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宦海沉浮本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是古今中外没有哪位政治家能够像邓小平这样一生经历三次大起大落。更令人惊叹的是,邓小平的三起三落不是简单的循环。他像一个富有魔力的皮球,每下落一次都反弹到更高的位置上。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 举重若轻,绵里藏针,能屈能伸,坚持真理而又注意策略,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高度统一,这些既是邓小平智慧的精华所在,也是他三落三起、愈跌愈高的奥秘所在
内容简介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各种政治设计、经济设计、文化设计、社会设计等,无不充满着智慧,其大智大勇令人叹为观止。举重若轻,绵里藏针,能屈能伸,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高度统一,等等,既是邓小平智慧的精华所在,也是新时期治国理政和为官做人的重要精神资源。《邓小平智慧》主要从谋划和策略的角度对邓小平智慧进行了系统解读,并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对其博大精深和运用之妙进行了传神的刻画,包括:治乱智慧、改革智慧、经济智慧、政治智慧、军事智慧、统战智慧、外交智慧。全书史论结合,夹叙夹议,雅俗共赏,很好地做到了让伟人的思想和智慧以贴近现代生活的方式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世界!
作者简介
萧诗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和学术兴趣有毛泽东哲学、邓小平哲学、马克思哲学、存在论和辩证法。20世纪90年代初首创带有思想传记性质的伟人谋略题材和体例书籍,著有《毛泽东谋略》和《邓小平谋略》两书,先后在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和南亚国家出版,行销海内外。其他学术专著有《“是”的哲学研究》和《〈巴黎手稿〉解读》(即出)等。在《哲学研究》、《世界哲学》、《武汉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先后于2001年、2007年、2011年三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目录
第一章 邓小平治乱智慧
宦海沉浮本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是没有谁像邓小平这样大起大落一生经历三次。更令人惊叹的是,邓小平的三起三落不是简单的循环。他像个富有魔力的皮球,每下落一次都反弹到更高的位置上。这其中是否有什么奥秘?
坚持真理而又注意策略,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高度统一,这就是邓小平智慧的精髓所在,也是他三落三起、愈跌愈高的秘诀所在。
一、“打不倒的小个子”
二、成了“毛派的头子”
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四、从“文革”烟尘中站起
五、智斗“四人帮”
六、整顿软、懒、散
七、“三项指示为纲”
八、第三次崛起
九、冲破“两个凡是”
十、支持“真理标准”大讨论
十一、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
十二、平反冤、错、假案
十三、把干部从“牛棚”解放出来
十四、给知识分子“脱帽”“加冕”
十五、让“地主”“富农”成为历史
十六、终结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十七、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宜粗不宜细
十八、盖棺论定毛泽东
十九、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丢不得
二十、把毛的错误和“四人帮”的罪行分开
二十一、批评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不能出格
二十二、重新解释毛泽东思想
二十三、新的中央领导体制
第二章 邓小平改革智慧
邓小平把毛泽东的两点关系分解成三个点:“一个中心”加上“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落在生产力上,两个基本点则同时落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上。毛泽东的两点论是政治和经济的两点论,邓小平的两点论是政治自身的两点论,经济作为中心或重点处在另一更高层次。
试验,带有不确定性,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对待此等成败难料的事,中国式的智慧提供了一种办法:胆大心细。当年毛泽东以此对待敌人: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而今邓小平以此对待改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一、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二、战略重心大转移
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五、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六、“三步走”战略目标
七、咬定青山不放松
八、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九、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十一、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
十二、反“左”防右,左右开弓
十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十四、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十五、第二次历史性纠正
十六、化解“六四”结
十七、摆脱“姓社姓资”的困扰
十八、“不争论”的智慧
十九、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十、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
二十一、改革要大胆,又要谨慎
第三章 邓小平经济智慧
邓小平的创造性不仅在于他和刘少奇一样把发展生产力摆到首位,而且在于他处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问题的思路与毛泽东不同,真正回到了历史唯物主义原有的思路上。
邓小平搞活经济的智慧分为两个途径:一是通过扩大自主权和引进竞争机制等办法,从内部搞活公有经济;二是在主体经济外部,允许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成份合法存在。
一、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二、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三、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
四、新一轮农村包围城市
五、多种经济成份并存
六、“婆婆”揽权行不通
七、扩大企业自主权
八、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九、打屁股要打在具体人身上
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十一、不讲物质利益是唯心论
十二、“小锅饭”比“大锅饭”养的人多
十三、计划和市场都不过是手段
十四、效益优先,兼顾公平
十五、对外开放:让中国走向世界
十六、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窗口
十七、迎接太平洋世纪的到来
十八、招商引资要允许吃亏,不怕吃亏
十九、人家借给我们钱都不怕,我们怕什么?
第四章 邓小平政治智慧
制度上的弊病只有通过制度的改革来治疗。这种只针对制度而不针对人的政治智慧,看起来不及群众运动那么激烈,那么革命,实质上却更富有革命性和挑战性,确如评论家称道的,是一种“和平革命”。
据尼克松观察,像邓小平这样体面而又成功的引退,在任何形式的政府中,都是非同一般的。戴高乐坚持反对他的当然接班人蓬皮杜,丘吉尔坚持反对艾登,阿登纳坚持反对他的干练的财政大臣艾哈德……邓小平的每一步退,都是一次成功的进。或者说,他是通过退来进的,又在进的过程中往后退,进和退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上述政治家之所以缺乏退的风度,是因为他们缺少进的智慧。
一、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二、改革党和国家领导体制
三、党政分开
四、权力下放
五、拆庙送神
六、新老交替
七、领导班子年轻化
八、在台阶上架梯子
九、集体领导原则
十、不提路线斗争
十一、激流勇退,全身而退
十二、希望自己从政治舞台上逐渐消失
十三、“名誉太高是个负担”
十四、“我的工作方法就是尽量少做工作”
第五章 邓小平军事智慧
邓小平认识到“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时代已经过去。应付现代战争,兵贵于精而不在于多。和平时期常备军建设只能走精兵之路,兵太多势必制约国民经济发展,而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又会影响军队建设,影响国家战略水平的提高。
在邓小平的统帅下,中国军队的训练已完成“三个转变”:由过去单一兵种作战为主的训练,转向诸兵种协同作战为主的训练;由过去打步兵为主的训练,转向打坦克、打飞机、打空降为主的训练;由过去战士训练为主转向干部训练为主。
一、军队要忍耐
二、军队要消肿
三、百万大裁军
四、恢复军衔制
五、治军先治校
六、把教育训练提到战略位置
七、培养军地两用人才
八、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良性互动
九、革命的两面派政策
十、军事仗和政治仗一起打
第六章 邓小平统战智慧
既然谁也不好吃掉谁,那就尊重现实,承认差别,把统一的标准定低一些,搞一个你不吃掉我,我也不吃掉你,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办法——海峡两岸来个求同存异,统一在一个国家内,但双方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等,悉听尊便,你搞你的三民主义,我搞我的社会主义,不强求一致。这样一来,统一的障碍就从根本上消除了,双方可以坐下来谈谈。
邓小平巧妙地把对方抛过来的话题一分为三:一是主权问题,二是1997年后怎么管理,三是过渡时期怎么安排。哪些该谈,哪些不该谈,邓小平再次显示出他把握强硬和灵活间最佳比例的高超才能: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中国1997年要收回整个香港,至于用什么方法收回,我们决定谈判。
一、进军西藏,政治先行
二、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三、“铁娘子”遇上“钢小平”
四、不承认“三脚凳”
五、港人治港
六、为什么不能驻军?
七、索性讲成50年不变
八、平稳过渡,顺利交接
九、以港示台
十、两岸三通
十一、在“台湾当局”后面加上“和各界人士”
十二、两种制度,和平共处
第七章 邓小平外交智慧
邓小平认为,中国处理同任何国家的关系,都应努力避免两个极端的政策:对抗和结盟。对抗会失去朋友,结盟会失去独立性。介乎两极之间最理想的方式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它的精髓是对任何一个国家都和平友好,但是又都保持一定的距离。
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反对谁,谁侵略别人我们就反对谁。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我们国家的政治分量就更加重了。这个政策很见效,我们要坚持到底。
一、“东西南北”矛盾论
二、世界战争:危险存在,但可避免
三、世界战略:反对霸权,维护和平
四、仍然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五、“千万不要当头”
六、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
七、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八、与大国约定互不干涉内政
九、先给北极熊安上笼套再对越自卫反击
十、中日关系的地位
十一、发展中美关系
十二、改善中苏关系
十三、世界大三角
十四、稳定周边,立足亚太
十五、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十六、韬光养晦
十七、“超级推销员”
精彩书摘
《邓小平智慧》:
还有更具体的问题。1978年春,四川、安徽两省传来农民包产到户的消息,饥饿的农民想用他们的实践冲破“两个凡是”。但主管农业的陈永贵赶快加以阻拦,他说这是右倾,是同学大寨对着干。
还有急待安置的百万同城待业大军,急待纠正的涉及亿万人的冤假错案,急待恢复的上万家企业,急待换上去或拉下来的几十万于部……总之是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如果按照“两个凡是”,都只能这样永远“待”下去。
正如主持宣传工作的耿飚所说:登这篇文章,等于“四人帮”没有粉碎。如果按照这篇文章的“两个凡是”去办,什么事情也办不成。
一位老新闻的感觉则是:好像欢呼“十月胜利”的那口热浪还没有痛痛快快地吐完,就被“两个凡是”给堵了回去。他担心有生之年就这么“凡是”下去。
邓小平代表亿万颗焦虑的心,首先站出来讲话了。
1977年5月,尚未正式复职的邓小平就指出“两个凡是”不行。因为第一,华国锋已讲过要在适当时机让邓小平出来工作,并说清明节群众的行动是合乎情理的,按照“两个凡是”,这是说不通的。第二,每一个人都会犯错误,马恩列斯都没有说过“凡是”,毛泽东自己也没有说过“凡是”。邓小平在这里使用的反驳方法是“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第一条反驳抓住华国锋话中的自相矛盾,确令“凡是派”无言以对。但在第二条反驳中存在着-个类似说谎者悖论的自指循环。如果“凡是派”有足够的逻辑常识,他们满可以反问:你们不是不要“凡是”吗?毛主席没有说“凡是”,我们为什么不能说呢?毛泽东没有说“凡是”,他们说“凡是”,因此他们是说了毛泽东没有说的,因此他们不是“凡是派”。而你说因为毛泽东没有说“凡是”,所以我们不能说“凡是”,倒有点像“凡是论”。这说明“凡是论”从逻辑卜是不易驳倒的。邓小平不久即取得复职的胜利,并不足“凡是派”被他驳倒了,而是党心民心等因素起作用的结果。
在此之前(4月10日)邓小平还提出要用完整准确的毛泽东思想来做指导,暗含着“凡是派”搞的是只言片语。后来在十届三中全会(7月21日)上,邓小平又进一步把完整准确的毛泽东思想上升为毛泽东思想体系,想用“整个体系”去对付“凡是派”的“个别词句”。邓小平的意思是说: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是正确的,但并非毛泽东说的每句话都是正确的。“凡是派”的错误在于他们不问具体条件抓住毛泽东的某些词句不放,其前提是认为毛泽东的话句句是真理。邓小平还特别指出,引用毛泽东的某些只言片语吓唬人是“四人帮”的惯用手法。这种批判对揭露“凡是派”对待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错误态度无疑是很有力的。但是如果遇上像“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这样的理论,困难就来了。该理论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无论你怎么完整准确,都理解不了它的正确性。何况“体系”也要通过个别词句表达出来,到底哪些词句代表毛泽东思想体系呢?看来区分体系和词句也不能扳倒“两个凡是”。
在区分整个体系和个别词句的同时,邓小平还进一步指出实事求是“是最根本的东西”,“是毛泽东指导思想的精髓”①。应该说这已经触及“两个凡是”的要害了,因为对毛泽东思想采取“凡是”的态度恰恰违反了实事求是这个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问题是“实事求是”不管多么根本,也还是毛泽东的一个“只言片语”。如果“凡是派”找出另外的只言片语,比如说“阶级斗争”,把它说成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那又怎么办?可能正因为意识到这一点,邓小平在真理标准问题提出前,并没有在“实事求是”上多做文章。
……
邓小平智慧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