法律家的视角,又使英格兰宪政史研究重新焕发了活力。
  9.英格兰宪政史研究的这种演变过程,也从一个侧面启发我们:如果无法对英格兰普通法的历史与机制在理论层面提供现象学式的观照,就很难理解英格兰宪政的内在机理和运作逻辑。英格兰宪政的建设最初的表现,就是抽象的普通法机制与肉身化的王权之间的斗争和冲突。这种斗争和冲突最终以抽象的普通法机制战胜和淹没肉身化的王权为结局。通常所说的普通法宪政其实指的就是这个结局。因此,宪政的一个很根本的含义,就是政治统治的抽象化对肉身化的取代。相对于抽象的机制的统治,肉身化的统治拥有一个鲜明的优点,即主权者是会呼吸会笑会哭的活生生的人。因此,这样一个主权象征更容易唤起人们的服从感,更容易被臣民所理解。
  10.“因此我情愿牢牢地盯住过去,以提醒读者我们是怎样过来的,目前的现象是怎样的,以及过去我们所犯错误的性质。”从凯恩斯个人而言,戴着大英帝国鼎盛时期的光环而来,最后不得不理性却又屈辱地亲手埋葬大英帝国的荣耀时,其内心所经历的复杂情感,以及随同帝国荣耀一起殉葬的命运,这仍然是一个悲剧。然而,与历史上那些更为屈辱地灰飞烟灭的大帝国相比,能够在临死之前主动而又尊严地选择信得过的接班人,安排好身后事再放心地离开,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就此而言,大英帝国与凯恩斯的故事,似乎又改变了自古希腊一直到莎士比亚以来所形成的悲剧传统与观念。
  ……

前言/序言

  自序英格兰政体研究与中国问题意识
  与英伦三岛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令我喜不自胜,至今仍记忆犹新。——爱默生
  一
  时间过得真快,从产生写一本关于英格兰小册子的想法到提笔写这个序言,已经过去了整整六年时间。这是一个人在求知的好奇心与欲望的驱使下,不断自我探索,在黑暗中朝着微微的光亮前行与摸索的六年。如果早知道对英格兰的此种兴趣与爱好,带来的是如此漫长与艰难的探索,并且代价沉重,我当初或许不会选择这条艰难的道路。无数次的犹豫和放弃的想法,最终都在更为强烈的兴趣下被克服。
  最令人鼓舞的是,在黑暗中摸索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发现,对英格兰的这种强烈的喜爱与兴趣,不仅仅是我个人的偏好与兴趣。如果说,诸如像福蒂斯丘、莎士比亚和麦克法兰这样的英国人,其笔下对英格兰溢于言表的热爱与赞叹,乃是一种爱国主义情怀的表达,那么像孟德斯鸠、伏尔泰、基佐、爱默生这样的外国人,遇见英格兰时那种难以抑制的激动,以及对英格兰的种种溢美之词与毫无节制的赞美,就实在令人费解了。其他人,例如向来严谨的德国人马克思与韦伯,虽然对英格兰的赞美相对法国人与美国人而言略为克制,但毫无疑问,从他们的作品中仍然可以读出对英格兰的强烈兴趣——马克思干脆直接搬到英格兰住了很长时间,而韦伯在德国的政治圈中是一个坚定的英国派。这个名单还可以继续往下列得很长,例如林国华就曾经指出,《唐吉诃德》第2部第61章中,唐吉诃德第一次来到大海,引发了一次莫名的望洋兴叹,其后没过多久就死了,其实就是作者塞万提斯对海洋国家英格兰的赞叹,暗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与另外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林国华因此联想到了孟德斯鸠的《罗马帝国盛衰原因论》,认为《唐吉诃德》的这个结尾,恰好对应着《罗马帝国盛衰原因论》结尾中孟德斯鸠将莱茵河与大海相比拟的那个隐喻:与英格兰所开创的新海洋时代相比,罗马帝国的辉煌不过是莱茵河的辉煌,来到大海面前,却发现自己不过是条小溪流而已。而对英格兰的发现,则是一个新世界之门的开启。
  的确,我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感到绝望时,阅读伏尔泰、孟德斯鸠、基佐和爱默生等人游历英格兰的见闻与感受,既让我感到亲切,更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些大人物们对英格兰的发现与游历,恰恰发生在他们的祖国就要“崛起”,或者正在经历巨变的时刻。可以说,通过他们对英格兰的发现与理解,英格兰成为他们本国本民族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材与内容。在接触、认识与理解英格兰的过程中,这些民族的精神世界也正在经历着成长与成熟的过程。英格兰因此变成了他们民族精神生活的内在组成部分。而他们民族此后所经历的巨变是否成功,往往与他们的此种精神启蒙与成长的成熟度关系密切。就此而言,我惊奇地发现,对现代世界而言,“英格兰”的含义远远超过欧洲西陲的某个岛屿以及该岛屿上居住着的某些特定的人口及其历史文化传统,而是具有某种普遍的世界历史的含义。任何一个希望承担世界历史命运的民族,都必须在精神世界的启蒙与成长的过程中,经历英格兰的这一课。
  这种发现令我既兴奋又惶恐。兴奋的是,在西方政治与法律思想史中,居然存在着一个隐秘的“哈英派”,而且其成员都是思想史万神庙中供奉着的神一样的大人物;惶恐的是,目前国人的精神世界中,鲜有类似的与英格兰亲密接触的经验与理解。的确,研究英国的文献已经不少,每年也有那么多的国人往返于伦敦与北京之间,对英格兰的生活与民情,如数家珍的国人也必然不在少数。但对英格兰的这样一种熟悉,多数仅仅停留在表象层面。那种透过英格兰生活的表象,接触到英格兰精神世界的深层内心,因此反观英格兰的表象,由此而得来的那种豁然开朗后的激动、兴奋,真的很少见到。
  在这个意义上,英格兰之于我,乃至这本小书在我个人精神成长史中占据的位置,不容低估。在某种意义上,英格兰之于我的意义,犹如美国之于托克维尔。因此,难免的,本书中的英格兰,比读者诸君亲身游历的那个物理和实在意义的英格兰,或许更为纯粹,更为理想。但这丝毫不能削减这个英格兰的真实性。
  二
  与伏尔泰、孟德斯鸠及爱默生们不同,本书并非聚焦于对英格兰历史与民情的面面俱到的描述与介绍。作者本人从来没有到过英格兰,也就失去了这些先辈与大家当年那种身临其境的见闻与感受。本书对英格兰的理解,更多地还是通过追寻福蒂斯丘、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基佐、马克思、韦伯、梅特兰、波考克、麦克法兰、黄仁宇等先辈与大家当年探索英格兰心智时留下的线索与足迹,结合本人对英格兰法律史相关文献与材料的阅读与消化,所形成的对英格兰普通法与英格兰政制关系的一次探索与尝试。
  本书对英格兰普通法以及英格兰政制的理解,采取的一个基本的方法论立场,是从其成熟形态向后回溯性的考察。就像我们对某个人的观察和理解,一般还是通过对他成熟时期各种所作所为的观察与分析,概括他的个性与行动的逻辑,然后再通过对他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的回溯,探讨形成这些个性的环境与原因。这种回溯性的观察,往往会被人们批评为倒果为因,容易变成一种幼稚的历史进步主义立场,认为历史是一种朝向某种确定目标不断进步的过程。晚近备受学者批判的辉格传统的历史叙事,就是反面典型。
  相对于英格兰历史的辉格党叙事,本书倒不认为英格兰历史的发展,具有某种确定的、不断上升的历史轨迹。在英格兰历史发展中,偶然性因素的确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英格兰之所以成为今天的英格兰,并非一种历史的必然。对于这一点,作者不仅承认,而且极为赞成。然而,本书之所以仍然坚持这样一种考察的方法与路径,主要是考虑到,当英格兰历史发展到某个阶段与程度,则英格兰的政治与社会就会形成某种稳定的结构,此种稳定结构会逐渐发展出某种自主性的逻辑,从而主导自身的发展,形成某种强大的力量。一旦英格兰社会形成此种自主的结构与逻辑,则既有的那种偶然性主导的历史叙事的范式就可以被打破。英国革命期间,神圣的王权被推翻,国王被送上断头台,此后英格兰战胜法国,成为欧洲霸主,又通过工业革命和商业金融革命,把整个欧洲和世界搞得天翻地覆,便是英格兰的此种结构化的后果。因此,对英格兰的此种结构化逻辑的探寻,是本书的核心目的之所在。
  因此,与许多历史学家不同,我并不过分关注英格兰历史中所存在的种种偶然性因素,尽管我承认这些偶然性因素对今日之英格兰的塑造,在某个具体的点上是很关键的。即便我关注这些偶然性因素,我也是在如下意义上关注他们:英格兰政制与社会结构的稳定化与成熟,需要何种具体的历史文化条件,这些偶然性因素对这些条件的形成与准备,又做了哪些贡献。正如卢曼曾经指出过的,任何一个制度的起源,都需要特定的前提条件,而这些前提条件的形成可能是偶然的,但制度生成的逻辑却能够超越这些初始条件。例如,从人类学的角度看,早期原始人类的农业经济学,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出现的。但一旦农业经济学形成了稳定的结构和模式,其出现时特定的初始环境条件倒不大重要了。
  当然,这是本书考察结束之时形成的关于英格兰普通法宪政的确切认识。本书篇章结构的安排,却基本遵循了作者对这个问题探讨的心路历程。本书的第一章是对问题意识与写作背景的必要交代,曾经发表于《大观》杂志第7卷。第一章也确实带有很强烈的“大观小组”的色彩。大观小组是于2008年组建的一个跨学科的,主要由年轻学者构成的学者团体,我们自己将它称作一种新型的知识生产机制。我们的主要学术兴趣就是形成关于中国周边世界的常识结构,因为我们认识到:“认识他者,同构于自我认知过程,建立周边世界的常识性认识结构,也是完成自我定义无可取代的前提。”高全喜主编:《大观》第1卷,2010年,第2页。作为中国学者,我们当然最关心中国的国家利益,然而,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已经不止一次地向我们指出,对我们国家利益的理解与界定,并非如许多狂热而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所定义的那样,是自明的,通过简单的“敌我区分论”就可以鉴定清楚。当下中国民族主义者所谓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式的封闭的“敌我区分论”,恰恰是一种心灵的自我封闭,不但难以界定和保护中华民族的真正民族利益,反而可能会进一步地破坏中国真正的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要真正地理解中国的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我们就必须“探究中国成长的历史与性质,在中国社会演化与世界秩序内在的普遍性关联中,确立中国的国家性质和国际利益”。
  依然清晰地记得,于向东先生是最早明确提出“建立起周边世界的常识结构”的论述,并且将它当作大观小组知识探索的基本立场与宗旨的。大观小组成立六年来,我们召开了将近20次会议,邀请全球范围内的华人学者,无论是学院派的还是实务派的,围绕着某些确定的对象与问题,展开系统阅读与集中讨论,不断地自我启蒙与知识探索,逐渐形成了许多丰硕的成果。
  本书第一章就是在这样的知识氛围与思想背景下,进行知识探索的结果。有趣的是,第一章的探索本意是认识近代英国,也就是中国人在鸦片战争中遭遇的英国,因为恰恰是这个近代的英国将中国带入到现代世界之中。并且,作为第一个进入现代世界的国家,在我们了解整个现代世界的过程中,英国占有独特的地位。然而,考察的结果却在意料之外——我们发现英国既是最现代的,同时又是最古老的。用通常意义的现代观念,尤其是欧陆思想家界定的现代性范畴,很难理解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国家的英格兰。因此,要了解近代英国,就必须回到中古时期英格兰的源头中去。
  第一章的另外一个重要发现,就是英格兰没有欧洲大陆人所熟悉的衙门——按照韦伯更为学术化的说法,就是理性官僚制。受韦伯影响,多数现代人都认为理性官僚制乃政治现代化的代名词。因为缺乏理性官僚制,英格兰人似乎享有更多的自由。在欧洲人看来,在理性官僚制出现之前,此种自由在欧洲倒是随处可见的。同时,根据欧洲大陆的经验,理性官僚制是伴随着绝对主义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是绝对主义国家的进化版。无论是绝对主义国家还是理性官僚制,相对中世纪的王权制与封建制度而言,都是历史的进步。因此,中世纪的地方自治与自由,就成了现代性所付出的必要代价。
  然而,英格兰似乎突破了此种现代性逻辑:英格兰似乎不存在严格意义的理性官僚制,都铎王朝与斯 大观系列 一个普通法的故事:英格兰政体的奥秘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大观系列 一个普通法的故事:英格兰政体的奥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不错的书!!!!点赞了哈!!!!!!!

评分

难得的国内学者专门关注英国普通法理论基础的书,不求全面,力求深度和新颖,赞一下

评分

不错!正版。快递也很给力。

评分

大观系列 一个普通法的故事:英格兰政体的奥秘 真的非常不错,以后还会过来买

评分

难得的国内学者专门关注英国普通法理论基础的书,不求全面,力求深度和新颖,赞一下

评分

好书推荐啊好书啊好书啊好书啊

评分

看起来比较深,还不够通俗易懂

评分

我很喜欢买书 可惜都不怎么看

评分

还好,速度快是很厉害的优点!!!!!书,包装很好很用心,有薄膜!!!!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大观系列 一个普通法的故事:英格兰政体的奥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大观系列 一个普通法的故事:英格兰政体的奥秘 bar code 下载
扫码下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