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著作精品译丛·弹道学:枪炮弹药的理论与设计(第2版) [Bakkustucs:tgeirt Abd Desugn If Guns And Ammunition Second Edition]

国防科技著作精品译丛·弹道学:枪炮弹药的理论与设计(第2版) [Bakkustucs:tgeirt Abd Desugn If Guns And Ammunition Second Editio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Donald E.Carlucci,Sidney S.Jacobson 著,韩珺礼 译
图书标签:
  • 弹道学
  • 枪炮
  • 弹药
  • 武器工程
  • 军事科技
  • 国防科技
  • 理论
  • 设计
  • 工程技术
  • 火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8090888
版次:2
商品编码:1164951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防科技著作精品译丛
外文名称:Bakkustucs:tgeirt Abd Desugn If Guns And Ammunition Second Edition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2-01
用纸:胶版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国防科技著作精品译丛·弹道学:枪炮弹药的理论与设计(第2版)》通俗易懂,由浅入深地阐明了弹道学的的基础物理学原理、专业术语、理论和工程概念,书中强调设计技巧的实用性,为方便读者理解在每一章节提供了基本原理、大量的应用实例和插图。作者卡卢奇、雅各布森曾工作于国家实验室、工厂和科研院校,具有广博的经验和专业领域的前瞻性眼光。
  《国防科技著作精品译丛·弹道学:枪炮弹药的理论与设计(第2版)》的主要特点如下: 回顾并融合了枪炮弹药基础科学理论和工程概念知识; 运用简单易懂的形式详尽阐明复杂问题; 分享许多长期工作在NDIA(国防工业协会)专家们的经验和体会; 运用分析与计算工具对武器性能进行预测,并提供了弹药与武器设计应用方面的样例; 探索弹道学方面的物理原理,包括质量不对称性、横向偏差、弹体转动、动力学和线性/非线性空气弹道学。

作者简介

  唐纳德·卡卢奇,自1989年5月以来,曾任美国陆军装备,研究、发展和工程中心及皮卡汀尼兵工厂的工程师。现为皮卡汀尼兵工厂的分析与评估技术部首席、引信和精确武器技术理事,负责对加农炮发射弹药方案进行建模和评估,并且是研制xM982“神剑”制导炮弹的主要科学家。卡卢奇博士先前曾担任“萨达姆”反装甲子母弹药开发计划的总工程师。在受雇于皮卡汀尼之前,曾是一名位于新泽西州费尔菲尔德区的钛工厂的设计工程师。
  卡卢奇博士曾任新泽西州恩格尔伍德区的霍伊特公司的总工程师、质量保证经理和采购经理。他是新泽西州和纽约州认证的专业工程师,1987年,获得位于新泽西州纽华克的新泽西理工大学的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并获得位于新泽西州霍伯肯的史蒂文斯技术学院授予的工程学硕士学位(机械)(1995年)和机械工程的博士学位(2002年)。
  卡卢奇博士是史蒂文斯技术学院的兼职教授,主要讲授内弹道学、外弹道学及终点弹道学等研究生课程,此外,还教授本科生的工程设计课程。
  西德尼·雅各布森,曾任新泽西州美国陆军皮卡汀尼兵工厂的弹药与武器研究员、设计师和开发专家达35年。他在该兵工厂的研究与发展实验室从初级工程师径过8个专业级别升为该实验室的副主任。他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专注于大口径坦克弹药及火炮的发展。其中很多武器已成为美军的制式装备,如长杆式动能穿甲弹(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系列)、采用加农炮发射的聚能装药弹(空心装药破甲弹系列)。因为这些成果,1983年获得了军队的奖励,获陆军公民服务奖章;1972年获皮卡汀尼兵工厂的教育奖学金。他1951年毕业于布鲁克林大学获得数学学士学位,于1958年在史蒂文斯技术学院获得应用力学硕士学位,随后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连续介质力学第二个硕士学位。
  他于1986年退休,但仍通过教学、作顾问及演讲工作保持着对该领域的兴趣。他在新泽西州拥有两项专利,并且是认证的专业工程师。

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弹道学科
1.2 术语说明
1.3 单位及符号

第2章 内弹道学的物理基础
2.1 理想气体定律
2.2 气体的其他定律
2.3 热物理学和热化学
2.4 热力学
2.5 燃烧
2.6 固体发射药燃烧
2.7 流体力学

第3章 解析与计算弹道学
3.1 计算目标
3.2 拉格朗日梯度
3.3 坡膛梯度
3.4 内弹道学中的数值方法
3.5 敏感度和效率

第4章 弹药设计原则
4.1 应力和应变
4.2 失效准则
4.3 弹药类型
4.4 发射药点火
4.5 火炮药室
4.6 发射药装药结构
4.7 发射药的几何结构
4.8 弹壳设计
4.9 弹丸设计
4.10 弹壳结构分析
4.11 锯齿螺纹设计
4.12 弹托设计
扩展阅读

第5章 武器设计原则
5.1 疲劳和耐性
5.2 炮管设计
5.3 枪械动力学
5.4 膛口装置及其相关现象
扩展阅读

第6章 概论
扩展阅读

第7章 动力学回顾
扩展阅读

第8章 弹道轨迹
8.1 真空弹道
8.2 简单空气弹道(平射)
8.3 简单空气弹道的风效应
8.4 广义质点弹道
8.5 六自由度弹道
8.6 修正的质点轨迹
参考文献
扩展阅读

第9章 空气弹道学的线性化
9.1 线性化的俯仰和偏航运动
9.2 陀螺和动态稳定性
9.3 静偏航角
9.4 滚转共振
参考文献

第10章 质量非对称
参考文献

第11章 偏流
11.1 静不平衡
11.2 动不平衡
参考文献

第12章 扰动运动
12.1 气动跳变
12.2 周向扰动
12.3 飘移项
参考文献

第13章 非线性空气弹道学
13.1 非线性力和力矩
13.2 双线性与三线性力矩
参考文献

第14章 概论

第15章 侵彻理论
15.1 金属的侵彻与穿透
15.2 混凝土侵彻与贯穿
15.3 土壤的侵彻与贯穿
15.4 陶瓷材料的侵彻与贯穿
15.5 复合材料的侵彻与贯穿
参考文献

第16章 冲击物理学
16.1 冲击Hugoniot曲线
16.2 稀疏波
16.3 固体中的应力波
16.4 爆轰物理学
参考文献
扩展阅读

第17章 爆炸效应概述
17.1 Gurney(格尼)法
17.2 泰勒角
17.3 Mott(莫特)公式
参考文献
扩展阅读

第18章 锥形装药
18.1 锥形装药射流结构
18.2 聚能射流侵彻
参考文献
扩展阅读

第19章 创伤弹道学
参考文献
扩展阅读
附录
A 词汇表
B 材料性质列表
扩展阅读

前言/序言


《射击动力学:火器与弹药的理论基础及工程应用(第三版)》 引言 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火器作为一种划时代的军事技术,彻底改变了战争的面貌,也深刻影响了社会结构的演变。从早期简陋的火药投射装置,到如今精密复杂的现代枪械与弹药系统,射击动力学(Ballistics)作为其核心的科学理论,始终是理解和掌握这一技术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石。本书《射击动力学:火器与弹药的理论基础及工程应用(第三版)》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前沿的射击动力学知识体系,涵盖从弹药的产生到弹丸飞行的全过程,并探讨其在现代工程设计与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本书的第三版是对前两版内容的全面更新与升级。我们不仅保留了原有的经典理论和分析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先进的计算技术以及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涌现出的新挑战与新思路。内容上的扩充与深化,旨在满足日益增长的专业人士、研究学者以及对射击动力学原理有浓厚兴趣的读者的需求,使其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当前射击动力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本书内容概述 本书共分为十二章,系统性地阐述了射击动力学的主要分支和关键技术: 第一章:弹道学概述与历史回顾 本章首先为读者构建起射击动力学的整体框架,明确其研究对象、基本概念及学科边界。我们将深入探讨弹道学从古代的经验积累到现代科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梳理各个关键时期的里程碑式发现和技术突破。通过回顾历史,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射击动力学理论的演进过程,以及它如何与材料科学、力学、热力学、空气动力学等多个学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本章也将强调弹道学在军事、工业、科学研究等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火药与推进剂的化学与物理原理 本书的第二章将聚焦于现代弹药的“心脏”——火药与推进剂。我们将详细解析各类推进剂(如单基、双基、复合推进剂等)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以及其燃烧过程中的一系列复杂物理化学反应。重点将放在理解推进剂能量释放的特性、燃速规律以及影响燃速的关键因素(如颗粒形状、密度、温度、压力等)。此外,本章还将介绍现代推进剂在设计上的趋势,例如对环境友好型推进剂的研发、能量密度提升以及安全性改进等。通过深入了解推进剂的内在机制,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弹药的性能表现,并为弹药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第三章:枪膛内弹丸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本章是射击动力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将采用严谨的数学模型,分析弹丸在枪膛内从药室到炮口的整个运动过程。这包括对火药燃气产生推力、弹丸受力分析(如摩擦力、膛线纠缠力、膛压作用等)的详细建模。我们将深入探讨弹丸在枪膛内的加速度、速度变化规律,以及膛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本章还会介绍用于描述弹丸运动的微分方程组,并探讨求解这些方程的数值方法。此外,还将分析不同类型枪械(如步枪、手枪、火炮)在枪膛设计上如何影响弹丸的初始速度和稳定性。 第四章:弹丸出膛后的初始弹道(外弹道学基础) 弹丸离开枪口后,便进入了外弹道学的研究范畴。本章将介绍外弹道学的基本原理,重点关注弹丸离开枪口瞬间的速度、仰角、姿态等初始条件对弹道轨迹的影响。我们将引入空气阻力的概念,并分析空气阻力对弹丸速度衰减的贡献。同时,本章还会介绍一些简化模型,用于初步预测弹丸的飞行路径,例如在忽略空气阻力或采用恒定阻力系数的条件下进行分析。这将为读者建立起对弹丸在空气中飞行行为的初步认知。 第五章:空气动力学及其对弹丸飞行的影响 空气动力学是外弹道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章将深入探讨空气的性质(密度、黏度、可压缩性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弹丸的飞行。我们将详细分析空气阻力的产生机制,包括形阻、粘滞阻力、激波阻力等,并介绍计算这些阻力的主要方法,例如基于弹丸形状系数、马赫数等参数的模型。此外,本章还将讨论弹丸的旋转对空气动力的影响,例如陀螺效应如何稳定弹丸的飞行姿态,以及可能出现的空气动力不稳定现象。理解空气动力学的复杂性,是准确预测和控制弹丸弹道的前提。 第六章:弹道计算机模型与数值模拟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弹道计算机模型和数值模拟已成为外弹道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本章将介绍如何构建复杂的弹道模型,这些模型能够考虑空气动力学、重力、科里奥利力(在远距离射击中)以及弹丸自身旋转等多种因素。我们将探讨常用的数值积分方法,用于求解描述弹丸运动的微分方程组。此外,本章还将介绍如何利用现代仿真软件进行弹道模拟,包括模型验证、参数敏感性分析以及如何通过模拟来优化弹道性能。 第七章:弹丸的稳定性与弹道修正 弹丸在飞行过程中如何保持稳定,以及如何对其弹道进行修正,是确保射击精度的关键。本章将深入分析弹丸的稳定性问题,重点讲解陀螺稳定效应,以及可能影响弹丸稳定性的因素,如弹丸质量分布不均、空气动力不平衡等。我们将介绍衡量弹丸稳定性的判据,并探讨如何通过优化弹丸设计(如头部形状、尾翼结构)来提高其飞行稳定性。此外,本章还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弹道修正方法,包括基于风速、温度、大气压力等环境因素的修正,以及现代化弹药中可能集成的自主弹道修正技术。 第八章:弹丸的终点弹道与碰撞动力学 弹丸在飞行结束后,其撞击目标时的行为同样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章将分析弹丸的终点弹道,即弹丸在接近地面或目标时的速度、角度等参数。我们将重点探讨弹丸与不同类型目标(如土壤、装甲、建筑物等)发生碰撞时的动力学过程。这包括弹丸的侵彻能力、变形、碎裂以及能量传递机制。本章还将简要介绍一些与弹丸碰撞相关的终端效应,例如爆炸效应、穿甲效应等,为理解弹药的毁伤效能提供理论基础。 第九章:特殊弹道学:枪械后坐力与枪口冲击波 除了弹丸本身的飞行,火器在发射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动力学现象也对设计和使用有重要影响。本章将专门探讨枪械的后坐力,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如火药燃气反冲、弹丸加速等)以及如何通过枪械设计(如制退器、缓冲装置)来减缓后坐力,提高射击舒适性和连续性。同时,本章还将深入研究枪口冲击波的产生机制、传播特性及其对射击精度、人员安全的影响,并介绍相应的抑制措施。 第十章:弹药设计的先进技术与发展趋势 本章将视角转向弹药本身的创新设计。我们将介绍现代弹药设计中的一些前沿技术,例如智能弹药(包含制导系统、传感器等)、多用途弹药、精确弹药(如制导弹药、末敏弹等)的设计原理与性能特点。此外,本章还将探讨新型推进剂、新型弹丸材料(如高强度合金、复合材料)在提升弹药性能方面的应用。同时,我们也将展望未来弹药技术的发展趋势,例如模块化弹药、定向能武器对传统弹药的影响等。 第十一章:弹道学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为了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弹道学理论的实际应用,本章将通过一系列精心挑选的案例分析,展示弹道学如何在不同工程领域发挥作用。这些案例可能涵盖:枪械性能的仿真与优化、弹药的安全性评估、爆炸冲击波的防护设计、弹道轨迹的预测在靶场设计与评估中的应用,以及弹道学在电影特效、游戏开发等领域的交叉应用。通过这些具体的实例,读者将能够深刻体会到弹道学理论的实用价值和广泛影响力。 第十二章:弹道学研究的未来展望 作为本书的最后一章,我们将对射击动力学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这包括新材料、新能源在弹药设计中的应用潜力,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弹道建模与预测中的作用,以及弹道学在微型弹药、无人系统弹药等新兴领域的发展。本章还将讨论弹道学研究在应对未来战争形态变化、提升国家安全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并鼓励读者在这一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继续探索与创新。 结论 《射击动力学:火器与弹药的理论基础及工程应用(第三版)》力求成为一本集理论深度、技术广度与工程实践于一体的权威著作。我们相信,通过对本书内容的深入学习与理解,读者将能够掌握射击动力学这一关键领域的精髓,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各自的专业研究与工程实践中,为火器与弹药技术的进步贡献力量。本书的出版,不仅是对射击动力学领域现有知识体系的梳理与更新,更是对未来该领域发展趋势的积极探索与引导。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部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著作,它不仅回顾了弹道学的经典理论,更融合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书中对一些新兴弹药的设计理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探讨,例如智能弹药、高超音速弹药等。作者在分析这些前沿技术时,并没有回避其复杂性和挑战性,而是将其中的关键技术难点一一剖析,并给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和发展方向。对于军事科技领域的从业者和研究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了解未来弹道学发展趋势的重要参考。它为我们指明了研究的方向,也激发了新的思考。书中的一些关于仿真模拟和数据分析的方法,也为我们提供了实用的工具。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教科书,更是一份思想的启迪,它让我看到了弹道学在军事科技领域无限的可能性。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浩瀚的弹道学世界。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他能够将极其复杂的科学概念,用清晰、逻辑严谨的方式呈现出来。我非常欣赏书中对历史发展的梳理,它让我们了解了弹道学是如何一步步演进至今的,以及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是如何为之贡献智慧的。书中对经典理论的讲解,例如牛顿运动定律在弹道学中的应用,以及欧拉方程在飞行弹道计算中的作用,都讲解得非常到位。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到枪炮弹药的实际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它详细介绍了弹体材料的选择、装药的设计、引信的原理等,这些都是决定弹药性能的关键因素。对于那些对武器系统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场盛宴。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的射击爱好者,我一直对枪炮弹药背后的科学原理充满好奇。这本书的内容之详实、讲解之透彻,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像一些科普读物那样浅尝辄止,而是真正深入到了弹道学的核心。从膛内弹道、飞行弹道到弹着点弹道,每一个阶段都进行了细致的剖析。书中对不同弹药在不同介质中的飞行表现,以及它们如何受到空气动力学、风速、温度等因素的影响,都进行了详尽的说明。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弹体稳定性的章节,作者用非常生动的语言和精妙的比喻,解释了膛线如何赋予弹丸旋转,从而保持其飞行过程中的稳定。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虽然有些地方的数学推导比较深奥,但书中提供的丰富的案例和实际应用场景,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的意义和价值。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科学的好奇心,也让我对射击运动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弹道学领域的百科全书!从基础的物理原理到复杂的计算模型,再到实际的设计应用,这本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类型枪炮弹药的分类和分析,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例如,在介绍动能弹时,作者详细阐述了其穿透机制,包括弹体材料、形状、速度等关键因素的影响,并且引用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案例来佐证理论。对于那些希望深入了解火炮设计原理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设计指南和计算方法无疑是宝贵的财富。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典范。每一章都充满了干货,让我对弹道学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这本书的插图和图表也非常精美,清晰地展示了复杂的弹道轨迹和内部结构,极大地帮助了我的理解。即使是那些对弹道学略有了解的读者,也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和更深刻的认识。对于我这样的研究人员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我案头必备的参考书。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之渊博,让我为之惊叹。它涵盖了弹道学研究的方方面面,从最基础的力学原理到最前沿的计算方法,无一不包。作者在撰写过程中,显然是下了苦功夫,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将其融会贯通。书中对各种弹道学模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比较,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误差分析和不确定性量化的部分,这对于提高弹药的精度至关重要。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弹道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例如航空航天、工程力学等,这拓宽了我的视野。这本书的难度不低,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数学和物理基础,但一旦掌握,你将对弹道学有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刻理解。这本书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之作。

评分

包装到位,很棒~

评分

还没看

评分

喜欢

评分

还行

评分

一如既往的速度!

评分

精装版,有塑封,完好无损

评分

还行

评分

《国防科技著作精品译丛·弹道学:枪炮弹药的理论与设计(第2版)》的主要特点如下: 回顾并融合了枪炮弹药基础科学理论和工程概念知识; 运用简单易懂的形式详尽阐明复杂问题; 分享许多长期工作在NDIA(国防工业协会)专家们的经验和体会; 运用分析与计算工具对武器性能进行预测,并提供了弹药与武器设计应用方面的样例; 探索弹道学方面的物理原理,包括质量不对称性、横向偏差、弹体转动、动力学和线性/非线性空气弹道学。

评分

好书,快递很给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