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教师,教育工作者 窦桂梅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书是她关于教育改革的力作,窦桂梅,著名特级教师,博士,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国宝培训计划”特聘专家、专题课程主持专家。北京教育学院、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带领语文团队获得首届基础教育国宝教学成果一等奖。她的“三个跨越”、“主题教学”、“1+X课程”,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推动着全国的课改。
《回到教育原点(2015年修订)》精选窦桂梅几十年教育教学智慧和教研课改经验的经典文章28万字,涵盖了作者多年来在核心素养、教研教改、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宝贵体验和精辟思考,广大教师可从中了解到她如何从一个语文教师成长为引导课改的教育专家。
内容简介
《回到教育原点(2015年修订)》选取新资讯和热门文章——关于主题教学,“1+X课程”,新经典课例《皇帝的新装》全程记录等。
窦桂梅,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玫瑰”,被广大青年教师服膺为榜样和领路人。她以勤奋、自信、智慧、灵性修炼自己,打造团队,谱写出美妙动人的教育华章。本书是她几十年的教育教学智慧和教研课改经验,告诉我们如何修炼核心素养,如何进行教研教改,如何解读文本,如何引导师生,什么是有效课堂……
本书涵盖了作者多年来在核心素养、教研教改、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宝贵体验和精辟思考。
窦桂梅的课堂教学智慧、细腻、唯美,管理工作扎实、细致而富于个性。她对文本的解读,对师生的引导,对学校管理的所有细节,都展现在文字的魅力中。
作者简介
窦桂梅,从教于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现任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兼任北京中央商务区实验小学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博士。北京教育学院、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特聘专家、专题课程主持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小学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小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提名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被评为“建国六十年来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专家”之一。2014年9月,窦桂梅带领语文团队获得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9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祝贺。多次应邀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课程o教材o教法》等报刊及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作系列专题介绍。她的“三个超越”、“主题教学”、“1+X课程”,引领教师更新观念,推动着全国的课改。
出版个人专著14部。主编、参编多部著作。
精彩书评
★12月8日,由搜狐网、搜狐教育频道共同主办的2014搜狐教育年度盛典在北京拉开帷幕。此次盛典以“聚教未来,人文与科技”为主题,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女士莅临现场,参与论坛——《节点与弧线,教育各阶段的衔接》,颁发中国新锐教师奖。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好的教育,其灵魂都是相似的。从窦桂梅校长曾经的”主题教学“,到新近的”课程整合“等行动中,能够看出与新教育异曲同工之妙处。我热切期待在中国教育的百花园里,有更多的花朵各美其美,让中国师生幸福完整起来,让中国教育真正站立起来,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起来。”
——搜狐
★窦老师通过她整个现场的实践活动,给我们展示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的过程。首先,我们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真正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其次,我觉得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这需要教师长时间积累,厚积薄发。今天,她有了角色的转变,从过去的传授或者简单的活动组织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和学生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里面,实现教学目标。第三,敢于对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和探索,今天的课,从学习方式上,我们可以看到,以学生自主思考为基础的,讨论式的、合作式的学习,启发式的教学,真正让学生参与进来。同时把现代的教学手段,像Ipad和多媒体,与传统的板书很好地结合起来。我看完以后,觉得不仅语文是一个学科,语文教师也是一个学科。同时,窦老师还是一门艺术。
—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 ★我觉得窦老师的思想很丰富,但是核心理念并不深奥,她无非是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有时候也许要忘掉你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把孩子们的成长放在心里,这是我对今天活动深刻的一点理解。最后我想说,我们每一个人在教育领域的不同岗位,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是如果我们心中牢牢的装着儿童的成长,把儿童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鲁 ★窦老师的这节课却不同于一般的语言文字训练课。一,多元,即它融入了其他学科元素。对翻译家叶君健先生的译句与英文中相对应的句子(汉语与英语)进行比较阅读。小组运用Ipad,选择背景音乐、图片进行表演等,这些教学环节将语文与英语、科技、音乐、美术、表演艺术多学科元素融为一体。二,重大,即将课堂上所有的学与思整合到“回到事件本身”这一人生的重大主题,不只是儿童,而且所有听课的成人都在这一沉重的话题面前,从课上到课后、从童话到日常生活、从历史到现实,不断地思索,思索着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如何回到生命之初孩子般的纯真,做一个简单的自己。这其实是一种关于生命态度的判断与选择。这样的语文课注重挖掘语言文字“小学”背后的重大文化景观、心理图像。三,长远,即着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能力与品质。课前,让儿童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课中,多次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课末,又让他们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既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又关注同伴间的共同学习,培养其合作交流的态度与能力。这些思维品质与学习方式乃是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
—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柳夕浪 目录
十点反思(代序)窦桂梅/
第一章回到素养·核心素养的修炼
我的三张名片
回首生命的来处
阅读:"精"神的底色
声影:"气"魄的张扬
基本功:"神"韵的历练
凭良心教书
--我看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阅读中经营生活
小人书,叩开阅读之门
报纸杂志,开启视野之窗
名著,致力于根部滋养
在写作中沉淀生命
为什么要写
写什么
为什么而写
言语智慧从哪里来
--听《成吉思汗和鹰》一课有感
文本结构的体现
体裁特点的隐现
文本主题的呈现
经验从哪里来
--参加西苑学区专题研究的思考
学生的经验
教师的经验
教学引领者的经验
成长,需要回到"学习的常识"
阅读,回到经典
备课,必须付出艰苦努力
生活,融入"共同体"中
"专业"与"职业"的思考
--由一节音乐课想到的
教学目标是否心中有数
教学细节是否有"教育"意识
教学的专业是否等同音乐的专业
语文教师须知道七件事
第二章回到教研·如何引领教学
努力走向有效的听课、评课
--有感于"有效课堂'同题异构'课堂研讨"
什么是"有效课堂"
对教材的解读
如何"同题异构"
听课、评课、写课
--教学引领者必需的生活
听课,听得出门道
评课,评得出名堂
写课,写得出水平
共读、共教、共写,共同成长
--校本教研《三打白骨精》的实践与体会
意想
意图
意义
教学三问
教学是一门特别的专业
教学是一种格外的良心
教学是一份集体的智慧
管理耶?质量耶?
教学质量究竟是什么
教学管理者是干吗的
有效的质量从哪里来
说课这门功
什么是说课
为什么要说课
如何说课
说课的形象
第三章回到课堂·思考的教室
识字课怎么上
我教一年级识字课《早操》
我听二年级识字课《祖国在我心中》
附教师反馈
语文主题单元怎么备课
--《师恩难忘》教学点评
一堂语文课如何有效
主题单元的语文课怎么备
主题教学如何深度备课
--《三打白骨精》教学点评
课堂的"应变"与"调控"
主题教学怎样深度备课
附教师反馈
教学韵味,不仅仅是感觉
--《枫叶如丹》教学点评
附教师反馈
一堂好课好在哪
--从一节科学课看教学
经意与不经意之间
轻松与不轻松之间
圆满与不圆满之间
"秀"中方能"眉目清"
--从一节数学课看教学
第四章回到教改·教师应该怎么做
教育变革要回到一种慢的教育
为生命奠基
--谈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
超越教材
超越课堂
超越教师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一、研究的缘起
二、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理论构想
三、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的过程与方法
四、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的阶段成果
"1+X课程"是什么
一、从三个故事说起
二、什么是"1+X"课程
三、多样化、全方位的课程整合
四、丰富性、人性化的课时设置
五、结构化、弹性化的管理整合
回到教育本身
--整合思维下的《皇帝的新装》教学思考、课堂实录
我和团队的思考
我和学生的创作
附专家点评
朝向"伟大的事物"出发
--"主题教学"的新思考
教学主张:回到母语
课程建设:回到儿童
团队引领:回到教师
从《丑小鸭》一课谈教学中的"三个走向"
走向母语家园的深处
走向儿童心灵的深处
走向专业自我的深处
语文教育要给孩子一座田园,一座花园
--《中国教师报》专访
我看"人文性与工具性"
--从主题单元教材谈起
第五章回到本原·立人为本,成志于学
送给学生、家长及教师的三句话
--清华附小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开学典礼第一课
相信未来
--2014届清华附小学生毕业典礼上送同学的三句话
2011年的教师节,该说点儿什么
--清华附小教师节庆祝活动上的发言
最近要读的几本书
--2009-2010年度第二学期结业式上的发言
多么青翠挺拔,多么阳光灿烂
--写给女儿何松阳
善良,一个人的慧根
热爱,一缕头上的阳光
独立,一种坚强的性格
精彩书摘
我的三张名片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当孩子走进校园,开始他一天生命的体验的时候,朋友们,你说教育给他的是快乐,是痛苦?惠特曼说,一个孩子向最初的地方走去,那最初的,便会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小学老师是多么有责任感、使命感、神圣感。但同时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身上所承载的巨大的压力。我们清华附小有这样一句话:微笑,感谢,赞美。微笑、感谢、赞美这三个词就构成了清华附小的三张名片。这不仅仅是我,也是我们清华附小全体老师践行的三张名片。
围绕三张名片,我讲三个故事。
第一个是关于微笑的故事。说起微笑,大家一猜,一看:嗬,这就是一个表情嘛。对,很简单的一个表情。但这个表情里面,一定是有问候,有友好,有关照,有期待。大家可以看看,每天早晨我在校园门口的样子。在每天早晨,当我看到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扑来的时候,我所有的疲倦都忘掉了。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你要问我:到底教育让你得到了什么?那一定是我得到的太多太多。我越来越喜欢做小学老师。我在校园里总是在微笑。有的时候这个微笑带给你的那些感应真的不一样,有一种化学作用,会让你心里非常非常舒服。所以每天早晨醒来,我会接受孩子们的微笑,我也给他们一个微笑,他们也会评价我的微笑。我的手里有学生给我的小小的贺卡。其中二年级一班的林亭谕写给我说:“窦校长,您是清华园里笑容最灿烂的老师,我们都爱您。我会更加爱学习遵守纪律的。”其实要知道,我的这个小朋友在出生的时候,眼睛只能看一米的距离,那叫先天性白内障。当时她在一年级一班,我了解到这个情况,每次她来上学的时候,我必须要跑到她的面前,我把我那张带表情的脸夸张地给她看。她就记住了我的笑容。一年以后,她的眼睛到了适合手术的时候,去日本做了手术,她回到学校,才看到了一个完整的我和完整的校园。她非常喜欢这所学校。别人一问她:你的学校生活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她说:是窦校长的微笑。她记住了我的微笑。所以,她在二年级时的教师节,用歪歪扭扭的字给我写了一张贺卡。
如果说清华附小的第一张名片是微笑,我们就用微笑的表情做简单的践行的话,那么第二张名片就是感谢。感谢就是个口头的谢谢吗?不!清华附小把感谢这个词凝聚到一个动作里,就是鞠躬。这里我再讲一个故事,就是我和现在已经上清华附中的彭亦成的故事。我在做副校长的时候,去到他的班级听课。那是一节数学课,老师讲估算。老师出了一道蛮有意思的题:已知“鸟巢”(国家体育场)的面积,然后让学生估算,“鸟巢”的面积相当于多少个清华附小的面积。这时,最后一排一个男同学喊了一句:50个!--他头也不抬。老师说了几句话:“每次都是你!从来不举手就发言。你等别人说完了你再说行不行?”当时我以为他说错了。没想到,一分半钟左右,所有学生都说50个。其实这个学生的名字以前我似乎听说过,没往心里去,也没记住。因为原来他的班主任说过这个孩子,他从来不跟集体一起,就自顾自玩儿,他自己有独立的世界。怎么办?元旦的时候,我们学校班子成员、老师们要到班级去看望孩子们。学生们给了我太多的糖果,到了他们班,我把所有的糖果给了他。我说,我把所有的礼物都给你,是因为上一次我听课,你给了我如此的惊喜!我非常地感谢你。也希望你以后给我们创造更多的惊喜。他记住了。这个事情好像自然而然地就这么着了。但有一次,马来西亚的一个校长曾桂安到清华附小来讲赏识教育。曾校长有个建议说,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一个人最赏识你,你就给他写封信表达一下。彭亦成回到班级拿起笔给我写了一封信:“窦校长,我认为您很会赏识人。那次我算出了鸟巢面积是清华附小面积的多少倍,其实没什么,可您却表扬了我好久。真是谢谢您!”我以最快的速度拿起笔来,给他写了一份校长奖。我说我感谢你,是因为我在你身上发现,每个学生都不一样。就这样,我俩建立了彼此的友谊。九月的教师节,这个学生来看我了。他一进我的屋子,做了一个特别大的动作:鞠躬。他把身体躬得特别特别地低,鞠着躬,他不起来,一直到我走到他跟前把他扶起来,然后他说了一句:“窦老师,我来看你了。我感谢你!”我也给他还了一个鞠躬礼。我们俩彼此鞠躬,然后我们再拥抱。这个镜头会留在我心头一辈子。其实大家知道,做校长很难和孩子们有这种感情的。我做了16年班主任,我现在的学生有清华的,北大的,国外的,他们爱我是应该的,我爱他们!我们是在一天天的日子中磨出来的。但是这个学生,我不是和他天天生活在一起的,可他来看我了。所以,彭亦成的故事让我懂得一个道理:感谢的最重要的一个标志不是在嘴上的谢谢,是你能把头低下来。真的低下来。你把头低下来是教育者要把心放在心里面,是要把教师的师道尊严低下来。
最后一张名片是赞美。在我看来,赞美是现在中国特别需要的一种正能量,所以我们清华附小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是请我们的老师同学们,特别是老师,竖起你的大拇指。我们清华附小今年六一送给每个儿童的礼物之一,就是一个素色的手提袋,让儿童去手绘,去创造。六一之后的早晨,小朋友们就陆陆续续地提着他们漂亮的手提袋来到了学校。那一天,我来到了二年级四班,因为他们把各种美绘手提袋都挂在栏杆上展示。我到班里,孩子们正在吃饭。我进去后,两个大拇指竖起来,说:哇!二年四班,非同一般!二年四班你们太了不起了!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从来不懂得去创作。你们每个人的作品,都是这个这个这个!--我来回竖着大拇指。第二天,我收到了一个很漂亮的手提袋。一面是全班孩子的签名,正面画的是我,长头发大眼睛,画得真漂亮!而且还写了一句话:猜猜我们多爱您!这其实是一本书的名字,孩子们化用了这句话,为我做了一个这样的私人订制。亲爱的老师们,这就是大拇指赞美的力量。你这样不断地赞美他,他就增长了那份自信,那种自信向上的力量就不断地战胜那些自卑。儿童,是需要赞美才能成长起来的!
现在的孩子不仅需要糖,还需要钙和盐
体育“三个一”
每天早晨七点半左右,我会在附小校门口跟着其他的学生和老师一起,迎接早晨上学的学生,同时我还适当地跟学生参与一些体育活动,做这两件事情。
清华附小的体育课程,要实行每天体育“三个一”的课程模式。缘于:第一,历史的原因,清华附小隶属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本身就是一个体育强校,附小必须符合大学的这种气质。第二,校董的理念,1927年著名体育教育家马约翰任职清华附小校董,他强调了“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理念,在附小的百年历史上打上了强烈的烙印。第三,当下教育的一种需求,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应试教育折磨人的时代,国家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教育改革,清华附小牢牢地把握住了身体健康的主旨。所以今天我们就提出“每天体育‘三个一’”的课程体系。
第一个“一”,就是从周一到周五,每天有一节体育课,这个在当下的基础教育的小学里面应该说是罕见的;第二个“一”,就是每天有一个体育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这个自主选择就是打破班级界限,以学生的活动兴趣为出发点,以篮球、足球、棒球等专项作为儿童自主报名参与的组织活动;第三个“一”,就是每天有一节体育大课间活动,这个体育大课间活动从加餐、眼操到体育活动,整整5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我们总体算下来,每一天学生的体育活动,包括体育课,所有的这三个内容加一块,大概在1小时40分钟,国家建议每天体育1小时,我们已经超了40多分钟,这就体现了清华附小“健康第一”的宗旨。清华附小原来就有体育的改革探索传统,到现在,每天体育“三个一”的制度实际上前前后后已有三年了。
关于“1+X课程”
清华附小实施“1+X课程”是从2011年开始,到今天算是三年多了。有朋友可能会想,什么是“1”,什么是“X”,“1”和“X”之间有个加号,是加法还是什么意思呢?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就“1+X”先解释一下。“1”大家一听就是中国人的一个思维习惯,讲天人合一,讲基础,这个“1”在我们的理解里面就是把国家的课程优化整合了,我们把它叫作“1”,换句话说被优化整合了的基础,就是“1”。
被优化整合了“1”之后,节省下来的空间和时间,我们就做“X”。“X”是指拓展后的个性化课程。“1”和“X”之间,中间没有一个特殊的符号表示,于是我们就用“+”表示,实际上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表示“1”和“X”之间的结构。具体讲就是优化整合的“1”占整个课程体系的70%左右,“X”占30%左右,它们之间实现动态的平衡,其实最终“1”和“X”是实现一个完整的大写的一,这个大写的一就是基于儿童的完整的发展。
大家都知道,现在国家教育改革迫在眉睫,教育部包括有些学校,已经在这方面做了特别大的突破。清华附小的“1+X课程”改革就是基于国家课程基础之上的优化、整合、改造与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既要学习国家规定的内容,同时我们又补充“X”的内容,这样一来我们的学生就既有国家内容,又有学校个性,有清华的特色,又有儿童具体的个性,于是我的孩子们就能额外地、丰富地、选择性地学习50多门课程,学生在走班、自主选择的过程当中获得了最大效益的发展,所以“1+X课程”得到了教育部,得到了老师们,尤其是家长们的充分肯定。
上面谈到的健康第一,每天健康“三个一”,其实就是“1+X课程”里面的体育领域的改革之一。
关于素质教育
其实清华附小更提倡素养,我们觉得素质是经过教育的结果而呈现的一个样态,素养是我们在校六年培养的过程中呈现的样态,所以清华附小特别注重素养的培养。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学校的理念就是提倡学校办学的品质是“既不应试唯一,也不以素质教育做掩护的无所作为”,两者加起来合一起的时候,其实是在培养一个完整人应有的素养。比如说健康的素养,这个学生既要有一流的体魄,同时他还把
回到教育原点(2015年修订)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