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道是什麼?道傢和道教有什麼關係?道教有哪些派彆?其主張有何不同?道教的經典有哪些?曆史上浸道頗深的文人又有哪些?且聽天下第1纔子說學論道!
內容簡介
《龔鵬程講道》是一部有關道傢、道教、道學文化的專著,全書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道教通論,如道教概說,道教的性質,道、道傢、道教、道教史,道門文字教、身體觀等;第二部分為道法分說,對天師道、靈寶道、上清道、淨明道、內丹丹法等均有說明;第三部分為道教文化研究,探悉道教與儒傢經學、醫學、書法等的關係。
作者簡介
龔鵬程,江西吉安人,一九五六年生於颱北市。
曾任淡江大學文學院院長、南華大學校長、佛光大學校長、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會長、世界中國哲學會副會長、中華武俠文學會會長、中華曆史文學會會長、聯閤報主筆、藝術行政學會會長、自然醫學學會會長、中華道教學院副院長、國際佛學研究中心主任、少林禪武學會會長、南洋學會會長、龔立逑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颱灣視障學會會長、中華易學研究院院士、東亞孔廟聯誼會召集人、美國歐亞大學校長等。亦曾負責颱灣兩岸文教交流業務。
現任北京大學特聘教授、國務院國學中心顧問,有龔鵬程國學院等學術組織及活動,遍及各地。
有文史哲、宗教、藝術、社會學等著作近百種,精博淵懿,為世所稱。曾獲中山文藝奬、中興文藝奬章、教材改進奬、硃自清散文雙年奬等。亦常在世界各地舉辦書法展。
目錄
總序
一 道教概說
(一)不信鬼神
(二)自求多福
(三)各道其道
(四)教中有教
(五)不主老莊
(六)以氣言道
(七)成就生命
(八)道術之分
二 道教的性質
三 道?道傢?道教?道教史
(一)各道其道
(二)道與道傢
(三)道術各異
(四)正道邪道
(五)淵源互殊
(六)教中有教
(七)道教新史
四 道門文字教
(一)自然創生的天書
(二)虛無氣化而成文
(三)文字為文明之本
(四)以文字掌握世界
(五)道教信仰的核心
(六)道門文字教
五 道教的身體觀
(一)心體與形體
(二)身體與天體
(三)男體與女體
(四)身體與國體
六 早期天師道
(一)道教研究的基本原則
(二)《老子道經想爾》殘捲
(三)天師道對道教的批判
(四)被扭麯的天師道麵貌
(五)曆史的異化與還原
七 《黃庭經》論
(一)自力的宗教
(二)普傳的方法
(三)內外的區分
(四)內不可論外
(五)內多上清法
(六)各種黃庭學
(七)《黃庭》的理論
(八)理論的淵源
(九)醫道關係論
八 內丹學的興起
(一)服食與服氣:典範間的爭衡
(二)內氣與定觀:服氣論的轉嚮
(三)虛心與存神:心性論的發展
(四)胎息與內丹:內丹說的齣現
(五)還丹與火候:《參同契》的運用
(六)交媾與結胎:內煉者的擬喻
九 《陰符經》敘論
(一)經係唐朝以前書考
(二)今本與《周書陰符》之關係
(三)論今傳《陰符經》作者不可考
(四)《陰符經》諸注本
十 淨明道的道法
十一 陳師道:陳侯學詩如學道
(一)學詩如學道
(二)學詩如學仙
(三)學詩如學佛
(四)詩禪不閤一
(五)論者當知道
附論
十二 黃宗羲與道教
(一)博學多藝的黃梨洲
(二)梨洲與道教的關係
(三)梨洲辨儒佛之界限
(四)論晚明的博洽學風
(五)好奇者辨佛老宗旨
十三 道教影響下的儒傢經學
十四 道醫論
(一)中醫傳統的變遷
(二)由巫醫到巫與醫
(三)經脈理論的形成
(四)道醫傳統的齣現
(五)道醫流傳與發展
(六)道醫儒醫之糾葛
(七)道林養性與儒門事親
十五 以人為藥
十六 道教與書法
(一)缺乏研究的論域
(二)信仰文字的宗教
(三)對於書寫的講究
(四)關於書寫的觀念
(五)漸行漸疏的關係
十七 張三豐武學論考
(一)依托張三豐的內傢拳
(二)依托張三豐的太極拳
(三)依托張三豐的道派
(四)納入道教體係中的太極拳
(五)拳道閤一的張三豐武術
精彩書摘
宗教,在許多時候是指“對於人以外的力量之信仰”,相信這種力量能對人或社會産生影響,改變其命運。
所謂“人以外的力量”,主要是指精魅或鬼神的作用。因為相信鬼神精魅能影響我們的生活,所以發展齣瞭占蔔等與鬼神溝通之術,希望能知其意嚮,並跟它打些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改變它的意嚮,或改變我們的命運。當然,要鬼神精魅答應我們的請求,必須付齣一些代價,例如需要祭祀它奉獻它,之後鬼神精魅纔有可能不害我們且保佑我們。從一般民間的求神拜拜,到基督教天主教,都是如此。
這種情形所顯示的人神關係,乃是報酬式的:神福佑人,人報謝神。彼此“相互給予”(doutdes,Igivesothatyougive),形成交換關係。《左傳》成公五年記載趙嬰夢天使告訴他:“祭餘,餘福汝!”把這樣的關係講得再明白不過瞭。
僖公二十八年,另有一個例子說,楚子玉有個瓊弁玉纓,還沒戴哩,就夢到河神來說:“畀餘,餘賜汝孟諸之麋。”意思是許諾他打勝仗,可獲得孟諸的土地。像這樣,公然來要東西吃或要東西戴的神,其實還真不少。後世小說戲麯中不都記載瞭一些神祇許諾人達成什麼願望,但要求人在如願以償之後,必須來神前“還願”的例子嗎?怎麼還願呢?不外乎殺豬宰羊、奉酒獻果、演戲酬神之類。如果不完成這種報酬交換關係,神就會生氣,會降災給這個健忘或者過河拆橋的傢夥。
鬼神“靈驗”“不靈驗”,通常就是由這種關係中來觀察。神確實能保佑人升官發財、所求皆遂,則神廟必定香火鼎盛,靈驗事跡騰播人口。反之,如果神祇享用瞭人們的祭祀奉獻,卻不能保佑人,不能讓人的願望得以實現,那麼它就是“不靈驗”的。當然人們也就懶得去祀奉它瞭。氣憤神隻會吃飯而不曉得做事的人,甚至還會把神像砸毀,或將它斷頭截肢,扔進臭水溝裏去泄憤。颱灣盛行“六閤彩”時,到處看得到缺手斷頭的神像,就是這個原因。
此即所謂“福——報”之邏輯。我們燒紙錢給鬼、奉犧牲給神,都是在求這種福報,希望鬼神庇佑,不為咎戾,並能幫助我們財祿福壽俱全。
與福報相對的,稱為“解除”。福報求保佑,解除消災厄,故《論衡?解除篇》說:“世信祭祀,謂祭祀必有福。又然解除,謂解除必去凶。解除初禮,先設祭祀。”解除災禍,同樣要祭祀謝神,所謂“鬼神解謝,殃禍除去”,其邏輯與福報乃是一樣的。
相信每個曾參加過祭祀活動的人均能理解這種宗教性質和經驗。颱灣社會上普遍存在的殺豬公、迎神賽會、歌舞酹神、神明齣巡、護境安民法會,等等,也都提醒每一個人去參與這個人神“相互給予”的結構。
道教,卻剛好跟這樣的人神關係不同。因此它是個特殊的宗教,也是個難以理解的宗教。
以東漢時期流傳最早的一部太平道經典《太平經》來說,第一它不認為人的命運是由鬼神等外在力量所決定的,第二不主張與鬼神溝通,以瞭解其意嚮,第三則更不想嚮鬼神禱祀以求福佑或解除。所以,它的神人關係根本脫離瞭“福——報”的架構,成為對一般世俗宗教觀的大革新。
要瞭解這樣的宗教,實在很不容易,讓我花點氣力略加說明。
依《太平經》的想法,宇宙運行的原理,在於它的生生不息,所謂天地之大德曰生。宇宙若有其道,其道就是生,故人也當“貴生”,寶貴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喜歡長生延壽,而不喜歡死亡。但人能不能長生,須憑自己的作為,不是靠著神祇的庇佑。所謂“法由聖顯,道寄人弘”(捲八五),強調一切均須自治自養。
因此它是一種“自力宗教”,主張禍福無門,唯人自召,人種善因即得善果,種惡因便得惡果,跟鬼神毫無關係:“有身不自清,當清誰乎?有身不自愛,當愛誰乎?有身不自成,當成誰乎?有身不自念,當念誰乎?有身不自責,當責誰乎?復思此言,無怨鬼神”(捲一一○),“比若人種善得善,種惡得惡”(捲四八)。
若隻如此說,它便與儒傢思想無異。但它並不隻是一套哲學,它是宗教思想,故接著它就主張積善以長生成仙:“古始學道之時,神遊守柔以自全,積德不止道緻仙,乘雲駕龍行天門。”(捲九四)後世道教成仙理論中有“積善”一派,即由此導源。
其次,作為一個宗教思想,它也肯定有鬼神的存在。但神人關係卻與一般認為鬼神能主宰或影響人之命運者不同,而是以人為主,以神為輔的。所以說天道一陰一陽,陽德而陰刑、陽善而陰惡,人若為善,陽神助之,若為惡,陰神(鬼)助之。它說:故人乃道之根柄,神之長也。當知其意,善自持養之,可得壽老。不善養身,為諸神所咎,神叛人去,身安得善乎?為善不敢失繩墨,不敢自欺。為善亦神自知之,惡亦神自知之,非為他神,乃身中神也。……故端身靖神,乃治之本也、壽之徵也。(《錄身正神法》)
這段話有幾個重點:(1)人為神之長。經文中常把人神關係比喻為官長和吏使,又說神能助人,都是用以強調人應自己負責,自己去積善積德。
(2)人為善,陽神來助;為惡,則陰神來配閤。這種關係,又稱為“應”,即感應之“應”。捲五十:“相應者,乃當內究於心,外應於神祇,遠近相動”,遂有吉凶。故吉凶非神祇使其然,而是自己行為的結果。神隻是與人的行為相呼應、相感應罷瞭。
(3)一切吉凶都由自己造成,那麼這所謂鬼神,說穿瞭,其實僅是自己精神狀態的一種投射而已。這是最具關鍵性的觀念。鬼神非人以外的力量(extra-humanpower),甚至也不是人以外的存在物,它根本就在自己身上,即所謂身中神。《太平經》中並把“身中神”分隸五髒,用以具體指人的精神。影響到後來《黃庭經》《上清大洞真經》等一係列存思身中神的養生修煉法。
(4)因為神祇其實隻是指自己的精神,因此人必須養神還精,不能讓“神叛人去”。一旦人喪失瞭精神,人就要死瞭。此還精養神或端身靖神之道,便形成瞭道教的功夫論。其修道場所稱為“靖”,也就是這個緣故。
(5)陰神,有時又稱為鬼。人若積惡而不積善,鬼物即來相感應,故雲:“神道興,與君子同行。鬼物道者,與小人同行。故君子理以公正,神亦理公正。小人理邪僞,鬼物亦理邪僞,明於同氣類也”,“善事有善精神,惡事有惡精神,夫蓄積邪之傢,後必有邪害也”(捲百二十),“神者緻真神為治,鬼者緻鬼為治。……鬼者,動作逃避人所,鬼倚陰中,竊隱語似鬼,故緻鬼”(捲九二)。
(6)由於鬼隻是人行為的配閤者與呼應者,因此若想“解除”,就不應嚮鬼去謝解,而是要自己懺悔改過:“不敢小解,過輒有罰首,以是自省自愛,敬重禁忌,不敢有違失意。”(捲百十)
(7)因為人是道的根柄、神的官長,一切長壽之要訣,又隻在於自己的精神持養以及道德作為,所以人根本不需要去祭祀鬼神。在《事死不得過生法》中,它說陽君陰臣,侍奉臣子的禮數超過瞭對君王的態度是逆政,事陰過陽則是逆氣,而鬼神都屬陰,所以應重視生人,不必侍奉鬼神。態度是非常明確的。
它也批評一般祭祀鬼神或號稱能夠降神的方術是邪道。例如它說:“為社謀者,天地四時、社稷山川祭祀,神下人也,使人恍惚,欲妄言其神,暴仇狂邪,不可妄為也”,“為洋神者,言其神洋洋,其道無可係屬,天下精氣下人也,使人妄言。半類真,半類邪”,“傢先者,純見鬼,無有真道也。其有召呼者,純死人之鬼來也,此最道之下極也”(捲七一)。又說:“勿信神象蔔工之言,是蔔不能有所增減”(捲百十四),更指責:“醫巫神傢,但欲得人錢,為言可愈,多徵肥美,及以酒脯呼召大神,從其寄精神……錢財殫盡,乃亡其命”(同上)。
凡此等等,可見它對一切降神、附體、見鬼、招魂、占蔔之術都不信任,以酒肉祭祀鬼神,以求治病長壽,更被嗤為騙局。
太平道,隻是道教中一個係統。但它興起最早,尚在張道陵之前,故其許多觀點已成為道教的“原型”之一。這些基本形態或觀點,事實上也足以錶明道教與一般民間信仰的差異。我們可以由上麵簡略的介紹中,看到因鬼神觀不同而形成的整體差彆。
把這種差彆放入曆史脈絡中去看,則我們又會發現道教正是一種有意的宗教改革,其觀念恰好是針對先秦以來中國社會一般的宗教態度及信仰行為而發,有意地去建構一套新的宗教體係。
……
前言/序言
龔鵬程講道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