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西文化比较/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通用教材》对今天的中国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汲取人类思想文化发展中所有积极成果,以中华文化中优势的力量,创造更科学、更进步、更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文化,有着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内容简介
《中西文化比较/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通用教材》以文化哲学为理论基础,以比较和剖析中西文化不同的文化精神为轴心,将以汉民族传统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与希腊、罗马文明为源头的西方文化作为比较对象,分别从自然背景、文化精神与社会结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模式、宗教、法律、伦理,以及文学艺术等不同视角和层面展开分析与比较,考察两种文化的现象与根源,发现二者在文化基本精神和特征上的同异与短长,并通过对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反省,引起对中国文化未来发展走向的思考。学习《中西文化比较/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通用教材》,将促使学生以宽阔的胸怀和平等对话的姿态面对中西文化的沟通和交流。
作者简介
徐行言,西南交通大学教授,西南交大艺术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兼任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文史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等职。著有《表现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第一作者)、《中西文化比较概论》(合著)、《工程伦理学》(合著)、《艺术方法新论》、《论鲁迅艺术趣味与文艺思想的多元性》、《20世纪中国文学的第一声“呐喊”——<狂人日记>与表现主义风格在新文学中的发轫》、《论(故事新编)的表现主义风格》、《疯人与文化叛逆者的寓言》、《走向东西方艺术精神的交汇点》等专著和论文数十种,主持编撰《中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丛书》。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选择
第二节 文化——文明,一对术语的探源
第三节 “文化”释义
第四节 文化的性质与特征
第五节 跨文化比较方法论
第六节 我们的比较观
第七节 本书的思路与结构
第二章 人类文明的曙光——中西文化寻根
第一节 河的赐予与海的磨砺
第二节 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
第三节 家国与城邦
第三章 两种不同的文化选择——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一节 历代对中西文化精神差异的探讨
第二节 人文传统与科学精神
第三节 群体认同与个人本位
第四节 中庸和平与崇力尚争
第五节 内向与开放
第四章 天人合一与物我二分——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第一节 从宇宙观测到认识论
第二节 直觉思维与逻辑推理
第三节 实践理性与思辨理性
第五章 神秘的魔圈——中西语言文化比较
第一节 语言、思维与文化
第二节 羚羊挂角与板上钉钉
第三节 中国套盒与西洋项链
第四节 雾里看花与光风霁月
第六章 此岸与彼岸——中西宗教文化比较
第一节 天人之际与灵肉分离——两种不同的宗教态度
第二节 多元与一元——两种不同的宗教信念
第三节 逍遥与拯救——两种不同的宗教体验
第四节 王权与教权
第七章 礼制与法治——中西社会规范体系之比较
第一节 克已复礼与维权奉法
第二节 中西社会规范的价值基础
第三节 德治与法治的社会实践
第八章 写意与写实——中西艺术比较
第一节 心物感应与模仿现实
第二节 中和婉约与激扬奔放
第三节 中西艺术的形成构成
第九章 主观的诗与客观的诗——中西文化比较
第一节 中西神话中的神性与人性
……
第十章 建设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文化——从文化比较到文化更新
后记
精彩书摘
《中西文化比较/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通用教材》:
到18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更广泛地开展了对中西文化精神的比较。如法国学者沃尔夫认为中国人的惟一原理便是理性的教养,中国人的学说包含了自然的全部要领,并主张以儒家的理性主义道德论补充基督教之不足。法国学者孟德斯鸠指出,中国没有宗教,而是以道德代宗教,以礼教为人民行动的规范。儒家强调的礼的精神是“在这些日常生活中不断唤起一种必须铭刻在人民心中的感情,而且正是因为人人都具有这种感情才构成了这一帝国的统治精神。”而被马克思称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始祖”的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在《中国专制政治论》中论述道:“中国在天理天则的名称下,遵守了自然法……故中国四千年中永续其繁荣的状况。”他认为中国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等自然科学不如文学、史学、政治学与伦理学等人文科学,是“中国尊重直接与人类有关的学问之结果。”他提出欧洲应克服重商主义而效法中国的重农主义价值观。显然17、18世纪的欧洲思想家们不仅对中国文化的精神价值给予极高的赞赏,而且试图将它作为批判传统基督教神权的思想武器。
但19世纪之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另一代学者却持截然相反的态度。黑格尔说:“孔子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边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20世纪西方学者对中西文化差异作全面探讨的不多,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英国的哲学家罗素,他说:“我们的文化最显著的长处是科学方法,中国人的最显著的长处是对人生之目标的看法。”著名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则认为西方社会的精神气质是以理性主义为取向的,而中国文化的社会气质则是以传统主义为基本特征的。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极大热忱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却把中国的传统社会文化命名为“回扣式·水利工程型的亚洲官僚政治。”
所有这些中西学者的探讨都为我们今天认识中西文化精神的异同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启示。但因这些观点往往各取所需或失之笼统,很难被确认为对两种文化的精神特征的深入全面的剖析与描述。因此,《中西文化比较/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通用教材》将选择四个角度对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再作一个初步的分析。
第二节人文传统与科学精神
我们把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与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分别视作两种文化精神的核心。诚然,这两者在性质上并非截然对立的,它们在两个文化系统中的存在形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相反,在西方文化传统中,人道主义也曾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支柱。然而,我们这里提出的中国的人文传统与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所倡导的人文主义及启蒙主义的人道精神并不是一回事。西方的人道主义是在反抗中世纪神权文化的过程中兴起的思潮,它的要义是把长期处于“神权”统治之下的人的地位提升到神与自然之上的中心位置,强调人性,人的主体价值和人权、平等等个人价值。西方人道主义的另一重要内容便是肯定人为万物的尺度,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从而鼓励人对自然的征服与驾驭,这就为西方以认识和利用自然为宗旨的科学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原动力。但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启蒙心态在20世纪受到了质疑和挑战,因为它的后果是被破坏的自然秩序对人无情的报复。
……
前言/序言
中西文化比较/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通用教材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